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科學活動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題目
懶惰的積木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玩具積木(各種大小若干)、學生用尺(長10厘米)、塑料杯(杯高5厘米,杯口直徑4厘米為宜)、卡紙(長約10厘米,寬約8厘米)。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一塊長方形的硬卡紙蓋住塑料杯口,再把一塊積木放在硬卡紙中央,用一只手夾住卡紙的一邊快速地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想一想卡紙上的積木會怎樣?
幼兒討論。
(1)積木會飛出去。
(2)積木會跟著卡紙一起飛出去。
(3)積木掉到杯子里。
試一試。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或用手迅速彈開卡紙),卡紙會立刻離開杯口,而卡紙上的小積木會掉入杯里。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把積木整齊地疊在一起,用塑料尺對準最下面的一塊積木,猛地一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幼兒討論。
(1)所有積木都飛出去了。
(2)只有被抽打的積木飛出去,而其余的積木則不動。
(3)所有積木都不動。
試一試,將幾塊大小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用木棒以水平方向?qū)首畹紫碌囊粔K用力一擊。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最底下的一塊積木被打出,其余的積木仍舊保持原來的位置。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享受調(diào)色游戲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彩繪的圖畫書,圖畫紙,彩筆,水,晚。
活動過程:
1.讀一本有關(guān)彩繪的圖畫書給幼兒聽。
2.提供水彩畫,牙刷畫,渲染畫,調(diào)色游戲讓幼兒任選自己喜歡的一組游戲進行。
水彩畫:用水彩筆沾顏料,在紙上自由構(gòu)圖。
渲染畫:將紙巾重復折疊,在折角處沾顏料,展開后晾干。
牙刷畫:用廢舊牙刷,沾顏料在紙上刷畫。
3.作品完成后,將作品晾干展示給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1、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
2、給幼兒提供感性經(jīng)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恐龍是遠古時代的動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絕。
2、了解五種常見恐龍:三角龍、劍龍、霸王龍、長頸龍、翼龍以及它們的外形特征。
3、對恐龍及恐龍的相關(guān)問題有濃厚的探究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符合活動內(nèi)容的課件。
2、恐龍玩具模型一個。
3、供幼兒練習的恐龍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恐龍玩具模型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二、通過看課件內(nèi)容讓幼兒知道恐龍是遠古時代的動物。
1、邊放錄像邊聽解說。
解說內(nèi)容: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爬行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它們成了整個地球的主宰,它們作為過去的.生物,人們給了它一個名字叫恐龍。
2、提問:恐龍是什么時候的動物?它們長著什么樣的皮膚?
三、通過看課件知道恐龍已經(jīng)滅絕。
1、邊看錄像邊聽解說。
2、提問:恐龍哪兒去了?它們?yōu)槭裁磿䴗缃^?
四、通過看課件了解五種常見的恐龍。
逐一出示三角龍、劍龍、霸王龍、長頸龍、翼龍圖像。幼兒邊看圖像邊聽解說,認識這五種恐龍。
五、幼兒操作,鞏固對五種恐龍的認識。
幼兒每人一張不同的恐龍圖片,分別說說自己拿的是什么恐龍,并說說它的特征。
六、結(jié)束活動。
今天,我們知道了恐龍是遠古時代的動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絕,還認識了五種常見的恐龍。其實,恐龍的種類還有很多,也許在自然界還有更多已經(jīng)滅絕的恐龍種類沒有出現(xiàn),需要小朋友長大以后繼續(xù)探索。
活動反思:
在組織本次活動時,我一改過去教師單方面收集、策劃,讓幼兒請進的做法,而是讓幼兒共同參與,極大地引起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參與到活動中,各抒己見,興趣高漲,通過活動幼兒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活動過程:
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顏色王國里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后,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里吵了起來!凹t色你為什么住在我的房間里?” “綠色你為什么住在我的房間里?” ……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后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 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為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并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么顏色的房子里?(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里)那么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么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么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里,(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xiàn)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激發(fā)了幼兒對顏色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 ,發(fā)現(xiàn)顏色變化的規(guī)律。在幼兒動手操作橡皮泥時,老師沒有提醒幼兒讓幼兒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讓兩種顏色能夠更好的融合到一起,變出第三種顏色,在動手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該讓幼兒學習自己記錄結(jié)果會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形狀、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發(fā)探究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若干,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膠棒、記錄紙、記錄筆若干。
2、照相機一架、電腦一臺。
活動過程:
一、 “變魔術(shù)”引起幼兒興趣: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東西變成的?還能用什么方法將紙變成其它的東西?
2、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用兩張紙來做一個只有一條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誰的桌子放的積木多,并用記錄筆將所放的積木塊數(shù)量記在記錄紙上。
二、幼兒探索:
幼兒嘗試用兩張紙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積木塊,并做記錄。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師將照好的照片用對比的方法在電腦上再現(xiàn)。
2、每展示一組桌子后提問:①這兩張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哪個積木放的.多?②兩張一樣的桌子、為什么一個積木放的多?一個積木放的少?
3、教師小結(jié):桌腿粗、桌腿矮、積木放的多,積木交叉擺,擺放的塊數(shù)多。
4、鼓勵幼兒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發(fā)揮創(chuàng)造:
1、幼兒再次探索,根據(jù)原有和剛剛獲得的經(jīng)驗,做一個能放更多積木塊、更穩(wěn)定、更結(jié)實的桌子。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觀察推測:
1、教師將桌子做好,請幼兒猜一猜能放多少塊積木。
2、教師將一筐積木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問: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這么多的積木?
4、教師小結(jié):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積木就越多。
5、請幼兒幫助老師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動區(qū)。
六、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繼續(xù)到活動區(qū)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性很高,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對經(jīng)驗所得的表達與梳理,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經(jīng)驗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是在游戲放積木環(huán)節(jié),材料的設置上考慮不夠成熟,所選的積木太輕,導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時,幼兒不能直接,形象地進行觀察操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意圖:讓幼兒感受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區(qū)分物體斜面滾動和滑動狀態(tài)。
2.對滾動和滑動有積極興趣。
3.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大膽猜想和驗證,通過操作區(qū)分滑動與滾動。
活動難點:用標記記錄猜想。
活動準備:
一、經(jīng)驗準備
1.有滑滑梯、滾輪胎等游戲經(jīng)驗。
2.了解斜面,知道物體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來。
二、材料準備
1.滑動寶寶的家和滾動寶寶的家。
2.操作的玩具寶寶。
3.使用姓名標記。
科學知識:
外形平滑的物體可以滑動,滾動的物體有一個圓形的面,接觸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圓形的面,它可以滑動和滾動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戲引出滾動和滑動。
2.運用動作和語言幫幼兒區(qū)分滾動和滑動。
二、猜一猜、試一試
1.集體猜想驗證。
用標記記錄猜想,感受驗證過程,尊重事實。
2.個人猜想驗證。
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尊重事實。
三、用一用
1.滾動寶寶的身體什么樣?滑動寶寶的身體什么樣?
2.有些寶寶說它既是滾動寶寶又是滑動寶寶,怎么變換?幼兒嘗試。
活動延伸:
回家與家長一起發(fā)現(xiàn)屬于“滾動”或“滑動”的`生活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活動內(nèi)容取材于幼兒日常生活,從幼兒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了滾動和滑動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和保護了幼兒好奇心,設計重視科學探究過程。通過猜想——記錄——驗證——記錄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豐富了幼兒經(jīng)驗,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溝通能力。在此基礎(chǔ)上,幼兒獲得的經(jīng)驗得以歸納、提升。為其樹立良好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奠定基礎(chǔ),充分體現(xiàn)科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關(guān)于科學活動教案07-11
有關(guān)科學活動教案11-1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九篇01-09
托班科學活動教案01-10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27
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zhuǎn)動12-18
科學活動教案4篇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