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于丹為什么這樣紅》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為什么這樣紅》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拾《于丹為什么這樣紅》這本書時,只是出于好奇感和娛樂性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我看后竟有一股思緒充斥大腦,久久無法平復。
這本書中談到于丹這所以這樣紅,一是她有重要的后臺—“壟斷”地位的中央電視臺。二是媒體。因為媒體往往可以憑借自己的影響引導民眾的注意力,從而給民眾制定一個“議事日程”。雖然,媒體不能決定大眾具體怎么想,但它能決定公眾在一段時間內關注什么,從而對社會施加自己的強大影響。也就是說,是媒介的的強大的力量推動于丹迅速走紅。但,我不敢茍同。后臺和媒介固然有重要作用,但其承載的內容才是關鍵和核心。若于丹教授講述的道理根本不值一提,那么我想我國的廣大民眾并不會如此熱心于她的演講。更別提以六十多的老奶奶排兩個小時的隊,只為到于丹面前說一句話,即感謝你!感謝你把孔子給我們找回來了。這是一個多么有勇氣的老人!在我看來,她必定看過于丹的演講,也必定多少了解一些孔子的著作,才敢如此大膽地說出這樣的話。倘若只是后臺和媒體的緣故,我想于丹簽售會周圍也不會出現(xiàn)交通堵塞的現(xiàn)象。這一樁樁一件件足以說明民眾注重的是于丹演講的內容,而并非是中央之聲。
于是,有些學者評論于丹的演講內容庸俗也是她走紅的重要原因。并且抨擊她的演講中所宣傳的思想其實是她個人的生活感悟,大多與《論語》無涉,而是借歪曲、篡改孔子思想來為自己的感悟求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文化的純正性和承襲性。更甚者,說她愧對為一個學者。因為他們認為,若她是一個學者,也該算作為西方人之經(jīng)典定義中的知識分子。而既然是知識分子,就應該有知識分子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和表達方式。且不說知識分子應像賽義德所言那樣,得向權勢說真話,就是退居于馬克斯·韋伯的立場,把學術作為一種“志業(yè)”的學者也該保持一種價值中立吧。而于丹在百家講壇中所演講的方式及內容都是那種通俗而淺顯的,與那些學者的想法截然不同。因此,他們就批判、抹黑于丹。
就這點,我感觸頗深。我個人認為我們不能用朱熹標準來看于丹,她并不是專門研究《論語》的學者,并且她演講的目的不在于開拓,而在于普及。易中天也曾言:“我只希望激起廣大觀眾對祖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而深入研究是那些歷史學家的事。把歷史文學化,使它變成有趣的事情,激起大家的興趣,他們再去讀書。這樣,我們的歷史不就傳承下去了嗎?”這正是我對于丹演講的看法。況且,雖然于丹把《論語》庸俗化和簡單化,但她根據(jù)《論語》所闡述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古人早已遇到過,古圣先賢經(jīng)思索,做出解答。這些解答雖不是可以照搬的現(xiàn)成答案,但卻有跨越時空的價值,起碼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一種參照、一些建議,能給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的人以啟發(fā)。不言建設,建設自在其中。
【《于丹為什么這樣紅》讀后感】相關文章: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教案09-27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案06-22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案15篇01-23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案(15篇)03-17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影心得10-30
2022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學習心得(通用12篇)03-15
2022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心得體會(通用8篇)05-18
為什么會這樣?_作文05-19
為什么會這樣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