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時間:2024-05-11 09:17:59 煒玲 教案 投訴 投稿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精選13篇)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講述、操作等活動,豐富和鞏固有關動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識,形成概念,并能將其進行準確分類。

  2、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收集許多胎生、卵生動物的資料、書籍。

  2、物質準備:錄像兩段(青蛙產卵和胎兒出生)、音樂磁帶、動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分類板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聽音樂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

  2、猜謎:青蛙,引出活動主題。

  二、看錄像了解卵生動物的常識。

  1、提問:剛才錄像里講得是青蛙媽媽產下了什么?卵是什么樣子的?卵經過不斷變化、長大,最后變成了小青蛙,這時的小青蛙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2、小結:象青蛙先產下卵,卵再不斷變化長大,最后長成和媽媽一個模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3、擴散性思維: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卵生動物?(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

  三、了解胎生動物的常識。

  1、幼兒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

  2、出示動物圖片:袋鼠媽媽生下的是誰?它長得怎么樣?豬媽媽一生下來的就是誰?小豬長得怎么樣?(引導幼兒觀察小豬、小袋鼠一生下來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

  3、小結胎生動物的常識:這些小寶寶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得一樣,就叫胎生動物。

  4、發(fā)散性思考:那大象媽媽是胎生還是卵生?還有哪些動物也是胎生動物?

  四、分類操作,鞏固知識。

  1、請幼兒將提供的'動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進行分類。

  2、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分類作品,請幼兒作評價、

  3、分對的幼兒各自取下分類板后的小紅花貼上,表揚自己。

  五、看錄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問:動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們人呢?小朋友你知道你從哪里耿的嗎?你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嗎?

  2、看錄像,教師作講解。

  3、小結:人也是胎生的。

  六、愛媽媽的情感教育。

  1、提問:媽媽生下小寶寶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請幼兒大聲地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七、結束活動。

  幼兒聽《搖籃曲》學媽媽平時哄寶寶睡覺的動作,并輕輕出活動室。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2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特定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使幼兒在愉悅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并通過游戲“找蛋”“還蛋”來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游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2、感知“1”和“許多”。

  活動準備:

  1、老師扮雞媽媽,幼兒扮小雞。

  2、活動場地布置許多樹、草(草內有若干雞蛋和一只鴨蛋)。

  3、一幅《母雞生蛋》圖,鴨木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找蛋

  1、老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母雞下蛋》。

  問:雞寶寶你們聽見了什么?

  2、師: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請你們幫我找一找。幼兒找蛋。

  二、還蛋

  1、引導幼兒發(fā)現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師:這一只蛋怎么不一樣的?和你們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顏色、大。┧皇菋寢屔?會是誰生的?

  3、鴨媽媽找不到自己的蛋會怎樣?

  4、請雞寶寶把鴨蛋還給鴨媽媽?纯带喐C里有沒有雞媽媽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寶寶。(幼兒隨意的在地上擺弄滾動)

  2、師:請雞寶寶把蛋放到籃子里,你給我一個,你也給我一個-----。現在我的籃子里

  有多少蛋?(許多蛋)。

  四、畫蛋

  1、師:咯咯嗒,咯咯嗒誰在生蛋呀?(出示《母雞生蛋》圖)原來是這只雞媽媽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幾只蛋?

  2、師: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們一起把它生的蛋畫下來。

  3、教師和幼兒一起把畫貼在墻上,請小朋友以后再來給雞媽媽畫蛋。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發(fā)準“生”、“裝”等字音。

  2、通過傾聽和參與表演,感知、理解和記憶兒歌的內容。

  3、能相互合作,積極、有序地邊表演邊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1、毛豆莢、毛豆粒、熏豆、黃豆、紅豆、蠶豆等實物

  2、不透明的小塑料袋

  3、 網上拉取的各種豆豆的圖片

  活動組織:

  一、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見過哪些豆豆?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出示各種豆豆,主要引導認識蠶豆、青豆和黃豆,還有黑豆和紅豆。

  二、引導幼兒觀察“豆媽媽”,感知兒歌中的角色。

  1、教師手拿裝有各種豆子的不透明塑料袋,裝扮成秋媽媽,坐在幼兒的面前。

  2、請幼兒猜一猜袋子里裝著的是什么東西?

  3、教師邊做形體動作邊朗誦兒歌,幫助幼兒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ㄔ诒硌輹r要突出兒歌的朗誦)

  三、教師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并練習發(fā)準字音。

  1、發(fā)準“生”

  2、發(fā)準“裝”

  3、教師:請你們和秋媽媽一起來念兒歌。

  四、教師指導幼兒邊玩游戲邊朗誦兒歌。

  1、教師以點兵點將的方式幫助幼兒分配好“豆娃娃”和“盤子”的角色。

  2、扮演“豆娃娃”的幼兒分別戴上頭飾藏在教師的大披風里,扮演“盤子”的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表示盤子。

  3、游戲幾次,邊游戲邊朗誦兒歌。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游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保鍪尽缎游锏膵寢尅窉靾D,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玻僮鳌秳游飳殞殹酚螒蚩ǎ瑤椭游镎业阶约旱膵寢。

  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著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著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保變河^察、區(qū)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么?

 。玻龑в變河^察、區(qū)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了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qū)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并為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借助故事情節(jié),引導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征;顒雍,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yǎng)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fā)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也可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qū)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涂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5

  活動目的:

  1、知道母雞會下蛋、孵小雞。

  2、鞏固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物體。

  3、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的快樂。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母雞生蛋的視頻,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或圖片。

  2、小雞圖片若干,大點數卡兩套。

  3、分別畫有1條蟲、2條蟲、3條蟲的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雞媽媽下蛋。

  (1)模擬母雞下蛋的聲音,引導幼兒自由交流:這是誰在叫呢?雞媽媽在做什么?

  (2)組織幼兒觀看母雞下蛋的視頻,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出雞媽媽下了幾個蛋。

  (3)引導幼兒操作《點數雞蛋》,教師巡回指導。

  2、幫助找小雞。

  (1)幼兒觀看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

  教師:一天天過去了,我們來看雞媽媽在做什么?雞蛋有什么變化呢?

  (2)組織幼兒到貼有小雞圖片的草叢中與同伴一起玩"找小雞"游戲,并交代游戲規(guī)則。

  (3)幼兒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雞。我在圖卡上貼了X個圓點。

  3、捉小蟲喂雞。

  (1)將小蟲的圖片隨意灑落在地上,引導幼兒玩游戲"捉小蟲"。

  教師:小朋友們幫雞媽媽找到了小雞寶寶,雞媽媽真高興,現在她還想請大家?guī)兔Γ叫┬∠x送給餓了的小雞寶寶吃。

  (2)幼兒動手捉"草地上"的小蟲,鼓勵幼兒說自己捉到了幾條蟲。

  (3)引導幼兒將捉到的小蟲送給雞寶寶吃,要求一只小雞吃一條小蟲,兩條小蟲的卡給兩只小雞吃。

  活動延伸:

  1、音樂區(qū):學唱《老母雞》。

  2、美工區(qū):涂色,添畫"雞的一家"。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6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欣賞、指點畫和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2、學習用多種顏色進行手指點畫。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魚媽媽一只、魚寶寶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紅、黃、藍顏料、抹布、每組一份;回形針、繩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錄音機一臺,歌曲《捉魚》磁帶一盒。

  2、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已熟悉歌曲《捉魚》;

  (2)幼兒已有初步的'指點畫經驗。

  3、《捉魚》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4、大小、顏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學過程:

  1、觀看故事表演并欣賞配樂故事《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觀看故事表演并欣賞配樂故事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簡單提問。

  2、指點畫:“魚媽媽”和“魚寶寶”

  (1)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欣賞教師的范例。

  (2)啟發(fā)幼兒從顏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談談魚媽媽和魚寶寶穿的衣服。

  (3)以魚媽媽的口吻請幼兒為魚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點畫,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點出有規(guī)則的“鱗片”來。提醒幼兒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潔。

  3、游戲: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讓先完成作業(yè)的幼兒帶著魚寶寶“去旅行”。

  (2)聽音樂《捉魚》玩游戲,提醒幼兒跑動時注意不碰撞。

  教學延伸:

  1、音樂角:啟發(fā)幼兒在玩《捉魚》游戲時用上不同的魚游動作。

  2、美工角: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貼《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并添畫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讓幼兒練習按圖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兒游戲。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魚鱗。

  2.在繪畫過程中,感知大點和小點以及點和面的關系。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每組紅、黃、藍顏料各一盒,兩塊濕抹布。

  2.幼兒每人一張紙(畫有大魚和小魚的輪廓)。

  3.范畫一張,畫有不同動態(tài)的大魚和小魚。

  活動過程:

  一、幼兒認識“魚媽媽和魚寶寶”。

  二、嘗試給“魚媽媽和魚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師示范手指點畫的方法:用大拇指點大點畫大魚身上的'魚鱗;用食指點小點畫小魚身上的魚鱗。點出有規(guī)則的鱗片。

  2.幼兒嘗試手指點畫的方法。

  師:我們把手指頭伸出來,用手指點一點,給大魚和小魚們穿上彩色的點點。

  3.幼兒作畫。

  幼兒在畫紙上進行手指點畫。引導幼兒在魚媽媽和魚寶寶身上點出大小不等和排列有規(guī)則的鱗片。

  三、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教師作簡單評價并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與建議:

  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最后的結束部分讓所有幼兒送魚媽媽和魚寶寶去參加海底世界的舞會,讓幼兒體驗到了操作活動結束后所帶來的快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喜歡美術活動。因為太久沒有上課,對于課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過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小百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8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別“1”和“許多”,并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雞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fā)現“1”和許多;

  1.出示一只雞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雞媽媽要帶小雞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只雞媽媽,幾只小雞?引出一只雞媽媽,許多只小雞。

  2.教師帶小雞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只雞媽媽,許多小雞,搖搖擺擺去哪里?一只雞媽媽,許多小雞,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著準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里的擺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許多個綠色杯?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小雞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雞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雞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準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準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準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并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雞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雞了。

  三、游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準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雞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里有幾根棒棒糖啊?幼:許多棒棒糖。師:小熊為什么要準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為要分給每一只小雞。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雞,每只小雞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并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雞,每只小雞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雞媽媽要帶小雞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后還要善于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9

  一、目標:

  1、能用手指點畫圖案,初步感知點和面的關系。

  2、能分辨大魚、小魚,并能聽口令進行游戲。

  二、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紙工》第11頁,一次性筷子兩根。

  2、將顏料調好放入淺盤,透明膠、抹布若干。

  三、過程:

  1、用手指點畫“魚媽媽”和“魚寶寶”。

 。1)教師出示魚媽媽和魚寶寶。魚媽媽要帶魚寶寶去旅行,他們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出去。

 。2)教師用手指蘸一蘸顏料,一點一點地給魚媽媽和魚寶寶畫上漂亮衣服。

 。3)利用幼兒活動材料《紙工》第11頁,每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在魚媽媽和魚寶寶身上點畫“鱗片”。

 。4)可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點出有規(guī)則的“鱗片”來。

 。5)提供已剪成段得透明膠,請幼兒把竹筷粘在魚背后作為操作桿,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如何粘接魚和竹筷。

  2、游戲: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

 。1)幼兒手舉“魚媽媽”和“魚寶寶”,按教師的語言提示進行操作。教師說:“魚媽媽去旅行嘍!”幼兒便高舉“魚媽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跑動。教師說:“魚寶寶開始游!庇變罕闩e起“魚寶寶”做游動狀。教師說:“魚寶寶去追魚媽媽!庇變罕阃瑫r舉起“魚媽媽”和“魚寶寶”,一前一后跑動。此外,教師還可即興發(fā)出各種提示,如“魚媽媽和魚寶寶親一親”等。

 。2)給予幼兒自由游戲的時間,啟發(fā)他們按自己的方式想像、游戲。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10

  活動目標:

  比較動物寶寶和動物爸爸媽媽的外形特征,認識它們不同的成長過程。

  活動準備:

  1、 PPT:媽媽和寶寶

  2、幼兒收集過有關動物的.資料。

  3、操作材料包“娃娃找媽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語:瞧!草地上來了兩只什么小動物呢?(播放PPT圖一)

  關鍵提問:1、關鍵提問:你們猜它們在說什么呢?

  小結:它們說的與你們猜的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分別單擊按鈕)

  小雞對小牛說:“你長得真像爸爸媽媽,可是我一點也不像自己的爸爸媽媽!

  小牛說:“別著急,等你長大了就會越來越像了。你看,我也不是很像爸爸媽媽呢!”

  關鍵提問:2、小牛什么地方還不像自己的爸爸媽媽呢?

  小結:小牛的頭上還沒有長出犄角不像自己的爸爸媽媽。(播放PPT圖片二)

  關鍵提問:3、小雞能長成像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樣嗎?它一般多長時間長成大公雞或者大母雞呢?(播放PPT圖片三)

  小結:能,小雞通過人的喂養(yǎng)一般3個月就能長成大公雞或者大母雞。

  二、觀察談論(播放PPT圖片四)

  關鍵提問:1、圖片上都有哪些動物爸爸媽媽和寶寶?(幼兒觀察后表述)

  關鍵提問:2、圖片上哪些動物寶寶生下來就很像動物媽媽和爸爸?哪些一點也不像?

  小結:梅花鹿、孔雀動物寶寶生下來就很像它們的媽媽和爸爸;小雞、獅子、小蝌蚪動物寶寶生下來一點也不像它們的媽媽和爸爸。

  三、生活遷移

  關鍵提問:1、還知道哪些動物寶寶和爸爸媽媽長得像或不像?

  小結:相像有烏龜、羊、豬等;不相像的有:貓頭鷹、魚。

  2、觀看圖片進一步了解。

  四、延伸活動:

  出示材料包,幫助小動物們找自己的爸爸媽媽。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11

  活動目標

  認識袋鼠媽媽和寶寶,感受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情

  初步感知理解數的概念

  材料準備

  袋鼠媽媽和袋鼠寶寶的圖片

  圖片的大小形態(tài)不一

  各種動物媽媽和寶寶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觀察畫面上都有誰?媽媽和寶寶在干什么,是媽媽多還是寶寶多?(請幼兒討論回答)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片袋鼠媽媽共有幾個寶寶?他們家一共有幾個袋鼠(幼兒自由討論)

  3、配對游戲

  給每個小朋友一套動物卡片,請他們幫寶寶找媽媽,找到后將寶寶送到媽媽身邊

  4、模仿游戲

  小朋友戴不同動物寶寶的`頭飾,教師戴雞媽媽的頭飾,并學著雞媽媽的樣子說:“小雞小雞嘰嘰嘰,和媽媽一起來吃米!鳖^戴小雞頭飾的小朋友就學著媽媽的樣子說:“小雞小雞嘰嘰嘰,和媽媽一起來吃米!比缓笈艿綃寢屔磉叀@蠋煋Q另一動物頭飾再進行這樣的游戲。

  活動延伸

  媽媽和孩子在家一起做游戲,讓孩子體驗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12

  設計背景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游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2、感知“1”和“許多”。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1”和“許多”

  難點:會說“若干個1組成許多個”反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

  活動過程

  一、找蛋:

  1、老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雞寶寶。

  師:雞寶寶們,今天天氣這么好,跟媽媽一起去散步好嗎?邊走邊唱歌曲《母雞下蛋》

  師問:雞寶寶們,你們聽見了什么?

  2、師:哎呀,我生了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請你們幫我找找。(幼兒找蛋)

  二、還蛋:

  1、引導幼兒發(fā)現其中有一個不同的.蛋。

  2、師:這一只蛋怎么不一樣的?和你們手中的蛋有什么不同?(顏色、大小)它不是媽媽生的,會是誰生的?

  3、雞媽媽找不到自己的蛋會怎樣?

  4、請雞寶寶把蛋還給雞媽媽。看看雞窩有沒有雞媽媽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寶寶。(幼兒隨意在地上玩)

  2、師:請雞寶寶把蛋放到籃里。剛才你們每個人都給雞媽媽一個蛋,現在又籃里有幾個蛋?(許多個)

  3、引導幼兒說出“若干個1組成許多個,反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

  四、畫蛋:

  1、師:咯咯噠咯咯噠,誰在生蛋呢?

  師:出示母雞下蛋圖,原來是雞媽媽要生蛋了,我們一起把它生蛋畫下來吧。(提示幼兒畫1個和許多個)

  2、教師和幼兒一起吧畫貼到墻壁上。請小朋友下次再來給雞媽媽畫蛋吧。

  教學反思

  整個過程的設計以“蛋”為主干線,貫穿整個活動過程,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我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沒能對不積極參與游戲的個別幼兒給予鼓勵。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2.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名字,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要準備的活動

  小動物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游戲卡(見教具盒)

  尋找媽媽操作單(見兒童操作包)

  活動和指導

  說話

  1.展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fā)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老師:看一看。照片上有誰?

  2.操作動物寶寶游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媽媽。

  老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它很匆忙。你能幫助它嗎?

  還有一些著急的小動物。讓我們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母親。

  識別

  1.兒童觀察和區(qū)分童年和成年的區(qū)別。

  老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有什么區(qū)別?

  小袋鼠和母袋鼠長得一樣嗎?

  和雞媽媽母雞長得一樣嗎?母雞的頭上有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并區(qū)分青蛙和蝌蚪的區(qū)別。

  老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藏在我們教室里。讓我們找到它。

  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認識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老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他們看起來和他們的母親一樣嗎?

  操作讓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列表中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這個活動是基于孩子對動物的認知體驗。通過識別一些小動物和它們的母親,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小動物和母親之間的感情。

  活動前,老師可以通過收集圖片和故事來豐富孩子的經歷,比如“小蝌蚪找媽媽”。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如頭部大小、尾巴長度、皮毛顏色等,來區(qū)分成年動物和幼年動物的區(qū)別。,并給孩子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青蛙與蝌蚪》中,可以借助故事線引導孩子說出青蛙的特征;顒咏Y束后,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小動物和它們媽媽的照片。讓小動物被飼養(yǎng),讓幼兒萌發(fā)愛護動物的情感。

  另外,這個活動的操作也可以按區(qū)域活動時間來完成。還可以在美工區(qū)提供“蛋寶寶穿新衣”的操作單,指導孩子繪畫、裝飾,完成作品。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雞媽媽和雞寶寶》10-07

雞媽媽和雞寶寶教案小班02-15

有趣的雞媽媽和雞寶寶小班教案09-14

小班主題教案:雞媽媽和雞寶寶03-16

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小班游戲教案10-05

小班主題教案:魚媽媽和魚寶寶去旅行09-29

《動物寶寶找媽媽》小班教案10-06

小班綜合教案:熊娃娃和樹葉寶寶05-16

小班綜合熊娃娃和樹葉寶寶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