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翻越夾金山》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金山讀后感范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山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山讀后感1
這兩天宅在家里看張翎的《金山》,連載,只能看上半部分,但已讓我掩卷沉思,激動不已。張翎善寫華僑故事,我曾看過她的《郵購新娘》,感覺一般,《金山》卻是很讓我贊嘆。
廣東開平自勉村,少年方得法與同村人到今稱為加拿大的地方賺錢養(yǎng)家,故土難離,他在異鄉(xiāng)的土地和排華浪潮的縫隙間掙扎,性命難保,其中窘迫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多少次被生活逼迫得紅了眼,“像阿爸刀下的牲畜”,金山的瘡痍甚至也讓兒子錦山目瞪口呆。
華人向來極能吃苦,但是第一批華人受到的磨難遠非人能想象。聯想到看過的.一個資料片,講的是華人勞工的情況,滿腹辛酸,看到自己的族人被白種人用鄙薄的口氣形容,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任何人都不能泰然!叭A僑”兩個看似風光的字后面,深深浸透著多少血淚啊。
當代華人中還有一個作家,叫周腓力的,文章幽默流暢,他卻說自己是被生活逼出來的。當年受國外生活誘惑,舉家到了美國,開一個小雜貨鋪,因生活所迫,三歲的女兒學會看店,五歲的兒子會做飯,老婆常因疲憊在灌滿冷風的破車上睡著,一家人每天只能吃快餐。他苦笑道:若當年沒來到美國就好了。當時已是80年代,生活猶是如此艱辛,逞論百年前的中國人?
無論現在的生活如何優(yōu)越,歷史不會忘卻。
金山讀后感2
在我拿到《金山》時,并不知曉,翻開它沉紅的封面,是打開了一扇啞守著歲月秘密的雕花櫥門。時光久遠,連那微小的土粒都張牙舞爪地欺生了。
在這之前,他們對我而言,全然陌生。只因張翎說,愿這些靈魂安息,我便相信其背后的感動與責任,相信觸碰這樣一種題材會帶給自己一種全新的體認。
他們是被艱難命途拋向他鄉(xiāng)的金山客,一群被近代史教科書稱為先僑,豬仔華工,或苦力的人。
朋友看過《金山》,只道了一個苦字。是苦,苦得叫人生生地向天爺嚷,恨不能嘔出滿腔滿腹的忿怨。在直逼人心的艱難前,衣錦還鄉(xiāng)成為奢望。更多的人,死在“浮動地獄”中,死在太平洋鐵路旁。曾要與天爺抗爭個究竟的年青人,最終只能夠縮小在荒草盡頭的墓碑下,留下的,也只是邊角殘缺,看不出悲喜與年齡的照片。
出洋的男人與留守的女人,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金山。小說寫了一個家族的故事,沉浸在其中的,又是極具象征性的華工形象。但是方得法與六指,似乎更有一種特出性,他們有知識,因而也更具刺痛感。
“阿法是在逃命,逃自己的命!
16歲的少年經歷幾個月的海上顛簸,帶著恐懼與擔當踏上想象中的金山。毫無浪漫可言的冒險,是在家鄉(xiāng)熬不下去時硬頂出來的一條道。人就這樣被毫無準備地扔到了一片蠻荒之地,懷揣無盡的忐忑與愁苦。
方得法參加太平洋鐵路的修筑,他只身攜炸藥炸隧道,帶領華工討要拖欠的血汗錢;開啟自己的洗衣行,又經歷屢敗屢建的坎坷;衣館閉門后靠著農場生意地執(zhí)著攢錢建碉樓。臉上的疤淡了下去,但一生的勞苦把這個曾經意氣的少年摧挫得瘦骨嶙峋。他的堅忍、忠義、剛烈,從和大自然的壯烈肉搏到為了資助保皇黨人,放棄生計,一路彰顯。即便最終無法衣錦還鄉(xiāng),他的顛沛奮斗,他的血淚與情懷,也足以叫后代生出三分敬畏。
“六指覺得她生命中的男人,都是獅子口中的肉,她和金山死命地爭奪著她的男人她的兒子,可是她終究爭不過金山。”
她稱不上是奇女子,但在那個晚清的廣東鄉(xiāng)村,在17歲時能夠一刀剁下手指來給自己改命,她如張翎所言,是一個異數。她為自己爭取的愛情與受人尊重的生存方式,是善良與堅韌品格的表現。這個女人一生只見過她的丈夫方得法3次,但幸福于她而言,并不是沒有過。因為“沒有故鄉(xiāng)的守望和期盼,他鄉(xiāng)的篳路藍縷失去了所有的意義!
沉實而安靜。這兩個詞形容《金山》正是恰好。是一個對語言的細微層次變幻著魔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深情,筆力從容的文字。她寫天涼,是這樣說的,“先是一早一晚兩頭開始,中間依舊是和暖的。漸漸地,兩頭越來越長,把中間吞食了,天就真正冷了”。又如剪辯時撕心裂肺的掙扎等等。
也許身處海外,拉長了審美距離,提供她更開闊的視野來審視自身與故土的關系。語言不再是俗物的媒介,它成了精精細細的讓無聲者發(fā)聲、無力者前行強大動力。這種感覺,像極了北島贊嘆高爾泰先生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下寫下了當代《紅樓夢》般的`語言。
文字的細膩是踏實與專注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延展。感謝張翎的衷心。
“那些長眠在洛基山下的孤獨靈魂,已經搭乘著我的筆生出的長風,完成了一趟回鄉(xiāng)的旅途——盡管在一個世紀之后!
她是坦誠的,坦言洶涌的寫作靈感始終被瑣碎的細節(jié)考證所打斷。她亦是耐得住寂寞的。
在這個快產快銷的文壇。二十多年前的一個萌動的想法,在長長久久不啃一聲的案頭研究后爆發(fā)出石破天驚的一次吶喊。
她讓我看到莊嚴肅穆的收骨儀式,看到華工被鐵路公司拋棄時的絕境求生,看到在決定背井離鄉(xiāng)那一刻的訣別。大歷史與小人物,淘金,太平洋鐵路,種族沖突,人頭稅和排華法
二戰(zhàn)和土改,風光變得這般快,小人物堅韌無奈的生存狀態(tài)卻不曾改變。這是時代對他們的愧怍。張翎做的,是一次客觀平實的人生書寫,是一種彌補,一種有著警世意義的申述。
好厚的一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感動的時刻有許多。這些被艱難命途拋向金山的人,他們對故土是無限眷戀還是包含著一絲恨意?方得法賣了洗衣館贊助保皇黨,錦山偷偷地資助革命黨。在試圖賣掉貓眼腹中胎兒為抗戰(zhàn)籌款,卻因貓眼的小產而計劃失敗時,他把此事作為一生背負的秘密而沒有聲張。錦河捐助了一架飛機,還在戰(zhàn)爭中丟了性命。
家國的命運就這樣緊密的拴在方家人的脖子上。他們的一致行為時這群粗人至為細膩的家國情。這是全然本性的民族情感,他們沒有夸耀過自己的行為,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金山客,在近代的中國究竟是微不足道,還是驚天動地?
張翎說,寫作《金山》似是走完漫長的黑隧道。而在時光隧道的盡頭上,隔著百年的光陰。我似乎觸碰到一絲光亮。這是對他們蒙受苦難的孤獨靈魂的慰藉,對他們默默而“高尚”的行為肯定,對他們“不容忘卻的尊嚴寫下的悲愴的贊歌”。
金山讀后感3
《金山》主要講述廣東開平自勉村方氏家族舊事,在海外流寓艱苦打拼的男人以及守候在家鄉(xiāng)堅韌生息的女人幾乎構成了小說的全部。故事發(fā)生在近代華人先僑移民的社會背景之下,映射了近代華人在海外奮斗的傳奇歷史。也有評論認為,它承載的其實是所有近代華人對于國族認同的深厚情感。
為了買田買地,為了修建碉樓,為了一家大小的安生日子,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園,自勉村方家整整三代子孫,前赴后繼地來到加拿大“淘金”,苦苦求生,在異國的底層掙扎,受盡排斥打擊,其間不知幾多艱辛曲折。而在自勉村內,苦苦守候在家鄉(xiāng)的女人們,打理著家族里所有的產業(yè)和人情瑣事,卻一輩子難得見到自己的丈夫,她們的心酸苦楚又何嘗少過男人。生計壓力劃割開了無數底層的華工家庭,和所有背井離鄉(xiāng)的“淘金者”一樣,主人公方得法和故鄉(xiāng)家庭之間隔著的,是廣東開平和落基山脈之間浩瀚的太平洋,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能夠到達彼岸,哪怕是僅僅只是為了見一面自己所愛的人。
在小說創(chuàng)作平靜乏味的09年,除了劉震云、蘇童、莫言等的少數長篇之外,很難再找到這樣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故事了。全書48萬字,故事情節(jié)豐富翔實、深入人心,在不失理性克制的同時保持了難得的細膩和深情,敘述也相當扎實嚴謹,富有力量。
《金山》寫的是底層移民家族的小說,看來苦難不已卻又讓人不忍釋手。除了張翎干凈而飽滿,明朗又深沉的文字魅力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拋開繁復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單純從作品的內容來說,《金山》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看起來都那么逼真,猶如歷史再現,讀起來就像是一部真實歷史的記述,這一點就足以深深地令人折服。作者把故事寫得非常扎實,甚至無可挑剔——全書的敘述從同治十一年一直延伸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作者在一個如此巨大的時間跨度里能夠做到不失真,不分散,不局促,小說內容框架巧妙合理,空間及意向的銜接順暢自然,實屬不易。加之無所不包無所不含的豐富歷史內容,難怪有評論者直接把它當做一本海外華人的移民史來讀。
《人民文學》的主編李敬澤就曾評價本書作者張翎說:“張翎結結實實地給國內作家上了一課,從扎實的細節(jié)考證到認真到幾乎較真的寫作態(tài)度,張翎的工作令人敬佩,”李甚至直言“張翎可以說是當代華語作家中經典現實主義的唯一繼承人!比绱烁叩脑u價,筆者因為自身專業(yè)素質緣故暫時不置可否,但作者的認真,確是書中的每一字句都能夠令讀者感受到的。作者自己也說“如果讓金山能夠立體地立在那里,要它站得住腳的'話,在框架上一定要是真實的,這個框架就是指歷史的真實、史料的真實。它在紋理上也是要真實的,這紋理就是生活的細節(jié)!蔽蚁耄@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就是整個故事最結實的基礎,這遠比當下某些寫手的寫作心理要來的真誠,只有真誠的文字才最能打動人心。毫不客氣地說,《金山》完全算得上是一部宏大的、史詩式的歷史小說。
回到故事本身,方家最終沒能一家團圓。方得法從十五歲開始,耗盡一生的奮斗竟然沒能實現一個看似簡單不過的理想,不免令人唏噓。方家所經歷的一切大悲大痛,也著實讓讀者深為悲憫。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作弄,所有人在變幻莫測的人生里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堅韌和堅定,但三代人的辛勞心血一夜之間化為泡影,他們的命運,到底掌控在誰的手里?這恐怕是作者想要拋給讀者的,一個大大的包袱。
寫到這里,書中情節(jié)仍歷歷在目,其哀傷、憤怒、悲憫,其歡樂、欣喜、感動,都深深地攪動著人心,像一把新磨好的刀,直直的割過來,貼心貼肺。一切都結束之后,最后剩下的,是心靈極度的震撼,持久、強烈。
【金山讀后感】相關文章:
游金山作文06-09
水漫金山作文12-13
紫金山作文11-21
紫金山登高作文10-06
游金山作文400字11-27
描寫金山的作文300字10-18
精選金山作文500字三篇07-14
鎮(zhèn)江金山公園導游詞10-06
紫金山作文三篇10-08
游金山作文300字四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