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長,近年來一直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有了小孩兒以后,更希望自己快速成長,做好小朋友的榜樣!督K身成長》,在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比較認可,確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于是想了解書中講述的是怎樣的終身成長。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fā)現(xiàn)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的觀點是獲得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xiàn)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
她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可以改變才智,會帶領人們積極探索新知,以及成長路上的抗壓力。
那什么樣的思維才是固定型思維,什么又是成長型思維?它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結合我的體會談一談我的認知。
在我的學生時代,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個令同學羨慕的家長,不打不罵,特別能理解我,對我不會有過高的要求。但我也總能回憶出在我考不到理想的分數(shù)時,他跟別人交流時會很平靜地說:跟我一樣,記憶力不好,沒關系,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也滿足了。父親認定了,我的智力水平就是這樣的,不會拔尖,也不會很差,記憶力和他一樣的不好。這樣的否定型標簽確實一直影響著我。我也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再努力也不會改變什么。這就是書中說的固定型思維。
在這次公司組織的賦能學習營中,老師分享了關于記憶力的知識,讓我對此有了不一樣的了解,原來記憶力是有周期的,是需要長期不斷重復地練習,過目不忘只是用來混淆真相,讓固定型思維的人認定“我背書為什么就前背后忘呢”。
近年來也是從工作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發(fā)現(xiàn)自己很多的認知發(fā)生了改變,就像書中說的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是會這樣想:我還不夠努力,我要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歸咎于我的智力與記憶力;我必須為我喜歡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能力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與長時間的學習有關,直面挑戰(zhàn),取得進步。
現(xiàn)在為人母,也希望自己做一個成長型的家長。但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總是會有很多接踵而來的焦慮。就像書中提到固定型思維總是與成長型思維并存的。
例如小朋友每次告訴我在學校不愉快地事情時,我都想盡力地幫他去解決,擔心他的心靈是否受到傷害,但內(nèi)心又會有個聲音在說,讓他去經(jīng)歷去承受,事情沒有我想象的復雜,反而焦慮的情緒會有更壞的影響。其實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他們會認為建議、指導和反饋是消極而具有破壞性的。
我們也一樣,成長的道路并不一路平坦,固化的思維模式已經(jīng)深深扎根于我們的成長過程,成為內(nèi)化的心理機制,我們很難跳出思維的框架。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更需要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將關注點投放在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tài)度上。在遇到挫折、問題時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實踐。我認為它不是萬能的,但一定比固定型思維讓我們更樂觀。
人生的故事還很長,為了你所熱愛的一切,積極健康地成長!(陳靜)
【終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讀后感04-30
讀《終身成長》有感11-23
《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30篇)08-26
《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35篇)08-09
關于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17篇)07-29
《終身成長》讀后感(通用41篇)04-30
終身成長讀后感范文(通用16篇)07-27
《陪孩子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6篇)07-20
《陪孩子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6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