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6 13:33:09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7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一猜,它是誰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齊答)喜歡,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我這里有一張小動物的照片,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呢?(出示一張小動物的背面圖,學生很好奇,紛紛做出判斷。)

  生1:好像是鵝。

  生2:是雞。

  …

  師: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另一張照片。(出示小動物的側面照片。)

  生:是鴨子。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出示小動物的正面照片。)

  生:鴨子!猜對了!(學生很興奮。)

  師:為什么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得對呢?

  生1:背面不好認。

  生2:從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動物,看到它的側面我就猜到是鴨子。

  …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后面,側面,前面。)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因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動物的樣子也就不一樣。要想辨認它,就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新知:觀察小汽車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后說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課前每組學生的桌上準備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生1:我看到的是車的尾部。

  師:哪些同學也是看到車尾?請站起來。(每組均有學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車頭。

  …

  生3:我看到的是車門和兩個車輪。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和組內同學換座位觀察一下好嗎?

  (學生很高興地在小組內互換座位。)

  師: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小汽車的哪個面?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請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對小汽車進行了觀察,(課件顯示課本主題圖)笑笑和淘氣也在觀察小汽車。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判斷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生1:淘氣站在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一幅圖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車的側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生2:第一幅圖是淘氣看到的,因為他站在車后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二幅圖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車的側面,看到車門。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1:他們站的位置不同,淘氣站在車的后面,笑笑站在車的側面。

  生2: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車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剛才,我們坐在座位上觀察了玩具小汽車的前面、側面和后面,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車拿起來,就可以從下面觀察,教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你真會想辦法!現(xiàn)在請小組長拿起玩具小汽車,其余同學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車的底盤。

  生2:我看到了車的四個輪子。

  …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車的形狀也不同。

  生2:我發(fā)現(xiàn)要看清玩具小汽車的樣子,可以從它的前面、后面、側面和下面去觀察。

  生3: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到東西的形狀也不一樣。

  …

  師:對!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要看清物體的全貌,該怎么辦?

  生1:把幾個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轉一圈看。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

  (三)應用拓展:小攝影師――連線――模擬――游戲

  1.小攝影師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很仔細,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假如我們現(xiàn)在給一個同學照相,請同學們用手做相機,如果這個同學站的符合要求,你們就說"咔嚓",好不好?

  (學生很興奮,師請一男生上講臺,其他學生躍躍欲試。)

  師:照側面相。(男生側面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師:正面相。(男生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

  2.看圖連線

  師:同學們攝影師當?shù)貌诲e,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2題,學生很順利地說出準確答案。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點擊連線。)

  師:這兩道題沒有難住你們,有信心做下一道題嗎?

  3.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子的

  師:各小組取出茶壺,要求把茶壺把正對黑板。請同學們坐在座位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你看到的形狀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紛紛根據(jù)看到的茶壺形狀,用肢體模仿。)

  師:(問一生)你為什么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壺把在左邊,就左手叉腰;茶壺嘴在右邊,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師:(問一生)你的動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壺嘴在左邊,茶壺把在右邊,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師:(指一生)你又為什么這么做呢?(模仿學生兩手合十前伸的動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壺嘴,看不到茶壺把,我就這樣做!(說完又做了雙手合十向前伸的動作。)

  師:同學們做的動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氣、笑笑也在觀察茶壺。(課件顯示第13頁第3題)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幅圖畫,請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再在書上連線。

  (學生討論后在書上連線,集體反饋、訂正。)

  4.游戲:看圖找位置

  師:同學們練習完成得很好,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個玩具和一個配套的信封,F(xiàn)在請各組小組長把玩具正面對著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組里的每個成員都從信封里抽一張圖片,當老師說"開始",你再看圖片上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再迅速找到相應的位置。記住:不許轉動玩具!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學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圖片。"開始"的口令發(fā)出后,學生看圖片,找相應的位置。學生找到位置后,各組匯報游戲情況。)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師: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想給自己留什么作業(yè)?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shù)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tǒng)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shù)、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tǒng)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shù)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shù)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tǒng)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狙菔菊n件“簡單的統(tǒng)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tǒng)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shù);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二、歸納整理。

 。ㄒ唬┘由顚y(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tǒng)計知識在生產(chǎn)、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tǒng)計知識,提高統(tǒng)計能力。

 。ǘ┱韽土暻笃骄鶖(shù)。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shù)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shù),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shù)該怎樣計算?

  4、啟發(fā)思考:求平均數(shù)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shù)的總數(shù)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shù)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shù)就等于平均數(shù)。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shù)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ㄈ┱砗蛷土暯y(tǒng)計表。

  1、指導看書。

  2、教師提問:統(tǒng)計表中橫向有幾欄,縱向有幾欄,分別表示什么?

  制作一個統(tǒng)計表,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3、分析統(tǒng)計表中各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已填的數(shù)據(jù),把空缺的數(shù)據(jù)填滿。

  4、教師說明:統(tǒng)計表的內容是根據(jù)統(tǒng)計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在編制和分析統(tǒng)計表時關鍵要弄清各欄目、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5、練習。

 。1)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測驗的成績(單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據(jù)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再算出這班女生測驗的平均次數(shù)。

  參加測驗人數(shù):XXX總次數(shù):XXX平均次數(shù):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學六年級兩個班學生上學期體育成績統(tǒng)計表。

 、俑鶕(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下面的問題:

  ②兩個班各有多少人?(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shù))

  (四)整理和復習統(tǒng)計圖。

  1、指導看書。

  下面的兩幅統(tǒng)計圖,反映了某市電子儀器一廠、二廠兩個方面的情況,請你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chǎn)值增長的快?

 。2)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shù)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chǎn)搞得好?為什么?

  2、比較【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統(tǒng)計”】

  3、練習。下面是某班上學期美術成績統(tǒng)計表。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哪些內容?解答求平均數(shù)問題和編制統(tǒng)計圖表的關鍵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數(shù)問題的關鍵和方法。

  2、口述統(tǒng)計表包括的內容,檢驗統(tǒng)計表的方法。

  3、口述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甲乙兩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輪船從甲港駛往乙港用了4.5小時,返回時因為逆水比去時多用了1小時,求這艘輪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張強三個人的平均體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張強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根據(jù)下面的統(tǒng)計圖,編制成一個統(tǒng)計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

  1、認識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會比較角的大小。

  學具教具準備:

  釘板、皮筋、彩紙、硬紙條、折扇、剪刀、三角板、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再過幾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紅和小華相約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給小明作生日禮物。瞧,他們做得多認真。。ǔ鍪局黝}圖)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細看,這些物品上有沒有我們以前認識過的圖形。 (鬧鐘的面是圓形、紙工袋的面是長方形) 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鬧鐘圖) 評:教師創(chuàng)設小明過生日這一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 在觀察各種實物圖形的基礎上 ,教師的一句簡短的問話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

  二、聯(lián)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認識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兒呢?(拿出剪刀,開、合)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電腦閃現(xiàn)) 三角形紙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紙指)三角形的這里也是一個角。(電腦閃現(xiàn)) 剪刀、三角形紙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電腦閃現(xiàn)) 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個角。(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 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有什么特點呢?(相交于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 角怎樣畫呢?畫的時候,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這樣,(用手指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就是角。

  評: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觀察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紙。在這個三角形里我們已經(jīng)找到一個角了,你還能在這個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嗎?(個別上來指一指,說出頂點和邊) (2)不僅在剪刀、鐘面和三角形紙上能找到角,生活中還有物體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邊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嗎?(自由說一說,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角,老師也想?yún)⑴c進來,歡迎嗎?(出示金字塔、高壓電塔、五角大樓等圖片)你們想看哪一幅圖?(逐一出示,稍作介紹,引導學生觀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結:生活中藏著很多角,只要做個有心人,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

  評:在初步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找身邊的角,再讓學生欣賞金字塔、高壓電線桿、五角大樓、戰(zhàn)斗機、橋梁等物體中的角,使學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藝術品中、軍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角的認識,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的思想。

 。ǘ┳鼋。

  1、提出要求:老師給每組發(fā)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釘子板、紙條、圖釘、彩紙等,請組長帶領,小組合作用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頂點和邊?茨膫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說得好。

  2、匯報交流,展示各組作品。

  3、小結:同學們可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種做角的方法,雖然它們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表示的都是――角。

  評: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直觀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又提出明確的做角要求,在小組同學合作下,通過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匯報、展示,也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和掌握情況, 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學生做的活動角,慢慢拉大一條邊,問:現(xiàn)在角和剛才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大了)繼續(xù)拉大,問: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得更大了) 慢慢合攏一條邊,問:現(xiàn)在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了?(變小了) 小結:看來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

  2、出示四面鐘,你能看出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么? 那么2、4號鐘面上的角哪個大呢?(學生出現(xiàn)爭論) 究竟哪個角大,你有什么好辦法判斷出來嗎?小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邊有沒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匯報各小組想法。(數(shù)格子,用硬紙條做的角比,用紙折出的角比)

  4、結合學生回答,教師重點用電腦演示書上介紹的重合方法。

 。ㄋ模┙窃谏钪械膽谩

  1、剛才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機工作圖、學生用指甲鉗剪手指甲動態(tài)圖,先讓學生明確角在哪里,再仔細觀察,說明角的大小變化有什么用。

  3、除了這些,你還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嗎?(小組交流)

  評:生活是學習數(shù)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本節(jié)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挖土機工作時的場景錄象、剪指甲時指甲剪的運動過程等讓學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變化解決了實際問題,由此更進一步了解角在現(xiàn)實中的作用,體會角的重要性。

  三、全課小結。(略)

  總評: 1、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本節(jié)課開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學生認識的圖形,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從中讓學生自己找出所要學習的新朋友――角。教師巧妙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并用紅線畫上角,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去除實物中角的非本質屬性,抽取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動畫效果,演示物、形的分離,既貼近實際有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2、注重動手操作,實施合作交流,經(jīng)歷探究過程。《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shù)學。教師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教師組織匯報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動接受變?yōu)榉e極發(fā)現(xiàn),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認識能力,提高認識水平。 2、 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數(shù)學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多處讓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學生實際,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觀察各種建筑物、橋梁、路標、金字塔中的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身邊。課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中的作用,體會數(shù)學的重要性。如挖土機、指甲剪的工作過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變化從而解決了實際問題,教師還讓學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此時課堂氣分活躍,學生找到的實例超出了教師的估計范圍,達到了數(shù)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lián)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shù)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shù)的?同學們已經(jīng)會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ㄒ唬⿲嶒,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jù)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面積跟( )有關系,有( )關系。

 。ò鍟洪L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名學生說一說。

 。

 。ǘ┱叫蚊娣e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

  本節(jié)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2、 能力目標:

  初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shù)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2、初步探索百數(shù)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shù)數(shù):從100倒數(shù)到50

  2、看計數(shù)器比較20以內數(shù)的大小:教師撥數(shù),指名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原因。“你是怎樣想的?”

  想:先從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大的,則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

 。ǘ┬率冢

  1、教學例七:

 。1)教師出示幻燈片(百數(shù)圖)

 。2)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shù)的排列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教師舉個例子,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分別有什么特點。

 。ò鍟簷M看、豎看、斜看)

  特點:①第一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雙數(shù),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shù)都是單數(shù)。

 、趶淖笊系接蚁逻@一斜行中的數(shù)個位、十位數(shù)字相同。

 、蹚挠疑系阶笙乱恍袛(shù)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shù)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shù)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學生動手獨立填寫表格。

 。4)再觀察,這個數(shù)位順序表有什么特點?

  2、練習:教師提問,學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個數(shù)是多少?”

  3、按要求38頁,給指定的數(shù)涂顏色。四人小組討論還發(fā)現(xiàn)什么新規(guī)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樣的數(shù)比大小。

  課件出示計數(shù)器,學生分別說一說計數(shù)器上所表示的數(shù),再比較大小,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師小結方法。

 。2)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并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經(jīng)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匯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匯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么要從5根小棒里拿1根給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shù)?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么要從9根小棒里拿5根給5根,怎么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shù)?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處?有什么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三、游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里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里面拿5給5的道理,然后利用計數(shù)器上珠子動態(tài)變化過程,借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后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后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fā)揮了數(shù)學的工具性作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小數(shù)化成份數(shù),把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shù)化成小數(shù)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想一想:小數(shù)是怎么演變過來的?

 。ǚ帜甘10、100、1000…….的分數(shù),可以改寫成0.1、0.01

  小數(shù)分數(shù)

  一位小數(shù)十分之幾

  兩位小數(shù)百分之幾

  三位小數(shù)千分之幾

  二、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數(shù)。

  0.7表示十分之七,所以

  0.7=7/10

  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

  0.009=9/100

  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

  251

  1.25=1----=1--

  1004

  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

  0.375=375/1000=3/8

  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的方法: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shù),能約分的`再約分。

  反過來,分數(shù)也可以化成小數(shù)。

  15371

  例2把------、------、3-----化成小數(shù)。

  101001000

 。悍帜甘10、100、1000……的份數(shù),要化成小數(shù),可以直接把分數(shù)寫成小數(shù)。

  三、鞏固練習第94頁第1題至第4題。

  四、

  五、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3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1-15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1-09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9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01-02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