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0 14:07:56 教案 投訴 投稿

【通用】大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大班科學教案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明白各種植物的種子是不一樣的,并能區(qū)分。

  2、讓幼兒了解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3、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習慣和體會成功的喜悅,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事先搜集有關(guān)植物生長的資料和圖片。

  2、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若干。

  3、花盆、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說說植物是怎樣來的?請哦躍然把自我的想法說出來。

  二、幼兒討論:植物為什么會長大?怎樣才會長大?

  三、幼兒進行小實驗:植物無根和有根實驗。請幼兒看看實驗中哪種植物沒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兒做種植實驗: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五、孩子的發(fā)現(xiàn):植物是種子種出來的。不一樣植物的種子長得不一樣:黃豆的種子是圓圓的、黃色的';紅豆的種子是圓圓的、紅色的;芝麻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綠豆的種子是橢圓形、綠色的;向日葵的種子是尖尖的、圓圓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向日葵的種子能夠吃。雞冠花的種子很小。實驗中,兩種植物都有水時,無根的植物過兩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向沒有死;沒有水時,無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過了幾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泥沙、空氣、陽光、種子。之后孩子又提出了許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為什么植物會越長越多?是先長根呢?長葉子呢?先長莖呢?為什么是先長根?為什么有些植物沒有根也能夠活的?是誰把種子放在泥土里的?為什么泥土里會長出植物來?

  六、請幼兒把各種植物的種子記錄下來,并能對號入座。

  活動延伸:鼓勵用各種各樣的種子拼出漂亮的圖案。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1、舉辦種子圖案展。

  2、在種植角種幾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兒觀察。

大班科學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guān)系。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ㄒ唬┯變鹤杂刹僮鞑牧,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啟發(fā)式提問:它閩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ǘ┯變涸俅巫杂稍熳鞑牧,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ㄈ┯變涸俅尾僮鞑牧,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guān)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jié)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guān)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橢細不一樣。

 。ㄋ模┯變簼L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家一起試一試。

  11、班科學礁滾動的物體

  1、年齡段:班

  2、課題名稱:滾動的物體

  3、課題來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滾動現(xiàn)象是常見的,也是幼兒樂于探索的。如:幼兒在玩皮球的時候,總喜歡把球放到滑梯上讓它自由滾落,又或者用手推、用腳踢等,在玩的過程不自覺地進行無意識的嘗試,在嘗試中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平時在玩積木和筆及其它東西時常會不自覺地讓它們?nèi)L動,這種無意識的嘗試讓我想到有必要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一些科學原理。

  4、活動目的:

  a、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問題,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對生活題材的挖掘,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興趣。

  C、在活動中注意幼兒自己的動手實驗與嘗試,培養(yǎng)孩子自我

  價值的肯定能力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5、設(shè)計框架:

  一、師(提供操作物體若干):有什么辦法能使物體滾動?幼兒討論。

  幼兒嘗試操作,自由探索,交流。

  二、為什么物體開始不動,后來滾動了呢?討論,小結(jié):因為對物體施加了力。

  三、幼兒嘗試操作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下滾動的差異。

  1、當物體在平地時的滾動。

  2、同一物體在滑坡度不同的板上滾下來的差異。

  3、同一物體在坡度一樣,但質(zhì)地不同的板上滑下來的差異。

  4、討論原因。

  四幼兒嘗試操作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條件下滾動的差異。

  1、小不同或形狀不同的物體,在平地上施于相近的作用力看它們的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圓柱體|、球體、不規(guī)則形狀或同樣的形狀不同的小的物體等)

  2、同理使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坡度上滾動。

  3、使不同的物體在不同質(zhì)地同樣的坡度上滾動的差異。

  五、交流小結(jié):物體的滾動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會滾動;物體的滾動與物體的重量、形狀、坡度、作用力及物的質(zhì)地都有關(guān)系。

  六、啟發(fā)思考:為什么有的物體在坡上只會滑下來,而不會滾動?

  七、延伸活動:到生活中去尋找“滾動”的現(xiàn)象,并思考。

大班科學教案3

  設(shè)計思路:

  在早晨的區(qū)域活動中,科學角的彈簧引發(fā)了孩子們很大的興趣,他們一邊用力壓一邊開心地叫起來:“看,彈起來了!”還有孩子把小動物的模型玩具放在彈簧上:“瞧,我們小狗在玩跳高了!”……孩子們已經(jīng)對彈性有了探索的興趣,于是就順水推舟的設(shè)計了“彈簧寶寶”的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guān)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嘗試自制紙彈簧和鐵絲彈簧,培養(yǎng)幼兒技術(shù)素養(yǎng).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彈簧、彈簧玩具,有彈性的'物體,如松緊帶、橡皮球、海綿。

  2、舊掛歷紙.化妝品小盒子.小寶寶圖片.鐵絲.圓木筷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出示有彈簧與彈簧玩具。

  2、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玩一玩,想一想,它為什么會動?會伸縮?

  3、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彈簧寶寶的作用。

  二、認識物體彈性

  1、討論:這些東西怎么改變的?

  2、探索后小結(jié):拉或壓彈簧.松緊帶會使它們變長變短,壓海綿或皮球會使它們變形,不再用力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fù)原狀。

  3、擴展經(jīng)驗:你還見過什么東西有彈性?橡皮筋.車輪胎.座墊.沙發(fā).床墊……

  4、彈簧寶寶還能做什么?

  三、游戲制作“彈簧寶寶”

  1、交代制作方法:

  方法一:用厚的舊掛歷紙剪成寬3CM,長30CM的紙條,將兩紙條上下前端交叉相連在一起,把相重疊的兩紙條上下交叉反復(fù)折疊,使其變成紙制的彈簧,將動物寶寶圖片貼在紙彈簧一端,紙彈簧的下端貼在盒子底部,把盒子打開,人頭就會跳起來。

  方法二:用圓木筷卷鐵絲成鐵絲彈簧,上面貼上寶寶圖片。

  2、幼兒相互與彈簧寶寶游戲,進一步激發(fā)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4

  1、聽音樂《水珠寶寶》拍手進教室。

  2、引導幼兒玩水。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杜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玩水了,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來玩,玩的時候注意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你我現(xiàn)了什么問題,還要注意別弄濕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歡的玩具吧。ㄍㄟ^提問引出特點)

  3、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你們玩了這么長時間的水,你們發(fā)現(xiàn)水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點呢?(無色、無味、透是的,會流動)

  說了這么多,讓我產(chǎn)一起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4、好了,小朋友們這么喜歡玩水,平時也會用去好多的水,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水嗎?(出示投影)

  5、小朋友們看,在這幅圖里,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里,開有成了地下水,還有一部分被蒸發(fā)到了天空中,又隨著水回到了大海里,就這樣不斷的循環(huán),我們才有這么多的水。

  6、你們知道了有關(guān)水的這么多知識,那你們知道水會變身嗎?

  現(xiàn)在就請你們和我一起來為它變身。

  7、(出示實驗器材)請找到自己的那一組,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東西,有鐵架臺、酒精燈、燒杯、石棉網(wǎng)等,在實驗前,先請小朋友看一看大燒杯里有什么(冰),那么你們在什么地方風過冰呢?(冬天)為什么冬天容易見到冰?(水遇冷變成冰)原來水寶寶遇冷就會變成冰,那么請你們把冰拿出來放在手里捂一捂,看看會怎么樣?(融化了)冰為什會化呢?(冰遇熱會化掉)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灑精燈把燒杯里的水,加熱,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注意在操作的過程中別燒到手,并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8、小實驗員到老師這來,誰能夠告訴我,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現(xiàn)象(有白氣),還在哪會見過這種現(xiàn)象呢?這說明了水遇熱會怎么樣?當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為什以會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會變成水)

  9、小朋友們,水寶寶的變化多不多?可以變成冰、水、水蒸汽三種,那你們知道水寶寶有什么作用嗎?請小朋友們一起看錄像。

大班科學教案5

  時間:30Min

  一、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認識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明白白豆和眉豆都是種子,體驗自我種豆豆的樂趣,引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狀況。

  二、活動準備:

  1.白豆、眉豆各四十顆。

  2.兩袋泥土,塑料小鏟子四個。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個。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1.談話導入法

  師:(手上拿著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問小朋友),小朋友,請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師:洗手液之前是滿滿的,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剩一點點了,請小朋友告訴我,你們洗手時,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劑一點點。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塊。

  師:此刻教師告訴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凈,小朋友劑洗手液時,只要劑一顆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浚

  師:此刻教師給小朋友認識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長得怎樣的。

  基本部分:(教師給每位小朋友發(fā)一個用紙折成的小兜,把一顆白豆和一顆眉豆,放進小兜里,教育幼兒雙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師:小朋友,你們要照顧好這兩顆豆豆,不要把他們弄不見了,等一下會有更好玩的。

  師:此刻教師發(fā)給小朋友兩顆豆豆,請問哪位小朋友明白哪一顆是白豆。(白豆放左邊,眉豆放右邊)

  幼1:(用手拿著一顆豆)這一顆。

  幼2:是這一顆。

  師:請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邊的那顆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們能說一說他的樣貌嗎?

  幼:圓圓的,白白的,小小的。

  師:很好,白豆是圓圓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樣大小。小朋友們明白白都能夠做什么?

  幼:煲湯、煲粥、煮菜。

  師:小朋友很聰明,其實我們喝的豆?jié){就是從白豆里榨出來的。

  師:此刻我們認識了白豆,明白他長得胖胖的,白白的,能夠榨豆?jié){。你們想想再認識另一顆小豆豆?

  幼:想。(是不是旁邊的那一顆啊?)

  師:請小朋友把白豆放進小兜里。

  師:小朋友,你們有看到一顆皮膚也是白白的,還有一條彎彎的眉毛的豆豆嗎?

  幼:看到了。

  師: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一樣?

  幼1:眉豆有一條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較長。

  師:小朋友很聰明,眉豆和白豆是不一樣的,眉豆有一條彎彎的眉毛,他的皮膚是牛奶的顏色,身體比較長。

  師:小朋友還記得白都能夠干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jié){。

  師:那么,你們只都沒都能夠做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jié){。

  師: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能夠用來煮八寶粥,但不能夠榨豆?jié){,他榨豆?jié){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寶粥的時候就見到眉豆了。

  四、結(jié)束部分:

 。ㄅD唐可蠈懼變旱膶W號,教師引導幼兒把白豆和眉豆種在自我的牛奶瓶里)

  師: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為她們是種子,如果我們把她們中在泥土了,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啊

  幼:會發(fā)芽。

  師:對了,此刻是春天,把豆豆種在泥土會發(fā)芽,之后會長高,最終就會長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們一齊把它種在牛奶瓶里好嗎?

  幼:好。

  師:小朋友,你們能夠把你喜歡的豆豆種在泥土里,也能夠兩顆豆豆都種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標簽插上去。

  五、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狀況,每一天觀察一次,并畫出豆豆一個星期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6

  設(shè)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guān)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能力出發(fā),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guān)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guān)地球風光圖片。

  2、環(huán)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nèi)祟,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guān)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jié):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huán)境污染圖片,并小結(jié)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jié),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觀察陀螺旋轉(zhuǎn)時色彩的變化。

  2、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活動重點:

  觀察陀螺旋轉(zhuǎn)時色彩的變化。

  活動難點:

  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活動準備:

  1、彩色陀螺玩具、自制陀螺一個。

  2、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彩筆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一、欣賞彩色陀螺。

  1、教師出示陀螺玩具引導幼兒觀察陀螺的.顏色和圖案。

  2、教師分發(fā)陀螺玩具請幼兒分小組玩一玩。

  3、陀螺轉(zhuǎn)起來的時候它的顏色有什么變化?

  二、討論制作方法。

  1、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個有趣的陀螺?

  2、討論: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3、教師出示制作好的陀螺供幼兒欣賞,說說有哪七彩色。

  4、師幼共同總結(jié)制作步驟:a、在圓形紙上用七彩顏色進行裝飾,并均勻涂色。b、在紙的中心先用大頭針戳一個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內(nèi),用大頭針時注意安全。

  三、設(shè)計制作。

  1、幼兒取材料操作,教師啟發(fā)幼兒運用七彩色大膽的進行裝飾,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2、活動中再次提醒幼兒涂色均勻、鮮艷,用大頭針時注意安全。

  四、陀螺旋轉(zhuǎn)比賽。

  1、幼兒轉(zhuǎn)動陀螺,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靜止時能看到七彩色,一轉(zhuǎn)動就看不見了呢?

  2、不同的陀螺旋轉(zhuǎn)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思考:圓形陀螺會旋轉(zhuǎn),那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等形狀的陀螺會不會轉(zhuǎn)呢?

  4、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做,玩一玩不同形狀的陀螺。

  活動反思:

  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zhuǎn)時七彩色會混在一起,快轉(zhuǎn)時會變成白色的現(xiàn)象。幼兒若還感興趣,可展開“比誰的陀螺轉(zhuǎn)的時間長”等比賽。

大班科學教案8

  設(shè)計意圖:

  兒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學的愛好者,自然界中的無窮奧秘、生活中的奇妙現(xiàn)象都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是孩子議論的永恒主題!毒V要》中提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師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薄按蹬菖荨被顒觼碓从谟變旱纳,是他們童年時期最好玩、最難忘的游戲之一。通過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及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洞洞和縫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

  2.嘗試改變物體,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體驗吹泡泡的樂趣,萌發(fā)探究欲望。

  活動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有洞洞和縫隙的工具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活動難點:

  嘗試改變物體,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鑰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樹葉、泡泡液、盆、毛巾等。

  2.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

  激趣導入:

  出示泡泡液,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感受吹泡泡的樂趣。

  師:泡泡是怎么出來的?

  二、基本部分

 。ㄒ唬┨剿靼l(fā)現(xiàn)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點。

  1.猜想

  出示鑰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樹葉,幼兒認識并大膽猜測哪些工具能吹出泡泡,教師與幼兒共同記錄猜測結(jié)果。

  2.驗證

 。1)提出操作要求:

  五人一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jié)果記錄下來。在吹泡泡時,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液,不要對著同伴的臉吹泡泡。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

  3.小結(jié)

  (1)觀察對比記錄表,講述操作結(jié)果(對有異議的工具請幼兒現(xiàn)場試驗。)

 。2)交流:為什么有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材料吹不出泡泡呢?(幼兒交流原因,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鑰匙、雪花片上都有洞洞,所以能吹出泡泡;而牙刷、梳子上雖然沒有洞洞,但有縫隙,所以也能吹出泡泡。)

  (3)教師小結(jié):只要有洞洞和縫隙的物體都能吹出泡泡。

  (二)嘗試改變物體,動手制作泡泡器。

  1.激發(fā)幼兒制作泡泡器的欲望。

  2.交流方法(引導幼兒將學會的經(jīng)驗加以運用,把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東西變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幼兒動手制作,教師觀察,給予有困難的孩子幫助。

  4.交流分享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今天我們使用各種工具吹泡泡,知道了生活中許多有洞洞、有縫隙的東西都能吹出泡泡;還知道了有些材料本來不能吹出泡泡,但經(jīng)過小朋友動腦筋,也能變成好玩的吹泡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都能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們回家后繼續(xù)找一找,試一試吧!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網(wǎng)狀物品的作用及其應(yīng)用情況,并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表述。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蜘蛛織網(wǎng)的過程,收集各種網(wǎng)狀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繩織蛛網(wǎng)一張,布制蜘蛛若干。

  3、幼兒收集的各類網(wǎng)狀物品若干(如窗紗、菜罩、蠅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網(wǎng)、網(wǎng)兜、捕蟲網(wǎng)、發(fā)網(wǎng)等)。

  4、錄像機及有關(guān)網(wǎng)的錄像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這是什么?(蜘蛛。)它們在干什么?(織網(wǎng)、捕捉昆蟲。)

  2、蜘蛛是怎樣用網(wǎng)捉蟲的?(啟發(fā)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或經(jīng)驗講述。)

  二、討論交流

  1、蜘蛛網(wǎng)的用處真大,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網(wǎng)或像網(wǎng)的東西,你們找到這些東西了嗎?在哪里找到的?

  2、請幼兒用比較恰當、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收集的網(wǎng)狀物品,并展示給大家看。(如“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衣服像網(wǎng)”、“我發(fā)現(xiàn)裝西瓜的袋子是網(wǎng)狀的”、“我看到足球門像網(wǎng)、乒乓球桌的中間有網(wǎng)”等等。)

  3、集體討論網(wǎng)狀物品的作用。

  這些東西為什么要做成網(wǎng)狀的?做成網(wǎng)狀有什么好處?(有的是為了美觀,有的是為了透氣,有的是為了讓人們看得更清楚等。)

  三、觀看錄像,了解網(wǎng)狀物品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情況

  1、觀看錄像,錄像內(nèi)容有:兒童公園的網(wǎng)狀跳跳床、電扇上的安全網(wǎng)、空調(diào)上的防塵網(wǎng)、洗衣機里的濾網(wǎng)、圍墻上的鐵絲網(wǎng)以及網(wǎng)狀保安窗、紗門、紗窗、各種球網(wǎng)等。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看到的網(wǎng)狀物品,并說說它們的作用。

  四、設(shè)計各種各樣的網(wǎng)

  1、如果請你設(shè)計,你想做一張怎樣的網(wǎng),用來干什么?

  2、幼兒在紙上自行設(shè)計各種用途的網(wǎng)或網(wǎng)狀物品。

  3、小組交流所設(shè)計的網(wǎng)狀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動物的網(wǎng),用作游戲的網(wǎng),用于日常生活的網(wǎng)等。

  活動延伸:

  學習用繩子織網(wǎng)。

  評析:

  仿生,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各種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仿生制品,凝聚著人類高超的創(chuàng)造才能!捌婷畹木W(wǎng)”巧妙地把眾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網(wǎng)狀物品與蜘蛛結(jié)網(wǎng)這一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系了起來,這不僅使幼兒有可能在經(jīng)驗層面上獲得有關(guān)仿生現(xiàn)象的感知印象,還為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提供了條件。因此就題材而言,此活動設(shè)計對我們拓展科學教育的內(nèi)容是有所啟發(fā)的。

  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體現(xiàn)在教育過程的許多方面。在此次活動中至少有三個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較多地運用了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不僅從教師那兒,而且可以更多地從同伴那兒獲取信息;其二,讓幼兒有機會運用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不是只面對眼前的感知對象;其三,以繪畫手段進行設(shè)計的環(huán)節(jié)使幼兒有可能不受限制地進行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讓創(chuàng)造潛能得以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guān)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發(fā)幼兒學習日歷的興趣。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jié):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xiàn)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guān)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jīng)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yīng)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于是我用講一個關(guān)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小百科:日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記載日期等相關(guān)信息。每頁顯示一日信息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個月信息的叫月歷,每頁顯示全年信息的叫年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座臺歷、年歷卡等,如今又有電子日歷。

大班科學教案11

  設(shè)計理念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智慧樹"里的節(jié)目《科學泡泡》小實驗,里面有個淀粉遇碘會變色的實驗,我發(fā)覺剛好很符合我們的第一個主題《變變變》,所以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淀粉躲貓貓"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并了解淀粉遇碘變色的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感知淀粉遇碘變色的現(xiàn)象。

  2、學習簡單的記錄,仔細觀察并樂意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重點:感知淀粉遇碘變色的現(xiàn)象。

  活動難點:學習簡單的記錄,仔細觀察并樂意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食物:米飯、面條、小饅頭、黃瓜、雞蛋、蘿卜;

  記錄表若干張,彩筆若干支;碘酒噴壺、紙杯、刷子、抹布。

  活動方法:游戲法 操作法 提問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組織

  音樂游戲《躲貓貓》組織幼兒主動參與活動。

  二、出示兩幅材料的畫,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幅畫,一號圖是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畫的?二號圖是用白色油畫棒畫的,大家能看清楚這兩幅畫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聽說,有一種水很神奇,一噴上去,能使兩幅畫看起來不一樣,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2、出示碘酒,尋找淀粉。

 。1)認識碘酒。

  碘酒是醫(yī)生打針或手術(shù)前消毒皮膚用的,在日常生活中,碘酒可以用來治療許多小毛病。碘酒可以殺滅細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蟲等,可用來治療許多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膚病。碘酒有強大的殺滅病原體作用,它可以使病原體的蛋白質(zhì)淀粉發(fā)生變性。

 。ㄓ變簞邮植僮鳎^察圖一發(fā)生變化后幼兒討論)

  需要材料:裝有碘酒的`噴壺、兩幅圖、展示板

  小結(jié):因為面粉當中藏著淀粉,碰到碘酒就會產(chǎn)生化學反應(yīng),顏色就會發(fā)生變化。

  三、尋找有淀粉的食物。

  師:碘酒碰到好吃的淀粉就會變紫黑色。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食物,小朋友們用碘酒幫老師找出哪個食物當中藏有淀粉,好嗎?

  需要材料:米飯、蘿卜、面條、黃瓜、雞蛋、碘酒、紙杯、刷子

  1、學習記錄的方法。

 。ǔ鍪居涗洷恚┯龅降饩凭妥兂闪俗虾谏,就在記錄表上打上"√"。如果沒有變成紫黑色,就在表格上打"×"

  需要材料:幼兒記錄表、彩筆

  2、幼兒實驗并記錄結(jié)果。

  將幼兒分兩組進行實驗:每組1個孩子記錄,其他孩子實驗觀察。

  3、幼兒交流實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

  那么碘酒碰到哪些東西會變紫黑色呢?請你們看著自己的記錄表找一找,跟老師一起檢測一下。

  需要材料:教師記錄表、筆、

  注:教師依次與幼兒確認結(jié)果

  四、教師總結(jié)

  有些食物遇到了碘酒會變成紫黑色,這里的秘密就是食物里都藏著一樣東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對很有趣的朋友。它們在一起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小奧秘,以后我們繼續(xù)來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qū)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培養(yǎng)幼兒的對宇宙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初步了解宇宙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qū)分為主。

  2.一只紙制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磮D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wù)摳鳌靶乔颉毕鄬μ柵帕许樞;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并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jié):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秘。一下子讓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nèi)粘I町斨锌吹靡姷臇|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游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zhuǎn)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nèi)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huán)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個性特征、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nèi)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了又向良性發(fā)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zhuǎn)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fā)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fā)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nèi)容及其發(fā)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yīng)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nèi)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范。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fā)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并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摘枇杷,會辨別成熟的枇杷,了解枇杷的品種、用途。

  2、知道枇杷是家鄉(xiāng)歷來有名的特產(chǎn)之一,增強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體驗摘枇杷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探究的能力。

  物質(zhì)準備:幼兒每人一頂太陽帽、竹勾子(摘枇杷工具)、籃子若干、毛巾若干、筐兩個。

  知識準備:教師事先向果農(nóng)了解枇杷的品種、了解枇杷在我們家鄉(xiāng)的`歷史,幼兒事先去看過成人摘枇杷一次。

  安全準備:事先聯(lián)系好生態(tài)園里的枇杷地、幼兒出發(fā)前穿球鞋,戴上太陽帽

  活動過程:一、今天,我們來學摘枇杷,可以用工具、可以不用工具、可以幾個人合作等。但要注意安全。

  二、幼兒嘗試摘枇杷

  教師巡邏觀察幼兒是怎樣摘的,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三、集中講評(討論),共享經(jīng)驗。

  幼兒講講摘枇杷的方法和怎樣辨別成熟的枇杷以及枇杷的品種。

  幼兒講后,教師加以小結(jié):

  我們今天摘的枇杷有兩個品種,皮紅的叫紅種枇杷,皮淡黃的叫白沙枇杷,皮青的是不成熟枇杷,我們要摘成熟的枇杷,低的樹可以用手直接摘,高的地方用勾子,可以幾人合作。

  三、分散:幼兒第二次嘗試摘枇杷

  交代要求:幼兒摘后,把枇杷按品種倒入兩個筐內(nèi)

  四、整理東西后回幼兒園

  五、延伸活動

  1、可以用枇杷肉請幼兒做糖水枇杷。

  2、觀看枇杷肉和枇杷葉入咳嗽藥的錄象。

  3、枇杷核可以當數(shù)學教具、可以打洞后穿成各種幼兒喜歡的“藝術(shù)品”、枇杷葉可以粘貼成樹葉畫或可以在葉上畫畫等。(以上活動也可以放在區(qū)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guān)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guān)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guān)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jīng)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guān)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diào)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jù)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guān)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jù)記錄結(jié)果,幼兒自己總結(jié)規(guī)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jié)果,自己總結(jié)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wù)摰脑掝}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敝形缥顼埡螅炔患按厣蠘钱嬘白,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xiàn)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xiàn)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xiàn)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jié)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guī)律。

  太陽與影子觀察記錄表(一)

  太陽與影子記錄表(二)

  研究太陽、影子、日晷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fā)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足之處: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fā)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jié)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總結(jié)性的提升。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進一步感知四季輪換,體驗大自然的奧妙。

  2、了解四季特征,并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

  3、能大膽的為四季設(shè)計顏色,體驗游戲的快樂。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四種顏色的小腳印、四個太陽圖片、春夏秋冬漢字卡片。

  2、圖片

  活動過程:

  一、四季的輪回

  1、欣賞故事:小蝸牛走過四季。

  2、邊播放課件邊提問:小蝸牛走過那幾個季節(jié)?花的名字叫什么?都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

  3、依次出示四季節(jié)的漢字卡片,進一步感知四季輪回。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2

大班科學教案:會爬高的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里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07-14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