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10 08:48:26 教案 投訴 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4、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得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筆算下面各題。

  54+32= 26+43=

  84+3= 17+65=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件出示課本第16頁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

 。1)、誰來說說從這幅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說說你從哪看出北京贏了?

  學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減法問題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引出問題: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紙條粘貼在黑板上)應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6-22=

 。5)、觀察算式,引出課題并板書:兩位數減兩位數

  二、主動探索 獲得新知

  1、教學例1:56-22=

 。1)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怎樣算56 減22?

 。2)讓學生匯報是怎樣算的?鼓勵算法多樣性?

 、倏谒。

  學生1:50-20=30 6-2=4 30+4=34

  學生2:56-20=36 36-2=34

 。▽τ趯W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跀[小棒。(讓學生到實物投影機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擺5捆又6根,多倫多有22票,就從6根里拿走2根,再從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導學生說話)

 、酃P算。(讓學生說,師板演并強調書寫格式)

  56-22=34

  誰來說說在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師生小結:筆算減法和筆算加法一樣,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并從個位減起。

 。4)、擺圓片。

  2、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1題。

  提問:這幅圖的圓片表示幾?劃去的圓片有表示幾。

 。◣椭鷮W生理解題意,看懂數位上的圓片分別表示什么數,而劃掉的圓片又表示什么數,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豎式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2.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3.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

  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出示圖片:主題圖

  2.教師談話

  樹林中有一些小樹,分兩排種植,少先隊員大哥哥、大姐姐們要為小數澆水,第一排有8棵樹,第二排中了6棵樹,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工需要為多少棵樹澆水嗎?

  二、問題擺現(xiàn),體會計算多樣.

 。ㄒ唬┙虒W“8+?”

  1.根據問題,同學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出示圖片:說一說1和說一說2)

 。ǘ┍容^

  1.計算對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收獲嗎?我們再看幾組,先計算,如果有收獲請你驗證你的想法,

  如果沒有,請你繼續(xù)總結.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結.

  9加幾就減1,8加幾就減2.

  5.反饋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圖片:擺一擺,算一算

  (二)出示圖片:蝴蝶

 。ㄈ┏鍪緢D片:蜻蜓

 。ㄋ模┙M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學問題(如: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zhàn)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四、課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 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學生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學生舉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 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xiàn)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xiàn)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xiàn)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學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 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xiàn)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xiàn)象?(學生舉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xiàn)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 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 向左平移3格。

 、 向左平移6格。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學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辦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部分,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學生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yōu)樾▲B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 練習。

  談話:請拿出發(fā)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及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 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法?

  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畫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 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 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 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學生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學生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 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評析

  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教學設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學生對運動現(xiàn)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tài),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思考同類運動方式的共同特征先發(fā)現(xiàn)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fā)現(xiàn)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把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學生觀察靜態(tài)畫面,出現(xiàn)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沖突;再讓學生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fā)現(xiàn)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僅使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xiàn)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及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fā),逐步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理。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就連火車上都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用乘法的知識解決乘火車中的數學問題。想試一試嗎?(板書課題:乘火車)

  2、出示學習目標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

  ②、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邸⑻岣呓鉀Q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內容:教材32~33頁。

  自學時間:3分鐘。

  自學要求:圍繞思考問題進行自學,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和同桌小聲地進行交流。

  思考問題:怎樣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

  2、反饋交流。(學生匯報)

  3、出示問題,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問題,你們能解決嗎?出示問題:5節(jié)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

  (2)獨立計算,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請小組同學派代表板書計算過程,并口頭說明計算過程,只要學生的算法是正確的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再討論豎式得數360的“0”漏寫得“36”是否正確,引導學生關注積的個位上的“0”處理問題。

  (4)比較歸納。

  將本題與上節(jié)課例題(出示16×4的豎式計算過程)相比較,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兩題的豎式計算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改編三位數、四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試題。

  三、檢查點撥,探尋規(guī)律

  1、學生完成 “練一練”中的1、2、3、4題。

  2、課本第33頁第二題。

  3、總結方法:筆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關鍵是不要忘記加低位進上來的數。

  四、練習達標,拓展提高

  1、教師出題:4351×4= 8972×5=

  2、回歸學習目標。

  3、總結

  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哪些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蛘呒祝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lián)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xù)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五、作業(yè)設計《練習與測試》連加、連減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三種應用題的內在聯(lián)系和解題規(guī)律,并能熟練地掌握。

  復習步驟:

  一、基本訓練

  1、下面的生句話中,哪個量為單位“1”,另一個量相當于單位“1”的幾分之幾?

  (1) 實際用電量是計劃的 。

  (計劃用電量是單位“1”,實際用電量相當于計劃用電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單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書看了 。(一本書的總頁數為單位“1”,已經看的頁數相當于這本書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還剩下這桶油的 。(一桶油為單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為單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當于余下部分的 )

  2、說出線段圖圖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個數的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個數的(1+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復習分數應用題

  1、解答下列三道題。

  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3、4、5題的。

  2、學生解答后教師提問:

  (1) 這三道題都是什么應用題?

  (2)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

  (3)這三種應用題在應用題結構上有什么規(guī)律?在解題上有什么規(guī)律?它們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3、小結:

  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要抓住題目中的問題部分進行判斷,找出誰是另一個數,誰是一個數。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這兩種分數應用題都要先判斷誰是單位“1”。再確定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時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量與分率是否對應。

  4、練習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自行車廠今年生產女式自行車7200輛

  (2)相當于去年產量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3)比去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4)去年產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5)比去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6)去年比今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7)去年比今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提問:第3、5、6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為什么第3題右以直接乘,而5、6兩題不能直接乘?

  為什么第1、2、4題用除法計算?

  為什么第1題可以直接除,而2、4兩題不能直接除

  小結:

  這6道題都是求“去年生產多少輛自行車”,但由于各題中所給的數量和分率不一樣,單位“1”對應情況也不一樣,所以解題方法,列式也不一樣,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認真審題,根據具體題目,準確判斷單位“1”,找準對應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3----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教材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五節(jié)《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即P90---91頁的例題和練習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一些較簡單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使學生掌握組合圖形常用的割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過程:

  以尋標追源為教學模式,以目標教學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嘗試法為主要教學手段。

  前置回顧,展示目標;

  在發(fā)散思維中探究新知,精講點撥,完成目標;

  概括總結,反饋矯正。

  ㈠、引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迸f知輔墊,誘發(fā)注意

  電腦顯示單車、榨欄、階梯組合圖,標出幾種已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讓學生說出名稱和面積計算字母公式。

  (這里通過實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圖形的特征,說出面積公式,加深對舊知識的復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設景感知,激活思考

  電腦顯示一幅美麗的畫面,一位小天使對一面墻提出問題:你能計算這幢房的側面墻的面積嗎?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這樣通過直觀并帶有趣味的引導,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引起學習動機,迫切試一試的愿望。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從這里打開學生通道,促使學生想方設法去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尋標:提出問題,尋找目標

  叫學生齊讀課題后,問: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組合圖形的什么知識?(組合圖形面積如何計算)好,請同學們看書P90---91頁,能否自己解決這些知識,看看它對這些知識是怎樣講的。

 。ㄔ谶@里老師先不做講解,讓學生帶著求知欲看書,這是根據嘗試原則,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獲取新知識,它是教學的一種有效嘗試。)

  (三)探標:追源問底,引導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為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書上是如何講的?、除了書上的分割方法外,你還有別的分割方法來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電腦顯示學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②分成兩個梯形;

 、鄯殖扇齻三角形。

  其它方法給予口頭定正正誤。

  2.展示各種想法,得出組合圖形面積的求法。

  ⒊發(fā)散引導,找出新的解法:

  讓學生觀察分的方法后,提出問題:剛才所講的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幾個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那還有除了分以外的別的方法嗎?

  電腦顯示補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組合圖形求面積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補兩種方法。

  (這里有目的運用遷移規(guī)律,啟發(fā)引導學生,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以舊探新,引導學生看書、討論、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12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4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01-02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薦】小學數學教案01-06

小學數學教案【熱】01-09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1-09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2-21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