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自理能力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小班的幼兒由于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經常會出現(xiàn)鞋子掉了、鞋粘扣開了、穿反鞋等情況。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幼兒如果不能及時整理好鞋子或求助于老師,就很有可能出現(xiàn)絆倒、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教育幼兒懂得在鞋子掉了、鞋粘扣開了、穿反鞋時可能發(fā)生危險,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時要求助于老師,并能離隊整理,增強幼兒的安全防患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活動目標】
1.懂得在活動中鞋子掉了、鞋粘扣開了、穿反鞋時,可能會有危險。
2.知道鞋子不舒服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并知道離隊整理。
【活動準備】
1.一雙幼兒穿的鞋子。
2.多媒體教學資源:《寶寶和小鞋》的相關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說謎語《好朋友》,請幼兒猜謎語。
謎面:兩個好朋友,見面不分手,要來一塊來,要走一塊走。如果穿對了,它們頭靠頭,如果穿錯了,它們把頭扭。
提問: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哪兩個好朋友?(謎底:鞋子)
幼兒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一雙幼兒穿的鞋子,請幼兒一起學說謎語。
2.教師和幼兒做游戲,引導幼兒感受鞋子不舒服時會給自己帶來的危險。
。1)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讓幼兒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開時腳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覺。
玩法:教師以鞋寶寶的口吻說:“請你跟我這樣做!蓖瑫r將自己的鞋分別以穿反鞋、鞋粘扣松開、掉鞋等樣子穿鞋、走路。小朋友們接著說:“我就跟你這樣做!蹦7吕蠋煹臉幼尤プ。站起來走走試試,穿這樣的鞋子走路感覺會怎樣?
。2)組織幼兒說一說:這樣的鞋子穿起來舒服嗎?穿著這樣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覺?會發(fā)生什么危險?
(3)教師小結
當出現(xiàn)掉鞋、鞋粘扣開了和穿反鞋時,腳丫走起路來就會覺得不舒服,還有可能出現(xiàn)絆倒、摔倒等危險。
3.引導幼兒知道鞋子不舒服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并學習離隊整理。
。1)請幼兒說一說:鞋子沒穿好,小腳丫感覺不舒服時你會怎么做呢?可以請誰幫幫你呢?如果我們在排隊走的'時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馬上蹲下來整理,會不會有危險?應該怎么做?
。2)教師小結
在我們走了之前,要先檢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兩只鞋子有沒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時候感覺鞋子沒穿好,小腳丫不舒服了,要趕緊停下來,離開隊伍,再把鞋子穿好,還可以趕快告訴老師,請老師來幫助你。
4.學說兒歌《寶寶和小鞋》。
。1)教師根據(jù)兒歌內容自編動作,一邊表演一邊朗誦兒歌。附:兒歌
寶寶和小鞋
小紅鞋,腳上穿。
粘扣松,掉路邊。
回頭找,反著穿。
小鞋急,大聲喊。
“穿反啦,有危險!
寶寶換好鞋,露出小笑臉。
。2)引導幼兒跟隨教師邊表演邊學習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告訴家長不要給幼兒穿過大、過小或系帶的鞋子,以免幼兒走路時因為鞋子不合腳發(fā)生危險。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鍛煉,進一步學會了穿鞋子。在幽默的兒歌中知道了:穿反鞋有危險;換好鞋,露笑臉。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時要求助于老師,增強了幼兒的安全防患意識。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整理”。
【設計意圖】:開展比賽,激發(fā)興趣;分析結果,導入課題。初步認識自己整理的好處。
(一)教師活動
1.組織教學。
2.以競賽形式導入新課,指導學生參與活動。
3.記錄學生完成1-5項任務的時間,計個人。計小組。
(二)學生活動
1.按要求做,參加競賽。
(1)從書包中取出《品德與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
(2)從書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
(3)從文具盒中取出鉛筆。
(4)打開課本42頁,把鉛筆夾在42—43頁碼中。
(5)安靜端坐。
2.比賽后最快、最慢的學生談談體會。
(三)活動點評
1.注意學生活動細節(jié):取出鉛筆時是否將文具盒關好放回原處?
2.課堂小調查:你的書包是誰整理的?有誰是自己整理書包的?
二、讀圖明理,嘗試“整理”。
【設計意圖】:以圖中人物的形象啟發(fā)學生,從幫著做到學著做,在嘗試中提高能力。
(一)教師活動
1.42頁圖1-2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整理書包的愿望。
2.組織整理書包比賽:有意識的按照今天的課表選擇待整理課本文具,讓學生進行整理,多出物品暫不放入書包。觀察記錄。
3.歸納:分類整理的方法。
(二)學生活動
1.指名學生完成書包整理過程,注意觀察先后順序。
2.學著做:怎樣整理書包?
3.復賽:課的開始的比賽活動。再次體驗:整理帶來方便。
(三)活動點評
1.注意聽清活動要求。
2.整理書包時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順序,體現(xiàn)歸類、整齊、方便。
三、指導踐行:學會“整理”。
【設計意圖】:練習運用整理方法,完成簡單整理工作,并進行思維訓練。
(一)教師活動
1.課件:課堂整理小練習。
2.指導完成44—45課文練習。
3.教學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4.指導學生新編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二)學生活動
1.完成課堂練習:
①將物品“奶糖、襪子、水彩筆、餅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陽帽”分類放入三個整理箱內。
、趲兔髅靼凑找蝗照n表(語文、數(shù)學、音樂、品德與生活)整理書包。
、勐狀}作判斷(44-45頁圖中內容)。
2.填涂顏色:44—45頁圖,做到了在“○”涂上喜歡的顏色。沒有做到的`,努力做到。
3.學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4.編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整理離不開雙手,以“會會”的句式自編兒歌,并配以動作表演。
(三)活動點評
1.編兒歌注意以學生觀察過和體驗過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自理,鼓勵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
四、總結拓展:目的“整理”。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3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毙睦韺W家也認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蹦壳坝變簞邮帜芰Φ呐囵B(yǎng)越來越為廣大幼教工作者重視。作為小班老師的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一、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們教師只注重觀察幼兒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識傳播和生活上的照顧,想到為幼兒做些什么,卻很少觀察幼兒會做什么,教師大多不愿讓幼兒動手,避免幼兒出事故增添麻煩。在家庭中,溺愛孩子的家長更是包辦代替了一切。成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幼兒動手的機會,限制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fā)展,養(yǎng)成了幼兒過分依賴的性格,使孩子們成人后,缺乏相應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居里夫人卻是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注重培養(yǎng)她們的自我服務能力,運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兒獲得了諾貝爾獎,小女兒成了杰出的專家。相反,有一位母親曾因懼怕獨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負,從2歲起不讓他與外界接觸,更不許他做任何事情,結果,孩子長到16歲時,連跑都不會,智力發(fā)展也不及6、7歲幼兒。
而由于骨骼系統(tǒng)的發(fā)展,大腦控制調節(jié)能力的增強,加上學前期所學會的動作和技能,小班幼兒已能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系統(tǒng)活動進一步加強,幼兒的動作會更加靈活而且有條理。如果成人能根據(jù)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幫助鼓勵幼兒完成他們所做的事情,會使幼兒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快樂感,從而形成一種自信,這是幼兒將來學習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質。
二、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應從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開始,如吃飯、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新入園的32名幼兒中,有2——3名幼兒常不自覺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兒不會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兒會脫衣服,一小半的'幼兒會穿衣服,很少數(shù)的幼兒能自覺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依賴性,針對這些問題,我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目標,對本班幼兒采取了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四項措施。
(一)采用游戲形式,激發(fā)幼兒自我服務的興趣
幼兒自我服務的內容如單純的講解,示范幼兒學起來就感到枯燥無味,這并不符合幼兒的特點,因而需要教師設計出各種形式新穎的游戲活動,并與主題活動的內容整合起來。如在《蘋果和橘子》主題中:我在教幼兒扣扣子時,用廢布自制了許多的果樹,用扣子當果子我說:“果樹上長滿了果子,幼兒就把果子盡快地扣上去。”如說:“我們把果樹上的果子都摘下來!焙⒆觽兙桶芽圩咏忾_來,這樣反復練習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領,我運用游戲的方法教會幼兒洗手、洗臉、穿脫衣服等。游戲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幼兒在游戲中有積極愉快的情感,消除了緊張情緒而會主動參與練習,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得到了發(fā)展,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由“要我做”變?yōu)椤拔乙觥保晕曳⻊盏囊庾R開始萌發(fā)。小班教師要善于運用有趣的游戲,游戲是提示幼兒學習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ǘ├枚喾N活動和教育手段,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教師組織教育活動應根據(jù)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自我服務的能力要通過生活中任何一個機會來鍛煉。如:小班幼兒吃蛋,在吃前就上一節(jié)簡短的活動,邊讓孩子們看、摸、聞。然后,再剝去蛋殼、品嘗蛋。這樣,幼兒既認識、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剝蛋的過程中掌握了勞動技能。當幼兒把蛋殼剝完后的高興勁,使我感到讓幼兒自己來勞動的重要性。然而,僅僅依靠教育活動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善于掌握學習的時機,在多種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如:進餐前后,午睡前后,戶外活動,季節(jié)變換等。例如:小班剛進來時,幼兒園中餐吃蝦,我們總是把幼兒的蝦殼剝去后幼兒吃,又省心、又省事,但這樣是剝奪了幼兒學習、動手的機會,我改變了過去做法,讓幼兒自己來剝,他們既學到本領,又有了食欲,可謂是一舉兩得?傊灰覀兘處熥鲇行娜,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采用綜合教育的手段,就能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ㄈ┳⒅貍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幼兒雖在同一個班,但是由于遺傳因素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不同那么差異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們切不可要求幼兒達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兒由于父母過分寵愛,自我服務能力較差,意識不強,往往別人輕而易舉做完的事,他卻感到很吃力。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要分析“對癥下藥”,不應把他們視為能力差的孩子。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要給予幼兒適時適當?shù)膸椭,使幼兒樹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同時,教師還應善于利用分組活動等,進行個別指導,教師要注意投放適當?shù)牟牧,引導幼兒參加活動。如:請小手肌肉發(fā)育不太好的幼兒幫助小娃娃穿衣服,請大肌肉發(fā)育不理想的幼兒整理玩具,擺放大積木。特別是對那些動作快、接受能力強的幼兒,教師要鼓勵他們關心、幫助別人或請他們做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事情。使幼兒知道自己努力會做的更好,避免驕傲情緒的出現(xiàn)。教師只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ㄋ模⿲嵤┙洺;逃,養(yǎng)成幼兒自我服務的習慣
幼兒自我服務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它必須通過教師經常的、細致的教育及幼兒自覺的參加與練習,才能逐步形成和鞏固,教師既要善于抓機會讓幼兒學習新的勞動技能,又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在無意中反復練習,班上的老師要相互配合、要求一致、教育一致,使幼兒行動上明確,要鼓勵幼兒自我服務的積極性,更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傾向,不能聽之任之。小班幼兒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在園中自己穿脫衣服,回家后,卻是另外一個人,什么事都是家長包辦。有的幼兒要自己做,可家長怕孩子這個做不好,那個又做不好,非要親自“下手”。因此教師尊重愛護每個孩子,使幼兒感到教師是最可親近的、最可信賴的,幼兒接受教育就相對容易了。只要教師以愛為本,從嚴要求,經常帶領幼兒反復練習就能養(yǎng)成幼兒自我服務的習慣。
三、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
我想經過以后一學期的培養(yǎng),我班32名幼兒,肯定都會自己拿勺吃飯、自己上下樓梯、自己穿脫衣服,大部分幼兒會整理玩具,會自己剝蛋殼、蝦殼。可見,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比過去傳統(tǒng)的示范、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不僅促進了幼兒小手肌能的發(fā)展,使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激發(fā)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興趣,萌發(fā)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我們在擦桌子,很多幼兒提出要自己擦,而且擦得都很認真,很像樣子。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在家搶著幫媽媽干活,能自己穿衣褲,學著自己的事自己來做不要大人幫忙。使幼兒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
通過教育實踐,我感到,對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切實可行的。它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扭轉了幼兒過分依賴的性格,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的發(fā)展,為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們的教師要重視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總之,只要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因人施教、因時施教,激發(fā)幼兒自我服務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養(yǎng)成幼兒自我服務的習慣,從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人才的整體目標出發(fā),從每個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制訂科學周密的計劃,重視小班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的培養(yǎng),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自己上廁所,不尿濕褲子。
2、教育幼兒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學會謙讓。
活動準備
教師將本班廁所打掃干凈,便于幼兒參觀。
活動過程
一、參觀廁所。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認識男廁所和女廁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男孩站著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
二、大小便時要上廁所。
1、帶幼兒回到活動室,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玩游戲時想小便怎么辦?吃飯時想小便怎么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么辦?(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前、飯前、睡覺前上廁所,有小便時應及時上廁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濕褲子。)
2、談談講講。
小便時廁所里人多怎么辦?小便急怎么辦?(廁所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后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xié)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三、怎樣上廁所
1、教男孩子上廁所。
(1)教師請男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時,不要離便池太遠,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贓褲子。)
(2)教師還要告訴男孩子,穿有拉鏈的褲子小便時,要小心,不要損傷皮膚。
2、教女孩子上廁所。
教師請女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小便時,要將褲子脫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時,要用手托住褲子。)
四、結束活動
請想上廁所的幼兒去小便。教師觀察幼兒入廁情況,及時予以評價。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掌握簡單的穿、脫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給幼兒帶一件和幼兒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來幼兒園。
2、鋼琴。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教師:喔喔喔,太陽出來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們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師:起床以后我們要先穿好衣服,鞋襪,然后刷牙,洗臉,女孩子還要梳頭發(fā),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做動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衣服的不同樣式,學習衣服的不同穿、脫的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在做游戲的時候,是用什么動作表示穿衣服的?原來剛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紐扣的衣服啊。其實在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衣服,你們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來穿的。
教師:紐扣衣服先穿兩只袖子,然后將衣服穿到身上,從下往上扣扣子。
教師:套頭衣服先穿兩只袖子,在套頭。
教師:后面有拉鏈的.衣服先按套頭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請老師或者是好朋友幫忙拉后面的拉鏈。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嗎?
三、幼兒判別對錯。
教師:現(xiàn)在老師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說說他們做的對不對?小剛早上起床,看見媽媽正在做早飯,他就自己將外套、褲子穿好了,不要媽媽幫忙:紅紅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幾次紅紅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紅紅終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幫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腳亂的。
教師:你們覺得誰做的對呢?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我們要早點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有目的地觀察和表現(xiàn)服裝的基本特征,嘗試表現(xiàn)正確著裝的自己。
2、區(qū)別衣服、褲子的不同穿著方法,激發(fā)幼兒學著自己穿衣的愿望。
活動準備
1、鉛畫紙、記號筆、蠟筆。
2、各種服裝實物(衣服:t恤,外套,襯衫等圖案明顯的衣服。褲子:長褲、短褲等有明顯花紋的褲子。鞋子:有搭扣或者鞋帶的鞋子。)
3、《我自己來》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人故事情景——認識喜歡“我自己來”的寶寶
1、再現(xiàn)經驗
。ㄐ蕾p衣服、褲子、鞋子)中班的孩子們,長大了!你們會自己穿衣服嗎?平時都是自己穿的么?
如:扭紐扣——扣領口、袖口;拉鏈衫——把拉頭向下推、插到底,兩邊對齊;褲子——口袋與門襟;鞋子——搭扣朝向
2、介紹小寶
這位朋友叫小寶,是個很能干的孩子。瞧!一大早他準備去上幼兒園了,他拿著衣服說我自己來穿。
這件衣服怎么穿?你們會嗎?
二、師友共同示范——觀察并表現(xiàn)寶寶的正確穿著
1、觀察上衣,演示衣服
小寶拿起衣服一套,你們看他穿好啦!
。ù┓戳耍┶s快,我們來把衣服轉一轉,圖案在前面,穿套頭衫可不容易呢!我們也來穿穿看。
幼兒描述,教師演示:教師繪畫大笑臉。(“洗臉”與幼兒互動)幼兒演示上衣。(全體幼兒共同提醒)
1)衣服衣服套套好(畫上衣的長方形輪廓)
思考:小寶是中班的孩子了,衣服是小小的還是大大的?
2)袖子袖子拉拉好。(畫袖子)
3)領子領子翻翻好。(畫領子)
4)小手小手伸出來。(畫手臂和手指)
5)我自己來穿好拉。ó媹D案、檢驗)
過渡:你們都會自己穿套頭衫哦,真棒!
2、觀察褲子,演示褲子
小寶的褲子怎么了?為什么穿好不能走路呀?
小寶連忙脫下褲子重新穿,該怎么穿呢?
幼兒描述,教師演示:
l)一條褲管一條腿。(畫一個褲管)
2)一條褲管一條腿。(畫另一個褲管)
3)看看門襟在哪里?(畫門襟、口袋)
4)我自己來又穿好啦!
3、觀察鞋子,演示鞋子
你們真了不起啊,會穿衣服也會自己穿褲子,那鞋子呢?這雙鞋子你會穿嗎?(拿出系鞋帶的鞋子,邊讓幼兒觀察,教師邊畫)
1)先穿襪子。(畫腳的輪廓)
2)再畫鞋帶。(畫出特征)
過渡:這么難穿的鞋子都會啊,小寶也自己穿好鞋子啦!穿得對嗎?
鞋子的搭扣是往外的呢!這次寶寶可穿對啦!小寶高高興興去上幼兒園啦。
走教師繪畫的范例和圖片)
三、幼兒操作表現(xiàn)——選擇衣服、褲子和鞋子,繪畫自己
小寶好能干,衣服褲子鞋子都是自己穿的,我自己來真開心!你們也會像小寶一樣自己
穿衣服嗎?可是衣服褲子有各種各樣的,你都能自己來穿嗎?說到要做到,今天我們就試一
試畫出來,看看到底行不行?
1、繪畫自己的頭部和五官特征。
2、繪畫服裝,按衣服、褲子、鞋子的順序表現(xiàn)它們的基本結構。
3、按自己的想象添加各種特征,適當涂上顏色。
四、談論欣賞作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共同欣賞穿戴整齊的自己,為自己會穿衣服、褲子、鞋子感到自豪!
(教師挑選2-3幅有難點的畫,如:拉鏈衫,扣紐扣等)
活動解析
中班幼兒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雖然我們在幼兒的生活中也常常會看到他們穿衣服容易扭錯紐扣,褲子會穿反,鞋子左右不分等有意思的.現(xiàn)象,但是幼兒獨立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十分強烈。
借助《我自己來》繪本中的寶寶與幼兒生活相近的情景,引導幼兒采用繪畫的方式,在分辨衣服、褲子和鞋子的正反中,激發(fā)自主穿衣服的愿望,提高學會生活自理的信心。
因此,自主穿衣既是本次活動的情景,也是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要求,聯(lián)系中班幼兒會穿衣但又穿不好的特點,將凸顯穿衣的能力貫穿始終。表現(xiàn)服裝的基本特征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整個活動其實就是在畫一個正面直立的人,是中班常常有的繪畫內容。那么這個活動和之前開展的類似繪畫人的活動有什么不同?
。ㄒ唬⿵那榫芭c美術價值的角度來思考
它取材來源于幼兒生活,把幼兒日常穿衣的生活情景作為線索來貫穿始終,在穿衣、穿褲、穿鞋中表現(xiàn)。平時我們觀察幼兒繪畫人物的時候,由于中班幼兒沒有持久的有序思維,常常畫完身體就忘記了手臂,還沒有畫完手臂就畫腿,通過生活中先穿衣再穿褲子最后穿鞋子的有序步驟與繪畫相對應,幫助幼兒一步步地穿,一點點地畫,這樣一來不僅茌生活能力,也在繪畫能力上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藝術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表達,用繪畫的語言來表達孩子自己對穿衣穿褲穿鞋的自主愿望,使這種藝術表達變得更有意義。
。ǘ┣捎檬痉逗头独
其一,我給幼兒欣賞的畫面來自“東方寶寶”的繪本,圖畫書上的男孩小寶是一個和幼兒相仿的同齡人,我給幼兒欣賞的作品,不是正確穿衣的畫面,而是將衣服穿反,將兩條腿伸進一只褲管等幼兒感同身受的畫面,這些想自己穿衣又穿不好的情景正契合班上幼兒的現(xiàn)狀,不但避免幼兒去模仿畫面人物,而且起到激發(fā)他們大膽表現(xiàn)自己會穿衣的愿望。今天孩子畫的也不是重復小寶的行為,而是表達他們自己克服障礙學會穿衣的自豪感。
其二,這個活動中我運用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示范方法,具體表現(xiàn)為以“個體演示,集體討論…‘幼兒提示教師操作…‘師生輪換合作完成”等形式來落實。演示是圍繞著服裝的大體部分展開,不涉及穿衣方法的細節(jié),幼兒可以畫自己會穿的服裝,也可以畫自己現(xiàn)在還沒有學會但愿意嘗試穿的服裝。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空間很大,滿足每一位幼兒自我表現(xiàn)的愿望,使每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ㄈ⿲⒗L畫回歸生活
本次活動從繪本出發(fā),聯(lián)系幼兒生活經驗,最后仍舊回歸幼兒的生活。活動最后,一個女孩也說道:“我不會穿綁鞋帶的鞋子!碑敃r我說:“你不會也別灰心,下次可以試一試。”繪畫給了幼兒學習更多穿衣方法的信心,活動雖然結束,抓住這一契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斷提高自我服務能力的教育還在繼續(xù)。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時間:20xx年3月15日下午1點半
三、活動地點:幼兒園活動室
四、人員安排:
裁判:班級兩位班主任
組織幼兒紀律:配班老師
計時員:孟衛(wèi)杰
五、參加人員:小班全體幼兒
六、比賽準備:
1、各班事先對幼兒進行簡單比賽介紹,交代活動常規(guī)。
2、事先在大廳里布置好比賽場地。
3、比賽時需要的秒表。
4、班級開展第一輪入圍賽,各班選拔出穿鞋最快的10名幼兒進入決賽。
5、將本次活動告知家長,并請家長在家多配合,讓孩子自己正確穿鞋子。
七、比賽流程:
1、各班于下午3點20分準時帶椅子到規(guī)定區(qū)域入座。
2、年段組長宣布比賽規(guī)則。
3、 各班5個幼兒一輪,坐在大廳的“小火車”車廂上,聽到開始時
進行決賽,幼兒在眾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計時開始,穿好鞋的小朋友馬上坐到對面小椅子上,班主任負責記錄。
八、比賽要求:讓幼兒在眾多鞋子中找出自己的鞋子,分清鞋子的左右腳,快速穿好,并按照穿鞋的'速度依次坐到對面的椅子上。
九、比賽結束:賽后班主任集中,根據(jù)幼兒穿鞋子的時間記錄,評比年段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8名
稻田鎮(zhèn) 曙光第六幼兒園 孟衛(wèi)杰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8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家長,請別替孩子成長
什么是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主要是指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意義
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促進智力發(fā)展
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依據(jù)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有研究表明:2——4歲是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yǎng)成的關鍵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錯誤教育方式毀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
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過于極端,失之偏頗,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己能干的事,家長不替他干
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力
把孩子當作成年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
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在生活中創(chuàng)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了解孩子有那些朋友,這很重要
家長請別“替”孩子成長對孩子無所不管、無處不在,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需要時立即給予幫助,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隨時降落,為孩子先挪去障礙……這類父母被稱作“直升機父母”。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救世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在“幫助”
“幫助”類型:過度保護——“媽來啦”孩子在小區(qū)的空地上跟小朋友玩得正歡,跑著跑著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摔得并不重。一旁的媽媽見狀慌了神,趕緊跑過來:“我的寶貝兒呦,媽媽看看摔壞哪兒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醫(yī)院呀……”本來孩子還沒哭呢,經媽媽這一番“虛呼”,便哇哇大哭起來……
教育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首要責任,但過度保護往往會束縛孩子的手腳。孩子在玩耍中摔倒了,甚至擦破點皮不值得大驚小怪。父母表現(xiàn)得平靜些,在判斷沒有大礙的情況下,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再到孩子身邊安撫一下,讓孩子自己說說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孩子會在“吃一塹”中“長一智”。
教育提示孩子在與伙伴交往中發(fā)生沖突時,父母大可不必過于焦慮,更不該急于干涉。要善于觀察問題的癥結所在,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孩子尋找和解的辦法,比如:“東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讓明明玩嗎?”或許兩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要切記只是給孩子必要的提示,最終解決的.辦法還是由孩子自己討論、自己選擇,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小伙伴交往。
“幫助”類型:替代——“笨孩子”小輝上小學后,學校組織了一次集體到農家院活動。早上興致勃勃的他,傍晚回到家里卻是垂頭喪氣的。媽媽追問其中的緣由,小輝說,同學老師都說我是“笨孩子”。原來,小輝在家里習慣了依賴媽媽,這次出門沒有媽媽在身邊,鞋帶開了不會自己系,吃飯時不會自己夾菜,結果讓同學笑話了,小輝覺得很沒面子。
教育提示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事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別小看了教孩子自己系鞋帶、穿衣服、盛飯、洗碗這些小事,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自信心的建立、成功喜悅的獲得等,正是來源于這點點滴滴的小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教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體驗。
家長遵循的四點原則:
孩子想做的事物鼓勵孩子試著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孩子不會的事情引導孩子學著做。
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堅持做。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父母用錯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壞。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我們不僅是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兒童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
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
作為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就要經常溝通,家長和教師應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溝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才去找老師。
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
通過書信或網(wǎng)絡郵箱與老師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對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兒園老師當然也不例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自己上廁所,不尿濕褲子。
2、教育幼兒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學會謙讓。
二、活動準備
教師將本班廁所打掃干凈,便于幼兒參觀。
三、活動過程
1、參觀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認識男廁所和女廁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男孩站著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
4、讓幼兒懂得大小便時要上廁所。
(1)帶幼兒回到活動室,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玩游戲時想小便怎么辦?吃飯時想小便怎么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么辦?(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前、飯前、睡覺前上廁所,有小便時應及時上廁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濕褲子。)
。2)教師請幼兒談談講講。
小便時廁所里人多怎么辦?小便急怎么辦?(廁所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后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xié)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男孩子上廁所。
。1)教師請男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時,不要離便池太遠,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贓褲子。)
。2)教師還要告訴男孩子,穿有拉鏈的.褲子小便時,要小心,不要損傷皮膚。
6、教女孩子上廁所。
教師請女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小便時,要將褲子脫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時,要用手托住褲子。)
7、請想上廁所的幼兒去小便。教師觀察幼兒入廁情況,及時予以評價。
四、活動建議
1、在日;顒又,教師應隨時提醒幼兒及時大小便,用廁所人多時應相互謙讓。
2、請家長注意不要給男孩子穿帶拉鏈的褲子。女孩子的褲子要易于穿脫。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掌握簡單的穿、脫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給幼兒帶一件和幼兒身上所穿衣服不同款式的衣服來幼兒園。
2、鋼琴。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喔喔喔,太陽出來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們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ㄕ堄變号e手來回答)
老師:起床以后我們要先穿好衣服,鞋襪,然后刷牙、洗臉、女孩子還要梳頭發(fā),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做動作吧。
。ɡ蠋煆棥吧钅7聞幼鳌痹诶蠋煹匿撉侔樽嘞,幼兒跟著老師一拍做一個動作,如:刷牙、洗臉、穿衣服等)
二、基本部分。
。ㄒ龑в變喊l(fā)現(xiàn)衣服的不同樣式,學習衣物的不同穿、脫方法。)
老師:剛才我們在做游戲的時候,是用什么動作表示穿衣服的?原來剛才我們穿的是一件需要扣紐扣的衣服啊。其實在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衣服,你們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穿的。
老師:現(xiàn)在老師要教小朋友們幾種穿衣服的方法。
(1)紐扣衣服:先穿兩只袖子,然后將衣服穿到身上,從下往上系扣子。
(2)套頭衣服:先穿兩只袖子,在套頭。
。3)后面有拉鏈的衣服:先按套頭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請老師幫忙拉后面的'拉鏈。
老師: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嗎?
三、幼兒判別對錯。
老師:現(xiàn)在老師講一些發(fā)生在小朋友身上的事情,你們說說他們做的對不對?小琴早上起床,看見媽媽正在做早飯,她就自己將外套,褲子穿好,不要媽媽幫忙;成成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幾次成成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成成終于起來了,但是他要爸爸幫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腳亂的。
老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好呢?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ㄓ變夯卮穑
老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要早點起床,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動結束。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表現(xiàn)整理自己東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則。
3、初步養(yǎng)成自覺整理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使學生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有序、美觀。
2、讓學生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教學用具:
課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學生文具、學生服裝、書籍、書包、書本、生活用品。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講標準)
。ㄔO計意圖:通過孩子的選擇,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發(fā)現(xiàn)整潔的標準:干凈、有序。)
1、由“爸爸去哪兒”情景引入(播放片頭)
2、任務卡:選房子(1號房間干凈整潔、2號房間凌亂)
3、小結:孩子們,大家都喜歡……(整潔)的房子,通過我們的觀察發(fā)現(xiàn)整潔的房間是……(干凈、分類、有序)
4、過渡:可是這樣的房間只有一間,剛剛已經被節(jié)目里的其他人選走了,剩下這間怎么辦呢?(幫助他收拾整理打掃)節(jié)目組要考考大家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
活動二:整理書包(習得方法)
。ㄔO計意圖:自學,學生馬上利用所學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
1、任務卡:整理書包
2、出示活動要求。齊讀。
3、學生活動,師巡。
4、學生交流展示。
5、小結:瞧,整理書包的好方法就有……(從大到。ǚ謱W科、分種類、分課程)(合理利用空間)。
6、過渡:現(xiàn)在咱們就來試試,用上這些方法從新整理整理我們的書本學具吧!剛剛整理得好的孩子可以試試用別的方法,不會整理的孩子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
7、學生活動,師巡。
8、活動結束,學生交流展示:
9、小結:瞧,在整理書包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可以按照……(從大到。┑捻樞蛘,可以……(分學科用途整理),還可以……(合理利用空間)整理等好的整理方法。正確使用這些方法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條理。
10、過渡:恭喜你們通過了欄目組的測試,你們順利晉級下一個任務,請每組的主長上來領取任務卡。
活動三:整理房間(應用方法)
。ㄔO計意圖:互學,分小組利用所學整理比書包更大的范圍。)
1、任務卡:合作整理房間。
2、出示房間的分區(qū)圖:
A學習區(qū)
B休息區(qū)
C玩耍區(qū)
3、出示活動要求。(抽生讀)
4、學生分組活動,師巡。
5、活動結束。生交流展示。
6、小結:通過這次任務,孩子們互幫互助,用上了整理的方法,完成了欄目組的任務,真了不起!爸爸去哪兒節(jié)目組感謝大家的幫助,為大家準備了小禮物!
活動四:拓展延伸(良好的習慣)
1、過渡:今天咱們課堂上的“爸爸去哪”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你們把節(jié)目中學到的方法和家人一起試一試,并能養(yǎng)成自覺整理的好習慣。
2、出示評價表,請學生每天為自己的表現(xiàn)評分。
總結: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我們知道了整理的好方法有……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最棒的整理小能人。下課!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
干凈、分類、有序
。◤拇蟮叫》謱W科、分用途、分課程合理利用空間……)
師:孩子們,你們瞧,這是……(爸爸去哪兒)是啊,今天“爸爸去哪兒”來到了我們班里,邀請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參加游戲,大家愿意嗎?(愿意)
師:請看,第一個任務……(“選房子”)
這里有兩間房子,你想選哪一間為什么?
預設:
生1:我想選1號房間,因為1號房間很干凈。
師:是啊1號房間打掃得很干凈,一點垃圾都沒有。
生2:我也想選1號房間,因為1號房間東西放得很整齊/不亂/好。
師:真是這樣,整齊有序的擺放讓房間變得很漂亮。
生3:1號房間東西沒有亂放。
師:你真會觀察,對了,不同類的東西,咱們要分類擺放。
(如果生說喜歡某件玩具——如果沒有這個這件屋子你還喜歡嗎?)
(如果沒人能答到分類,就追問“整齊”還有什么意思呢?)
師:書包是我們的好伙伴,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先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邊整齊嗎?(生看)然后再看看小組里其他同學的書包,說說看,誰的書包最整齊?他是怎么整理的?
預設:
生1:從大到小放
師:你們都注意到了擺放的順序,為了方便大家一般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擺放。這個規(guī)則用得好!
生2:將語文、數(shù)學或書籍、本子分類
師:老師也學到了分學科、分種類擺放的方法。
。ㄈ缟诸惖姆绞讲积R師可追問還可以有哪些分類方法)
生3:水杯、紙巾、繩放在書包的側袋。
師:不錯,合理利用空間也是整理的好方法。
師:你是怎么整理的?
預設
師:請主長告訴組員們你們組的任務是什么?請全組的孩子大聲讀出你們組的任務。
師:活動前,咱們先讀讀活動要求。
學習區(qū):
第一組:
師:你們是哪個小組,整理的什么地方?是怎么整理的?
師:哪個小組也是整理學習區(qū)的?你們有什么意見或補充嗎?
師:其余的同學認真聽,他們組用上了哪些整理方法?
師:老師為大家制作了一張“整理習慣”養(yǎng)成表,每天做到了一項,就給自己畫個笑臉,一學期后,大家可以比比看誰的笑臉最多,誰是咱們班上最會整理的小能人!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寶寶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訓練。
2、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活動室內布置服裝展(懸掛扣子較大(較小)的衣服若干)。兩名教師(一名主教師,一名助教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寶寶坐好,談話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服裝展,大家高興嗎?”
(高興)帶寶寶進入活動場地。
二、基本部分:
1、邊參觀,邊觀察。
教師:寶貝們,你們看,這些衣服都是什么樣的?組織寶寶討論后,引導寶寶回答: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師:寶寶們看得真仔細,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過,它們的扣子都沒扣,老師想請小寶貝們幫忙扣好。
2、出示衣服,引導寶寶觀察扣子及扣眼,讓寶寶更進一步地了解紐扣。
老師:寶貝們,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們看,衣服正面兩側各有什么?
寶寶:有紐扣和小窟窿。
老師:噢,寶寶真聰明,知道有紐扣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扣眼。
老師:紐扣和扣眼本來是一家人,可是,老師不小心把它們分開了,請寶貝們想辦法幫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好嗎?
寶寶:好。
老師:誰愿意來幫幫它?(指名讓一寶寶操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寶寶完成了操作。)
教師小結:
剛才這位寶寶幫老師把衣服上的扣子和扣眼重新組合在一起了,他完成的較好,不過,老師還有更好的辦法要教給你們。
3、主教師演示扣扣子的方法:一手拿扣子,一手扶扣眼,由里向外掏出扣子。助教師引導寶寶觀察扣扣子的方法。
4、寶寶練習操作。
(1)分給寶寶每人一件衣服,讓他們獨立練習扣紐扣,教師巡視糾正。
(2)寶寶練習扣好大扣子后,再扣小扣子,教師巡視糾正。
(3)扣扣子比賽。(可分組進行)
老師:小寶貝們都學會了扣紐扣,咱們來比賽一下,看誰扣得又快又好。(完成好的及時表揚,鼓勵操作差的寶寶。)
5、總結游戲情況。
寶貝們今天可真能干,這么多衣服都幫老師整理完了,而且做的又快又好。
三、結束部分:
表揚操作好的寶寶。
活動延伸:
讓寶寶回家后繼續(xù)練習扣不同類型的扣子。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都很樂意自己動手學習扣紐扣,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完成任務,目標基本達到。
以下是我的反思的幾點不足:
1、教師對個別幼兒關注不夠。
2、教師提要求的時候,應該重點強調扣紐扣的時候要先將衣服放整齊,才不會導致個別幼兒扣錯。
通過自理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快樂,同時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體現(xiàn)了玩中學。
。2)小班健康優(yōu)質教案《自己吃飯》含反思健康活動:自己吃飯(生活自理)
活動目標:
能用小勺自己進餐。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貓、小狗、小猴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操作動物頭飾,以情境表演《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2)提出問題:
、傩⌒苎埩四男┬游锏剿襾碜隹?
②小熊把飯、菜裝在什么地方?
③小動物們是怎么吃飯的?
2、引導幼兒利用小勺、碗、碟,模擬練習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3、指導幼兒操作《誰對誰不對?》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吃飯時是怎么做的,判斷對、錯并貼上"哭臉"或"笑臉"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用紙盒、可樂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類等,讓幼兒反復練習使用小勺。
2、家園共育:引導家長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餐具,不包辦,不代替,鼓勵幼兒自己進餐,達到家園要求一致。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 篇13
設計思路
這一內容包含二個方面要求:一是會分辯褲子的里外前后,二是穿著褲子的正確方法和順序。幼兒已經學過穿秋天的單褲和初冬的褲子,也有一些分辯褲子前后的經驗。但是,由于假期中,春節(jié)期間又增添了不少新款的較厚的冬季褲子,因此,可能會在分辯“前后”方面發(fā)生困難。另外,幼兒在穿著兩條以上褲子時,還須顧及里面褲腿的平腳,這對一部分幼兒來說也尚有問題。據(jù)此,在設計活動中,一要注意引導幼兒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分辨冬季褲子的前后面;二要提醒幼兒在自下而上的拉褲腰的過程中,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內褲褲腿卷縮。三要用一則順口溜來提示穿褲子的方法與步驟,并增添愉快的練習氣氛。
活動目標
1、能分辯冬季褲子與前后面,學習自己穿褲子。
2、學會自己有序地、整齊地穿著褲子。
3、體會到自己穿褲子的樂趣。
重點和難點
1、重點:分清不同款式褲子的前后面,用正確的方法穿褲子。
2、難點:男孩的褲前拉鏈的使用(易將里面內褲卡在拉鏈上),以及能整齊地穿上褲。
活動準備
1、幼兒各自當天所穿的冬季外褲。
2、新奇角或活動區(qū)放置一些娃娃的各款褲子,供幼兒練習。
活動過程
1、用開“聰明小火車”方式,引導幼兒依次描述自己褲子的前片上有什么。
說明1:這樣有助于幼兒在平行影響中獲得更多的分辨褲子前后片的方法:如看貼花、口袋、拉鏈、扣子等等。
說明2:幼兒講完后,教師應稍稍加以歸納。
2、由1—2名幼兒示范穿褲子的方法與步驟;教師作適當?shù)闹v解。
要點:
。1)褲子的前片要向上(或向前方),雙手攔住褲腰,坐在椅子上,逐一將腿伸入褲腿。穿上后站起將褲縫處拉正,并將內衣塞入褲腰內。有帶、后、鏈者系上。
。2)如有內褲,應塞入襪筒,以免向上卷縮。
3、幼兒邊看教師念順口溜(或自己念),邊練習穿褲子:拉著褲腰兒,穿進褲腿兒,伸出腿丫兒,自己穿褲兒,真是乖孩兒。
說明1:幼兒穿褲子時,教師可重點指導使用門襟拉鏈有困難的男孩。
說明2:教師也可利用順口溜的最后兩句,對穿好褲子的幼兒作評價和鼓勵。
4、活動的延伸:
幼兒在生活區(qū)為娃娃穿各種褲子。(或在家里自己嘗試穿不同款式的褲子)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根據(jù)幼兒穿褲子的能力分小組進行。
2、此活動宜在幼兒午睡起床時進行。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鍛煉,進一步學會了穿褲子。
【小班自理能力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自理能力教案01-20
中班自理能力教案15篇02-27
小班教案(精選)10-21
小班教案【精選】09-12
小班教案(經典)09-04
[精選]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精選)11-13
(經典)小班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