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優(yōu)秀】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
感恩是什么?有的人經(jīng)常會想,但有的人從來都不知道,也從來都沒考慮過。感恩是大海中的一艘輪船,載你駛向光明的隧道;感恩是夜晚的一輪明月,使你看見前進的步伐;感恩是風雨之中的一個雨傘,使你懂得它的'重要性。記得在一次做公交車時,那位開公交車的師傅說起,他的兒子的老師教他的兒子做感恩卡,但是他的兒子卻第一個送給了他的同學,使這位師傅非常的生氣,說著的時候還口吐臟話。
聽了以后,我就想了想。他自己都不知道也不懂得什么是感恩,會感恩的人不會生氣,也不會因為生氣就口吐臟話。所以,想要學會感恩不是那么的容易的。說起感恩,我知道,但是我學不會感恩,因為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不會做到感恩。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有關(guān)于感恩的文章,那上面就這樣寫道。學會感恩,就當怒,是對你耐心的培養(yǎng);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于自己,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就當樂,是對你善待生活還以的微笑。看著這些,那時我就明白了,感恩對每個人而言,太難了,即使是學校從小交給你學會感恩,你也做不到。
因為經(jīng)歷過許多事情以后,或許,你依然會做不到。我相信,很小的孩子有可能會做到,雖然他們不懂得感恩。有時候,這樣滔滔不絕的說,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明白,我自己也不會做到,我真是羞愧不已!
我對我自己而言,感恩我不必做到,但最起碼我對的起自己就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但在憤怒的時候就會徹底的消失。但是,每次想起那幾句,我的憤怒就會馬上制止。有時候,有些問題可以用幽默的話語來制止,這才是智慧的人的做法。
感恩這個詞,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希望大家可以想起那幾句話,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快樂些!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
“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是我看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fā)布廳”關(guān)于黃文秀同志的事跡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黃文秀同志從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從一名碩士研究生自愿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從一名市委宣傳干事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她義無反顧踏上扶貧的長征路,帶領(lǐng)百坭村村民脫貧致富,用生命譜寫扶貧樂章。
黃文秀作為村里首位女第一書記,面對村民的不理解與排斥,她翻山越嶺、走街串戶,做村民的貼心人。在短短的時間里推動了百坭村的路燈修建、道路硬化、蓄水池修建等項目,為村民解決農(nóng)產(chǎn)品問題,帶領(lǐng)88戶418名貧困戶脫貧。在即將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我們應(yīng)以黃文秀為標桿,在攻堅扶貧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黃文秀同志在碩士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告別患病的父母,前往扶貧第一線。正是這樣一種為民服務(wù)的初心,讓這位年輕的.黨員干部作出了這樣重大選擇。
學習黃文秀同志踐行信念。黃文秀說過“家鄉(xiāng)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必須回報家鄉(xiāng);祖國培養(yǎng)了我們,我們必須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回報祖國”。信念是一種精神力,信念也是一種動力,信念更是在扶貧長征路上的戰(zhàn)斗力。只有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理想信念,才能在新時代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印。
學習黃文秀同志堅守使命。從主動請纓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那一刻起,黃文秀同志就肩負起了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干部在攻堅扶貧上的使命。作為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干部,牢記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盡職盡責,勇于擔當,腳踏實地,秉承積極為人民群眾的奉獻精神,只有堅守這樣一份使命,
黃文秀同志給新時代的年輕黨員樹立起了一面光榮的旗幟,我們應(yīng)以黃文秀同志的精神為標桿,追逐她的身影,完成她未完成的事業(yè),以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用無悔的青春和一顆永不忘記的初心繼續(xù)前行!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
樊錦詩與香港有著不解之緣。
“第一個幫助我們的是邵逸夫”。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邵逸夫匿名向敦煌研究院捐了1000萬港元。“當時我們窮到什么程度?莫高窟連窟門都沒有,風沙直接吹進洞窟里!闭髑笊垡莘虻暮,他們?yōu)槎纯甙惭b了玻璃屏風和門。
第二個是饒宗頤。他是泰斗,人文學識廣博,對甲骨文、考古學、、文學、敦煌學等都有深入的研究。饒老幾次去敦煌,對敦煌的歷史文化十分著迷。樊錦詩與饒老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后來,樊錦詩主持的.26卷《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在香港出版,饒宗頤先生對此由衷贊嘆:既真且確,精致絕倫,敦煌學又進一境!
1987年,樊錦詩第一次來香港。“那時候除了學術(shù)界,很少有人知道敦煌!狈\詩說,現(xiàn)在不僅很多人都知道,甚至還出現(xiàn)了“敦煌熱”,很多香港人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包括捐款、辦講座、幫著做各種文化推廣。后來香港的朋友說,干脆成立一個組織,叫“敦煌之友”吧。
“我非常感動,他們不在這里領(lǐng)取一分錢,還聘請了律師,保護我們的。后來,更多的香港政商界人士陸續(xù)加入了團隊,在國際上推廣敦煌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敦煌。”
在敦煌文化里浸潤愈久,樊錦詩愈發(fā)覺得這是“全書式的寶庫”。這些年來,樊錦詩為傳播和弘揚敦煌文化四處奔走,不僅到國內(nèi)外辦展覽,還主動進學校、進社區(qū)去普及和推廣敦煌文化。
她說:“過去我們要‘進洞’保護,現(xiàn)在我們要‘出洞’弘揚,要讓敦煌文化走門,走向世界!
對于名利得失,樊錦詩早已云淡風輕!耙嬢^得失,我早就離開敦煌了!闭f起呂志和獎的獎金,她說:“我對這個錢沒有別的盤算。我在想,怎么用這筆錢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能為這個世界的和諧與發(fā)展作貢獻!
81歲的老人,眼神平和堅定,如大漠般坦蕩。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4
感動中國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么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tài)物理、粒子物理、統(tǒng)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lǐng)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shù)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yè)默默奉獻五十余載,他說,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著華人世界里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于中國的貢獻已經(jīng)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茖W家顏寧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恒質(zhì)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恒”,這是一個什么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著“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恒”的成就對于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說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說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恒”對于楊振寧來說,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lǐng)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恒”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5
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
落水后,常青和李俊杰在水中堅持了40多分鐘,被救起。李順被水流拋出,自己游到了岸邊。陳陸和王松始終了無蹤跡。
消防、藍天救援隊等救援力量都參與搜救,總共發(fā)動了四五百人尋找失蹤的陳陸和王松。
陳立山告訴記者,陳陸的水性很好,幼兒園時就學會了游泳。劉書虎則舉例說,陳陸在150米寬的水域中能游一個來回。
因此,剛聽到消息時,劉書虎以為是小事,“船翻了,爬起來不就行了?我沒見過那樣的水,根本想象不出來。”
參與救援的隊員告訴記者,當時的水有八米深,水流湍急,水底情況復雜,電線桿、樹木、房屋等交織盤布。
搜尋陳陸的頭兩天,王璇到處打聽,要搜救人員“看看樹頂”,追問“會不會在哪個小土坡上,被水沖暈了?”后來,問出的話成了“你們有沒有看看水底?會不會被纏住了?”
7月24日,陳陸的遺體在距離落水點下游2.3公里處被找到。王松則到現(xiàn)在仍是失蹤狀態(tài)。
竇君說,王璇起先撐著沒哭,“還不敢相信,屬于懵掉的狀態(tài)!边z體告別當天,她忽然爆發(fā)出來,癱軟在座位上,需要吸氧。在兩人的攙扶下,她向陳陸最后敬了個禮。
4歲的兒子仍不知道爸爸的'事情。這段時間,家中來來往往許多生面孔,他要“拿金箍棒把他們都趕走”,因為“他們來了以后,奶奶、爺爺、媽媽都會哭”。
從前,陳陸從家返回單位,兒子有時候舍不得他,躲在臥室里哭,他跟著在客廳里抹淚,說要等兒子不哭了、睡著了再走。
7月22日,安全護送完第一批群眾后,陳陸碰到了方銳。方銳回憶,當時的陳陸渾身都“很熱乎”,狀態(tài)疲憊,連他自己也說像是要中暑了!拔易屗麆e去了,他說沒事沒事,他熟悉水況,不去不放心。”
方銳叮囑他一定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陳陸滿口答應(yīng):“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要不然我太累了!
8月8日,陳陸的落水點處水位仍然很高,露出水面的電線桿上纏著一截白色織物,幡旗一樣飄搖。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6
程開甲是10位英模中最年長的一位,今年99歲,他是我的同鄉(xiāng),又是我的學長,在秀州中學百年校慶時見過面。我反復閱讀由熊杏林撰寫的報告文學——《程開甲: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勛》,文章有料、有情。該文與之前讀過的程開甲的傳記不同,限于篇幅,它在廣搜博覽基礎(chǔ)上取精見宏,運用洗練文字的同時,不失繪聲繪色的故事描繪,讀起來饒有興致。例如,在歸國前夕導師玻恩與他的一番長談,不買生活用品而只購買科研書籍的細節(jié),寫出他舍棄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毅然回國的思想境界。歸國后,他又服從國家需要,兩度變更科研課題,充分表現(xiàn)了他那殷殷報國情。文章寫了他與師兄海森伯在學術(shù)國際會議上就低溫超導問題的爭論,以及大會主席、玻恩評論的側(cè)面描寫,顯示其創(chuàng)新精神。在敘述核武器研制、試驗過程時,他敢于否定蘇聯(lián)專家的空投方案,設(shè)計了百米高塔爆炸、豎井地下試驗以及開創(chuàng)抗輻射加固技術(shù)研究新領(lǐng)域……一組組數(shù)據(jù)和一段段史料,完整地反映了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其為強軍事業(yè)所作的貢獻。其中有一些細節(jié)描寫十分動人,例如,吃飯時算數(shù)據(jù),用筷子蘸了菜湯演算,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為了了解地下核試驗的情況,他不顧放射性劑量大的'危險,親自鉆到地下坑道和測試間,以取得百分之百的數(shù)據(jù)。這些描寫,令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躍然紙上。
最近,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她跟蹤程老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被程老的事跡深深感動,因而筆端將細致的敘述與由衷的感情融為一體,成了該文的特色。程老為了祖國的核事業(yè),在戈璧灘隱姓埋名20多年,在他的帶領(lǐng)下,核試驗基地走出10位院士,40多位將軍,榮獲20xx多項科技成果獎。作者深情地贊揚:“程開甲把汗水和智慧灑在中國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把創(chuàng)新、拼搏、奉獻幾個大字鐫刻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史冊里!
合上這本書,10位高大的英模形象屹立在我的面前,高山景行,人皆仰之,他們的豐功偉績永載史冊,不朽英名永世長存。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7
“我的夢想是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那些貧困的女孩們來免費上學!边@是張桂梅校長對記者說的一句話。《感動中國》節(jié)目中,我認識了這位傳奇校長。
因為看到了太多無法上學的貧困女孩,因此張桂梅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在張桂梅的腦海中浮現(xiàn)。她拿著自己的證書和獎狀四處奔走,希望別人能捐錢幫助自己建女子高中。而張桂梅得到更多的并不是大家的扣款,而是質(zhì)疑。所以在五年時間內(nèi)她只籌到了一萬元。直到她作為人大代表時,將自己的夢想告訴了記者。第二天,記者將張桂梅的夢想發(fā)表在了報紙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她,紛紛捐款。就這樣,女子高中很快建立了,還招到了16名老師。學校有了張老師卻發(fā)現(xiàn)還沒有學生。于是,張桂梅走進大山,去請來了那些生活在貧困山區(qū)、田間地頭、灶臺前后的女孩們來上學。幾經(jīng)波折,張桂梅每天都在為孩子們操勞著,盡管自己身患多種疾病,每天吃著十幾種藥,但她卻堅持著站在崗位工作,直到因疾病而暈倒在崗位上。
看到這里,我的心中激蕩起一層又一層漣漪,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張校長一心為女高,不顧惜自己的身體。我仿佛看到了她用貼滿膏藥的手拿著喇叭在催促著學生們吃飯。仿佛將自己的.工資和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累計高達一百萬元的資金全部都捐給了女孩們。張校長無私奉獻的精神使我敬佩。
說起無私奉獻,我們怎么能忘記在抗洪一線的解放軍們呢?在洪水來臨之際,他們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防線,展開了連續(xù)幾天的救援,他們穿梭在房屋與房屋之間,夜以繼日不停地救人。他們的手被水泡得起皺了,腿都已經(jīng)泡腫了,有的連續(xù)奮戰(zhàn)幾天幾夜。但他們?nèi)匀徽驹诳购榈牡谝痪,他們和張校長一樣,雖然崗位不同,職業(yè)不同,但他們都在奉獻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無私奉獻的人,他們都在我們身邊,都使我們敬佩,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樂于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8
“落水前,教導員讓后面的救援艇快調(diào)頭。船快翻了的時候,他還喊我的`名字讓我小心!苯俸笥嗌南谰仍爢T常青在回憶起落水瞬間,非常沉痛。常青說,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當時洪水中一片渾濁,他還出現(xiàn)肺中嗆水嘔吐。搏斗了20分鐘后,常青逐漸體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掙扎能力,萬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從下游浮了上來。
另一位消防救援隊員李俊杰說,“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導員(陳陸)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進去了!
“教導員在落水后嗆了水,他臉色發(fā)白。我倆在落水后還對視了一眼,但誰也沒能開口!崩羁〗芑貞浀。
陳陸、王松被洪水吞沒后,堅持沒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漸體力耗盡,被卷入水中。
“我被‘滾水壩’吸到水底,在漩渦里轉(zhuǎn)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種被沖來的垃圾雜物。當時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還有一個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無人贍養(yǎng)……”
說起體力耗盡卷入洪水中的絕望和無助,李俊杰的眼淚沖了出來。
李俊杰與常青一樣,都被洪水沖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緊接著兩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電線桿,被搜救直升機發(fā)現(xiàn)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隊員李順是救援艇上的第三個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墜入“滾水壩”底,通過暗流沖了出來。
“我漂了20多分鐘后看到他們(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沒等到教導員……”李順說。
幸存的三人在回憶著落水前后的情景時,坐在一旁接受采訪的大隊長方銳望向他們的眼睛,似乎想在他們的目光中再次見到陳陸。
然而,他沒有……
方銳眼眶紅了,轉(zhuǎn)頭看向窗外。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頒獎典禮于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跡涉及科技、教育、醫(yī)學、法律等領(lǐng)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業(yè)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qū)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chuàng)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折疊人生的梁益建醫(y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跡使我?guī)锥妊劭魸駶櫍瑤Ыo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幾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可于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支月英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qū)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zhí)教生涯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
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0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边@是花的感恩。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边@是人類的感恩。
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這個世界才會如此的美麗。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塵土,江河感激懷里的每一顆水滴。12年前一次義演改變了叢飛的人生,從此他熱心公益事業(yè),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義工服務(wù)時間60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yǎng)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但叢飛的家簡樸的令人難以置信。當叢飛罹患胃癌晚期時,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拿出2萬元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qū)。她的心靈不在他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愛的地方。
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賞識;李密用忠心回報了君王的栽培與信任,用孝心回報了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當代歌手叢飛以他美妙的歌聲與行動回報了熱愛和喜歡他的歌迷……他們都以一顆感恩之心在回報,去銘記。
我們?nèi)羰且活w種子,是誰把我們帶到這里?我們?nèi)羰且粯浞被,是誰扶植著蔥郁花枝。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__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舊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一堅若磐石。麥穗感激陽光,也感激暴風雨的洗禮;楊柳感激春風,也感激秋爽的凜冽。他以自己的行為感激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它既是當代捐腎救母的孝子——田世國。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的無私幫助,深深銘記,并將之傳遞。這個世界因感恩而美麗。
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之風情。讓我們與感恩一起走過,讓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1
感恩,是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聲啼哭,我們用最初的本能感激父母賜予我們生命;
感恩,是我們課堂上的朗朗讀書聲,我們用日積月累的知識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
感恩,是我們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所有,我們用實實在在的生活感激精神和物質(zhì)的創(chuàng)造者。
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不需要金錢,不需要珍貴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語,只需要一顆真誠的心。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yǎng)育了我們十幾年,為我們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容易。我們對父母要有一顆孝心,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頓飯、倒一杯水、洗一次腳……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卻是我們對父母感恩的表現(xiàn),父母會因此而感到幸福、快樂。
老師是我們的第二父母,為了我們早日成人,為了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老師的鬢角又多了許多銀絲,額頭又多了幾道皺紋。對老師,我們要有一顆尊敬的心。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品德,我們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們的能力與素質(zhì)的提高,我們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就是對老師最真誠的.感恩。
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蔽覀円蚋改父卸,我們要向老師感恩,我們也要向那些關(guān)心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感恩。還有……
學會感恩于山川,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學會感恩于河流,才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學會感恩于草木,才會有“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堅毅……
讓我們學會感恩,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面對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那么,這個世界將是多么美麗的人間!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2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中有一句詞是:“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笔前,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父母把我們從小養(yǎng)育大,對我們傾注了多少愛呀!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感恩他們嗎?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傊,我覺得父母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生活中的一些嘮叨聲中,包含著父母對我們深厚的愛,臨出門時母親一句囑咐:“路上小心!”,“路上慢點兒!”都體現(xiàn)著父母對我們的無限牽掛。
父母是孩子的守護神。他們不僅孕育了我們的生命,更給予我們偉大而無私的愛。我剛出生的時候,每一天只有在媽媽的懷抱里才能安心入睡。每一天晚上,媽媽總是一邊抱著我,一邊唱搖籃曲,動都不敢動一下,生怕我吵醒。就這樣,經(jīng)過無數(shù)個黑夜,媽媽就一直這樣抱著我,嘴巴上不說一個“累”字。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母愛是一份溫馨、一份牽掛、一份擔憂、一份責任。母愛是希望、是囑托、是叮嚀、是關(guān)切、是連著肉的痛。而父愛是不倒的大樹,用寬闊的肩膀撐起整個家。父愛是一束花,色澤淡雅,香味幽幽,只有靠近,才能聞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氣。父愛是春風中的細雨,貴如油,潤無聲。
父母一天一天的衰老了,而我們卻一天一天的長大了。我覺得應(yīng)該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洗一洗碗,拖一拖地,擦一擦桌子,為父母倒一杯水……幫一下父母,來孝敬一下我們偉大的父母。
當我們呱呱墜地時,迎接我們的是父母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當我們蹣跚學步時,牽引我們的是父母那慈愛的雙手;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的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nèi)〉昧顺晒,能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人,還是父母!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jīng)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yǎng)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3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終結(jié),枯萎的落葉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顯的是生命的華貴,繁盛的大樹凸現(xiàn)的是生命的粗獷。生命不僅給生物以形體,還賦予它無可比擬的華彩,因此,我們要對生命感恩。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靈巧的雙手。男耕女織,搓繩捻線,做飯煮菜,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文明的未來;梳頭洗臉,打獵捕魚,搏斗娛樂,真真切切,為所欲為,把我們所想到的都付諸現(xiàn)實。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敏捷的耳朵。聽,波濤洶涌,海浪拍岸,風號雷鳴,山呼海嘯;聽,林間天籟,蟬鳴鳥語,猛獸咆哮,虎嘯猿啼;聽,絲竹管弦,鐘磬鼓樂,合奏清音,吹拉彈唱……聽萬籟聲音,感節(jié)奏華美。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明亮的雙眼。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枝繁葉茂,花開葉落;看,名山大川,峻險陡峭,奇葩異草,繽紛多彩;看,江河湖海,奔騰不息,靜謐深邃,浩蕩無垠;看風花雪月,春華秋實;看時序更迭,滄海桑田……我們用清澈的.雙眸還原物體的本質(zhì)原貌,一個五光十色、繽紛斑斕的世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欣賞華美,我們也洞悉丑惡。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豐富的感情。喜怒哀樂,悲思憂懼,灑灑脫脫,原原本本,痛快淋漓,無拘無束;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們最真實的心跡,抒發(fā)我們最本真的情意。
感恩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一個聰明的大腦。思考疑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贊頌真善美,批判假惡丑。記住精彩的瞬間,激動的時刻,溫馨的情景,甜蜜的鏡頭。生命賦予我們特有的靈性。
……
存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生命、身邊的生命,悉心呵護,使其免遭創(chuàng)傷。感恩生命,為了報答生命的給予,我們實在不應(yīng)該輕視和浪費每人僅有的一次生命歷程,浪擲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應(yīng)該讓生命達到新的高度,體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顯出生命本應(yīng)擁有的精彩。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4
走遍千山萬水,看過潮起潮落,歷經(jīng)風吹雨打,嘗盡酸甜苦辣,始終覺得您的懷抱最溫暖!不論我走多遠,心中永遠眷戀。
我靜靜地凝視著面前這微弱的燭光,看著這18根五彩繽紛的蠟燭,不禁想起了這18年來的歷程……它蘊含著爸爸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也融入了父母親對我的期望。
有些話,一直埋在心里,久久不能吐納,悶在心里,煩悶不堪;說出來,又略顯語言之蒼白無力。只好借助這“神圣的文字”,來作為我們之間溝通的橋梁。
我向來是一個沉靜少語的孩子;蛟S這是我一出生就特有的表現(xiàn)吧!2歲半會說話,10個月就“蹣跚學步”。其實,并非我不會說話,而是我不想說,這是行動勝于言的標志,也成為了我從小到大,做事一貫的作風。我真不知道,這是不是命運的安排,可我確實是這樣理解的。但是,即使話語幾近缺無,也并不代表我的內(nèi)心是一片空白。
其實,這18年來,我成長的足跡,您們是歷歷在目的。我所犯的錯也好,所受的褒獎也罷,都成為了過去,化作了記憶。有時候,時時在想,我們之間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產(chǎn)生隔膜嗎?我總是固執(zhí)己見,而您們以自己的意愿將“好”的安排強加于我之上。于是,我要沖破“牢籠”的束縛,大聲吶喊!的確,這個階段的我血氣方剛,而您們也到了煩悶的“更年期”。遇到一些芝麻大點的小事,常常大眼瞪小眼已見怪不怪了。但是,我終究不能理解你們對我身上的一種難以割舍的羈絆。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呀!
回報愛的途徑就是如此簡單。做與不做卻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我決定好了,讓愛不再離我們而去,用一顆常懷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件事,每一種物,每一個人。讓愛不再久遠,讓愛永留心間,溫暖彼此。
媽媽我要感謝你,我要用實際行動努力學習好好報答你,是您用愛把我的缺點一點點的改掉,從中也可以看出您對我的無私的愛有多么深厚……
【《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感動中國觀后感06-16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12-06
感動中國觀后感06-29
《感動中國》觀后感11-03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02-25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05-31
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05-30
小學感動中國觀后感03-08
(薦)《感動中國》觀后感07-05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