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7 13:58:07 教案 投訴 投稿

【集合】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九冊63-6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對信息進行分析,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回憶策略

  1、談話:老師先來和大家玩?zhèn)游戲,怎么樣?看,這是什么?(撲克牌)

  老師抽出大王和小王,你們知道一副撲克牌有幾種不同的花色嗎?(四種)

  老師從中任意抽出一張,猜一猜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四種)是哪四種呢?(草花,黑桃,紅心,方塊)

  2、揭題:剛才同學們將這些花色一個一個列舉了出來(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要用到的一種策略。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題 探究列舉的方法

 。ㄒ唬┣榫皠(chuàng)設 呈現問題

  1、師:我校操場東面有一塊空地,學校想將把這塊空地利用起來,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1)從條件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周長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連這隱藏的數學信息也找出來了,周長是18米,那么說明長和寬的和是多少?(課件出示,長+寬=9米)

  (3)長方形的長+寬=9米,那么這個長方形花圃可以怎樣圍?你能幫老師來設計一下這個長方形花圃嗎?

  請拿出準備的小棒,同桌合作擺一擺,并想想有沒有不同的圍法嗎?

  2、學生嘗試操作。

 。1)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2)交流反饋: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圍法?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組有不同的擺法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用課件演示:(1)鐘表的轉動;(2)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ń處熞龑W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xù)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教學板書:

  旋轉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學反思: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經理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旋轉運動的特點印象更加深刻,進而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所以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一部分學生對于旋轉后的圖形很難把握。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特點,我設計了以知識為明線,以數學思想為暗線的教學過程:

  1.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分類問題。上課伊始,通過播放教師測量情境,讓學生感知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組小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給這些小數分類,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并檢測學生對小數的認知程度。

  2.在數形結合中自主探究小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探究是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數形結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數的意義,在匯報交流中逐漸明晰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這樣設計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3.找準起點,促進知識的遷移。

  小數的`意義借助分數來掌握,必須經歷感悟十進分數與小數之間聯系的過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一位小數的意義,然后運用遷移的方法去理解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遷移在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米尺

  教學過程

  ⊙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1.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師:誰能說一說你們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數?(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小數,你能把這些小數分一分類嗎?(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

  2.導入新課。

  師:展示學生分類的情況,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根據同學們這種分類來探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出學習對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生活中的小數分類,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數的產生。

  (1)引導學生動手量課桌、黑板等物體的邊長。(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然后分組匯報)

  (2)剛才同學們都很認真地進行了測量。如果在記錄測量結果時,要求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么辦?

  (學生可能感到很困惑,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分數表示)

  (3)教師小結: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因為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產生了小數。

  2.教學小數的意義。

  (1)認識一位小數。

 、僬n件出示米尺圖。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一份所對應的位置。

 、诟鶕謹档囊饬x,1分米=米,米也可以用0.1米表示。(板書:1分米 米 0.1米)

 、蹎l(fā)學生:(指3分米處)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引導學生說出:3分米 米 0.3米)

  ④(指7分米處)你們能說一說這里用整數、分數、小數分別怎么表示嗎?(引導學生說出:7分米 米

  0.7米)

 、輳那懊娴膶W習過程中,你發(fā)現分數與小數的聯系了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預設

  生1:我發(fā)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的形式。

  生2:我發(fā)現一位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

 、藿處熜〗Y: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認識兩位小數。

 、倌隳懿乱徊聝晌恍蹬c什么樣的分數有關系嗎?[課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這樣的3份是(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這樣的7份是(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谝龑W生觀察米尺,結合教師出示的習題進行分組討論。(指名回答,并板書:1厘米 米 0.01米3厘米 米 0.03米 7厘米 米 0.07米)

  (3)認識三位小數。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進一步掌握整十數乘多位數及多位數末尾有0的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逐步提高計算速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計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課題。

  二、教學新知。

  1.把準備題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讓學生嘗試著用看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你是怎樣算的?

  3.練習。

  4.再次嘗試練習。

  2950×3 67×50

  三、鞏固練習。

  1.書本中練習。

  2.計算。

  3.應用題練習。

  四、作業(yè)

  作業(yè)本p14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二單元18頁《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后面。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并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從素質教育的三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初步會讀寫除法算式,能規(guī)范地書寫除號。

 。2)能力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細心觀察的能力,在動手分小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

 。3)思想方面:創(chuàng)設公平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是學生初步接觸除法,對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為認識除號并正確讀寫除法算式,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1 、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創(chuàng)設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洋洋請客這一情境。選取了學生既熟悉又喜歡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 、注重直觀形象,從抽象到集體

  對概念的理解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義,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形、色、動的變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鮮明的表現。體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理解除法。

  3、重視學生動手動口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請學生多說說算式表示什么,根據題意、圖意寫出除法算式,多寫多練,對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請學生動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學中面向全體,人人參與。

  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問時做到人人參與,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生談話

  師:小朋友看過什么動畫片?

  學生交流看了哪些動畫片,說說自己喜歡的人物。

  有學生會提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此,老師引出故事:喜羊羊請客,同時伴隨電腦課件展示。

  師:喜羊羊今天過生日,他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同時課件出示),他為大家準備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們要平均分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數量相同的青草。

  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了一個兒童樂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輕松地進入課堂,在故事中學習,體會到學習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時借助課件,由虛擬的故事進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觀、形象。

  2、探究新知:

 、俑鶕n件畫面定格,師板書:12捆青草平均放在個盤子里,每盤放()捆。

  師: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

  學生說一說平均分。

  ②學生獨立用學具分一分。

  匯報結果: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小結:每盤放3捆,并引出一種新的方法——除法。

  師板書課題:除法

  設計理念: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分,并能正確地平均分,,在此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再次動手分一分,對平均分加以鞏固,在分的過程中感受除法的含義,得出準確的結果。我并作出及時的總結,引出除法,既教學了除法的含義,又引出了課題。

 、蹖W習除號。

  師:加減乘法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我們學習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號是除號。指導書寫:先畫一短橫,再在其上下各點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上下對齊。

 、軐W習除法算式的寫法。

  師邊說邊板書:要分的青草是幾捆(12捆),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是幾?(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12÷4=3

  學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輰W習讀寫除法算式。

  12÷4=3師解說算式的含義: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學生自己說一說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

  師課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學生讀一讀,并說說其中的一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理念: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著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在教學中,該出現小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決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學除號的書寫、除法算式的讀寫時,我都采用的是老師口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時響應教師的引導,對于除號的書寫,將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詳細的指導。

  3、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僮x寫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蘆

 、鄯謿馇颉7謩e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設計理念:

  以上的3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第③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并預告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題中只呈現加減法計算的例子,按鍵數字和屏幕顯示的結果對應出現;乘除法式題要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的運算的同時讓學生探索計算的規(guī)律,把計算和探索規(guī)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fā)現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1、師:誰會使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 輸入題目,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2、出示:386+179=,學生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屏。

  5、計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計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6、看誰算的快,練一練。

  7、做第26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fā)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師:根據你們的發(fā)現,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3、完成第27頁的“做一做”。

  三、練習

  (一)基礎練習

  1、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確輸入。

  (2)看完這些數據,你想說點什么?

  (3)小結:節(jié)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jié)約的好孩子,為創(chuàng)建和諧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2、練習三第12題。

  要求先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注意學生計算后填表時相應數據填寫得是否合適、是否正確。

  3、練習三第14題。

  這是有規(guī)律的計算題,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計算器還要快,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三)拓展練習。

  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學生獨立操作,指名匯報。

  2、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11、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通過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多種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數感。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活中的大數的第一課。首先,教材呈現了四幅圖片,圖片中的數據都是幾百、幾千的數目,學生發(fā)現這些數都比過去學過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這樣的大數,從而感受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幾何模型,使學生對千萬的計數單位有直觀的感受,并學習這兩個計數單位。教材還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對一千、一萬的實際意義有具體感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設備、坐標紙卡片若干、練習題卡片、晚報一張。

  〖教學設計

  (一)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1.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將百以上、萬以內的數整理出來,萬以上的數留待以后學習。

  2.新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分組交流,然后問:聽了這么多生活中的大數,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數中發(fā)現新的計數單位了嗎?一千、一萬有多大?它們與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認識大數

  1. 引導學生觀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問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結: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百。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卡片(10100格),它與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共有多少格嗎?小結:10個一百是一千。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千。

  師:請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時的情境,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千或幾千的嗎?

  3.引導觀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與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嗎?小結:10個一千是一萬,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萬。

  師:請看這張報紙,這樣的一版報紙大約有一萬字。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萬的嗎?

  (三)引導填寫數位順序表

  (四)練習

  1. 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幾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個百、1個十、5個一)、9300格(9個千、3個百),引導學生數小格,并說明我校現有915名學生、我校占地面積約為9300米2。

  (五)總結

  1. 你喜歡大數嗎?為什么?

  2.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有意義的大數,課后請你選一個最喜歡的大數,在一萬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數量的小格,最后請家人或同伴數一數小格數,再給他們講一講這個數量的意義。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對于萬以內數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時難度較大。我注重讓學生實際感受,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1. 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的例子,除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理解學習大數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1)學生初步感受大數,把大數同很高的山很長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聯系,感受其大。

  (2)學生在找、看、說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大數的讀、寫,發(fā)現大數中有新的計數單位千萬。

  2.學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標紙為學生制作了百千萬的學具卡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3張卡片,自主探究出3張卡片的聯系: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并通過直觀感受建立一十百千萬的數學模型。

  3.聯系實際,感受大數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萬的具體感受。

  如,教學千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上操時的情境,說明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教學萬時,引導學生觀察報紙,說明一版報紙約有一萬字。

  4.以少見多

  要使學生理解不易直觀感受的大數,就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以少見多的想像。

  以少見多是指從較少數量的積累去想像較多數量。如,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多少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培養(yǎng)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對學生現在理解萬以內數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數都有很大幫助。

  〖編者點評

  本節(jié)課設計了多個活動促進學生對大數意義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關大數的數據,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經驗初步積累對大數的感性知識。觀察、操作幾何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了千萬計數單位,并對這些單位及其之間的關系有了直觀感受。以小見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大數實際意義的理解,而且滲透了一種比較事物的具體方法。本節(jié)課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內涵豐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2、知道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開始的,并能知道數位的順序,知道各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含義。

  3、通過讀數和寫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

  教學準備:

  計數器、小棒、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

  2、6個十和3個一組成( )。

  3、78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4、從右邊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二、講授新課

 、褰虒W例4

  1、師出示24根小棒,問: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指名回答)

  2、在計數器上表示24。

  師出示計數器,問:那么要在計數器上撥珠子來表示24,應該怎樣撥珠子呢?(指名說,并指名撥珠子,師適時引導)

  師:24里面有2個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有4個一,所以就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

  3、24的'寫法。

  師:那么24這個數又該怎么寫呢?(指名回答)

  師引導說出:十位上有2個珠子,就在十位上寫2,個位上有4個珠子,就在個位上寫4。

  4、24的讀法。

  師:好了,這個數同學們會讀嗎?

  老師板書:讀作:二十四

  學生齊讀。

  5、師:2在什么數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數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娼虒W例5

  1、學習例5第1行3道題。

  ⑴師:好了,現在同學們把數學書翻到34頁,你們看到中間的例5,例5有6幅圖,每幅圖畫的都是計數器。

 、茙煟含F在你們先看到第1橫排的3幅圖,你們先自己試著寫出這3幅圖所表示的數,你們試著寫一下,寫好了后再把你寫的數讀給同桌聽一聽。(教師巡視)

  指名板演,訂正。

  ⑶指名讀前2個數,齊讀第3個數,同時板書。

  2、學習例5第2行3道題。

 、藕昧,現在同學們又看到書上,你們看到例5的第2橫排的3幅圖。

 、颇銈兿瓤吹2橫排的第1幅圖,第1幅圖的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那么這個數又該怎么寫呢?(指名回答)

  師強調:這幅圖十位上有4個珠子,就在十位上寫4,個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寫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寫作: 40。

  師:那么這個數怎么讀呢?(指名讀,老師板書)

 、菐煟汉昧耍O碌膬煞鶊D同學們自己在書上寫一寫,然后再把你寫的數讀一讀。

  指名板演,訂正。

 、戎该x第2個數,齊讀第3個數,同時板書

 、蓭煆娬{:寫數的時候,十位上有幾個珠子,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沒有珠子就要寫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寫0。

  ㈢教學例6

  1、老師出示10捆小棒。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捆小棒,來我們數一數有多少捆。那么老師這里有多少個十呢?(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呢?(10個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計數器上撥珠子來表示100,該怎么表示呢?(指名撥)

  2、師:好了,同學們你們會寫100嗎?(指名板演)

  老師強調:十位和個位上的0不能丟了。

  3、學生齊讀100,師板書:讀作:一百。

  4、師:好了,現在同學們觀察老師的計數器,你們看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師板書)

  5、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在讀這些數和寫這些數的時候,我們是從哪邊開始的呢?(學生自由討論,指名匯報)對了,我們讀數和寫數都是從左邊開始的,我們讀數是先讀的十位,再讀的個位,是從高位讀起的;我們寫數也是先寫的十位,再寫的個位,也是從高位寫起的?傊覀冏x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2題。

  2、讀出下面各數。

  28 40 63 80 98 72

  四、小結

  好了,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讀數和寫數,那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些什么呢?(學生自由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幫助學生掌握有關“6”和“7”的加減法.

  2.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積極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3.在游戲活動中,使學生不斷積累經驗,發(fā)展他們的數感.

  教學重點

  掌握“6”和“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師生進行猜數游戲

 。ㄒ唬┎聰怠2”或“4”

  1.教師談話:我們一起玩一個猜數游戲好不好?(教師出示一個磁珠,讓學生看看它的大。┎乱徊吕蠋煹膬芍皇掷镆还沧チ藥讉這樣的磁珠?

  2.學生猜數,并說出簡單的理由.

  3.教師提問:

  (1)老師的手里到底有幾個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師的左手有幾個?(教師把左手的4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師把右手的2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4)有誰猜對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個磁珠呀?

 。ㄗ笫钟4個磁珠,右手有2個磁珠,合起來一共有6個.)

 。5)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

  2+4=6 4+2=6

  4.教師談話:還想不想再玩一次?我們還用這6個磁珠,(教師把這六個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師的.兩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訴你一只手里有幾個,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幾個嗎?(教師按照學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數量2或4)誰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幾個?

  5.教師提問:

 。1)你猜對了嗎?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對了?

  一共有6個磁珠,老師左手有2個,右手一定有4個.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2+4=6 4+2=6 6-2=4 6-4=2

  6.小結:你們猜得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快為你們的勝利鼓鼓掌吧!

 。ǘ┎聰怠3”

  1.我們還用這6個小磁珠,換個玩法好不好?(教師用手捂住3個)猜猜老師用手捂住了幾個?

  2.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3+3=6 6-3=3

  (三)猜數“1”和“5”

  1.還是這6個磁珠,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玩一玩,(教師悄悄地引導請上來的學生捂住1個)猜一猜他捂上了幾個?

  1+5=6 5+1=6 6-1=5 6-5=1

  2.你們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數游戲?那同桌的兩位小朋友就來一次猜數大賽好不好?

  二、活動二:生生進行“猜數游戲”

 。ㄒ唬┙處熣勗挘和瑢W們從學具盒里數出7個小珠子,看誰數得快!

 。ǘ┙處熣f明游戲規(guī)則

  一個同學捂,另一個同學猜,并說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說對了,就可以從學具盒里拿出一個小珠子,放在盒蓋中,表示得一分.比賽結束時,誰得的小珠子多,誰就獲得了勝利.

 。ㄈ┬〗M活動.

  (四)你們倆是怎樣玩猜數游戲的,結果怎樣?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ㄎ澹┬〗Y

  我們一起玩了猜數游戲,玩得高興不高興?我們今天又結識了許多算式朋友!這些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信不信?

  三、活動三:口算搶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教科書2—4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1題。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并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3.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

 。ǘ┠芰τ柧汓c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數,培養(yǎng)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ㄈ┑掠凉B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的用途,滲透學習目的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么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1.放大的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的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件和認識1—10數字及相應的整體圖畫。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yè)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F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huán)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認識同類物體,學習分類

  1.出示或顯示4頁左方上鉛筆和皮球圖。(沒有集合圈)

 。1)圖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們各有什么用途?

 。2)引導同學自己說一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出示或顯示集合圈)引導學生用右手食指也在兩個球外面畫一個圈。

 。3)講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物品邊說邊把兩個球圈起來,這樣表示它們是同一類物品。而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

  2.觀察4頁右上方的圖。

 。1)引導同學認真觀察,看看圖畫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屬于同一類,用鉛筆圈起來。

 。2)啟發(fā)學生指著示范圖說一說,哪些屬于同類,應該怎么圈?為什么?(因為大雞、小雞、公雞、母雞都是雞,屬于同類,應圈在一起,而書包和氣球它們不是同類物品)

  (3)學會看書,指導練習。

  打開書第6頁,看練習一,第1題,而后教師讀題。

  (1)完成左圖。提問:圖中的四種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類的?

  學生回答,幫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類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類。

  請同學動手把同類物品圈起來。

 。2)完成右圖。圖中的哪些物品屬于同類?把同類物品圈起來。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圈。

 。3)即興練習

  ①請同學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類?(各種書屬于同類,各種本子屬于同類,還有文具盒……)

 、诖蜷_文具盒,仔細看看,有哪些物品屬于同類?(鉛筆、鋼筆、圓珠筆等屬于同類)

  四、指圖數數,認識數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如這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里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五、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鞏固分類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后,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2.然后問,看到的這些人和物,哪些屬于同類?

  六、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數,分類,數數,認數字。)

  七、布置作業(yè)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么?

  2.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說說哪些屬于同類。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9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學教案02-24

【精】小學數學教案01-15

小學數學教案【精】01-24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01-24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