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
當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除了自己的生命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失去時,這時你的心理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是不是就像菊三寶老師內(nèi)心吶喊的那樣,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人活著的價值是什么?活著卻換不來生活的安逸和內(nèi)心的滿足,這樣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以二戰(zhàn)集中營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弗蘭克爾博士現(xiàn)身說法,講述他如何親身經(jīng)驗,發(fā)明了“意義治療法,”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關(guān)押在集中營里的囚徒對待生命的表現(xiàn)。也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營這樣環(huán)境中能夠堅強的活下來,而有的人早早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集中營里不講求人性,生活在里面的人就等于你的半個身子進入了黃土,生病或者受傷,只要失去了勞動能力你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等待你的只有死亡。這樣一個生與死只在一念之間,并且各種折磨讓人痛不欲生,面對這樣的生活,放棄生命的人不是少數(shù),但是也有人一直堅持著!作為一名敏銳的觀察者和親歷者,他進一步從這些慘痛真實的經(jīng)歷中,引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里?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炊钪?/p>
活著,只為過去美好的回憶。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和你愛的人的一次燭光晚餐,也許只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會讓你傻傻地笑,就想吃了蜂蜜一樣甜,更重要的是,這是希望:將來,我們可能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作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誰不渴望得到呢?
弗蘭克爾博士在進入集中營以前是一名醫(yī)生,每當他回憶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是快樂的。他想活著,哪怕他只剩下光禿禿的身體,并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但當回憶起那片刻的美好,便會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他想沉浸在這個世界里,因為這個世界給了他太多的美好回憶,他不舍的離開這個世界。
活著,只為現(xiàn)在的愛與被愛。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的時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當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對話,是那樣的快樂美好。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他愛著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著也一樣在牽掛著他。是牽掛,是愛,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堅持,直到活著離開集中營。
活著,還有對未來的希望。有的時候,我們總會想明天會怎么樣?在集中營的他們一樣,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念頭,支撐著他們活下去。因為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對于一個樂觀的人來說,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是幸福的,是希望和樂觀讓他們堅持活著。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quán)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如果你覺得這一切太遙遠,那么你去了解一下大冰筆下武漢商學院20xx級一個叫白瑪?shù)膶W生,順便翻翻他20xx年9月22日的微博,他很好的詮釋了希望這一詞,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有一種沖動,一種想要飛去武漢擁抱他的沖動。
為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jié)省食物,甚至不惜代價和死人搶奪。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huán)境里,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shù)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為強烈。足以看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想每個看到這本書的人,當想象若自己在這樣的集中營生活,肯定沒有幾個能夠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但是實際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當初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沒有人相信安迪能夠用一把小錘子鑿出一條可以逃生的道路。能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所以我也明白了這篇文章真真打動我的是什么?也讓我明白了我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選擇樂觀的活下去,不向命運低頭。這樣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同時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留給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正是安迪對生活的希望,對自由的追求,才讓他在監(jiān)獄里能夠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我看著天花板發(fā)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我想,是對過去生活的甜美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是對伴侶和家人深深的愛。無論什么樣的環(huán)境,只要你認真投入地生活著,并給其他人帶去了幸福時,自己也會感受到充實滿足,此時,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義?我想每個人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對于生命的意義一定有不同的解答,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可能會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的人,他們有更加強大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給他們的打擊與痛苦?梢,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仔細想想,生命對于我自己來說有什么意義呢?是為了自己快樂,或者是為了別人快樂?還是努力地去做一切事情,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舒適地活著?我們一無所有來到這世界,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還不是一無所有地離開,那些東西看上去屬于我們,可是實際上,它們是不屬于任何人的,因為你不能永遠地擁有一樣東西。這樣想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就這樣平平淡淡地生存,似乎有那么一點無聊。不過試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名生活在納粹集中營里每日受盡苦難,連溫飽都無法滿足,甚至每一秒都活在也許下一秒就會消失在這個世界的不安和恐懼之中的俘虜,我又能堅持活多久呢?人似乎都有一種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他靜下來開始思考活著的原因時,似乎根本無法解釋這種強烈的本能。生活這么艱難,充滿了難以預料的痛苦,然而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痛苦地活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弗蘭克爾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出了他的答案。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對于自己身陷集中營的慘痛體驗的描述,也是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的觀察總結(jié)。一個普通俘虜每天生活在集中營里,會有怎樣的心理歷程?這就是作者想要研究的問題。我著實佩服作者超然的視角和冷靜的頭腦。處在那樣艱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卻依然能夠立足內(nèi)心,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去記錄每一個要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想像一下書中描寫的場景:在冰天雪地中,穿著不能稱作鞋的“鞋”,雙腳長滿了凍瘡,饑寒交迫,還要忍受獄頭的打罵做繁重的工作。這個時候,俘虜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在晚飯時間多得幾顆豆子,怎樣穿著這樣單薄破爛的衣服熬過冬天,怎樣避免被換到陌生殘暴的獄頭手下這個時候的人的想法是多么的現(xiàn)實和卑微,毫無雄心壯志可言。然而他們除了小心翼翼地計劃著如何活得更久一點,還能想些什么呢?在痛苦讓人難以忍受的時候,作者會游離于當前的環(huán)境,在心里和摯愛的妻子聊天。我想那個時候作者是幸福的。正如作者所說:“能夠運用想象力從現(xiàn)實中抽離,是人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幫助人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里存活!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1、創(chuàng)造和工作;2、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3、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在書的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他的意義療法。這個療法讓病人直接面對自己的缺點,有些自嘲的意味在里面。作者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出汗癥病人因為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他出汗厲害,拼命想在人前掩飾他這一病癥,卻因為緊張而出了更多的汗。醫(yī)生通過意義療法給他治療,建議他向人們坦白:自己是一個出汗大王。結(jié)果病人在經(jīng)過一周的治療后就擺脫了折磨他四年的病癥。意義療法運用了逆理意向,就比如口吃病人想口吃時,反而不行了。正如作者所說,意義療法對于強迫癥和恐懼癥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它還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我想并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夠承受這種療法,如果沒有把握好這個度,也許反而會加重病人的自卑感,從而適得其反。而且這個療法并不適用于生理性病癥的病人。如果一個病人是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出汗多或口吃等等,這個意義療法能起到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不過不論如何,意義療法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實際的治療中,將各種療法根據(jù)病人自身的情況相結(jié)合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應(yīng)該關(guān)注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地去幫助人們追尋他們生命的意義。這一點值得讓人尊敬和學習,我想,這也就是作者生命的意義吧。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3-11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2-18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00字06-26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通用12篇)10-19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9-28
生命的意義10-02
生命的意義的作文01-20
生命的意義——桂花10-07
尋找生命的意義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