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仨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我們仨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緣于錢鐘書先生,讓我有幸認識楊絳女士及《我們仨》。
去年的某個時段看到有關楊絳女士的一些報道,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她及她的故事,匆匆在網上買了《我們仨》,看了一點朦朦朧朧的,于是就擱淺了,這個學期每天晚上看自習,于是接著從開始看一遍,沒有華麗的詞語,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已故丈夫和女兒的愛,”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現(xiàn)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人”,讓人失落,難過,傷心。
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作者以夢作為開頭,夢見作者和丈夫一起散步,說說笑笑,忽然丈夫不見了,空曠的田野里,只回蕩著作者的呼喊聲,形成鮮明的對比,增加了作者的孤凄,丈夫去了哪里,是回家了嗎,他怎么一聲不響的自顧走了,作者總愛做這類的夢,夢境不同而情味相似,作為一個三十歲的已婚女人,我身同感受,有愛就有家,他在家就在,讓我感受到一個女人對家的守護,對愛人的守護。
第二部分,我們三失散了,作者以一家人平時的生活瑣事,工作學習為主,講述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快樂,但事情往往是別扭的,總和希望和想像的不一致,作者說她這一輩子最成功的著作就是女兒,但造化弄人,一九九年早春,女兒錢瑗因病去世,文章中描述了女兒的工作,以及生病的點滴,直到去世心里總放不下父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作者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無疑是最痛苦的,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感她的無助和無奈,很勞累,也很沉重,家已不是家,只是客棧了。
第三部分,我一人思念我們仨,作者講述了和老公的相識相識,一起留學,一起走過的日子,和所有的磨難,及老公成名后的種種,文章說“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通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一起過日子”,一九九八年末,老公錢鐘書去世,人間也沒有永遠,作者和老公一生坎坷,老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事與愿違,生老病死,“我們三在人生道路上走到了盡頭”,就此失散,只剩下作者一個人,文字寫到這里,眼睛很酸楚,可能再多的詞語也描述不出作者的悲痛欲絕版。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間萬物都會逝去,只要真實存在過,一切足以。
【讀我們仨有感】相關文章:
讀 《我們仨》有感11-30
讀我們仨有感10-06
讀我們仨有感12-28
讀《我們仨》有感10-03
讀《我們仨》有感10-13
讀《我們仨》有感11篇09-29
讀楊絳《我們仨》有感10-06
讀《我們仨》有感15篇10-01
初三讀《我們仨》有感6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