- 長城景觀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景觀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景觀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景觀導游詞1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小祝導游,我想問一下大家去過長城么。如果沒去過,就讓我們出發(fā)吧。
從北京出發(fā),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了長城腳下,從遠處看,它像一條長龍,并且每隔三百米都會有一個方形的城臺,它們的用處是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走進長城我們發(fā)現每個垛子下面都會有一個射擊口,上面還有眺望口,垛子的用處是觀察敵人,射擊口是趴在上面打搶,剩下的`好比防護盾,可以是敵人打不到我們,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的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大家想一想,一塊條石有兩三千重,那個時候什么工具也沒有,只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長城是多么偉大。
景觀導游詞2
各位游客,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西部秘境阿拉善盟最西端的額濟納旗。“額濟納”系西夏黨項語,意為“黑水”(即今額濟納河);蒙古語稱“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設亦集乃路。額濟納旗旗名,源于額濟納河河名。額濟納旗面積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蘇省和浙江省都大1萬多平方公里,接近臺灣、海南、寧夏三省區(qū)面積之和,是中國旗縣(市、區(qū))中面積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萬人,又是人口最少的縣級行政區(qū)和不折不扣的“駱駝之鄉(xiāng)”與“胡楊勝境”。哦,忘了給大家作自我介紹了,我叫格日樂。格日樂,蒙古語意為“光、光明、光亮”。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格日樂或小格吧。今天旅行社派我?guī)Т蠹胰ビ斡[胡楊林與胡楊王景觀區(qū),我給大家先介紹一下與此有關的知識。額濟納胡楊林區(qū)是居延綠洲的主體,沿額濟納河兩岸分布,被國家林業(yè)局核準建立額濟納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又被國家環(huán)保部門批準建立“七道橋胡楊林國家自然保護區(qū)”。胡楊,又稱胡桐、異葉楊。楊柳科落葉大喬木,西北及內蒙古荒漠地區(qū)、鹽堿地重要的造林樹種。胡楊為稀有珍貴樹種,是內蒙古保護樹種之一,一般樹高8-15米。材質輕松、紋理不直,通直少節(jié),耐濕抗腐性強,可做家具、民用建筑、橋梁、門窗、橋樁、電桿、枕木、礦柱等用。用大徑胡楊作獨木舟,經久耐用。樹干、枝、根均可提取胡楊堿,供食用,或作為制造肥皂、羅布麻脫膠、制革脫脂及其他工業(yè)原料。嫩枝樹葉是駝、羊優(yōu)質飼料,也是荒漠地區(qū)燃料的主要來源。胡楊喜光,非常適應大陸性荒漠氣候,抗風沙能力強,耐寒冷,也耐酷熱和干旱,在年降雨量60毫米、年蒸發(fā)量為毫米以上的荒漠地區(qū)也能正常生長。喜光濕,耐鹽堿,能在含鹽量0.7%以下的鹽堿土中,與梭梭和檉柳混生。當土壤可溶鹽總量在2%之內,仍可正常生長,2%-5%時,生長將受到抑制。胡楊最高可達20多米,胸徑可達1.3米以上。一般雄樹高大,雌樹較矮小。樹皮灰褐色。小枝細,葉形多變異,深綠色。4-5月開花,7-8月果熟,蒴果出種率非常低。內蒙古近年來采用嫁接育苗取得了較大成效,即利用速生的新疆楊作接穗,利用抗逆性強的胡楊作砧木。胡楊葉秋季金黃,經霜則變紅,耐旱、耐寒暑、長壽。民間夸張地說:“胡楊胡楊三千年:活著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又千年,倒了不朽還千年”。胡楊王,生長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河西岸的亞布面村。是一株雄性樹,樹高23米,徑粗2.6米,樹齡400年以上。這株高大胡楊除1株主干外,還有2株粗大分枝,1株徑粗1.3米,1株1.01米,形成了一個壯觀奪目的龐大傘形樹冠,是目前天然散生古老胡楊中的'魁首,當地人都稱其為“胡楊王”。胡楊林和胡楊王為阿拉善盟重要的旅游景觀。每逢“金秋胡楊節(jié)”,游人云集額濟納,騎駝漫游胡楊林,阿拉善旅游愈紅火,F在時值金秋十月,正是阿拉善金秋胡楊節(jié)隆重開幕后的第二天,是胡楊景觀最美、大家能看得最開心、玩得最盡興的時節(jié)。大家能有幸捕捉這大好機遇,真是天賜之福喲。祝大家額濟納之旅功德圓滿!
景觀導游詞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姓賴,名叫喬,是當地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喬喬,很高興做大家的導游。這次旅游的.地方是故宮,由我來當導游,希望大家能快樂地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故宮位于北京市區(qū)中心,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們一起去游覽游覽吧!
故宮,舊稱紫荊城。我國現存規(guī)模古代建筑群。看!還真漂亮,龍椅是不是很豪華?想不想上去坐一坐!哈哈,不行,只能拍照。
她始建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經多次重建原有布局。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屋宇九千余門余米,長約三公里,四腳矗立風格倚麗的角樓,墻外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筑末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沈陽故宮,作為明清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最大的宮殿。
景點很漂亮,但請大家游玩時注意以下幾點:一、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二、不要采摘花草樹木;三、不隨地吐痰;四、不亂涂亂畫等,大家一起來維護北京故宮的形象吧!
最后,祝大家玩得開心、快樂。
景觀導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彭思涵,今天由我為大家做導游。
歡迎各位到九寨溝觀光游覽!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了一幅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qū),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同時,還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之美在水。這里湖泊很多,當地人叫海子。據說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個,最小的面積不到半畝,最長的長海長7公里,長海的.景色最為動人。近處綠水,清澈見底;遠方蔚藍,平靜無波;兩岸山樹,映入海中,以綠為主調的色彩和周圍寧靜的環(huán)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
這里湖水的透明度有的達30米,在別處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里森林多,地層是石灰?guī)r,含大量碳酸,對水起到了凈化的作用。透過清亮的水,湖底的澡類、沉積物和山峰樹影一起映入眼簾,顯得五光十色,稱為五花海。
九寨溝的瀑布也叫人神往。這里河道縱橫,水流順著呈臺階形的河谷奔流而下,構成數不清的瀑布。有的細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如玉帶飄舞,有的似銀河奔瀉。寬度或長度超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就有6條之多,其中諾日朗瀑布,寬100米以上,高2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水聲隆攏樹正瀑布不寬,但高30余米,湖水分兩路猛瀉谷底,震耳欲聾。有的瀑布呈多級下跌,崖壁上長滿繁茂青翠的樹,瀑水從林間穿流下瀉,形成罕見的“森林瀑布”。
九寨溝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大熊貓等珍貴野生動物。九寨溝附近群山上生長著大-片的箭竹林,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產地之一,被列為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里還生活著金絲猴、小熊貓等珍貴動物。
我們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希望您能把游覽九寨溝的快樂心情帶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
景觀導游詞5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武琳悅,大家叫我武導就好了,很高興為大家服務。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到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抬頭看,遠處的'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毛主席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當好漢。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F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長城的最高處。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的想起在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也使我想起了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孟姜女為了找到被士兵捉去被迫修長城的丈夫,打聽了很多人,終于得到一個壞消息——丈夫已經累死在了長城腳下。這一切猶如晴天霹靂,徹底壓垮了孟姜女那弱小的身軀。她在長城腳下哭哇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這一哭不要緊,淚水宛如奔流不息的長河,浩浩蕩蕩沖倒了人們辛辛苦苦修筑的800多里長城。這個故事給我們的長城蒙上了一層悲壯的色彩。
萬里長城的美景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下面就請大家盡情欣賞長城美景吧!注意,不要亂扔垃圾、亂涂亂畫,6點半在長城腳下不見不散哦!祝大家旅途愉快!
景觀導游詞6
1.古榕迎賓
各位游客,早上好!我僅代表劉三姐景觀園熱烈歡迎大家光臨本園游覽娛樂!大家是第一次到桂林嗎?哦,有人是第一次,有人是第二次,但我想,無論到沒到過桂林,劉三姐、黃婉秋是一定知道的,對嗎?請問:劉三姐是哪一民族的歌仙?對,壯族的。
壯族祖先相信萬物有靈:太陽是太陽神,打雷是雷神擂鼓,青蛙是雷神的兒子,壯寨后山是保護全寨安寧的神靈居住之所,嚴禁砍伐。而在廣西,古椿樹更被看成是神樹。人們崇拜古格,在古榕上貼紅紙條,認古榕為干爺爺,求它為兒孫們消災賜福。村中的大椿樹是村民們議事的天然會場;村外的大椿樹是青年們定情的圣潔歌墟?,在當年劉三姐向阿牛哥拋繡球的地方,古榕神樹舒展著雙臂向大家賜福;樹后鯨魚池中噴泉沖天、千眼彩色水幕幻似開屏孔雀,劉三姐也唱起了山歌,前來迎接遠方的貴客,讓我們與三姐對山歌去。
(三姐乘竹排穿越水幕,唱:歡迎您!歡迎四方眾嘉賓!我今沒有好茶飯吶,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喊):歡迎你們!(池內外火炬熊熊、眾人雀躍對歌)
2.景觀園簡介牌
劉三姐景觀園位于桂林城區(qū)西部獅子巖,東靠西山,西望甲山,前臨漓江的支流桃花江。園外山清水秀,倒影如畫,有桂林古八景西峰夕照、桂林續(xù)八景陽江秋月;園內亭臺樓榭、峰峻洞幽,有桂林生態(tài)樂園之最百鳥園;有電影《劉三姐》的壯樓、莫府。
請看景觀園示意圖:我們現在的位置在這兒,右邊是壯寨,循風情長廊前行,可抵達瑤寨;左邊是銅鼓亭、長鼓亭與鯨魚池。壯寨與瑤寨中有民族風情與婚禮表演;鯨魚島上有對歌等民俗表演與仿照孔雀開屏的千眼彩色水幕噴泉。
長廊盡頭,右前方一座古色古香的豪宅是莫老爺府,左前方竹林后的茅屋是阿牛哥的'家。莫老爺府中有電影《劉三姐》陳列館,最妙的是還可以參觀電影《劉三姐》的片段表演。阿牛哥的家雖然簡陋,倒也不失風趣,媒婆與眾壯妹恢諧的表演將使大家開懷大笑。
[白天]:順踩月路翻過踩月山,右拐便是百鳥園。園中鶯歌燕舞,飛鳥上千,珍貴的黑天鵝將向您致意,聰明的鸚鵡會叼錢、投籃、走鋼絲。
[晚上]:晚上的重頭戲是8:15劉三姐演藝廳里的劉三姐風情歌舞展演與晚會之后的斗雞、篝火聯(lián)歡。
從演藝廳出來,還可以去劉三姐紀念精品店購買土特產與紀念品,也可去放出萬道毫光的劉三姐塑像廣場一帶,參加自娛性活動或沿湖邊走廊觀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下邊,讓我們首先參觀壯寨。
[白天]:劉三姐景觀園上午的重頭戲是9:30的生態(tài)奇觀孔雀東南飛與9:45的少數民族風情歌舞展演。大家一定不要錯過表演時間。
從劇場觀看歌舞出來,可以去看斗雞或去劉三姐紀念精品店購買土特產與紀念品,下邊,讓我們首先參觀壯寨。
3.銅鼓
銅鼓,是壯族與瑤族的神秘的藝術珍品,在國內的許多少數民族風情園中,多以銅鼓象征壯族村寨。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壯族祖先的宇宙觀。壯族祖先認為:宇宙是一個三層的圓柱形的立體結構。上層叫上界,居住著雷王與眾神;中層叫中界,居住著人類;下層叫下界,在地表以下,由蛟龍管理。請看這個廣西最大的銅鼓,在鼓面上,鑄造著壯人頂禮膜拜的圖騰太陽與青蛙,壯人認為青蛙是雷神的兒子,求雨就要靠青蛙。順便講一聲,在廣西,尤其是壯族,人們把青蛙叫螞拐,大家跟我學一下吧螞拐!
鑄銅鼓要先祭神,有時甚至用人祭。古代,銅鼓多用于祭神、節(jié)日喜慶,打仗時,則是號令士兵的指揮工具。全球現有古銅鼓1600多個,中國有1400多個,其中廣西出土的獨占500多個。廣西博物館現藏有世界最大的銅鼓,鼓面直徑165厘米,鼓高67.5厘米,重約300公斤,被稱為銅鼓王。
4.瑤族長鼓
廣西是壯族自治區(qū),現在的首府在南寧。但廣西的簡稱是桂,這是因為從古代到1949年前夕,廣西的省會及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一直都在桂林。桂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壯、苗、瑤、侗族。對這四個少數民族的特點,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jié)、侗族的樓。
瑤族的舞尤以長鼓舞最富特色。長鼓也分公母,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長而細。長鼓敲響的時候,瑤妹們就會手拿絲巾圍成外圈,翻印起舞。大家猜猜看,這只特大號長鼓是公的還是母的? 對,是公鼓。瑤族的長鼓與瑤族的始祖有關,幾迨且粋國際性民族,其族人已擴散到了東南亞、歐美,因而瑤族有許多支系。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支系盤瑤傳說中的始祖是一位叫盤王的英雄,是國王的駢馬。盤王與公主依山而居,生有六男六女。一天,盤王上山打獵時被一只羚羊用角撞下絕壁,不幸摔死了。為了悼念盤王,他的子女射死羚羊,剝皮蒙成鼓面,擊鼓以示悲憤,這就是瑤族長鼓的來歷。現在,全國瑤族一致商定,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jié)。盤王節(jié)上將會有壯觀的瑤族長鼓舞群舞表演。
5.孔雀東南飛
在中國,孔雀是美麗、吉祥的代名詞。在清代,孔雀翎還是權勢的象征,清朝大小官吏的紅頂子上都插著一只孔雀翎。
劉三姐景觀園內有龐大的鳥語林,林中的100多只孔雀每天早上9:30、下午4:30會從獅子山頂展翅向下飛至那邊的草坪。美麗的孔雀鑰漫天飛舞,蔚為壯觀!提前10分鐘大家一定要聚集到鯨魚池畔等候觀看,錯過了時機,可就遺憾了!
6.莫府大宅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劉三姐是傳說中的壯族歌仙,她以山歌為武器,與土豪莫懷仁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請看,我們面對的豪宅就是莫懷仁居住的莫府。
莫府坐北朝南,東青龍,左傍蒼翠秀美的西山;西白虎,右依靈氣生生的踩月山;南朱雀,前環(huán)美麗的桃花江;北玄武,背靠徐霞客記載過的獅子峰。
莫懷仁名聲赫赫,家財萬貫。從風水角度上說,莫府大門朝南,如獅子大開口,擁糧田萬頃,吞四方錢財。正所謂峰山為脈,江水為氣,莫府的宅地為玉盆,陰陽和諧,氣通運暢。
景觀導游詞7
歡迎您來到“百鳥樂園”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觀光旅游。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省西部通榆縣境內,總面積1055平方千米。區(qū)內沙丘蜿蜒起伏,湖泊波光瀲滟,黃榆婆娑起舞,葦海蒲草蕩漾,草原碧波萬頃。
保護區(qū)內三大水系交匯貫通,南有霍林河,西有額爾泰河,北有洮兒河引水系統(tǒng),從而形成向海水庫和興隆水庫2個大面積的蘆葦沼澤區(qū)。多樣的植被、豐富的資源使向海成為百鳥繁衍生息的安樂窩和春秋遷徙的必經之地,引來候鳥安家落戶。向海是鷹飛鶴舞、珍禽薈萃的百鳥樂園。
【向海美景】
向海為國際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地,保護區(qū)內有各類野生植物600多種,各類珍禽293種,其中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而被稱為“濕地指示物種”的鶴類就有6種。目前一類保護珍禽丹頂鶴全世界僅有1500多只,在這里繁衍生息的就有200多只。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作為國際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向海在1986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qū)”;1993年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qū)網絡;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入選“八景”;2012年被評為“國家低碳旅游示范區(qū)”;2014年被認證為“中國丹頂鶴之鄉(xiāng)”。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濕地以其涵養(yǎng)水源、調蓄降水、滋養(yǎng)植被、阻隔荒漠及孕育多樣性生物種群的巨大功能,支撐著地球的生機和活力。
向海濕地,生態(tài)多樣。沙丘榆林、蘆葦沼澤、湖泊水域、羊草草原構成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因而成為水禽的繁殖地和遷徙通道。各種濕地珍禽,鶴、鸛、鷺、鷸,雁、鴨、開鳥、鷗,薈萃于此。
向海是大自然的杰作。寒冬乍過,百鳥回巢,相舞相戀;碧水游魚,綠草連天;黃榆蘆葦,層林盡染;雁鳴鶴唳,恍若仙境。
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是對所有生命的禮贊。走近向海,就是走近生命;走近向海,就是走近我們人類自己!皷|有長白,西有向!保蚝R呀洺蔀槭≈匾穆糜蝿俚,與名聞天下的長白山旅游區(qū)爭光奪彩。
電視風光片《家在向!,曾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并在第五屆桑迪歐國際生物保護電影節(jié)上,榮獲代表國家資格獎。1992年,李鵬總理曾把《家在向海》帶到了世界環(huán)發(fā)首腦會議上播放。在外國人的驚嘆聲中,向海逐步走向了世界。
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資源,向海自然保護區(qū)形成了以丹頂鶴為主的濕地珍禽景觀,以蒙古黃榆為主的天然榆林景觀,以葦蕩蒲草為主的.水生植物景觀,以沙灘泳浴為主的人文景觀,以蒙古包“手把肉”為主的民俗景觀,以蒼榆古廟為主的歷史遺跡景觀。
【向海是“鳥類天堂”】
如果說風兒讓樹活了、白浪讓海洋活了、云彩讓天空活了,那么鳥兒則讓向;盍恕O蚝J恰傍B類天堂”。從水面到天空,由沼澤至草地,自沙丘到葦塘,鳥兒鋪天蓋地,無處不在。最美的還數丹頂鶴,中國古代的《相鶴經》描述了丹頂鶴的特點、習性。丹頂鶴除兩翼前端羽毛是黑色,通體潔白如雪,頭頂呈紅色,鳴叫響亮,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九天”之說。在民間,丹頂鶴是吉祥長壽的象征,所以有“松鶴延年”之說。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它一直與神仙相伴,故有“仙鶴”之稱。
【向海是“植物王國”】
珍稀樹種蒙古黃榆,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一層層,千姿百態(tài),令人滿眼蒼翠。杏花林更是清香十里,迎客送賓。真可謂黃榆簇簇含晨露,杏花十里映朝霞。向海更是“動物王國”。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當屬人與動物和平共處。
【攬海閣】
攬海閣位于向海水庫東西兩湖中間最高點上,塔高32米,置身塔上眺望四方,景色迷人。風積沙丘起伏延伸,猶如條條黃龍馳騁大地;遼闊的草原綠水茫茫,湖泊河流星羅棋布;澤邊水畔,禽鳥鳴戲,浩瀚葦蒲,碧波蕩漾……向海全景盡收眼底。
【博物館】
走進向海濕地博物館,就像進入一個天然的野生動物園。數字化現代設施與設備向我們展現了多種珍禽異獸標本,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香海寺】
向海因一廟而得名,這廟便是今天的“香海廟”。
1664年清朝康熙初年,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廟,取名“青海廟”。1784年乾隆帝私訪下榻于此,因感于“青海廟”的“青”比“大清國”的“清”字少了三點水,而視為有削去半壁江山之意,遂將此廟賜名為“福興寺”,并親筆以滿、漢、蒙、藏4種文字書寫匾額,并留有“云飛鶴舞,綠野仙蹤”、“福興圣地,瑞鼓祥鐘”兩塊碑文。后來因水患廟宇坍塌,藏人瑞安活佛云游至此,易地又重修新廟。
“福興寺”的廟會年年熱鬧非凡,平日進香求祈者也絡繹不絕,加之乾隆皇帝君臣前后兩次光顧,使得“福興寺”聲名遠播。1928年,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來寺傳經說法,匯聚喇嘛1080人,前來聽經受法者不計其數,寺里日日香煙繚繞,彌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
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燃遍東北,1945年前后,“香海寺”成了軍營和難民營。破除迷信使“香海寺”在1946年3月改名為“向海廟”。當時的“向海廟”已成為無主的空廟。1972年“向海廟”在“破四舊”的聲浪中被徹底毀掉。
1994年始,“向海廟”這一歷史名跡又被重新修復,已故時任國家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將其題名為“香海寺”。修復后的這座廟宇,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工藝,都無不向人們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
【仙鶴島】
野外觀鳥,只可遠眺。如果您真想一飽珍稀鳥類的英姿,就請到保護區(qū)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千米處的仙鶴島。仙鶴島,三面環(huán)水,一面臨山。島上植被多樣,灌木蔥蘢;環(huán)島水域內,蒲草葦蕩高可過人、茂密連片。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山水風光,給珍禽的飼養(yǎng)馴化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給鳥類愛好者提供了與鳥嬉戲拍照、洞察珍禽奧秘的“世外桃源”。島上籠舍,造型古典雅致、別具一格。
【百鳥園】
始建于2005年,目前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百鳥園,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園中直徑220米,中心柱高45米,邊柱26米,共32根,共投資1070萬元。現在園中共飼養(yǎng)鳥類60余種。
游客朋友們,由于時間所限,今天我們就游覽到這里,愿向海美麗的風光永駐于您的記憶中,向海永遠歡迎您的光臨!
景觀導游詞8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著名的世界遺產萬里長城,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孫曉雅,你們可以叫我小孫。在游玩時,千萬不要亂涂亂畫喲!
一聽萬里長城這個名字,就知道長城有千萬里或百萬里的長。咱們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長的龍,在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就已經很長了,有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十分平整,想很寬的.馬路。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方形的城臺,那些城臺是屯兵用的堡壘。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自然想起修長城的人。一塊兒方磚就有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只靠無數的手,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景觀導游詞9
朋友們,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蘇木寶日布嘎查,有著開發(fā)草原牧家樂旅游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條件。這里山巒平緩,丘嶺連綿,雖然沒有高峻的山峰、濃郁的林木和淙淙的泉水,但每到夏季,漫山遍野萬紫千紅,陽光柔和地照到絢麗多彩的草地上,布谷鳥婉轉地歌唱,蟬蟲歡樂地鳴叫,清新的空氣里彌漫著生命的氣息。連片的芳草給大地披上一層薄薄的.白霜,閃爍發(fā)光。
羊群像倒映的白云浮動在青青的草地上,馬兒星羅棋布點綴其中。歡騰的草原,美麗的景色,多少代以來都時時激動著牧民的心。 寶日布不只是景色優(yōu)美,關于它的種種傳說,更是神圣和神秘,讓人魂牽夢縈。 有人說,蒙古民族的圣祖成吉思汗經過多年的征戰(zhàn),十分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決定回鑾休整。大軍來到寶日布,大汗發(fā)現這里山勢不高,丘嶺平緩,花艷草豐,河水清澈可飲,真是大軍休養(yǎng)、戰(zhàn)馬抓膘的好地方,于是下令在此駐扎。
成吉思汗有兩匹心愛的黃驃戰(zhàn)馬,其中一匹腳踝處(馬后跟)有一撮灰色雜毛的黃驃神駒,跟隨著大汗東討西征,立下赫赫戰(zhàn)功。這時它已年老體衰,大汗決定讓它退役,并下旨把夫人、女兒等家人騎乘的三十三匹黃驃馬一起放養(yǎng)在此地,直到老死,不能征用。結果這群馬像擁戴圣主一樣,追隨著黃驃神駒,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寶日布的西日根奴如草地上生生息息,繁衍至今。
黃驃神駒死后,就葬在寶日布的山中。歷朝歷代,這里的蒙古民族都保留著祭祀成吉思汗黃驃神駒的習俗。所以,寶日布是根據黃驃馬腳踝處(馬后跟)有一撮灰色雜毛得名的。蒙古語寶日布,指的就是腳踝(馬后跟)。也有人說,成吉思汗在此處養(yǎng)兵休馬期間,一匹多年不下馬駒的騍馬突然產下兩個腳踝呈白色的馬駒。
大畜產兩駒歷來都是草原上罕見的大喜事,大汗欣喜萬狀,賜名此地為“寶日布”,喻意此地多產戰(zhàn)馬神駒。后人為紀念此事,專門建了扎格拉敖包,祈祝此地常留圣主福氣,多產強壯漂亮的駿馬。
朋友們,快到寶日布嘎查去享受草原牧家樂旅游的樂趣吧。
景觀導游詞10
迎大家來到我們重慶,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長江旅行社對各位貴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托大家的福,我很幸運的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姓劉大家直接叫我小劉就行啦,可別叫什么劉導之類了,多不親切啊是不是?好了請大家核對一下時間,現在是晚上八點整,我們的船即將起航,大家看看自己的左手,有沒有提著別人的行李,看看自己的右手,有沒有拉著別人的老婆!哈哈聽出來我講錯了啊,我就是想知道大家是不是被美麗的山城夜景吸引住了沒聽到我的講話啦!
好的,大家可以一邊欣賞夜景一邊聽我講一下我們明日后日的行程,大家記不住沒有關系我們每到一站我都會為大家先簡要的介紹一番:我們現在出發(fā)大概明天早晨6點左右到達豐都鬼城進行參觀游覽。下午游覽匠心獨運的石寶寨,21:00左右下船拾級而上,參觀平湖岸邊依山傍水的云陽張飛廟(游覽1.5小時),“江上風清”四個大字依舊雋永渾厚,講述著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的千古傳奇。隔江遙望云陽新城萬家燈火。后天抵達白帝城,早餐后上岸游覽『白帝城』景區(qū)(約3小時):感受濃濃的三國文化,嘆劉備托孤的無奈與悲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確實悲壯!然后我們將體驗高峽平湖后新盆景式島嶼景觀,近觀夔門雄姿。返船下行,游船駛入長江三峽第一峽—【瞿塘峽】:長約8公里,以雄奇險峻著稱,尤以號稱“天下第一門”的夔門而聞名天下。它們總是給我一種感覺就是群山要沖出去,河流想擠出去。那么午餐后呢,我們將繼續(xù)領略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的旖旎風光:幽深秀麗的`巫峽宛如巨幅山水畫卷,迂回曲折、柳暗花明,更有聞名遐邇的『神女峰』令你魂牽夢縈。晚上抵達三峽大壩,船過永久船閘,大家可以一起感受“乘船下樓梯”的奇妙感覺,親眼見證中國人的驕傲—舉世矚目的雙線五線船閘。晚游船上舉行歌舞聯(lián)歡晚會。至于咱們以后的活動就以后再說吧。先講我們明天一起見鬼的事吧,呵呵,豐都叫鬼城嘛我們進鬼城不就是見鬼嗎?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鬼城又稱為“幽都”、“中國神曲之鄉(xiāng)”。這個神曲指的并非網絡流行的龔琳娜的神曲啊。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xiāng)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筑名城,是中國很有特色和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zhèn),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地的鬼文化而蜚聲古今中外。這里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游記》、《聊齋志異》、《鐘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景觀導游詞11
有這樣幾句話: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頭可奈何?黃泉路上相與誰?忘川河畔覓船家。閻羅殿前斷下世,輪回道里固拒往。孟婆一惑未可違,安然往生忘今世。相傳人死后都會走黃泉路,路的盡頭是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橋,橋的終點是望鄉(xiāng)臺,望鄉(xiāng)臺上有個老嫗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塊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記紅塵往事,三生石卻記載你的前世今生。那緣定三生也就在輪回中不息。在這里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兩個相愛的人如果心意相通,虔誠的牽著對方的手走過奈何橋,那么他們下輩子還能再續(xù)前緣。好的,我們的旅游團里有多少對兒情侶啊?恩,帥哥配美女,你們呆會兒一定去奈何橋走一下哦,記得誠心誠意哦!
突然想起了一個笑話想跟大家分享哦!18層地獄里有3個人生前盜賊搶劫,欺善凌弱,然后他們都被判下油鍋。按常理說進油鍋都會被炸得噼里啪啦的像我們在家里炸小魚兒一樣,可是這三個人都在油鍋里談笑嬉戲,后來判官翻開生死薄才知道,這3個人原來分別來自重慶武漢南京-三大火爐,呵呵。其實說真的,我們重慶的夏天就像我們重慶人一樣熱情啊!
那么現在提醒一下某些注意事項。三峽氣候潮濕多變,請帶上外套及雨具;船行駛時風大,請勿在船甲板上逗留時間過長,以免受寒感冒。船上飲食不比岸上,可以自備食物,沒有吃完的'零食請系緊放好;出門在外請少喝酒,以免耽誤游程。下船游覽景點時,請確認關好門窗后,方可離去;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下船時人多擁擠,請照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免丟失。外出旅游以防萬一,請帶創(chuàng)可貼,感冒藥、腸胃藥暈車暈船藥等。
若帶有小孩同行,請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小孩,小孩不宜單獨到船的邊緣及船甲板嬉戲玩耍,不宜在船上追逐打鬧。請大家再記下我的電話號碼,如果發(fā)生什么緊急情況希望大家可以第一時間通知我,我將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大家服務。如果各位對我的工作有什么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大家批評指導,謝謝!好了讓我們盡情開始我們愉快的長江三峽之旅吧。
景觀導游詞12
其中還值得一提的就是花邊圜底罐,它是三峽古代鹽業(yè)的見證。考古人員在忠縣發(fā)現了大量西周至戰(zhàn)國時代的花邊圜底罐,經實驗表明,忠縣花邊圜底罐內壁附著物和自貢漢代鐵鹽鍋內的沉淀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象。這表明,古代巴人至少在西周時期就進行井鹽的開采加工,比文獻記載的最早李冰的采鹽早了七百年。
巴國晚期,由于楚國的逐步緊逼,其政治中心之間退入嘉陵江流域,控制范圍也逐步縮小。利用巴蜀矛盾,秦國趁機于公元前316年攻滅蜀,巴兩國,秦國在巴,蜀采取不同的政策,鎮(zhèn)壓蜀而籠絡巴。此后,秦人將楚的勢力逐出渝東,并以巴地為攻楚前沿陣地。秦漢時期的巴人對于中原文明來說依舊是少數民族,,“漢歸義賨邑侯”金印所展現的歷史就是巴人對中原王朝的歸順。該印金質,印紐臥駝行,出土于云陽縣南境雙河口夾溝壩,印文為“漢歸義賨邑侯”。賨指賨人。秦漢時對巴人的稱呼。
三國時期,三峽石吳蜀兵戈交鋒的前沿地帶,它見證了夷陵之戰(zhàn),劉備托孤等重大歷史事件。而更相傳劉備夷陵之戰(zhàn)兵敗后,諸葛亮在今奉節(jié)地區(qū)設下八陣圖困住東吳大將陸遜的追兵,但今日已失傳(見下圖)。魏滅蜀后,又從這里開始了伐吳戰(zhàn)爭,《晉書。王濬傳》記載,魏王令益州刺史王濬率領巴蜀兵伐吳。這便是詩人劉禹錫詩中吟道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巴文化石重慶地區(qū)進入文明時期的第一個文化,是重慶地域文化的根。巴人在艱苦自然環(huán)境下和強敵的.雙重壓迫下,不斷抗爭,形成文化特色,兩千多年以來,逐步沉淀到巴渝文化的最深層。巴國雖亡,其文化傳統(tǒng)與中原的融合卻經歷了緩慢的過程。巴人在相當時期內仍保留著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西漢早期開始,隨著西南夷的開發(fā),巴文化日漸沒落,具體表現為隨葬品中鐵制農具的出現,兵器數量的逐漸減少。大致到漢武帝時期,這一融合才告一段落。這種文化融合石雙向進行的,其中以農耕經濟為特征的秦漢統(tǒng)一的中原文化進入主流,巴文化中的不少精華也由此滲入秦漢文化,成為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的一條涓涓支流。
第三部分:調查總結與體會調查總結與體會:通過這次親自的調查發(fā)現深感實踐調查的經驗的缺乏,在技巧和方法上以及熟練程度不足。最慚愧和著急的是感到專業(yè)知識的力不從心。通過這次完整的獨立自主的調查,認為作為學生的作業(yè)很有必要,對專業(yè)知識的運用提升用巨大的幫助。在匯總全國不同地區(qū)的博物館的調查,能從宏觀上把握文化的共同性,也能在微觀上發(fā)現地域差異。若能很認真的做好這次報告,我覺得意義是重大的。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很難對全國各地歷史有一個總體的詳細的透徹了解,而查找史料不夠形象具體,有大海撈針的感覺。對地方博物館的調查,并得以匯總,就仿佛有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大調查。所以,在此次調查之后,希望能在一兩年后,同學們有了更高更精的歷史文化覺悟和修養(yǎng)后再進行一次更詳細的地方博物館深入的調查。
景觀導游詞13
遠古時期。人們對洪水,地震,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沒有合理解釋,由此產生了原始崇拜和信仰。三峽的崇山俊水,云遮霧繞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原始信仰——巫文化的發(fā)育繁盛,并長久保留。巫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如三峽地區(qū)土家族人廣為流傳的儺戲表演,就是這種古老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儺公,儺母,開山。梁山土地,幺兒媳婦,勾薄判官就是出名的表演。
青銅時代的巴人,對藝術的追求經歷了明顯的發(fā)展過程。早期巴文化主要體現在陶器的紋飾上,與新石器晚期的聯(lián)系較多。晚期巴文化則發(fā)展到成熟而且有鮮明特色的階段。其形式主要是以青銅兵器上的平面上的`裝飾為主,有的則以平面圖案配以高浮雕。其內容多動物圖案;⒁暢R姷脑掝},鳥的圖案也不少,鋪地圖案以勾連云紋多見,代鉤以浮雕手法為主,犀牛型帶鉤采用整體寫實與局部夸張相結合的手法。通體錯金銀是平面造型的代表。巴青銅器和印章山的大量符號,常常使觀賞者和研究者為之著迷。除了作為裝飾性紋飾部分以外,表達某種含義的意味十分的強烈,這在多種符號形成組合的情況下更為明顯。專家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早已失傳的文字,在虎紋青銅上,還能看到這種文字以更抽象的形式連成句子,這使得巴人的文字符號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尚待解讀的古代文字。巴人尚武善舞,周代紀念伐紂的武舞即取材于巴人的武舞。漢高祖定三秦,仍以巴人為前鋒,并命宮廷學習其歌舞,以巴渝舞稱之。后世多次演變,使用到隋,成為我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宮廷為舞蹈。除了武舞,實際巴人民間的歌舞形式是豐富多彩的,配合歌詞的踏歌是一種主要形式。
景觀導游詞14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我是天地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接下來的時間里,由我陪伴大家共同游覽萬里長城,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使你對你長城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萬里長城起源于山海關到西海關,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平均高六至七米,寬四至五米。
現在就請大家休息一下,現在介紹長城的城墻,它幾乎有一萬來里,城墻上面每隔三里就有一個烽火臺,長城很寬,人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遠看長城它就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厲勝男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
游客們,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一偉大的歷史工程,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而感到驕傲吧!
景觀導游詞15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我們終于來到了盤門三景,只見大門口有一頭大石牛,它有兩只尖尖的腳,四周都是鮮花,我猜想這頭牛是不是立過什么功呢?
往里走,就能看見一個裝滿很多硬幣的銅鼎。它的背面就是盤門三景之一,瑞光塔,我數了一下,共有七層,底層塔基最大,越往上越小,從遠處看它的頂端,隱隱地有點往后倒的感覺,真令人擔心。看了一下介紹,瑞光塔為宋代古塔,建于公元1020_年,高度約為53米,為七級八面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塔。
再往里走,就是四瑞堂,堂中央立著一幅盤門勝景圖,同學們紛紛在圖上找到了我們所在的位置,這樣一覽風光的感覺真好!襯托著全景圖的是一些奇形怪狀的葉子,葉身上全是鏤空的,就象被人工雕刻過一樣,但我們一致認為是天然的,真是太神奇了!
在四瑞堂的左邊是鐘樓,鐘樓內設了敲鐘項目,“撞世紀唐鐘,交世紀好運”。我們都用手摸了一下,冰涼涼,很光滑,用手輕敲,也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后來,朱沁宜的爸爸買了一張票,這讓我們興奮不已,一連敲了三下,“咣!咣!咣!”的聲音在鐘樓內回蕩!
和鐘樓相對應的.是四瑞堂右側的鼓樓,鼓名叫平安大鼓,直徑2.1米,是宋元豐二年(1079年)所制的牛皮大鼓,聽說敲一下可祈求天下太平!
和四瑞堂相呼應的則是一座雄偉的大殿“雄甲三吳”,中間是一方美麗的湖泊。湖泊周圍有許多柳樹,湖泊上橫跨著一座九曲橋,湖泊名叫“白龜池”,這中間還有個典故呢!在湖泊旁“爬”著一只聽禪烏龜,白龜長得很大,它伸長著脖子,聚精會神地在聽禪講法,聽的好認真哦!白龜的前面正端坐著圓照禪師,手里正捏著佛珠,在給大家講法。
再往前走,在草叢中隱隱地有一口井的身影,這是一口唐朝時的井,井里的水很混濁,想必是很久沒有使用了。唐井的介紹更是被草遮掩了大半,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fā)現。
我們走上九曲橋,白龜池里的鯉魚們仿佛占了很多靈氣,長得又肥又大,個個搖頭擺尾的,好像在跳舞,它們個個張著圓潤的嘴巴,仿佛在大合唱,再看看旁邊的人,才發(fā)現原來爭著吃魚食呢!我和隊員們也去買來魚食,搶著喂魚。我和朱沁宜引來了很多魚,我仔細地觀察它們,它們有紅的、黃的、花的、白的,我還看見了一種細細長長的小魚,它們在大魚的爭奪下,顯得有點可憐。我們喂魚食時,果然不出所料,大魚搖頭擺尾,張大了嘴巴,正等著魚食進嘴呢,兩條魚王的嘴巴張得有點嚇人,嘴巴大得像吸盤一樣,身體搖一搖,擺一擺,水花居然濺到了我們的腳背上。爭搶的場面非常壯觀。因為小隊員們都買了魚食,有的撒在這兒,有的撒在那兒,魚兒都不知道吃哪里的好了!
走過雄甲三吳,在一座“和月橋”的兩旁,我和陳曦、朱沁宜發(fā)現了日島和月島,非常有趣。再走過延壽橋,就見到“伍相廟”的“千年夾石”,這塊千年夾石可不簡單,它可是宋代伍相廟遺構的石頭,距今已近千年。
我們一路尋找,突然發(fā)現前方有一個水簾洞,水流從山坡上掛下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辈挥上氲矫篮锿跛舻牡胤剑瑧撘膊贿^如此。
終于來到了著名的水陸城門——盤門,水陸兩門并列,有兩道陸門和兩道水門。盤門現在城墻全長為三百米,高度五米多,城墻頂部為寬闊的平臺。聽媽媽說,古時打仗時下面的兩扇城門是用來抓敵人的,只要敵人走進了城門的范圍內,先把前門放下來,攔住他們的去路,再把后門放下來,截住他們的退路,就像甕中捉鱉一樣,所以又稱甕城。城樓上的三門大炮格外惹人注目的,令人仿佛依稀又回到了當年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攻戰(zhàn)場面。
城樓上有一塊木板蓋住的暗道,用于守城將士檢查進出城門的來往船只和過往行人。
在盤門城墻上有一個水陸迎回的城樓,是1986年為迎接建城2520_年時重建,城門上掛著的一串紅燈籠。
盤門第三景便是吳門橋,古城內的古橋,要數吳門橋為最高,臺階很多,站在吳門橋上可清淅看到盤門的水陸迎回、城墻,水門很秀氣,陸門很敦厚,站在水門口的是幾棵柳樹,就像忠實的士兵一樣,默默地守侯著這座二千伍佰余年的城門。爬山虎爬滿了整個城墻,綠蔭蔭地,就像為古城墻穿上了綠裝一樣。
吳門橋橫跨運河、近傍盤門,高達10米,長66米,跨度為16米,始建于南宋紹定年間(約1230年前后)。在當時,因此橋是進入吳門的第一橋,故取名“吳門橋”,為橋洞高大的單拱石橋,幾經重建,現為清朝同治年間的遺物。大運河在此環(huán)抱城垣,水陸縈回交錯,是蘇州的水陸交通要道,今存的城門雖為元朝之物,但仍不失春秋大氣,巍然雄峙。
【景觀導游詞】相關文章:
長城景觀導游詞12-24
景觀的作文12-24
關于景觀的作文08-29
精品景觀的作文10-18
景觀的學生作文12-28
景觀的作文【精】06-29
【熱】景觀的作文06-28
景觀的作文【薦】06-28
【薦】景觀的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