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朝花夕拾》有感通用15篇
當(dāng)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朝花夕拾》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朝花夕拾》有感1
初讀《朝花夕拾》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描寫得最詳細的莫過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里捉蟲捕鳥等干的一切趣事,充滿童真童趣,生氣盎然。再次讀后,從中又看出了作者對一些為人處事的批判和對當(dāng)時封建思想習(xí)俗的批判。
今天又捧起《朝花夕拾》,注視著作者的童年,體味著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童年,與作者的童年相比,少了許多新奇與發(fā)現(xiàn)。比起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發(fā)現(xiàn)之旅,我的童年還是多了份快樂與刺激。原來,我們最喜歡下雨天,雨停了以后,門前的水泥路往往有許多積水,我們就急急忙忙趿拉著拖鞋跑下樓來,與同伴一起兒打水仗或是扔拖鞋,回家以后身上往往都是濕漉漉的',有時玩著玩著又下起了雨,但我們?nèi)徊活,依然興致勃勃地玩著。有一次,同伴不知從哪找來了一塊木板,他坐在上面,讓別人推,像是沖浪似的十分刺激。我們每個人都試了試。我玩的時候,由于身體沒保持住平衡,一下子滾了出去,弄得像落湯雞一樣,回家招了媽媽一頓罵。
讀魯迅的文章,我深切體會到了他童年所散發(fā)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離童年遠去,但我還時常夢見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貞浧鹉切┩戡嵤,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學(xué)習(xí)中抬起頭來,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個遙遠的夢。重溫魯迅的童年,就仿佛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
童年是一只小紙船,雖然很小,但能承載下五彩斑斕的夢;
童年是一把彩色風(fēng)車,只要向前奔跑,風(fēng)車就會永遠在你生命中轉(zhuǎn)動;
童年是一支棒棒糖,甜蜜總藏在最里面;
童年是一只風(fēng)箏,帶著希望永遠飛翔在內(nèi)心的最高處;
……
讀《朝花夕拾》有感2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fēng)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正如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同時會找到自己幼時的影子。
但同時朝花夕拾又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xué)者”們的排擠,歷經(jīng)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在這樣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yīng)罷了。
對此作者也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jié)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lǐng)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guī)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xiàn)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jīng)》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復(fù)雜。我們是否也會如此的看待自己的母親,也是如此的愛恨交織。
走過求學(xué)的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朋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jì)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jié)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的'對比。正是我們有時對學(xué)習(xí)與玩樂之間的矛盾心理。
在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正如我們憧憬懷念我們沒有上學(xué)時老家小院,或弄堂一角一樣的心情。
然而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xué)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這不由得然我想起了自己,正是不禁萌生一種老鄉(xiāng)將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之感。同樣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jīng)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小時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現(xiàn)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自然會有些同感,我想這也是許多人讀此書的第一感,我也一樣。但是,或來再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情況也就隨之不同了。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束縛了學(xué)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xiàn)在上的學(xué)校,每節(jié)課下課都會有時間放松,又放松了,又學(xué)了,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這已是不錯的了,而且回憶總是美好的,這也是我父親常說,現(xiàn)在想想還是讀書時快樂。每個時段都有每個時段的煩惱,為何童年美好,說不定也就是那些當(dāng)時的煩惱在我們看來已不再重要了。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但這也就是現(xiàn)實,魯迅先生用對童年的快樂回憶來撫慰他經(jīng)歷了許多的那刻蒼老的心,我想也不足為奇了。
回憶是美好的,真如那看似無暇的童年,但是,回憶只能用來安撫,不要因為過多的安撫而為之麻痹,以至于厭惡現(xiàn)實,厭惡現(xiàn)在的生活,那么回憶就變成了麻藥。面對現(xiàn)實,不要一直把頭向后看,那你會不由自主的后退。
讀《朝花夕拾》有感3
從紹興旅游回來,我從書架上拿下我從未看過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記錄的卻是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發(fā)生的事。
《朝花夕拾》原名叫《舊事重提》,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對童年生活描寫的最為詳盡的莫過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幽默充盈、妙趣橫生。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時代的樂園,里面有菜畦、皂角樹、桑葚,還有鳴蟬、叫天子、蟋蟀等等。冬天,父親教他如何在雪地里捕鳥。那里是他的'童年世界。但他最終要告別他的蟋蟀們,去三味書屋讀書,先生是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xué)的老人,但先生幾乎不高興他問一些關(guān)于蟲子的事情。魯迅在三味書屋雖然要認(rèn)真讀書,但也仍然在后面的小園子里折臘梅、尋蟬蛻,也可以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用宣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畫畫。真是充滿童趣、生氣盎然。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的醫(yī)學(xué)導(dǎo)師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節(jié)的人,但他對工作極其認(rèn)真,這是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的品質(zhì),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在異國土地上藤野先生嚴(yán)肅認(rèn)真的教書態(tài)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青年魯迅極大的鼓舞。魯迅先生在文章里寫到“每當(dāng)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昂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外貌……便使我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了勇氣。”《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的童年故事,體現(xiàn)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我讀完了《朝花夕拾》,心久久不能平靜。魯迅先生幼年時期所發(fā)生的事到晚年再回憶,就像清晨的花兒傍晚再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fēng)韻,那種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一時就相當(dāng)于浪費了一世,同學(xué)之間的友情也是珍貴的。同學(xué)們知道嗎?友誼——使春天增添了豐富多彩的旋律。記得有人說過:“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笔前,再過一年,我們就要升入中學(xué),各奔東西了,但友誼是天長地久的,深厚的友情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就像扎了根的參天大樹,你怎么拔也拔不出來了……
童年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一些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品一下《朝花夕拾》,體會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
讀《朝花夕拾》有感4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書中的精彩片段。字里行間為我們體現(xiàn)出了孩童的天真,爛漫,純潔,無憂無慮,呈現(xiàn)出一幅幅自然的畫,供我們欣賞,這本書既是魯迅對往事溫馨的回憶,卻也是魯迅對人們理性的批判。
在《無!芬晃闹,“無!彪m為鬼,卻也擁有善良的心靈。他去勾魂時,看母親因兒子死去而悲傷,便放兒子“還陽半刻”,結(jié)果被上司閻羅王鞭打。魯迅以此批判了偽“君子”,而我們更應(yīng)該真實,真誠的對待他人。
“高山流水”中便有一個絕佳的`例子。伯牙與鐘子期因琴緣而成了知己,結(jié)拜了生死之交。伯牙在得知子期已離世后,砸了琴,并這終生不再彈琴。
我的目光繼續(xù)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鐘子期創(chuàng)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到底是為什么?我想應(yīng)該是真誠讓彼此成了知音,或不可缺。
我們交友,也應(yīng)向伯牙一樣真誠待人。
不管是“三顧茅廬”中的劉備;還是天生耳聾,失明的海倫。真誠似一扇窗戶,讓黑暗中的人們感受光明;真誠如泉水,滋潤海倫的心田,帶他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生活中,不正需要有更多向莉莎文老師這樣的人嗎?莉莎文老師帶著海倫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不厭其煩地教他學(xué)習(xí)。不正是“真誠”塑造了一個新的海倫,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更是一個作家,一個有血有肉文學(xué)家嗎?
記得有一次,在課間休息時,我不小心扭傷了腿。一個同學(xué)走過來,扶著我去往醫(yī)藥室。過了一節(jié)課后,那個同學(xué)又走過來關(guān)心我的傷勢。我對她說了一聲“謝謝”,她不假思索的一笑,說這都是她應(yīng)該做的。那一刻,我就好像向日葵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偶爾隱匿的陽光,再來時更溫暖,令人驚喜。原來被人真誠以待,幸福就來得如此突然,互相幫助是我們本應(yīng)該有的職責(zé)。受傷時同學(xué)擔(dān)心的神情,更是真誠的體現(xiàn)。
你發(fā)現(xiàn)了嗎?在這大千世界里,任何生靈都可以讓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風(fēng)拂過那枝頭的點點茸茸綠色,淡淡的笑靨。與墻頭上的夾竹桃一起,似唱響生命中最明快的樂章——真誠。這便是大自然毫不虛假的美,是質(zhì)樸、真實的本質(zhì)。這“美”在于“真誠”。
以誠相對,讓我們的生活更真誠,互相真誠來往。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型;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讀《朝花夕拾》有感5
清晨綻放的鮮花,晨曦映照下更顯嬌嫩。待夕陽西下,拾起一片片花瓣,平添一番特別味道。
靜心讀完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心中不禁泛起圈圈漣漪。魯迅先生是家喻戶曉的大作家,但他也有充滿趣味的童年。魯迅先生是鄉(xiāng)下人,小時總愛在“百草園”里玩耍,即使時隔多年,他仍然記得童年伴他成長的一切——各種有趣的昆蟲,各種特別的植物,還有各種童年趣事!鞍俨輬@”就是孩子的樂園,我在腦海里慢慢呈現(xiàn)那美妙景象。
在讀《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時,我不禁回想起屬于自己的童年。我也是個鄉(xiāng)下人,孩時總愛隨母親到地里,看池塘魚兒游得樂,逗地上螞蟻爬得快......
我們漸漸長大,身邊總有那么一兩個人給我們深刻印象。在魯迅先生所記敘的人物中,我最記得的'是他的保姆——長媽媽。就如文中所說,長媽媽是個有神力的人,她起初并不討人喜歡,及霸占了小魯迅的床位,有害死了他的隱鼠,但在最后,長媽媽卻做出了一件讓先生敬佩的事情,那一件別人都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得來《山海經(jīng)》。這篇文章我最為喜歡,欲揚先抑,將長媽媽描寫得栩栩如生,別有一番趣味。
人一生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我們才能夠成長。將人生經(jīng)歷帶著自己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或許會成為人生的篇章,留與我們細細品味;或許成為高階的鐘聲,常鳴使我們能夠獲得更多。
讀《朝花夕拾》有感6
兩年前,我?guī)е笾目释c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為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并約定兩年后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xué)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于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yīng)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于現(xiàn)在為什么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贊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么距離感。文章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向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么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為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并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為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著許多秘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shù)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后,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讀《朝花夕拾》有感7
對于魯迅的認(rèn)識,一直留在語文書上那簡練而又死板的介紹中:“魯迅,姓周,本名樟樹,字豫才,后又名樹人,堅持白話文,代表作為《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等。”這些從小學(xué)就開始記住的文學(xué)常識,并沒有讓我感到魯迅的人格魅力,只是在我腦海中留下了魯迅在文學(xué)史上很重要的印象。
俗話說“筆下的文字最能體現(xiàn)他的一切!薄冻ㄏκ啊纷鳛樗拇碜鳎绕涫窃诓煌瑫r期的.作品,更能感受他的所有。
驚嘆于他對人物的把握和細致入微的描寫;感嘆于他對故人,對故鄉(xiāng)的細膩情感;驚訝于他敢于改變,堅持白話的勇敢,欣喜于他對事物獨特的見解與面對事物先出他人一步的敏感……一點一滴都在《朝花夕拾》中表現(xiàn)無疑。
對于大家當(dāng)時都十分熱衷的《24孝圖》,他沒有盲目追隨,而是對于整個故事都點出他的荒謬,字字在理。長時間的流傳,肯定有人發(fā)現(xiàn)它的不合理,但無人點破他的勇敢在此展露無遺。
他不但有著有什么說什么的男子氣概,也有著不遜于女子的情感。對于父親,他有小小的遺憾;對于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他由誤會,不喜到釋然,祝福;對于藤野先生,他有著感激,感恩……
他有著鮮明的情感,如詩人的細膩;有著強烈的愛國,如革命者的剛烈;有著極好的文筆,如作家的善于表達。魯迅集詩人,革命者,作家的身份于一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彼姓娴纳烙^,憂樂觀,不愧為一代偉人!
讀《朝花夕拾》有感8
相聚有時,后會無期。在那奔波的人流之中,我們總是一昧地在盲目前進,卻從未朝花夕拾。
“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味保留!边@是魯迅在自序中感慨的句子。一件事物,在少年時和現(xiàn)在表面上無太多的差異,可那時的所聞所感,卻只有在記憶里才能重新品嘗?蛇@些記憶,總是會在不經(jīng)意間被觸發(fā),讓你回味一生,使你久久不能忘懷。
中國文壇里不乏有膚淺的得意,無聊的激憤,頹喪的失落。而魯迅先生的文筆卻始終透出一股刀鋒般的銳利,用那尖銳的文字向人們訴說著世間的種種邪惡。
當(dāng)時的中國是一個較為封建的國家,思想上也較為落后和僵硬。而也在這時,魯迅漸漸發(fā)現(xiàn)中國人根本不需要治愈身體,真正需要治愈的,是那被社會漸漸污染的思想。從而,魯迅有了棄醫(yī)從文的想法,用文字來拯救人們已被那個封閉而郁悶的社會麻木的思維。當(dāng)時全世界在工業(yè)發(fā)展的作用下時代更替迅速,可中國卻仍排斥所有新鮮的事物。所以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中國人遭到了日本學(xué)生的歧視,認(rèn)為中國人是低能兒,根本不可能在一個非母語的國家參加醫(yī)學(xué)考試成績能如此之高,從而便懷疑藤野先生泄題給魯迅;而在看槍斃中國人的片段時喝彩,更是激起魯迅想改變中國的想法。
貓。是一種嫵媚的生物。不僅有著折磨弱者的壞脾氣和天生的媚態(tài),而在夜間嘶叫更是加深了魯迅對貓的厭惡之情?稍凇豆坟埵蟆芬晃闹,魯迅則用貓來比喻一些做作,矯情,自鳴清高的人,打著公理,正義的旗子說一些違心之論,而在魯迅眼里,這就是一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但即使到現(xiàn)在這個年代,這樣的人似乎也并不缺少。
朝花夕拾,指回憶以往的時光,可我想,魯迅應(yīng)該是借此向世界揭露那個時代的種種邪惡與心計。我們?nèi)鄙俚牟皇钦x,而是能勇敢站出來揭露世間險惡的人。希望慢慢的,這個世界所有邪惡的人不再掌握話語權(quán)。
讀《朝花夕拾》有感9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現(xiàn)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讀《朝花夕拾》,讓我走進魯迅先生的記憶窗口,站在他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他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旅程。“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從作者這一連串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隨著他的心情愉悅地來到了那個充滿童趣、碧綠的、生機勃勃的花園里,體驗一個孩子與自然相處的無憂無慮。
作者的童年樂趣中還包括畫畫和看戲帶來的的渴望與滿足!巴娴臅r候倒沒有什么,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畫的《山海經(jīng)》”“大概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我常著這樣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以前一直繁盛一些”“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作者在《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等多篇文章中都寫到童心的稚嫩、易受傷等。一只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也給小小少年無窮的想象及與弱者和平相處的滿足。作者想象它是傳說中的黑猴,對隱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托,而“當(dāng)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慮時,我要充錢以報復(fù)的惡念!”
《朝花夕拾》是作者受社會壓迫,“學(xué)者”們的排擠,又經(jīng)歷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作者在小引中這樣開頭:“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罷了,但有時竟連回憶都沒有!睂ν碌幕貞浺苍S只是對生活現(xiàn)實的一點安慰,在這些回憶中作者也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所以作家反映社會的作用是直接的、顯性的,他們對自身經(jīng)歷的敘述,對社會現(xiàn)象的'反思,能夠傳播到大眾的思想中,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反思。因此,作家特別是每個民族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就具有了更積極的、社會的、民族的、人性的意義。讀《朝花夕拾》,我隨作者一起回到了“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
走過留學(xué)日本的求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一線索,我們看到了二十世紀(jì)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jié)束句,我們的情感也隨作者一起起起落落。讓我們感受作者以熾熱烈深沉的情感來表達自己對往事的追憶和對已故親友的真誠的懷念!
讀《朝花夕拾》有感10
當(dāng)我們閱讀《朝花夕拾》這本書的時候,不難發(fā)現(xiàn),魯迅用筆墨最多的人物就要數(shù)“長媽媽”了?赡苁且驗槭艿椒饨ㄋ枷胗绊懙脑虬,在新年的早上她會要求魯迅吃福橘,平時總愛告狀,更是踩死了魯迅最心愛的隱鼠。魯迅也因此對她懷恨在心。相信大家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一個舊社會的',世俗的女人的形象,但其實“長媽媽”也有自己“可愛”的地方,如,她知道魯迅喜歡《山海經(jīng)》,便跑了很多地方,給魯迅買來了《山海經(jīng)》,這時魯迅便感嘆她“有著偉大的神力”。再《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結(jié)尾,魯迅也是表達了自己對他無限的愛和思念,并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除去“長媽媽”那些世俗的思想以及行為,她不就像是我們身邊的親人一樣嗎?雖然他們有時會做我們不喜歡或是厭惡的事情,但他們不都是希望我們能更好的成長,以后更好的生活嗎?就像“長媽媽”在新年的早晨要魯迅說吃福橘一樣,也是想要為他祈福,希望他有福氣。后面因為魯迅喜歡《山海經(jīng)》,“長媽媽”更是二話不說,跑了很多路,終于買回了這本書。這不也正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嗎?,我們想要擁有的東西,他們總是盡量滿足我們,可能在生活中我們并不會感受到,但是當(dāng)你有時靜下心來細細想想的時候,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多么愛我們,如同在“阿長”去世之后魯迅表達對她無盡的愛和思戀一樣,我們只有在最親的親人去世之后才會發(fā)覺他們原來是如此愛我們,我們卻從來沒有報答過他們,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xué)會感恩,學(xué)會孝順父母及親人。
感受親人的愛吧,不要在失去之后再追悔莫及!
讀《朝花夕拾》有感11
我最早接觸魯迅的時候,總感覺他的文章很高大,感覺令人肅然,無法與其接近。起初我只是被這個名字所感染,可能是也有一些好奇把,于是我便踏上了對這本的閱讀之路。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這本書充滿的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對社會的批判。全書由《小引》《貓狗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魯迅小時候?qū)ω埖脑骱,以及對隱鼠的喜愛。原因是由于魯迅最喜歡的隱鼠被貓吃掉,于是心中充滿了報仇的惡念,對貓的`追殺,襲擊。但是最后得知是長媽媽一腳踏死的,對貓的感情有所緩解。表現(xiàn)了兒童天真,可愛的性格。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介紹了阿長-我的保姆向我灌輸一些封建思想,表示了反感,但是阿長卻有偉大的神力,忍著常人不能忍受的幫我買書,最終還奇跡般給我買了回來。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描寫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xué)習(xí)生活的記述,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父親的病一文表現(xiàn)了舊社會醫(yī)生的貪婪和不負(fù)責(zé)任。藤野先生一文寫了魯迅去日本留學(xué)見到了恩師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藤野先生。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友好以及認(rèn)真負(fù)責(zé)一絲不茍的精神。
當(dāng)讀完最后一頁時,最能令我深思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一是樂園,一個最嚴(yán)厲的私塾。從魯迅的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中,否定了封建教育對兒童發(fā)展的局限,同時我想到了我自己本身,我的童年仿佛就是三味書屋,沒有限制,無悠無慮,任我在自由的天空飛翔。但是到了中學(xué),各種壓力,家長,老師,同學(xué)的競爭,兩極分化。在題海中迷茫,一次次如此,老師嚴(yán)厲的面孔。用煎熬來說中學(xué)生活一點也不過分。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尋找其中的樂趣,就象在百草園一樣。我們應(yīng)該好好學(xué)習(xí),決不能有厭學(xué)的態(tài)度。
這本書拾的是苦也是甜,我們把甜當(dāng)作回憶,把苦同自己的經(jīng)歷對比,激勵自己前行。
魯迅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為了國家,義無反顧的棄醫(yī)從文,他是那個年代的最具代表的人物,他讓人在當(dāng)時的黑暗時期看到了一絲曙光,而他的《朝花夕拾》便是他捍衛(wèi)自己的最好武器。
讀《朝花夕拾》有感12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了一本好書就好似交了一位益友。好書能給你指引方向,讓你從迷霧中走出來;好書好似你的老師,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而我在假期中就讀了一本好書:魯迅寫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主要講了魯迅他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思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nèi)到國外所經(jīng)歷的種種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的感動,也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xué)醫(y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的關(guān)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xué)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減少了許多遺漏,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糾正。這樣一直持續(xù)到他教完了他所擔(dān)的一切功課為止。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dān)心作者不肯解剖尸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他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愿,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shù)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y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斗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使我感動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xiàn)在作為一名學(xué)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學(xué)習(xí),努力讀書嗎?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每當(dāng)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了勇氣。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孜孜不倦的讀書。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表見解······
同學(xué)們,就讓我們好好讀書,讀讀好書,愛讀書。讓讀書伴我成長,讓讀書伴我們大家成長。
讀《朝花夕拾》有感13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初次見到這本書是在我姐姐書桌上那看到的,因為媽媽讓我去找一本姐姐的書看一下,一眼我就看到了《朝花夕拾》,大概翻了一下,我就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中有很多的故事,心想:這么勢薄一本書,還有這么多的故喜,一定寫的得不詳細。于是我就放下了這本書。第二次看到這本書已經(jīng)被我買了,因為老師說是一本好書,可以買回來看看?勺詮馁I回來后,就放在那落灰了。
第三次再看它時,我已經(jīng)愛上了它。一天中午,我覺得閑著無聊,就拿起了積滿灰塵的它,靜下心來認(rèn)真的地讀了起來。剛讀第一篇就被這本書的故事吸引了,即使有很多故事,但內(nèi)容依然講的得有詳有略,魯迅的語言也生動有趣,讓我一讀就停不下來了,后悔沒早點看。
這本書最讓我深刻的是《父親的病》,這一章讓我看到父子之間的親情,也看到了某些中醫(yī)的古故作高深。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對庸醫(yī)誤人的痛恨,在這一章中,父親生病后,“我”便到處求醫(yī),每次父親放棄時“我”都會鼓勵他,每次聽到有好的醫(yī)生,就不顧一切的`去為父親求醫(yī)。為了使父親的病有好轉(zhuǎn),“我”甚至于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里去采藥,這里我感到了濃濃的父子情。讓我懂得了要相信科學(xué),不要迷信,要以正常的,科學(xué)的渠道,來解決疑難困惑,不能忙了半天卻是白忙活一場,竹籃打水一場空。
讀《朝花夕拾》有感14
去年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優(yōu)美,在這組文章里,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有真實地書寫了辛亥革命前后作者從農(nóng)村到城鎮(zhèn),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nèi)到國外所經(jīng)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guān)于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仿佛也在品味著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十分的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xué)醫(y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guān)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太講究,但為人誠懇,公正,對學(xué)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些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像他那樣去研究,鉆研。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抗日戰(zhàn)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自求恩大夫來到中國,他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成了他的最高使命,他拼搏這,奮斗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反不僅讓我感動了,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xiàn)在作為一名學(xué)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學(xué)習(xí)嗎?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每當(dāng)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強了勇氣。在繼續(xù)寫一些“正人君子”之類的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當(dāng)我們想到身邊辛勤的老師時,當(dāng)我們想到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加努力的學(xué)習(xí),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朋友們,就從現(xiàn)在開始,用雙手放飛理想的翅膀!
讀《朝花夕拾》有感15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童年,沒有誰的童年是一模一樣。如果讓我們再次細細回望一次自己的童年,所有人定會開懷大笑,繼而放聲大哭,最后微笑著睡去。
魯迅先生的童年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童年的“三味書屋”就是小學(xué),“百草園”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一個給我?guī)砜鞓返牡胤健8鼊e說那些好朋友們,別說門口的河了,單是收過稻子的田野就有無窮的樂趣。
沒了散發(fā)稻香的稻子,田野里留下一望無際的稻稈。在那些稻稈中,有一些難以發(fā)現(xiàn)的樂趣——那就是,青蛙。記得那時在田野里抓青蛙,遇到了一只超大的牛蛙,一群孩子追在牛蛙身后,追了半個多小時,愣是抓不到。不過還是有一些小收獲的`,捉到了幾只青蛙。在好朋友的指導(dǎo)下,我也抓到了一只很小的青蛙。
童年是一場“笑話”,童年時做的很多決定現(xiàn)在看來是十分不明智。但正因為無知,童年才顯得多姿多彩。
【讀《朝花夕拾》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朝花夕拾》有感07-12
讀《朝花夕拾》有感08-17
讀朝花夕拾有感10-14
讀朝花夕拾心得02-13
讀《朝花夕拾》有感(熱)07-05
讀朝花夕拾有感(薦)08-28
讀《朝花夕拾》有感實用10-01
讀朝花夕拾有感通用09-25
讀《朝花夕拾》有感(精)10-17
讀“朝花夕拾”后有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