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呼蘭河傳有感1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唯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愛的書《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惋的歌謠,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開出一株美而艷的奇葩!贝藭鴰易哌M了二十世紀初那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那時的.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又生動地將老百姓落后、平凡的生活狀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不過,在那里有著充滿生機的園子,有和藹可親的祖父,也有著作者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yī)生,胡同里賣麻花的小販,粉坊里掛粉條的工人,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詼諧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繪的淋漓精致。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時而讓人發(fā)笑,時而引人深思。這些個文字讓人讀著讀著,就不由得讓我回憶起更稚嫩年歲時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寫于小團圓媳婦的那一章節(jié),那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爛漫的年齡,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她,卻被千里迢迢送來這里童養(yǎng)媳。我不太喜歡這段文字,可能我還不夠了解那時候的風土人情。因為活潑,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罵,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幾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鐵燙壞腳心……。就這樣,美麗的姑娘永遠停止了她的活潑。多么愚昧、可悲的故事!
平凡的生活里有許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對于某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為享受著平凡的生活,才會對這本書如此的喜愛。安穩(wěn)、平淡卻那么深入人心,偶爾一頁讀完了仍會被這里的文字“拴”住,它們是如此的有魅力。書的字里行間有一種樸素的流暢,我仿佛置身于那個時空,聽著作者將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盡管凄婉,但依舊動人。
讀呼蘭河傳有感2
讀完了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心情是復雜的——有愉悅,有傷感,還有釋然。正如茅盾在序言中所說,它不像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在于它更像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讀著這部小說,仿佛看到蕭紅就站在我的面前不曾離去,如同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娓娓道來她童年的趣事:呼蘭河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知足,過著一成不變、與世無爭的生活……隨著筆調一轉,蕭紅變得憂郁起來,我們看到的是她單調寂寞的童年,盡管祖父給了她很多慈祥的愛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對于一個得不到家庭溫暖和父母愛的孩子來說,她的內心是孤獨的,也許這也是導致她日后在三次婚姻中屢遭失敗的原因吧。
呼蘭河發(fā)生著一個個普通而殘忍的故事,日復一日,蕭紅痛斥這人吃人的舊社會,痛斥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對家鄉(xiāng)人民愚昧、麻木、任其宰割的命運報以深深的同情,同時也對家鄉(xiāng)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覺醒感到欣慰。
蕭紅的命運是不幸的,雖然她的.一生都在反抗舊的封建禮教,但她最終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
我認為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是消極的,如同翠姨,她生活在新舊社會交織變遷的時代,對于現實的不滿只作內心默默的反抗,呼蘭河轉又是積極地,在大革命時期總有一些像蕭紅這樣具有先知先覺的進步人士,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喚醒民眾愚昧的良知,揭開他們被蒙蔽了雙眼的面紗,也許蕭紅沒有像趙一曼、秋瑾、石評梅那樣對未來充滿熱情,投身革命,也許她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個人情感悲痛中,但是在那樣惡劣的生活條件下,那樣寂寥悲痛的心境下,依然執(zhí)筆完成這不朽的巨作,這就足以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讀完這本小說,也深深感受到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對一些落后的農村依然被貧困愚昧困擾的現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
讀呼蘭河傳有感3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于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并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凈、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并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著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云,天空中飄著的燕子、蝴蝶,菜園里結著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xù)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多彩的風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凄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yōu)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里的幾家?guī)讉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里人的經歷和他們的命運卻讓人沉思,發(fā)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讀呼蘭河傳有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好句03-29
呼蘭河傳心得12-31
閱讀心得呼蘭河傳04-18
讀《呼蘭河傳》有感08-18
(精選)讀《呼蘭河傳》有感07-0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0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3-20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3-0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