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2-04-08 08:33:50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1

  三維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

  4、借助文中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5、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宇宙星空影像)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嗎?你知道最遠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你知道恒星為什么會散發(fā)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為什么拖著尾巴呢?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奧秘等待我們人類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讓我們隨卡爾薩根一起去領略宇宙的魅力。

  二、理清線索,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多媒體展示)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多媒體展示)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說明順序

  (1)作者卡爾·薩根如同一位導游,帶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遨游。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宇宙的?這樣的說明順序,有什么好處?

  提示(多媒體展示):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①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诳臻g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塾蓮V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叭祟惖奈磥砣Q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板書)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三、質疑釋疑,合作探究

  1、通過閱讀《宇宙的邊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對文中的內容,你有哪些疑惑之處?

  3、集中疑問,篩選分類,查閱相關資料,分組合作,探究釋疑。

  (多媒體展示)

  (1)【提問】課文題目《宇宙的邊疆》,宇宙是無窮的,文題是否矛盾?

  【明確】目前所探測到的最遠的世界是總星系,總星系的半徑為100億光年,也是目前我們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億光年以外還可能有數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它的邊緣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題的以宇宙的邊疆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圍,文題不矛盾。)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四、品讀語句,體味特點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等。

  2、【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3、本文屬科普小品,請同學們從下列語句的品味中體會其語言特色。

  (多媒體展示)

  (1)海水才剛剛淹沒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覀冞鄉(xiāng)心切。

  (人類現(xiàn)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的陸地上來的,人類對大海的探索初具規(guī)模,但也僅僅是開始。海洋做為可利用資源還有許多仍待人類的開發(fā)、利用。“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并且闡述了人與海洋的密切關系:海洋是生命的誕生之地。)

  (2)有些恒星穩(wěn)重端莊地轉動著,有些恒星狂熱地旋轉著,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

  (有的恒星旋轉平穩(wěn)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轉而變了形。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穩(wěn)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世界,沒有想象,我們就處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對于未知領域的探索是需要懷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學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斷地探索驗證,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否定舊知,產生新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想象和懷疑看似矛盾的兩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作者不囿于介紹宇宙知識,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我認為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只是我們人類尚未發(fā)現(xiàn)而已。我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雖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豐碩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起步。更何況宇宙間可能到處存在著生命,而我們依據目前的科技,仍沒有發(fā)現(xiàn)怎樣才能探測他們的存在,這將是人類宇宙探索史上歷史性的一步。作者語言嚴謹,“可能”表達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剛剛”用詞準確,有尺度,足見人類宇宙探索之長路漫漫。)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拓展: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同學互相交流。

  參考(多媒體展示):

  (1)宇宙對于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fā)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秘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2)人類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chuàng)造著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危機全面爆發(fā),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zhàn)。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跡,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2、作業(yè):在以下選題中選出你喜歡的題目,課外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宙誕生及其發(fā)展

  (3)人類探索宇宙成果錄

  (4)地球的未來

  (5)中國航天歷程

  板書設計:

  宇宙的邊疆

  解說詞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陽系——行星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了解并運用說明方法,學會分析句子。

  3.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把握解說詞的文體特點,了解文中關于宇宙的基礎知識。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梳理文章的說明順序,歸納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宇宙,培養(yǎng)寬廣的胸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并運用說明方法,學會分析句子,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

  難點:

  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yǎng)。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晚上我們最喜歡躺在地上望著夜空,遙遠的宇宙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秘。

  二、寫作背景

  20世紀末,我國開始走向“科教興國”的康莊大道,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影響下,學科技、用科技、發(fā)展科技的熱潮漸起。為了吸收世界先進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學者相繼介紹、翻譯了大量國外科技著作。于是,卡爾薩根的《宇宙》被翻譯介紹到我國。

  三、作者介紹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四、題目解說

  本文是一篇講述關于宇宙的探索問題的科普說明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宇宙是無邊無際的,而本文的題目是“宇宙的邊疆”,意思是要說明宇宙的范圍、構成等問題。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介紹宇宙的廣闊并說明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意義。

  第二部分(第7-16段),漫游宇宙。對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做了解說。

  第三部分(第17-18段),回到地球。解說人類與地球及宇宙的關系。

  六、全文分析

  1、文章開頭作者引用這兩段話具有什么作用?

  明確:

  引用這兩段話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此外,文章引用這兩段話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引用布萊斯帕斯卡的話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動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勵,而不是“好大喜功”;引用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的話則顯示作者非常謙遜,作者認為自己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顯得特別渺小,這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及宇宙的無邊和浩渺。

  2、第九段介紹了“星系”的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明確:

  內容:①介紹了星系的構成與數量。②由星系中“行星的數量跟恒星的總數大概樣多”,推測除地球外,“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

  作用:豐富讀者的科學知識,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

  3、由“本星系群”到“M31”再到“M31以外”,這屬于哪種說明順序?這種結構安排有什么好處?

  明確:

  說明順序:由遠及近的空間順序。文中先介紹本星系群的構成與形狀;其后將鏡頭聚焦于其中的M31上,較全面地解說它的位置、構成和具體形狀;最后再轉到M31以外的銀河系——我們所在的星系。

  好處:便于鏡頭拍攝和畫面呈現(xiàn),同時也使相關部分的內容解說易被觀眾接受與理解。

  4、最后一段文字表達了作者對地球及整個宇宙哪些豐富的情感?

  明確:

  ①“有幸”一詞表明對人類生于地球的慶幸與感恩。②“這里有……有……有還有……”,用排比句表達作者對地球的熱愛、贊美之情。③“許多這樣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樣存在的星球,這其中應該有無窮的秘密,引發(fā)了讀者的好奇心。④“家園”在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對自己作為人類一員充滿了自豪感,并產生了認識字宙、探索宇宙的強烈愿望。

  5、從全文看,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

  作者對宇宙的認識包含五個方面:①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八械溲诺氖聦,錯綜的關系,微妙的機制”,它是個無限永恒的時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個地方,而絕不可能是“典型”的。②宇宙真空中,廣袤、寒冷、荒蕪而又一片黑暗。③整個宇宙中的自然法則都是一樣的。④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必定有許多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散布在整個宇宙空間中。⑤宇宙有無窮的奧秘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6、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它們的作用。

  明確:

 。1)列數字。如“宇宙間有若干千億(10^11)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億個恒星組成”。列數字可以使人們對事物的大小、數量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2)作比較。如“一束光每秒鐘傳播18.6萬英里,約30萬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長”。作者把光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和地球周長作比較,使我們對光的傳播速度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

  (3)舉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紅色行星——火星”。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在氣體行星及其冰凍衛(wèi)星的內側就是充滿巖石的溫暖的內太陽系”。

  7、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

 。1)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

 。2)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了某種契合。

  8、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和抒情,有什么作用?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

  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和抒情,如文章開頭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具有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于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表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更是隨處可見,比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個0)。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等。

  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讀者了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讀者,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七、中心思想

  《宇宙的邊疆》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也是一篇關于宇宙探索問題的科普說明文。文章采用空間順序,主要向讀者介紹了宇宙的廣闊、星系的組成、恒星的性質、太陽系及其行星等知識,推測宇宙生命的存在,作者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和神秘莫測,激起了人們探索宇宙的強烈欲望。

  八、寫作特點

  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文章按照空間順序,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

  ②語言準確,邏輯性強,科學規(guī)范。

  例如,“一束光每秒鐘傳播18.6萬英里,約30萬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長”“一束光在一年之內約穿過10萬億千米(相當于6萬億英里)的空間”。用確切的數字來說明光傳播的距離之長,能夠讓人們有確切的印象,另外“約”字的運用,更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也能夠看出作者思維的縝密。

 、壅f明中融入議論、抒情,使文章內涵豐富,具有人文色彩。

  作者用通俗淺易的語言、輕松愉快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無窮奧秘和久遠歷史,使本來枯燥乏味的解說變得生動有趣,更能激發(fā)人們探索宇宙的欲望。如“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或許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創(chuàng)造的永恒的產物”。

 、苷f明中運用擬人手法。

  如“其中有些是孤獨的徘徊者,大部分則群集在一起,擠作一團,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飄蕩”,形象、貼切,能夠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出這些星系的存在狀態(tài)。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用了“召喚”一詞,貼切地表達出我們對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親一樣在呼喚著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九、補充資料

  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十、總結全文

  《宇宙的邊疆》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也是一篇講述關于宇宙探索問題的科普作品。文章主要向讀者介紹有關宇宙的知識。作者以形象、優(yōu)美而又嚴謹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和神秘莫測,激發(fā)人們探索宇宙的興趣。

  布置作業(yè)

  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請談談。

  課后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宇宙是唯一的嗎?

  吳炎

  20世紀70年代,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即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許多宇宙之一,它們都有著各自的物理學定律和錯綜復雜的結構,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條件都恰好適宜的宇宙中出現(xiàn)。到了80年代,現(xiàn)代宇宙學中的某些理論則證明,這樣的“平行宇宙”的`確可能存在。近年來,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宇宙”在我們的宇宙中遺留的痕跡,他們認為有可能證明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脹”能產生更多宇宙嗎?

  科學家通過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輻射證實,宇宙曾經歷過一個轉瞬即逝的超高速擴張階段,科學家將這個階段稱為“暴漲宇宙模型”。簡單地說,就是宇宙在極其短的時間(遠小于1秒)里,將其體積擴大,就像吹氣球一樣。而如果膨脹的速率稍微改變一點兒,我們的宇宙就不會是現(xiàn)在這樣了。因此,許多科學家開始懷疑“暴漲宇宙模型”。他們提出,我們現(xiàn)在觀測到的宇宙空間,更貼切的說法是類似一個泡沫,在宇宙之外還存在無數個泡沫,也就是說,存在無數個宇宙。所有的宇宙有著同樣的或者說類似的機制進行各種限制,每個宇宙都經歷了一次大爆炸,它們都是在大爆炸中誕生,并且存在著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來,只要將大爆炸的“參數”進行細微的調整,各種宇宙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情況了。

  多元宇宙論的觀點

  支持“宇宙永恒膨脹論”的科學家認為,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一個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們的宇宙還是其他的宇宙都處于不停膨脹當中,在此之間也有更多宇宙產生,此論點也被稱為“多元宇宙論”。其他宇宙在特性上與我們所處的宇宙存在差異,但與我們所處的宇宙共存。雖然“宇宙膨脹說”仍然沒有切實的理論模型,但理論表明,的確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時膨脹。在這個更為廣大的“多元宇宙”中,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極渺小的一個單元罷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無法產生銀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無法產生物質。然而我們所認為的生命存在的必備條件也許并不唯一,同時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組合得出的物理學定律體系與我們所認為的條件大相徑庭,但可能營造同樣適宜于生存的和諧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誕生。

  另一個“宇宙”被發(fā)現(xiàn)的證據

  不久前,英國科學家羅杰彭羅斯稱已經發(fā)現(xiàn)了宇宙大爆炸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的證據。他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同心圓現(xiàn)象,可以據此推斷宇宙誕生之前還有宇宙,并且同心圓提供了前一個宇宙中所發(fā)生的事件的痕跡。他的研究報告稱,一共發(fā)現(xiàn)了12個同心圓輻射“印跡”,其中有5個圓具有特別的意義,分別對應著宇宙演化歷史上5次大規(guī)模的事件。出現(xiàn)在星系團附近的神秘“圓環(huán)”的變化幅度從背景輻射上看卻顯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員似乎開始拋棄“暴漲宇宙模型”,“暴漲”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將來會繼續(xù)膨脹直到到達一個臨界點。這種宇宙模型不僅有開端,也有結束。

  這一發(fā)現(xiàn)并不是對大爆炸理論的否定,相反,它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大爆炸可能發(fā)生過很多次?茖W家們解釋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循環(huán)”的宇宙中——一個宇宙終結,標志著一個“世代”的結束。但是它會立即引發(fā)一次大爆炸,從而產生一個新的“世代”,也就是一個新的宇宙,這樣永恒循環(huán)。兩位著名的宇宙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羅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學的尼爾圖洛克曾出版圖書表示:“無論是時間還是宇宙都沒有開始或者結束。宇宙進化過程是循環(huán)往復的,‘大爆炸’每一萬億年發(fā)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隨著新物質和新輻射的產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們不過是最近一次循環(huán)的組成部分!

  (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暴漲宇宙模型”指的是宇宙曾經歷過的一個在極其短的時間內,其體積瞬間超高速擴張的階段。

  B.“暴漲宇宙模型”認為宇宙誕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以后會繼續(xù)膨脹直到到達一個臨界點。

  C.“多元宇宙論”指的是我們所在的宇宙包含著眾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處于不停膨脹當中。

  D.“多元宇宙論”認為,其他宇宙如果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組合得出的物理定律體系可能營造同樣宜于生存的和諧世界,生命有可能在其中出現(xiàn)。

  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家證實,宇宙都有著各自的物理學定律和錯綜復雜的結構,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條件都恰好適宜的宇宙中出現(xiàn)。

  B.科學家通過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輻射證實,宇宙曾經歷過一個在極其短的時間(遠小于1秒)內其體積瞬間擴大的階段。

  C.在“多元宇宙”中,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極渺小的一個單元。其他的宇宙中不可能產生銀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

  D.羅杰彭羅斯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宇宙大爆炸之前還存在著另一個宇宙的證據,這一發(fā)現(xiàn)是對大爆炸理論的否定。

  3.你認為這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證明多元宇宙的存在?請結合文本內容說明理由。

  4.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美國、蘇聯(lián)和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的主要技術指標,請依據這一表格提供的信息簡要說明我國“神舟號”飛船與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lián)“東方號”飛船相比在技術上的進步點。(不超過50字,含標點符號)

  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lián)“東方號”飛船中國“神舟號”飛船

  起飛質量/t約1.4約4.77.8

  座艙最大直徑/m1.82.32.5

  電源蓄電池蓄電池太陽能電池

  構型座艙制動艙再入艙、儀器艙附加段、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B

  3.不能證明。①這些成果是科學家的一種推理,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但是沒有經過全面的檢驗,也沒有形成被所有人認可的理論。②多種研究成果雖然都承認“多元宇宙”的存在,但是科學家們所認為的“多元宇宙”存在形式是不一樣的。這些研究成果之間存在抵觸對立,并不統(tǒng)一。(若答“能證明”,言之有理亦可)

  4.我國“神舟號”飛船與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lián)“東方號”飛船相比,起飛質量和座艙最大直徑更大,電源系統(tǒng)更先進,構型方面艙數增加、功能更加齊全。

  解析:

  1.C項,“我們所在的宇宙包含著眾多的宇宙”錯,文中說的是“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一個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

  2.A項,“科學家證實”錯,這只是科學家的一種假設。C項,表述絕對化,原文是“可能無法產生”。D項,原文說的是“這一發(fā)現(xiàn)并不是對大爆炸理論的否定”。

  3.回答這類題,要求立足文本,感悟文本內容,獨立思考,發(fā)表看法。本題答案可以多元化,答能證明或不能證明都可以,只要理由表述充分,有說服力即可。

  4.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明確說明角度,本題要求回答的是我國“神舟號”飛船與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lián)“東方號”飛船相比在技術上的進步點。然后分析表格,看表格中在哪些方面做了比較,在這些方面我國“神舟號”飛船表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據此即可得出答案。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時數】

  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導入: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么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秘”。)(板書)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懷疑富于想象(板書)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xiàn)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并且懷疑和

  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tài)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xiàn)象”(板書)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

  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范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xù)探索,那么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并沒有體現(xiàn)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yōu)閼岩珊拖胂筇峁┝艘环N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tǒng)觀全文,我們?yōu)槭裁匆剿饔钪娴膴W秘?

  繼續(xù)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于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并和解說詞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采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8.布置作業(yè):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發(fā)現(xiàn)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4

  一、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說明層次與說明順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說詞的特點,明確其中議論與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培養(yǎng)勇于探索、發(fā)現(xiàn)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學習課文,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培養(yǎng)勇于探索、發(fā)現(xiàn)的精神

  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

  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比说男貞训降子卸嗝磳拸V呢?請讓我們先來了解天空--宇宙的寬廣。今天我們學習卡爾薩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邊疆》

  大家來看這個題目《宇宙的邊疆》,很明顯,文章的對象是宇宙,那么老師請問一下大家,宇宙有沒有邊疆?帶著問題,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從文中讓我們來找出答案。

  2、整體感知

  1) 作者介紹: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爾薩根,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公眾天文科學家”。他引導了美國幾代年輕人,探索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說的電視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同名科普書籍《宇宙》與電視片《宇宙》配套,八十多個國家出版,是歷史上英語科普書籍中發(fā)行量最大的暢銷書。主要作品還有《伊甸園的飛龍》《宇宙聯(lián)結》《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對《宇宙》的解說詞。

  那什么是解說詞呢?

  是一種配合圖畫或實物等的文字說明,使觀眾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紹,獲得深刻的認識。經常出現(xiàn)在運動會、晚會等場合

  2)速讀全文,找出文章的說明對象,并思考文章的說明順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陽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體后局部

  星系 星系(7-9) 離地球80億光年

  本星系群(10) 離地球200億萬光年

  銀河系(11) 離地球4萬光年

  太陽系 彗核 離地球1光年 由遠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為什么運用這樣的說明順序?

  1、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這是電視解說詞,解說隨著攝影鏡頭緩緩推進,解說與畫面同步協(xié)調,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4)那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仔細閱讀文章,找出文中議論與抒情的句子 ……通過這些句子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作者對宇宙的認識: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對人類的'認識: 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議論與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達了作者對人類和宇宙,以及人類探索宇宙意義的認識。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觀眾,激發(fā)觀眾對宇宙的興趣。

  5)通過通篇的學習,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解說詞三大特點是什么?

  明確的對象、 清晰的順序、優(yōu)美的語言

  6)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咱上課之前提出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疆?

  有,是暫時的;人們每探索一步,邊疆就擴大一步;

  沒有,是擴張的;隨著人類的認識發(fā)展而不斷地擴張

  所以面對未知的宇宙,主動權在人類手中。人類是勇敢、光榮的,我們以我們渺小的身軀,學習科學精神,探索廣闊的宇宙的未來……

  4布置作業(yè);最后,老師布置一個作業(yè)來結束今天的課程,學習《宇宙的邊疆》這篇解說詞,大家來為我們的校園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寫一篇解說詞,同時注意解說詞的特點。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重點: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過程及內容

  1、背誦文章開頭的兩句名言,并根據你對科學研究的感悟與理解,擬寫一則名言。

  2、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

  (1)、標識出文章的段落,與每段的中心句。

  (2)、根據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歸納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3)、列出本文的提納。

  3、閱讀體驗的交流,明確“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的內容。

  4、收集有關宇宙討論與作者的相關信息。

  5、為本文擬寫一則導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激發(fā)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過程及內容:

  1、文題猜想

  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體會,同學們再認真分析題目,思考一下,你從《宇宙的邊疆》這個題目當中讀出了什么?(簡介有關宇宙的一些討論與作者相關內容)

  2、文體回顧

  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聯(lián)系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欄目,歸納一下,電視解說詞應該具備那些特征?(提示:語言、表達方式、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等)

  3、學以致用

  根據歸納出來的電視解說詞的特征,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xiàn)這些特征的語句,熟讀并進行分析。

  4、請根據你對宇宙的理解與感悟給“宇宙”下一個定義。

【宇宙的邊疆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宇宙的邊疆》教案03-10

宇宙的邊疆教案03-04

《宇宙的邊疆》教案14篇03-13

宇宙的邊疆教案12篇03-04

《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06-03

《宇宙的邊疆》教案一等獎11-01

《宇宙生命之謎》教案01-19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08-26

《宇宙生命之謎》教案10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