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過程:活動(一)捕捉昆蟲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活動(二)昆蟲運動會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活動(三)飼養(yǎng)昆蟲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建議: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活動我以昆蟲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顒又姓J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地要求
1、感知10個之內物體一對一或一對集合的現(xiàn)象.
2、在操縱中感知物體數(shù)目的對應關系.
3、樂意探究,嘗試找到解決題目的辦法.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準備
教具:4個盤子,巧克力豆若干.
學具:盤子、豆子若干.油畫棒若干.
內容與指導
一、
早談:國旗下好孩子.
科學領域:物體的對應(蒙氏)
活動過程:
1、 豫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點豆豆.幼兒在線上走,教師站在線的.出
口處,給每位經過的幼兒一顆巧克力豆給予嘉獎.
2、 集體活動.
① 感知“一對一”的現(xiàn)象.
師:剛才小朋友都吃了巧克力豆,現(xiàn)在我這里還剩下4顆,
把它裝在四個盤子,怎樣裝呢?誰來講一說?
小結:4顆豆豆分別裝在4個盤子,一個盤子里裝1顆.
② 感知“一對二”的現(xiàn)象.
師:兩顆豆豆說他們是好朋友,不能分開,那怎樣辦呢?請
你們想一想辦法.
小結:4顆豆豆分別裝在兩個盤子里,一個盤子里裝2顆.
③ 操縱活動“分豆豆”.
師:幼兒感知在一對一或集合的現(xiàn)象:在一個盤子里裝一個
豆豆或裝幾顆豆豆.
3、 游戲活動.
師:扮演漁翁,幼兒扮演小魚,邊念童謠邊做魚游的動作.
當漁翁抓到一條魚寶寶時,一位幼兒就要圍著漁翁游動,變
化魚寶寶的數(shù)目,游戲可繼續(xù)進行.
4、 幼兒操縱.
師:預備各種材料讓幼兒分組操縱學具.
5、交換小結,整理學具.
反思
能力強的幼兒把握比較快,能力弱的幼兒還不懂期中的含義.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大膽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氣球若干。
2.幼兒記錄紙6份,哭臉娃娃和笑臉娃娃若干,記號筆。
重點難點:1.通過猜測.探索知道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大膽探索記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氣球,激發(fā)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二. 基本活動
1.教師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并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然后進行提問。 教師小結: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氣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師以探索闖關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中并讓幼兒記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里還能吹得大大的嗎?幼: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記錄紙并介紹(?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實驗操。)
教師讓幼兒在猜欄做好自己的.猜測記錄。 2.拿出材料讓幼兒操作實驗并在“小手”欄,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討論。
4.教師小結: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種瓶子吹氣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原先能吹大的氣球能吹大,為什么現(xiàn)在不行了呢?
幼:幼兒自主回答
2.幼兒先記錄猜測然后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表格,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他的出來的結論。 教師小結:原來能不能吹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也沒有?關系。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三. 幼兒再次探索,尋求成功的秘密。
1.激發(fā)幼兒成功的欲望 師:我們兩次的實驗結果怎么樣?都沒有成功是不是,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很失望,別急老師這里有個好辦法。
2.出示幼兒表情貼紙,交代要求。 實驗要求:
1每個瓶子都要試一試。
2認真做好記錄3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的秘密,并貼上相應的表情。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幼兒自主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三.結束部分
1. 總結實驗結果,提升經驗。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科學經驗。
師:為什么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來呢?請你們來說一說。
幼:自主回答。
2.教師總結: 師: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為瓶子里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從小洞里擠了出去,沒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四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氣球。仔細觀察一下記錄表我們還有那一欄沒填?老師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豎在瓶子里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實驗吧!和客人老師再見,帶幼兒走出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xiàn)象在幼兒生活中經?梢钥匆,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這種現(xiàn)象后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先通過游戲法激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接著,由教師示范溶解這一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讓幼兒掌握攪一攪的方法,并在攪一攪的過程中去觀察物體的溶解;最后,讓每個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觀察溶解這一科學現(xiàn)象。
二、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xiàn)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xiàn)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四、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料杯40個、勺子40個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黃豆、大米、綠豆、塑料框16個、溫水
五、活動過程
。ㄒ唬┯螒驅搿ぐl(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么吧。ㄒ贿呎f一邊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ü逝摚┠鞘鞘裁此?(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嘗嘗吧。(請幼兒嘗一嘗)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幼:甜的)咦?怎么會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吳老師怎么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ǘ┙處熓痉
1、教師示范,幼兒觀看
。ń處熥,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ㄓ蒙鬃右ㄆ鸱教牵@個糖寶寶是什么形狀的。浚ㄓ祝赫叫蔚模⿲,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小朋友們看好了喲,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里,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為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嗎?(幼:……)其實呀,這種現(xiàn)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里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么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這是什么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奶粉在水里怎么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剛才,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樣。浚◣熡淄f:溶解)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里溶解了。
。ㄈ┘w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才,我們通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回應幼兒答案。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對,這是果珍。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么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進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嗎?好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著老師。剛才,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著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ㄋ模┘w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后轉過來,看著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怎么辦呀?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
。ㄎ澹┠銈兿胫朗鞘裁崔k法嗎?好吧,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么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邊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才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這里畫一個勾,(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干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六、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xiàn)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xiàn)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guī),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操作常規(guī)。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guī)。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guī)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jié)里,青蛙媽媽鉆到水里開始繁育她們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長著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為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容,讓我們帶著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教學重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出處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課件《小蝌蚪變青蛙》,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fā)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fā)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jié)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活動完成后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chuàng)編,并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7-02
中班科學教案:膨脹01-10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11-21
《沉浮》中班科學教案11-28
中班科學教案春天06-20
睡覺中班科學教案04-02
筍的中班科學教案09-30
《睡蓮》中班科學教案09-30
中班科學教案找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