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會變的盒子
教學目標:
1、學習立體紙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表現技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學會自己動手美化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作紙家具。
難點:多種不同的.設計和制作。
教學準備:
樣品、范作、油畫棒、水彩筆、白版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展示紙家具樣品,教師板書課題:會變的盒子
二、啟發(fā)探究
教師活動:
1.教師將學生分組,發(fā)給教師范作,并引導學生分析、探究紙家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現形式。
2.根據學生探究結果引出制作要點。(選材、設計加工、組合。)
3.讓學生討論設計制作紙家具的構思,進一步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潛能。(學會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新穎別致的紙家具)
學生活動:
1.學生小組進行討論探究,在此過程中,掌握紙家具的基本制作規(guī)律。
2.各組選派代表反饋探究結果。
3.組內互相說說自己的制作構思,協調統(tǒng)一本組的制作方案。
四、提出作業(yè)要求:
運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集體制作出一件或幾件新穎精美的紙家具,并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受。
五、學生實踐,教師輔導。
五人為一小組,各組組長進行合理分工,設計制作吊飾,體驗創(chuàng)作過程。
幫助學生進行分工。各組巡回指導,針對不同制作情況提出相應建議。
六、作業(yè)展評:
教師提供一定的評價標準,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并且優(yōu)秀作品制作組的代表者談談創(chuàng)作感受。學生自評、互評,按等級評選出展示作品、優(yōu)秀作品、星級作品。
七、課后延伸:
嘗試用紙盒制作其他的物品。
教學后記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態(tài),款式多樣,造型各異,通過本課的學習促使學生進一步關注生活,關注設計的功能目的。教學中,展示了大量用紙盒制作的家具作品。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與交流,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初步接觸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但在制作過程中,學生作品制作的比較粗糙。為了可以更好的打開學生思路和創(chuàng)作欲望,可以給學生欣賞更多更好的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想象力
2.學習在觀察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并運用造形的技巧表現。
重點:學會造形并發(fā)展發(fā)散思維。
難點:運用造形的技巧表現自己的想法。
教具:范例、、圖片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請你參加一個化裝舞會,你接受邀請嗎?
不過舞會之前需要你繪制自己的面具最好能讓大家認不出你來,
面具是虛構出來的臉,
你可以盡情發(fā)揮,大膽繪制。
二、板示課題
從原始宗教儀式,
到各種化妝舞會和狂歡的節(jié)日,
還有小朋友別出心裁的游戲,
人們創(chuàng)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
三、出示范例
每個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組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你想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的造形嗎?你覺得怎樣?
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利用厚薄、色彩不同的.各類紙張以及其他廢舊材料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四、作業(yè)選擇:
1.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面具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時:
一課時
目標:
1、進一步學習人物與動物的手的結構知識。
2、學習黏土表現手的方法。
3、學會用黏土表現英俊的手。
4、感受用黏土表現英俊的手與畫面表現的不同美。
重點:學會用黏土表現英俊的手。
難點:做出力量感強,具有風采的手。
準備:黏土(也可用泥工)、范作、墊板、
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形體復雜、姿勢多變的'手,為我們了自由想象的天地,看了這些奇妙橫生的圖例,難道你不想也來個創(chuàng)意?。
三、欣賞、討論
欣賞黏土作品:《我們全家的手》、《現代城市雕塑》、《爸爸和我的臭手丫》、《大象們的手》。
討論:他們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具體舉例某個細節(jié))
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四、討論、示范
泥片的做法?泥條的做法?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壓?如何卷?(具體做一簡單的形象,體現上述技法與制作)
五、學生作業(yè)
建議做一做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的手。努力表現出手的結構特征。也可制作動物的手。
六、巡回指導
1、具體介紹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體指導部分學生的搓、捏、壓、卷等方法,結合使用著制作陶藝。
3、鼓勵學生制作的作品大膽、有趣味。
七、
展評作業(yè)。
建議:
作品放于教室展臺,布置教室的一角。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會爬的玩具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標新立異與積極思考。
2.啟發(fā)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標新立異,大膽、積極的思考。
2.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
3.能否獨立完成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各種會爬的玩具的實物、各種紙材、剪刀、膠水、顏料等。
學生:把以前美術課上學做的會搖的、會滾的玩具都帶來。各種紙材、剪刀、膠水、顏料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施教時間:5月24日——5月25日
活動一:玩一玩
玩一玩以前美術課上學做的會搖的、會滾的'玩具,回憶什么原理使得他們會搖、會滾。
教師展示會爬的玩具,發(fā)給四個組一組一個,大家一起玩一玩,并通過協作討論說說自己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么形式爬的,你感覺它是運用了什么原理(或是像什么動物一樣)爬的。
每組派代表上來展示并闡述觀點。
活動二:探索,解疑
四個組都以“在葉子上爬的蠕蟲”為研究對象,研究一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的組合使得它會爬的。
拆一拆,議一議,寫出簡單的觀察報告。
交流。教師總結、概括。
1.一片葉子,上面開兩個小口。
2.用以前學過的折疊紙條的方法作一條蟲子。
3.用較硬的卡紙制作一長一段兩條紙條
4.將他們粘貼、插接到一起成為會爬的玩具。
活動三:
每個人試著做一做,可以自己嘗試著改變葉子的形狀、顏色或直接利用掛歷紙表現葉子。
試著在葉子上改變切口的方向或者改變操縱桿的形狀來改變蟲子爬的方式。
學生展示作業(yè),以蟲子是否能流暢地爬為目標進行自評與互評、師評。
布置思考作業(yè):還可以怎樣制作會爬的玩具?
下節(jié)課講相關制作材料帶來。
第二節(jié)
施教時間:5月26日——5月28日
活動一:
各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回家研究的會爬的玩具。
思考:這些作品都利用了哪些動力使它會爬的?
討論、總結:
紙條或線的拉力,風力、下滑力……
學生中有獨創(chuàng)性的想法應及時鼓勵,即使無法做到,也應保護、表揚;也可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
活動二:
鼓勵各組同學從交流中獲取新的思路,制作出與眾不同的會爬的玩具。
教師看到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應及時引導,適當幫學生克服困難。
活動三:
當學生們的作品完成后,可讓學生們展示,并請學生說說他們的設計思路;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一評、議一議。有的學生作品制作得不夠美,可以提議大家?guī)退业絾栴}所在并修改一下。
課后拓展:課后可讓學生充分利用青島的地方資源,如:貝殼等動腦筋再做一個會爬的玩具。
札記:
在自己合作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合力使我唏噓不已:三班有幾個平時“淘”的令人頭疼的男孩居然用硬紙板作了一棵樹,樹上打了兩個孔做成了軌道;由于平時“敢于”觀察,他們做的毛毛蟲惟妙惟肖;兩條線繩拉著毛毛蟲爬上爬下,乍一看,嚇得女生哇哇大叫?粗麄兡菑膩頉]有過的成功的笑容,我深深的體會到一位家長在為自己孩子的調皮辯解時說的:“在淘氣的過程中,他們未必學不到知識!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 材 分 析
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昆蟲,它們?yōu)榇笞匀辉鎏砹素S富的色彩和生機。本課美麗的昆蟲選用昆蟲為內容題材,將觀察體驗和繪畫學習、手工制作融為一體。
通過組織室外活動或與自然課教學配合,美麗的昆蟲指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昆蟲的形態(tài)和花紋,了解其特點,使學生從感官的滿足引發(fā)表現的欲望,促進他們主動地投入學習。本課教學內容偏重于對昆蟲的形態(tài)和花紋特點的認識和表現,美麗的昆蟲通過對昆蟲的觀察了解,畫自己喜愛的昆蟲,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蟲,幫助學生建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由于學習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在直接體驗的基礎上,學生一般能夠主動去發(fā)現昆蟲的特點,并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 學 目 標
了解昆蟲的形態(tài)和花紋的基本特點。
大膽運用色彩進行繪畫表現。
運用多種方法用紙制作昆蟲。
增強親近生活的'熱烈情感。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設計必須強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感性認識的建立,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感情。在特有的學習情境中觀察了解昆蟲形態(tài)的多樣性和色彩的豐富性,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將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發(fā)展。
教學過程的安排應做到前后貫通,完整流暢,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注意相互間的銜接。本課活動可以分兩課時或三課時來完成,主要內容是:欣賞感受昆蟲的形態(tài)之多和花紋之美——觀察分析形態(tài)和花紋的特點——繪畫表現——制作表現——交流評析。
欣賞感受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或是借助多種媒材,強化視覺印象,充分感受昆蟲的形態(tài)美和花紋美;觀察分析時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其共性和不同特點,形成理性認識;繪畫表現和制作表現要鼓勵學生在認識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材料和色彩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做到不拘一格,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
在制作表現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不同紙材的特質區(qū)分,以及與操作相關應予注意的事項,在體驗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材料的質地美和象征意義,借以表現昆蟲的形象特征。
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的自主表現方式為主,做到欣賞感受和觀察分析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創(chuàng)作時能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夸張,避免機械的摹寫,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對美術學習的信心。
評價可以以展覽的形式,互相評一評、比一比;也可以以自評的方式,交流在此次活動中的感受和收獲。
作業(yè)要求:將觀察分析與想象相聯系,以昆蟲為主題來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再運用揉、搓、剪、貼等方法,用紙制作昆蟲。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教學可根據學情和條件,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要求可以是開放性的。
注意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保證整個活動的過程流暢,效果完整。
觀察活動、繪畫活動和制作活動的課時安排,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作靈活處理。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11-19
小學美術教案12-29
小學美術的教案12-01
蘇教版小學美術教案08-12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12-16
【精】小學美術教案01-13
【熱】小學美術教案01-24
小學美術教案【推薦】02-01
小學美術教案【熱】02-01
小學美術教案【精】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