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實用[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一天晨間活動時,我發(fā)現好幾個小朋友圍著小蕾在談論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小蕾正向大家展示她的桔紅色手指甲,她興奮地說:“漂亮吧?這是我星期天下鄉(xiāng)時表姐幫我染的,表姐說這不是指甲油,是一種叫鳳仙花的汁染的!薄笆裁?植物也能當染料嗎?”孩子們充滿了好奇。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本活動,意在良好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達到“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感知有些植物經過加工可以做成染料。
2.能大膽操作嘗試,給某些材料染上果蔬汁。
3.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并通過藝術品制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紫蘿卜、青菜、草莓、鮮橙的汁,新鮮草莓,榨汁機,果蔬卡片,集體記錄卡,個別記錄卡,塑料片,木頭片,薄鐵片,白棉布,宣紙,棉花,濕抹布。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起興趣
出示燒杯里的各色果蔬汁,提問:“老師這里有一些漂亮的有顏色的汁水,說說看,有哪些顏色?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汁水嗎?”
提示語:猜猜看,還可以聞一聞,再和你旁邊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二、榨汁實驗,集體記錄
1.取草莓,用榨汁機現場榨汁!皠偛拍銈兓卮鸬脤Σ粚δ兀蠋熛炔桓嬖V你們,現在來看老師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榨好的汁可以請幼兒品嘗)
2.“我們再來猜一猜,你桌上的這些汁水分別是用什么果蔬榨成的!
3.師生共同記錄。
提示語: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小朋友到前面來任抽一張果蔬卡,然后貼到相應的一欄里,看誰貼得又快又對。(見“集體記錄卡”)
集體記錄卡
各色果蔬汁
果蔬卡
4.擴展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吃過哪些有顏色的水果、蔬菜?
三、染色實驗,幼兒操作
1.桌上有各種材料,請幼兒對照記錄卡清點材料,并作預測“這些材料能不能用今天提供的果蔬汁給它們染上顏色”,能染上果蔬汁的`材料,就在下面打v,不能染的,就打x,記錄在預測一欄里。(見“個別記錄卡”)
塑料片
木頭片
薄鐵片
白棉布
宣紙
棉花
預測
實驗結果
2.取一種自己喜歡的果蔬汁做染料,分別試一試各種材料能否染色。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給予幫助和指導。
小結:各種有顏色的水果、蔬菜里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除了可以食用以外,還能做成天然的、環(huán)保型的染料呢,真有意思啊!
四、發(fā)散思維,集體創(chuàng)作
請幼兒用桌上的一種或幾種能染色的材料來制作工藝晶,如染紙、棉球沾色畫、滴色染布、紫蘿蘭印章、扎染等。
五、展示作品,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小實驗,看看還有哪些蔬菜、水果的汁也能染色。
注意事項
1.果蔬應在活動前清洗干凈再榨汁,便于幼兒品嘗。
2.因為果蔬汁和一般的顏色水比起來較濃一些,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會粘些在材料的表面,如鐵片、塑料片的表面也會粘上顏色,幼兒會誤認為這些材料也可以染色。在操作中,要另外準備一些濕布,讓幼兒把浮在表面的果蔬汁擦掉再來區(qū)分它是否能染色,理解“能染色”是表示果蔬汁可以被某些材料吸收。
美術教案 篇2
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感受累加剪紙的特點,并初步嘗試用這一方法創(chuàng)作"花兒朵朵"。
2.能運用折剪、畫輪廓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種工具、材料。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各色蠟光紙,糨糊,剪刀,托盤,抹布,鉛筆等。
2.累加組合剪紙作品一幅(見圖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紋可以分離并移動。
3.背景音樂,"三只蝴蝶"背景圖(圖上有幼兒畫的若干花朵)。
4.欣賞剪花娘子庫淑蘭的剪紙作品,豐富有關經驗。
過程:
1.回憶已有經驗,萌發(fā)活動興趣。
師:我們聽過剪花娘子庫淑蘭奶奶的故事,也欣賞過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還記得是什么作品嗎?庫淑蘭奶奶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幼:梅香騎馬。
幼:用的是累加剪紙的方法。
2.欣賞剪紙作品《蝴蝶飛》,感知累加組合剪紙的特點。
(1)初步整體欣賞作品。
師:這些蝴蝶是什么樣子的?
幼:大小不一樣,飛的方向不一樣。
幼:有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師:在這么多美麗的蝴蝶中,你最喜歡哪一只?你覺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歡紅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鋸齒形花紋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還有波浪形、圓形和水滴形的花紋。
師: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鋸齒形,中間有許多圓形,像小太陽一樣。
(2)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師:像小太陽一樣的花紋有幾層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ń處煂⒑谏系奶栃位y一層層地分離,便于幼兒觀察。)師:原來四層圖形從下到上,一層比一層小,而且它們的`顏色也不同。
現在我要把它們貼回去,該先貼哪一個呢?
幼:桃紅色的最大,要貼在最底下,再貼綠色的、小一點的……最小的要貼在最上面。
師:貼好后的花紋和原來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呢?
幼:圓形都貼到一邊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紋有點像。
師:看來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層數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師:蝴蝶所有的花紋都是四層的嗎?有沒有和它不一樣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紋是三層的。
幼:還有蝴蝶的身體用了兩層累加,眼睛用了一層。
師:累加的花紋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它們的色彩和花紋效果也不一樣。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以“花”為題材布置欣賞、設計等內容,構成一個綜合性的創(chuàng)作課來擴大同學的審美范圍和知識范圍,在變換的創(chuàng)作樂趣中提升同學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在設計教學過程初時,收集了大量的花卉圖片,想運用花的不同造型讓學生對花有新的認識,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花的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ɑ軋D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服飾、家具等圖片的展示更加堅定了學生們學習本課的信心。在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后,讓學生在視聽環(huán)境中真實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時能不時地聽到學生驚訝的贊嘆聲,對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喜愛。就這樣,他們帶著這一份喜愛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并快樂學習。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掌握二方連續(xù)花的制作方法,學生在設計、繪畫、剪刻、漏印的制作過程中動腦和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每位學生都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花邊圖案,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榮譽感又一次得到提升。
不足之處 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地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其學生激情創(chuàng)造,大膽夸張,讓學生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快樂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現實世界的標準決定其合理性。 這節(jié)課在課前花了很多精力去準備,以后也會再把這節(jié)課多磨一磨,希望可以上的更出彩。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仙人掌,知道其主要外形特征。
2、大膽作畫,積極動腦,能夠用蘿卜拓印出各種不同仙人掌。
3、以游戲化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從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刻好的蘿卜, 不同的仙人掌盆栽,貼有花盆的紙張,各色顏料若干盤,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播放仙人掌動畫,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很好看的動畫短片,你們想不想看?看完請小朋友說一說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動畫片《仙人掌》
2、提問:動畫片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教師總結:原來動畫片講的是仙人掌寶寶的故事,仙人掌寶寶穿著一件綠色的衣服,身上長滿了刺,旁邊的小花都不愿意和他玩,閑他長得不好看。但是,仙人掌寶寶不怕寒冷,同時當身邊的小花需要幫助時,很努力的幫助她,最后他們成了好朋友。仙人掌寶寶也在主人細心的照顧下,頭頂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提問:你喜歡仙人掌么? 為什么?
二、觀察、了解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仙人掌
1、今天各種不同的仙人掌都來我們班做客了,你們開心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不同的仙人掌呢?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種仙人掌,其外形、顏色各有何特點。
三、蘿卜拓印仙人掌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來畫一畫仙人掌阿?今天我們不用筆來畫,我們用一個好玩的方法來畫,用蘿卜印出各種仙人掌來。是不是很有趣呢?
老師已經將蘿卜刻成了各種不同的形狀,請你先想好你想畫哪種形狀的仙人掌呢?然后用蘿卜沾上你喜歡的顏料,印在我們的紙上,讓我們的花盆都開出各種美麗的仙人掌吧!最后可別忘了用記號筆給仙人掌畫上小刺哦!
1、幼兒做畫,教師巡回指導。
2、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及時鼓勵表現好的幼兒。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添畫花朵,添畫仙人掌的刺。
四、講評把幼兒作品張貼在畫板上,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幅畫,教師評價有特色的作品。
五、結束活動讓我們帶仙人掌出去曬曬太陽,澆澆水吧!
活動反思
美術仙人掌的.活動目標是讓幼兒了解仙人掌的結構特征,了解仙人掌的生長習性。借助仙人掌掌的外形,血花仙人掌大膽作畫,體會蠟筆畫的樂趣。
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兒都能畫出仙人掌的基本輪廓,又因為之前幾次特色課重點練習了顏色漸變,為給仙人掌涂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畫仙人掌上面的刺時,很多小朋友的畫都是密密麻麻的,又粗又長?赡苁俏疫沒有解說的更仔細,更徹底,把它忽略了。
小百科:仙人掌(學名:Opuntia stricta (Haw.) Haw. var. dillenii (Ker-Gawl.) Benson )是仙人掌科縮刺仙人掌的變種。叢生肉質灌木,高1.5-3米。上部分枝寬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綠色至藍綠色,無毛;刺黃色,有淡褐色橫紋,堅硬;倒刺直立。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不同種類的線條帶給人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出畫家畢加索《坐在柳條椅子上的朵拉馬爾》,目的是引導學生感悟畫面中不同種線條合理組織給人帶來的美感,感受畫家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苗族蠟染圖案》線條流暢,既有秩序又有變化。給人以裝飾的美感。教材還選擇了一些不同內容的`學生作品,給師生比較大的選擇空間。同時,學生在作畫過程中也可以參考。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不同種線條帶給人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知識與技能)
能用不同種線條組織一幅畫面,表現出一定的美感。
2、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受、體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
難點:如何運用不同種線條表現美感。
教學過程:
一、尋找線條,故事導入
1、小蝸牛去奇妙的旅行,邀請四個小朋友陪同,誰愿意呢?展示小蝸牛爬行的痕跡,引出四種不同的線條,導出課題。
2、學生分組到前面找到的線條,說出名字?(直線、曲線、折線、弧線、螺旋線)不同線條給人不同得感受。出示課件
3、小小的線條真神奇,能變換出這么多種,今天我們就用這些會變的線條上一節(jié)有趣的繪畫課。
4、課件欣賞:建筑物、動物身上的線條
二、描繪線條
1、剛剛我們看到了那么多線條:直線(建筑)挺拔、曲線(雪景)飄渺、折線(建筑)堅硬、弧線(彩虹)柔美、立交橋(螺旋線)旋轉。看來線條還真是到處都有。那么,你能不能試著畫畫呢?
2、比一比,看看哪一組畫的最棒。
3、進行小組評比。
三、應用線條
1、線條千變萬化,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你來說說我們在利用線條的時候,怎樣進行排列?
2、播放課件:
。1)欣賞線條動畫“神舟七號”飛行。
。2)欣賞藝術作品:線條肖像畫:畢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看看藝術大師是如何運用這些線條的。
。3)《苗族蠟染圖案》
有秩序、有變化、線條流暢,給人以裝飾美感
小結:線條既要有不同種類的變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好,那我們作畫得時候也要注意這幾點。
四、表現線條
剛才同學們看了這么多學生作品,你能畫出這么多有變化又很漂亮的線嗎?那就要同學們多練習啦!這節(jié)課我請同學們當一回設計師,你們自己設計喜歡的東西用會變的線條來裝飾衣服、陶罐以及很多各種各樣得物體。
五、展示作業(yè)
1、學生自評互評:哪一幅作品線條比較突出?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進?
2、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認識了線條朋友!它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富的想象、美麗的畫面,還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民間玩具,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俑的造型與色彩。
2.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欄目之一。當你打開每冊教科書的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幅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華之作。這個欄目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日益受到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戰(zhàn),如何正確對待我國傳統(tǒng)藝術,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學生熱愛本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紀賦予每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任務。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涉及相當廣泛,就美術領域而言,有繪畫、書法、雕塑、建筑、工藝、民間藝術等。本欄目通過擷取傳統(tǒng)藝術中的精品,同時符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欣賞特點,使學生首先對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種類以及特征。在教材編寫中,選用圖片的原則是在兼顧內容的前提下,強調作品的視覺沖擊力,把美術是視覺藝術的這一重要特征強化出來。在整冊教科書中,視覺的印象被相當地強化了。
2.本欄目在內容安排上,小學階段以我國工藝美術作品為主,中學階段以繪畫、雕塑、建筑為主。小學階段選取的作品有民間玩具、剪紙、泥塑、青銅動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冊選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題材多是被役使的衛(wèi)士、奴仆和樂舞伎的偶人或現實生活中的畜獸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隸殉葬的模擬品,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秦漢與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紙冥器而漸衰。
漢俑的雕塑特點是:長于動態(tài)刻畫,造型適度夸張,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概括,極富生活情趣,表現出稚拙、憨厚、渾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馬俑》、《侍女俑》、《樂舞雜技俑》、《擊鼓說唱俑》等。
《擊鼓說唱俑》是一件在四川東漢墓出土的雕塑,表現了古代說書藝人邊敲鼓邊說唱的生動神態(tài)。他左臂挽鼓,右手舉槌,似乎正說到精彩處,手舞足蹈,眉開眼笑,一副詼諧有趣的樣子。造型拙樸、渾厚,手法夸張、概括,充分顯示了古代陶塑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
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班級里幼兒喜歡觀察,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培養(yǎng)他們對顏色的感性認識。美術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chuàng)作這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這節(jié)活動中,也是通過先感知觀察作品的形狀、顏色,然后讓幼兒去探索制作的步驟,最后去嘗試。教師起到啟發(fā)、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美工活動中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動中不僅要會觀察、會思考,會操作,還要會說話。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紅、橘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主色是紅、橘黃、綠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畫棒卡片紙若干,紙上用白色油畫棒畫有各種玩具的圖案
3、紅、橘黃、綠色顏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玩具的顏色,進一步認識紅顏色、橘黃色、綠顏色指導語:
。1)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漂亮玩具,讓我們一起玩吧
。2)在玩的時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這個玩具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綠色的天線寶寶指導語:
(1)快看,誰來了?
它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沒有和它一樣顏色的?
。3)誰拿的是紅色(橘黃色)的玩具?
3、擴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指導語:還有那些東西是綠色(紅色)的?
二、游戲"照相"指導語:大家做個小小攝影師,為玩具拍張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畫棒紙)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用形象的語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點水,放在紙上輕輕刷"用刷子蘸上顏料輕輕的在紙上來回的刷,全部刷滿顏料后相片洗好了指導語:
。1)下面我們也來試一試洗照片
。2)可以選一種你最喜歡的.顏色洗相片
2、輔導幼兒"洗相片"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四、作業(yè)評價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活動反思:
以幼兒身邊喜愛的各種顏色為主要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看、聽、說、做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美,從而陶冶了幼兒美的情操,發(fā)展了幼兒的社會性情感;顒又薪處熎鸬絾l(fā)、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美工活動中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動中不僅要會觀察、會思考,會操作,還要會說話。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激發(fā)美術學習興趣。
2、對手工制作的一般規(guī)律和過程有個良好的認識與體驗。
3、培養(yǎng)動手制作能力。
4、培養(yǎng)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課前準備
范畫、課件、折紙作品、各色蠟光紙、音樂帶、水彩筆、黃色塑板、雙面膠,若干樹葉和花布頭等。
教 學 流 程
一、導入:
1、老師手拿一只紙折的千紙鶴入場。
2、老師提問:“動物王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3、老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認為哪個小動物最美?為什么?”
6、深入:“小朋友,你們還認為什么小動物的體形和顏色很美?為什么?”
7、學生站出來,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叫聲和動態(tài)。
8、老師提問:“圖片中的是什么動物?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點?身體各個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點?”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動物王國里這么熱鬧,我們的紙動物也想來湊湊熱鬧!
2、投影儀展示:出示不同顏色、形狀、動態(tài)和種類的紙折小動物。
3、每出示一個后提問:“這個小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它的身體比例關系怎么樣?”
4、開始引導比賽,學生準備動手制作折紙小動。
5、按學生意愿,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
6、老師講解折剪小動物的三大要領:
。1)要按照折紙的規(guī)律來折。
(2)可以在折紙的基礎上,用撕、剪、貼等方法進行完善作品。
。3)用畫筆添加小動物的各個部分。
三、練習:
1、開始引導學生采用各種方法進行折紙練習。
2、老師坐在地上和學生一起動手折紙,并輪流帶學生做折紙小動物。
3、在折、剪的`過程中,老師提醒學生可用多種方法進行制作。四、評議:
1、老師隨堂進行評畫,請折得快的學生講解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一起評議。
2、學生將自己好的作品按種類貼在黃色塑板上進行展示。
3、老師在三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猜是什么動物。
4、老師請作者上來講評自己的作品的特點和制作方法,請其他學生也評議。
五、延伸:
1、學生將自己的折紙作品貼在黃色塑板上,將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師提問:“小動物這么美,周圍好像缺了什么?”
3、老師和學生一起用水彩筆將折紙小動物四周美麗的風景進行添加。
4、老師坐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動物王國。
課后總結: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紙折疊成橢圓形并拼搭粘貼成荷花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范例,各色大小不同的`圓形紙若干,膠棒,作業(yè)紙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先后出示背景圖和范例,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池塘)這又是什么?(荷花)它們是生長在哪里的?
二、講解示范。
1、觀察分析荷花的形狀特征。
提問:荷花長得怎么樣?有幾片花瓣?它們的花瓣是什么形狀的?花瓣的大小一樣嗎?
2、請你做這樣的荷花,你會有困難嗎?可以怎么解決?
A:漂浮在荷葉上的荷花:有五片花瓣組成,三片大的,二片小的。
B:出水荷花:有五片相同大小的花瓣組成,花托的折法是在圓形折疊成橢圓形后再對折就成。
。ㄍㄟ^教師和幼兒的示范演示,共同解決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有孩子的介入,提高了幼兒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和操作的興趣)
三、操作活動。
1、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學習做不同形狀的荷花。
2、提醒孩子學習折疊添加相關的內容。
四、結束講評。
1、幼兒將制作的荷花貼在背景圖上裝飾池塘。
2、請個別孩子講講自己的操作過程,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ǚ窒斫涷灪涂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美術教案 篇9
課 題:向大師學習畫向日葵
教學目的:1欣賞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其色彩和筆觸的象
征性和暗示性,感受其色彩的獨特魅力
2創(chuàng)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學會色彩的初步運用
3提高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在活動中感受創(chuàng)作的
樂趣
教學重點: 用近似色表現向日葵,色塊之間和諧而有變化。 教學準備:凡高的作品 油畫棒 色卡紙
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猜謎語:高高個兒一身青,金黃圓臉喜盈盈,天天對著太陽笑,結的果實數不清。
二.出示圖片凡高的'《向日葵》
問:看后有什么感覺?
。1)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這些你還看到了什么?
(3)畫家畫這幅畫時用了什么顏色?
。4)向日葵的顏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5)畫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師小節(jié) 這幅作品以包滿而純凈的黃色調,展示了一個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
活力,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的激動。從其筆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這時所交往的印象派畫家的影響,枯落的花瓣、干癟的枝葉、切斷的梗莖以及顆粒清晰的種子,均逐一精心描繪。凡高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對后來的野獸主義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
(1)你覺得這幅畫美嗎?
(2)你喜歡這幅畫嗎?
(3)你覺得這幅畫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
三、引導幼兒創(chuàng)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1、 作畫時大膽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畫。
2、先畫主體向日葵,再畫花瓶,主體要大要突出。
3、要選相近似的顏色,注意畫面衛(wèi)生。
四、小結
展示學生作品,表揚好作品,鼓勵畫的較差的學生。
教學反饋:
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起幼兒對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用幾何圖和線條構畫出簡單的魚。
2.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要求幼兒將畫具和廢紙放在指定處。
活動準備
1.自然角里放置各種常見的魚供幼兒觀察。
2.畫具:圖畫紙若干,每張紙上如圖畫上一個煎盤,用縫紉機在“煎盤”的四周扎一圈細密的小孔油畫棒或彩色粉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出示玩具小貓,告訴幼兒: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給它很多魚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這些魚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圓形、圓形、梯形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3.繼續(xù)講述:小貓想,如果能把這些魚燒成各種各樣的味道,請朋友們一起來吃該有多好啊。4.提問:這些魚可以燒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糖醋的、蔥油的等等)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yǎng)好,人人都需要。
二、教師以燒魚的形式,為幼兒作示范
1.教師介紹煎盤,準備“燒魚”。
2.教師邊示范,邊作講解:先把魚放人煎盤里(在煎盤里畫上一條魚),然后在魚的周圍澆一層油(涂上—圈不規(guī)則的`黃顏色)
黃色的油
綠色的蔥
桔黃色的姜
咖啡色的醬油
褐色的醬油
3.與幼兒討論可放些什么佐料.請一、二名幼兒在魚的邊上或身上添畫上—些佐料,如綠色的蔥段、紅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醬油、黃色的姜片等。
組織幼兒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可用通俗的語言“入味好吃”與“不好吃”來表示顏色涂得濃還是淡。
a.可出示二張范例(一張涂得濃,一張涂得淡)供幼兒觀察討論:哪個煎盤內的魚味美?為什么?(顏色鮮艷的味美香味濃;顏色暗淡的魚肉香味淡。)
b.建議教師在暗淡的一張范例上示范涂色方法:先在輪廊線圈內涂一圈,再在里面運用短線連接著來回涂,涂滿、涂濃,讓幼兒體會到魚變“入味”了。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要求幼兒把魚畫大些(至少—個小拳頭或—個小手掌遮不住)
2.啟發(fā)幼兒選用一些與茄汁(紫色)、咖喱(淡黃)、醬油(赫色)、糖醋番茄醬(紅色)、色拉醬(白色)、蔥姜(綠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顏色,把魚“燒”得又香又美。
3.對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有困難的幼兒,作個別輔導。
4.提醒幼兒最后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
四、引導講評
1.幼兒將各自的“煎盤”放在鋪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師抱著玩具小貓,和幼兒一起以“品嘗魚味”的形式作品。
對大膽造型、配色鮮艷以及構圖獨特的幼兒多作鼓勵;哪盤魚最好吃?建議可讓涂得好的幼兒介紹方法。鼓勵有些幼兒對自己的畫稍作加工。讓它們也變得“味美好吃”。對觀察仔細、想象力豐富的幼兒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議的方法,幫助個別幼兒豐富畫面內容.如添上一些x,顏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五、唱歌曲“辦家家”給最佳“小櫥師”發(fā)獎
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yǎng)好,人人都需要。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2-21
美術教案【精選】11-12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美術教案(精選)08-23
美術教案[精選]08-16
美術教案(經典)08-08
美術教案(經典)09-19
美術教案(精選)09-30
【精選】美術教案10-05
美術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