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讓紙發(fā)出聲音帶來的樂趣
2、通過操作實踐,嘗試探索讓紙發(fā)出聲音的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3、探索對比面巾紙和牛皮紙發(fā)出的聲音,從而了解兩種紙質(zhì)軟硬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物質(zhì)準備:
圖畫紙、皺紋紙、電光紙、面巾紙、牛皮紙
活動過程
一、律動《豬小弟操》
二、試一試,說一說
1、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讓一張紙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
三、比一比,想一想
1、對比牛皮紙盒面巾紙發(fā)出聲音的不同
2、體驗用一種方法讓不同的紙唱歌
3、體驗多種方法使不同的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四、聽一聽,玩一玩
引導幼兒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紙為歌曲伴奏
五、情感教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用聰明的智慧發(fā)現(xiàn)了紙的秘密,你們太棒了!原來紙能為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它的本領可真大,以后我們也要節(jié)約用紙,不能隨便的浪費。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通過制造“下雨”的活動情境,感受想像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性提問:雨從哪里來?
請孩子自由介紹自己準備的一些材料,叫什么名稱?
二、引導幼兒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師:你能用自己準備的材料,把水變成雨,從上面落下來嗎?。
三、幼兒分頭進行操作嘗試,探索人工降雨的各種辦法。
1.可樂瓶降雨器:在可樂瓶內(nèi)灌些水,擰上有孔的蓋子,向地上噴射雨。
2.吸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嘍!
3.樹葉雨:用樹葉兜水,向空中灑“雨”。
4.海綿雨:將海綿吸飽水,一擠,下雨嘍!
5.小手來降雨:舀一把水灑灑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來就是大雨。
四、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五、和好朋友交換“降雨”材料,嘗試用其他的方法也來下一場人工雨。
1.鼓勵幼兒尋找不同的材料,變換不同的方法去制造降雨效果。
2.幼兒玩水過程中提醒孩子不要把水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頭上等,懂得在稍微空曠一點的操場四周進行“下雨”。
六、給四周的植物、花草澆水。
師:草坪上的小草、小花、大樹等等植物都口渴了,我們也給它們?yōu)⒁稽c“雨水”,讓它們喝個飽,快快樂樂地成長哦!
活動反思
在探索時,提供的材料較多,大部分幼兒都沒有一一嘗試,當他們聽別人把方法講出來時,個個都爭著說,我沒有玩我還要玩,這時課堂氣氛有些亂。
但在探索過程中既然玩得開心,較井然有序,在活動中沒有一個幼兒把衣服弄濕,看來,這樣的活動還是受幼兒的.歡迎的,也就是說如果是幼兒真正喜歡的事物,他們做起來是很投入的,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活動設計中,不要只顧課本,應該更多的從幼兒的需要出發(fā)。
科學教案 篇3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層次 1: 不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不能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不會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層次 2: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不會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區(qū)分植根系和須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相關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病癥。
5、知道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基本癥狀。
6、初步學習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干擾數(shù)據(jù)的辨別和刪除。
7、初步學習“實驗方案”的優(yōu)劣性比較。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教學預設
【引入】請同學用恰當?shù)谋扔髡f說土壤與植物的關系。--沒有土壤,植物就無法生長。
一、植物的根系:
1、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土壤中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水分賀無機鹽的。
【實驗】根的觀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
植物
比較項目大豆小麥
根的數(shù)目
是否有明顯發(fā)達的根
還有哪些植物具有這樣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顯發(fā)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須根系。
【舉例】常見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須根系?
【問題】根的功能,你知道嗎?--固定和吸收。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因素有關。
【探究】植物根系(同種植物的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的高低的關系
提出問題:根系的分布和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如何?
建立假設:(1)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布淺。
。2)地下水位低,植物根系分布淺。
。3)地下水位的高低與植物根系分布無關。
實驗方案:1、野外調(diào)查
2、野外栽培
3、實驗室栽培
實驗方案優(yōu)劣評價:
、沤M織野外觀察較難,還要強調(diào)安全問題。雖然觀察條件不是任何學校所在地都能滿足,但是一旦觀察到,則實驗成功率就較大;
、埔巴庠耘啵煽匦栽鰪,但實驗條件也不是任何學校都能滿足的;
、菍嶒炇以耘,雖然可控性較強,但模擬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大容易做到。
數(shù)據(jù)處理:一株植物根系的長度是根系所有根的平均長度--所有植物根的長度之和除以根的總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數(shù)據(jù)處理時,應該去掉無效數(shù)據(jù)。
實驗結論: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長度會越短,根系分布淺。
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實驗】研究根的吸水部位
實驗現(xiàn)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麥先出現(xiàn)萎焉現(xiàn)象。
結論:說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
【討論】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移栽作物幼苗是時為什么要帶土移栽?--免于損傷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適應“新環(huán)境”以前,仍舊在一段時間內(nèi)可以從被夾帶的土壤中獲取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
【問題】為什么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觀察】了解根尖的結構:顯微鏡觀察根尖
根尖的結構:
根冠:細胞排列不整齊。保護后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檫傷。
分生區(qū):細胞質(zhì)的密度較大,沒有液泡。能不斷分裂,使根生長。
伸長區(qū):細胞的液泡較。ㄍㄟ^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
根毛區(qū):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細胞壁較厚,內(nèi)有輸導組織(導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根毛區(qū)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有人統(tǒng)計: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麥的根系具有1381萬條根和140多根億條根毛。
【問題】植物的根是否在如何情況下,都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實例:當作物施了過多的肥料時,作物反而發(fā)生萎焉現(xiàn)象。這表明作物體內(nèi)的水分減少了。為什么?
【實驗】植物細胞失水的實驗
實驗現(xiàn)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沒有出現(xiàn)萎焉現(xiàn)象,在濃鹽水中的植物出現(xiàn)了萎焉現(xiàn)象。
結論: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只有在高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時,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無其它方法證明根毛確實必須在土壤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才能吸水?
腌制青菜時,青菜失水;海水漫入農(nóng)田,作物萎焉等。
正常情況下,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般高于土壤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超過根毛細胞液內(nèi)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細胞就會失水過多而發(fā)生“燒苗”現(xiàn)象。
當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
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1、植物的生長除了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無機鹽。
【實驗】配制四種營養(yǎng)液,觀察植物在營養(yǎng)液中的生長。
實驗現(xiàn)象:在分別缺乏氮、磷和鉀元素的培養(yǎng)液中,植物的生長狀況不同,分別出現(xiàn)生長異常。當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和鉀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長慢慢恢復正常。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
2、植物和環(huán)境是相互影響的。
植物可以幫助土壤積累有機物,農(nóng)林業(yè)生產(chǎn)也會對土壤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
(1)過多施肥會使土壤板結,改變土壤的結構。
。2)“水華”現(xiàn)象介紹
水華(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tài)現(xiàn)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營養(yǎng)化!八A”發(fā)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xiàn)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并沒有給水產(chǎn)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淡水中富營養(yǎng)化后,“水華”頻繁出現(xiàn),面積逐年擴散,持續(xù)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xiàn)“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并有難聞的臭昧。
【閱讀】植物營養(yǎng)的吸收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在玩玩、聽聽、說說中了解印章的功用,感知印章與我們?nèi)粘I畹拿芮嘘P系。
2、 理解故事《愛蓋章的國王》,體會故事詼諧幽默的情感。
3、 對印章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愛蓋章的國王》PPT,
2、師生共同搜集各種各樣的印章,
3、有印章的發(fā)票、獎狀、證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引出話題
1、 國王喜歡在什么地方蓋章。
2、 遇到這樣的國王,大家為什么會感到頭疼呢?
3、 國王后來想到了什么辦法,既滿足他蓋印章的愛好,又能受到大家的歡迎呢?
過渡:后來國王開了一家印章店,種類豐富,應有盡有,大家都非常喜歡。很多印章我們現(xiàn)在還在使用呢!
二、了解印章的功用
1、 展示各種印章。
2、 引導幼兒探索,了解每一枚印章的不同之處。
3、幼兒交流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教師小結提升。
小結:印章上有圖案、數(shù)字和文字,印章有不同的材質(zhì),由玉石、石頭、木頭、玻璃、橡膠等不同材質(zhì)制作而成等等。)
三、了解印章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那么多的印章,你們看見誰用過?他們在什么上面蓋印章?
2、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比眼力”找找哪些地方有印章,看誰會看、會找、會說。(PPT呈現(xiàn)印章的使用。)
3、日常生活中印章的使用。(發(fā)票、房產(chǎn)證等。)
4、分享這么多蓋好印章的物品,你們覺得印章重要嗎,它有什么作用呢?(小結:職能、法律、象征作用。)
四、蓋印章大行動。
1、你們想蓋印章嗎?該在哪里?
2、請幼兒拿好自己的印章,在自己的作品上蓋上印章。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2.能名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ǘ┲R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1.學生自備一些玩具。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ǘ┳灾鲗W習:
1.檢查學生帶來的玩具。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玩具?
2.學生研究自己帶來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師說說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帶來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組共同研究,將研究的結果記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樣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時見過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學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個角落去研究。
3.小組匯報。
鋼鐵、不銹鋼、塑料、木塊、布、玻璃、紙……
4.指導學生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這些材料分類,分類的標準學生自定。
(三)課后作業(yè)。
課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東西做成的?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近實施主題《旋轉樂園》,幼兒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陀螺,隨著課后“一、二、三,go”響亮的聲音一落,一個個手中的陀螺也隨之飛落在地上,既快樂又興奮地轉起來,一雙雙明亮而活潑的雙眼齊刷刷地盯向了地面。最近常?梢钥吹胶⒆觽?nèi)齻一堆,五個一群地蹲在一起比賽陀螺,陀螺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吹竭@個情景我很是莫名其妙,為何他們會如此精通地玩,一個個都是陀螺高手?為何他們會突然了解那么多陀螺知識,什么暴旋戰(zhàn)斗陀螺、閃光音樂陀螺……一個個小問號縈繞在我的心頭,原來孩子們看過一部動畫片。既然孩子們對玩陀螺那么感興趣,又有豐富的經(jīng)驗。我想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知識,激發(fā)孩子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孩子們探究科學的能力。
教案目的:
1、認識陀螺的外形特征,知道陀螺的一些種類。
2、通過制作陀螺,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
3、探索制作陀螺奧秘。
教案準備:
1、各種陀螺。
2、牙簽、筆芯、火柴、吸管、各種厚薄不一的紙、蘿卜、橡皮泥、長短不一的筷子、大小不一的蓋子、水彩筆等若干材料。
教案流程:
1、出示各種陀螺,激發(fā)幼兒興趣。
問:
。1)這是什么?你們玩過嗎?你玩過什么樣的陀螺?(擰的、木頭的、電池的.、發(fā)條的等)
。2)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陀螺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不一樣?(如:花紋、材料、顏色不一樣,陀螺的下面都有一個尖尖的東西等)
(3)為什么每個陀螺底部都是尖尖的?
。4)今天老師帶了一只特別的陀螺,小朋友想不想看?(不平衡的陀螺)咦,它怎么不轉呢?(請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將陀螺修好,讓幼兒明白中間棒是保持陀螺的平衡)
。5)裝飾陀螺:你們覺得這只陀螺好看嗎?
(6)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一看有什么?它可以做陀螺的什么?
2、幼兒選材,制作陀螺,師巡回指導,要求:先選材,再涂色,最后做中心棒。
3、幼兒自由玩。
問:你們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自由說)
4、師小結,將陀螺展示給客人老師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有關科學教案02-06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