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大班教案

時間:2023-05-04 19:44:44 教案 投訴 投稿

實用的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了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谷鳥)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xù)操作教具并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后杜鵑怎么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庇變弘S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jié)奏(雙手放在胸前)。

  (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感受京劇的韻味,嘗試用互動合作的方式進行節(jié)奏練習,提高節(jié)奏感和節(jié)奏表現力。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用語言節(jié)奏記憶互動節(jié)奏的方法。

  3、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同伴間互動合作的能力,體驗同伴間合作的默契與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麻團的過程;學會單圈鏈條式交換舞伴的方法;教會一幼兒合作磨米漿。

  物質準備:制作麻團過程的MV;剪輯好的'小花旦"的音樂;幼兒圍成圈坐好;人手一手花。

  【活動過程】

  1、觀看"好吃的麻團"MV引入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結構。

  (1)聽一聽:這首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2)說一說:剛才聽的音樂有幾段?磨米漿要用哪段音樂比較適合?哪段適合把粉團揉好后拌均勻揉成團呢?哪段音樂聽起來有炸東西的樣子呢?

  (3)做一做: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磨米漿和炸麻團。

  3、"磨米漿"咯,嘗試合作磨米漿

  (l)學習"磨米漿"的節(jié)奏。

  師:你們仔細聽老師要往石磨里放什么呢?磨的時候發(fā)出什么聲音?

  (2)學習"磨米漿"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學習怎么合作磨米漿的。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會在念"白糯米"時白拍,"石磨里面放糯米"互拍。"咻"字時右手握拳,在同伴身上相互"磨"米漿,第二個"磨"字時自拍。

  (3)配上音樂"磨米漿"。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旋律,和同伴玩互動節(jié)奏游戲"磨米漿",要求幼兒要有節(jié)奏感。

  4、"換伙伴磨米漿",嘗試交換舞伴

  (1)引導幼兒說說換伙伴的方法。

  教師:誰能用一句話教大家換舞伴的方法?

  (2)幼兒嘗試換伙伴磨米漿。教師引導幼兒用單圈鏈條的方式交換舞伴。

  (3)幼兒配上音樂交換舞伴。引導幼兒能在鼓點處拉手,間奏結束部分找到新舞伴,做好繼續(xù)進行互動節(jié)奏游戲的準備。

  (4)幼兒交換舞伴磨米漿2-3次。教師根據幼兒交換舞伴的情況,及換新舞伴后互動節(jié)奏游戲的情況進行指導和評價。

  5、"做麻團p各",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學麻團在油鍋里翻滾的樣子。

  (2)完整游戲,聽音樂完整表現磨米漿、炸麻團的情景。

  【活動反思】

  幼兒對本次活動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并愿意在集體面前說話。能做到別人發(fā)言時不插嘴。幼兒在談感受時詞匯豐富。

  活動內容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能積極參與。但材料的利用率還不太高。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糖梅仙子》活潑、有趣的情緒。

  2、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體驗與同伴游戲及表演的樂趣。

  3、能按節(jié)奏、較清晰地唱出歌詞。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糖梅仙子"的音樂、圖譜兩幅、仙女棒一個、每個籃子放一些糖果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用故事引入活動,欣賞ABA段。

  教師: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從精靈王國來的糖梅仙子,昨天精靈國王過生日,我和小精靈們都去給國王慶祝,那里可熱鬧了,你們想不想知道生日會上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聽。ń處熗绞肿鰟幼鳎怀,幼兒欣賞)

  二、欣賞A段(教師出示糖果,唱出歌詞)

  三、出示圖譜二,放音樂唱A段(教師點譜)

  四、教師邊請幼兒說邊用唱的方式來引導。(送了幾次糖果)

  五、聽A段音樂學做動作。

  六、聽A段音樂教師帶幼兒站起來做動作。

  七、接龍游戲"送糖果"每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糖,并用接龍的`方式游戲。如:糖梅仙子最愛蘋果糖、蘋果糖樣樣都喜歡,送給你。(第一名幼兒"送"給下一位同伴。)

  八、聽ABA段音樂,站起來給朋友們送禮物。

  九、出示圖譜,教師指圖譜,著重點出泡泡糖吹了幾下。

  十、學精靈國王吹泡泡糖。

  1.精靈國王吹啊吹啊,吹出的泡泡有的那么大,有的那么小,我們來看看最大的泡泡國王吹了幾下?最小的泡泡吹了幾下?還有一些吹了幾下?

  2.聽B段音樂,教師指圖譜,幼兒做動作。你們想不想學精靈國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樂好玩嗎?我這啊還有許多糖果,誰愿意把這些糖果送給更多的朋友?

  十二、結束活動:送糖果。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愉快地欣賞故事,感受文學和音樂作品安詳、寧靜與柔美的意境;

  2、理解故事內容,發(fā)揮想象,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3、激發(fā)對文學作品中語言的感受力,發(fā)展感受美與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音樂《夢幻曲》;故事課件;

  2、活動前幼兒對小提琴和音符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夢幻曲〉,感受寧靜悠遠的意境

  1、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森林里去。聽,傳來了什么樣的聲音?(播放《夢幻曲》)

  2、聽了這首曲子,你心里覺得怎么樣?

  3、你知道這好聽的'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4、這么好聽的音樂是誰演奏的,森林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仔細地聽聽。

  二、初次完整欣賞配樂故事,領略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故事,幼兒安靜地傾聽。

  2、故事中有誰?是誰在演奏音樂?這小提琴是用什么做的?

  三、結合圖片欣賞配樂故事,理解故事

  1、觀看課件,教師配樂朗誦故事。

  2、你覺得小松鼠的小提琴拉得怎么樣?

  3、狐貍和獅子聽到了琴聲后說了什么?它們?yōu)槭裁匆ヂ犚魳罚?/p>

  4、小松鼠拉琴的時候森林里是怎么樣的?

  5、小提琴上掉下來一粒東西,那是什么?后來小音符變成了什么?

  6、討論:如果森林里沒有音樂,會怎么樣?

  7、完整欣賞故事,了解故事題目。

  四、分角色表演對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1、聽了這個故事后,你想表演誰?根據幼兒的回答學說對話和動作。

  2、幼兒自選角色,并用動作表示角色,集體表演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大班教案 篇5

  一、親親熱熱——繞花園

  指向:喜歡和家長一起做游戲,愿意展示自己。

  1、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坐成半圓,教師揮手與家長、寶寶打招呼,家長帶寶寶揮手回應。

  2、教師:“寶寶,小貓走來了,繞著花園走呀走,我們也來學小貓繞花園。”依次請家長起立帶寶寶邊唱歌曲《繞花園》邊做模仿動作,教師和其他家長一起協助唱歌并拍手打節(jié)奏。每做完一次游戲,教師問寶寶:“小貓咪,叫什么?”家長帶寶寶回答:“我叫XXX。”其他家長、寶寶一起拍手表揚說:“XXX、XXX,你真棒!”

  3、游戲繼續(xù),直到每個寶寶都被介紹到。

  二、做做玩玩——敲球臺

  指向:學習使用錘子,提高動作的準確性。

  準備:人手1份:三層球臺,小球放在小盆中。

  過程:

  1、教師以標準姿勢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盤。

  2、教師介紹活動材料,演示游戲方法。

  教師出示三層球臺:“寶寶,這是一座三層的小房子,上面有幾個洞洞,我們來看小球怎樣一層一層地下樓梯。”

  從盆中取出小球,將小球放在球臺頂端的入口處,然后握錘敲擊球臺口上的小球,將小球敲入球臺內,請寶寶觀看小球沿著球臺的通道逐層滾落。

  提示家長:寶寶以前玩過敲錘盒,對使用錘子有一定經驗。本游戲中的三層球臺,趣味性明顯高于只有一層的錘盒,可以激發(fā)寶寶的操作欲望,對提高寶寶手臂的力度和控制哪里有更大作用。

  3、家長協助寶寶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盤,并和寶寶一起玩游戲。

  教師觀察寶寶和家長的操作情況,給予提示或指導。如請家長指導寶寶對應放球,及時用語言提示小球的顏色,引導寶寶豐富對顏色的感知;允許寶寶用多種方法玩球,如手掌按球入洞等;指導寶寶正確使用錘子,提醒寶寶錘子步可以到處亂敲,注意防護寶寶安全等。

  4、15~20分鐘后家長帶寶寶一起収歸玩具和工作毯。

  三、走走跑跑——和小動物一起走

  指向:鍛煉走步能力。

  準備:人手1個推竿玩具,拱形球門,軟球。

  過程:

  1、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圍成一圈,教師出示推竿玩具,介紹推竿玩具上的小動物。

  “寶寶,看!小鴨子,小鴨子走得好快喲!”在地上推動推竿玩具,引導寶寶觀察“小鴨子”上快速滾動的“小腳”。

  2、教師將推竿玩具發(fā)給每個寶寶,家長帶寶寶取推竿玩具自由練習。

  提示家長:引導寶寶認一認、說一說手中推竿玩具上小動物的名稱并指導寶寶練習推動;防護寶寶舉起推竿玩具碰傷別人。

  3、組織家長帶寶寶進行推玩具走的比賽。

  四、玩玩說說——滾珠畫

  指向:感知色彩的變化,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準備: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內放白紙;三小碗顏料(紅、黃、藍各1),碗內放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過程:

  1、家長帶寶寶圍著教師坐成半圓,教師介紹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顏料,引導寶寶注意顏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滾珠畫的操作步驟。

  將一張白紙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顏料碗內的玻璃球,放入盒內。再將蓋子蓋緊,雙手扶盒兩邊進行搖晃。最后將盒蓋打開,讓寶寶觀察白紙的'變化,再換另一粒其他顏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進行搖晃,打開盒蓋,介紹美麗的畫紙。

  提示家長:請家長幫寶寶舀好顏色玻璃球,將盒蓋蓋緊后交給寶寶,讓寶寶來搖晃滾珠。如果寶寶愿意嘗試用勺舀珠,家長也可以協助寶寶完成動作,幫助寶寶調換其他顏色,讓寶寶重復活動,直至紙上滾滿各色線條。

  3、家長與寶寶一起“滾珠畫”,教師隨機觀察指導。

  提示家長:不要把各色顏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導寶寶觀察白紙的變化,引發(fā)寶寶的操作興趣;注重過程中語言的提示,提高寶寶對顏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導家長帶寶寶相互欣賞作品。

  五、開開心心——小小雞

  指向:在家長幫助下,學習追逐和躲閃。

  準備:小雞、老鷹手偶各一個,場地上有小房子或屏風。

  過程:

  1、家長帶寶寶圍著教師站成半圓,教師出示手偶小雞和老鷹,邊演示邊講述《老鷹抓小雞》。

  2、教師扮演老鷹,請家長帶寶寶學做雞媽媽和小雞,一起玩游戲。

  家長帶寶寶在場地上四處走,教師走出來:“老鷹來啦,要來抓小雞啦。”家長:“寶寶快跑,老鷹來抓小雞了。”“老鷹”追逐“小雞”,家長帶寶寶躲閃并帶寶寶躲進小房子或屏風后。

  3、向家長提出指導要求:用積極的情緒投入游戲,協助寶寶學習躲閃;注意防護寶寶安全,不要相互碰撞等。

  教你一招:家中的飲料瓶、奶粉桶、筷子、筆等都是寶寶喜歡的敲打玩具。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同齡人,他人的愿望。

  2、學習給物品歸類和打包郵寄的方法。

  3、在活動中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聯系有關貧困地區(qū)或兒童福利院,談好有關事宜。

  2、用于郵寄的紙箱若干、包裝膠帶、包裹單。

  3、幼兒準備的捐助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捐贈的物品及理由,再次知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禮物”的道理。

  2、包扎禮物。

  (1)討論如何送出禮物。

  (2)幼兒將禮物分類并包扎。

  (3)認識包裹單并填寫。

  3、郵寄禮物。

  師生一同到郵局寄出物品,了解郵寄的過程。

  4、師生活動。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風格及ABA三段體的曲式結構,初步學習隨樂曲有節(jié)奏地進行身體動作。

  2、鼓勵幼兒在歌曲活潑、熱情旋律的感染下,積極愉快投入活動。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事先適當欣賞該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樂曲,掌握ABA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感受新疆民歌活潑、歡快的風格。

  1、讓幼兒聽第一遍樂曲,說說你聽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師介紹樂曲的基本特點(新疆民歌)。

  2、讓幼兒聽第二遍樂曲,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3、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兩拍拍一下手,感受樂曲的基本旋律及附點、切分音多的特點。(兩遍)

  二、傾聽樂曲,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做身體節(jié)奏動作,如拍手、拍腿等。重點強調合節(jié)奏地做動作和表現音樂的強弱變化。

  2、教師將幼兒想的身體動作編入進去,幼兒觀看教師表演。

  3、幼兒跟隨教師做身體動作。

  4、個別幼兒帶做。(遍數視幼兒的'情緒而定)

  三、幼兒隨音樂跳新疆舞。

  活動反思:

  活動在幼兒階段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進音樂的天地,操作性強,幼兒理解音樂內涵。我們嘗試運用多種感官通道共同參與,幼兒需要在聽覺、視覺、肢體運動及言語的充分協調下,獲得藝術體驗。我通過讓幼兒反復聽音樂,并引導他們用語言、肢體動作、敲擊物品、敲擊樂器等多種方式來表現節(jié)奏,調動了多個感官,通過不斷變換幼兒手中的物品,增加難度,引導幼兒在歡快的游戲中反復練習節(jié)奏型,不僅讓幼兒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情感,更讓他們從中獲得了藝術體驗。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了解大獅子找朋友的經過,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真心相待。

  2、 樂于與同伴交往,并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設計思路:

  “馬戲團里的大獅子”是“了不起的我”的'系列活動之一,我在之前與幼兒共同學習了“我長大啦”、“我能行”、“我做哥哥了”等主題活動,為幼兒學習本次活動打下了基礎。在本次學習過程中,先讓幼兒觀察、討論圖片中的內容,想像人物的對話,這樣既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思維,又讓幼兒感知了大獅子找朋友的過程。

  另一方面,通過看圖書、聽故事、討論的形式,使幼兒不僅樂于與同伴交往,而且使幼兒從中學會了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磁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師幼相互交流,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們的好朋友是誰呢?你們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誰愿意說說。

  2、 逐一觀察圖片,大膽想象。

  3、 邊聽錄音,邊看書。

  請幼兒輕輕拿出圖書,邊看圖書邊聽錄音,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故事的名稱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2) 獅子想了哪些辦法找朋友?

  (3) 獅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會怎么想?

  (4)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5) 你打算怎樣去找好朋友?

  4、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到戶外用自己想到的辦法去找好朋友。

  《馬戲團里的大獅子》反思:

  不足:

  1、在活動中教師運用了圖片觀察法和討論法,但時間不夠多。

  優(yōu)點:

  1、教師在組織幼兒聽故事后,幼兒能通過聽賞故事,懂得朋友之間的誤會應該及時消除。

  2、我班幼兒個性比較突出,而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能將重點放在理解并說出故事中獅子和小動物之間消除誤會成為朋友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

  3、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學習、遷移故事中大獅子交朋友的方法,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1-21

大班其他教案:圣誕賀卡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其他教案:孤單的斑鳩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藝術教案:歡樂秧歌_大班藝術教案07-06

大班綜合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綜合教案07-06

大班綜合教案:認識調料_大班綜合教案07-06

大班綜合教案:好吃的雞蛋_大班綜合教案07-07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輪子_大班其他教案07-07

大班綜合教案:水果拼盤_大班綜合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