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1
天去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淘寶8.8的評分算是相對客觀的,它稱得上這個評分。
用一個詞來評價觀影的感受:沉悶,如果多加幾個字那就是:非常沉悶。影片講述的是西藏芒康一個農村,一位老人為了實現(xiàn)前往拉薩和岡仁波齊神山朝圣的心愿,決定年后前往。村里人聽說此事后,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朝圣之旅。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單純的朝圣。至于路途中發(fā)生的生孩子、撞車、拉薩打工的插曲,如同幾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無情節(jié)、無背景音樂、甚至是無主角的三無電影。總共十二個人去朝圣,但是從始至終能讓我知道個人背景的不超過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這個小女孩兒磕長頭的姿勢并不標準,但是出現(xiàn)在一群大人的朝圣之旅中,本身就讓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單純的表現(xiàn)和純潔的眼神,讓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這個年紀,她本身可能并不清楚朝圣到底有什么意義,他能夠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們要去朝圣,而朝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夠做這樣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圣之路很艱苦,扎扎能有這樣的毅力,讓我這位成年人充滿敬意。這部電影沉悶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場景無對白,即使有也是簡單的幾句話,激不起觀眾任何的興奮點。而且,這種無對白的鏡頭經常持續(xù)好幾秒,讓人更覺悶得慌。整個觀影過程中,看到觀眾有反應的`一段就是在睡覺時,講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幾句話,觀眾給予輕微的笑聲回報。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們最后在岡仁波齊繞山的時候,突然結束,這個結尾結的觀眾很錯愕。在忍受了前面一個多小沉悶的場景后,觀眾的心好不容易隨他們來到了岡仁波齊,而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個單身幾十年的單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卻不告訴大家她是誰。觀眾經歷了前面漫長的鋪墊后,終于有點觀影狀態(tài),對后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這時突然從中被叫醒:喂喂,已經結束了。這種感覺,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這部半紀錄片似的電影這么沉悶和單調,在近期變形金剛、異變等國際大片集中地檔期中獨領風騷取得最高評分,肯定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肯定是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東西。人與人就是這樣,情侶之間能夠相互吸引和認可不僅僅是因為異性,還是因為兩人之間能夠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也是,既然能有這么高的評分,雖然在情節(jié)上打觀眾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在心靈上卻成功產生了共鳴。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都知道西藏是很神圣的,因為那里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說這話的人比較矛盾,西藏盛行佛教,而天堂是基督教的產物),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當下大家都談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誠的信仰顯得神秘而且讓人敬佩。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沖著信仰去的。這并不是說要塑造個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讓自己與信仰更近,好讓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有追求的。這并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覺得挺好,因為畢竟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還是件被關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這部電影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產生共鳴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過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風景,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朝圣之旅就是一條觀眾沿著318國道的回憶之旅。坐在我旁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以前去過西藏。當鏡頭轉到某一個路碑、某一條河、某一座山、某一個湖的時候,他們就點出這不是那什么山什么湖,我們當初怎樣怎樣。所以我一部電影看下來,收獲了兩個故事,這也是意外的收貨,也更勾起我對西藏的向往。
一部電影如果僅僅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就可以被評得上這么高分,顯然有些低估觀眾的眼光。之所以稱它為半紀錄片似的電影,是因為它對藏區(qū)的展示很真實。影片開始展示的藏區(qū)生活,朝圣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現(xiàn)的藏區(qū)農村的落后景象,與我從書中和視頻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讓我這個沒去過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實。此外,影片對318國道沿線藏區(qū)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遺余力。枯黃的草木、湛藍的天空和白云、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潔白的雪山,給人視覺上的體驗足以勾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向往。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讓這部電影雖然沉悶卻仍能得到廣泛好評,導演應該也為此欣慰。雖然沉悶這個詞仍然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實反應的景象讓我漲的見識、藏民虔誠朝圣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帶來的視覺體驗仍然讓我感到滿足,所以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薦。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2
若是年歲再往回推一推,(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我是絕對看不下去,不會超過三分鐘就會讓它離開我地視線。畢竟這份沉重需要經過歲月洗禮后才能用心去接受,繼而慢慢消化。苦難的日子經歷的多了,心境自然會變,認知也會有一個度的提升。
(岡仁波齊)的開場到結束,都給人一種肅穆而蒼涼地感覺。讀經地聲音,匍匐地身姿,還有那蒼茫的大地,圣潔的雪山,無一例外地沖擊著人地視覺,直擊心靈。整部電影說的都是藏語,努力地看著漢字的注解,還不能錯過每一個畫面的細節(jié),整部電影看下來也是相當?shù)刭M力。
朝圣的路,充滿了艱辛,行走、跪地、匍匐、額頭挨著地。磕十萬個長頭,那是怎樣的一種信仰?若不是有一顆虔誠的心,豈能明了,又怎能堅持到最后?
整部影片沒有激烈的場景,而又讓人無法平靜,朝圣路上的小女孩,估計也就八九歲吧,風雪中稍稍猶豫后又繼續(xù)磕頭前進。不畏艱苦,沒有退縮。孕婦在朝圣途中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孩后,又繼續(xù)磕頭前行。曾經的屠夫在磕頭時停止下來等待一只蟲子,從身前慢慢地爬過。
山上有石頭滾落下來,大人趴在孩子身上為孩子護安全。遇到有水蓄積在路上,片刻的猶豫后還是磕頭而過,就算是衣服全部濕透,就算寒冷侵蝕著身子,依然沒有人會動搖心中的那份信仰,比天還要高的信仰。
路上遇到好心爺爺?shù)牧羲蓿麄優(yōu)槔蠣敔敻?此破掌胀ㄍǖ氖虑,在如今這個社會,卻又是多么的難得。他們的拖拉機在路上被別人的車撞壞了,車子不能前行,他們選擇了包容。不計較,更不需要別人的賠償,他們一步一步的拉著車子前進,之后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磕頭將這段路重新而過。
每一天,每一步,簡單而重復。卻又要經歷無數(shù)地磨難,而信仰自出生時就在心中值根,不為己欲,坦坦蕩蕩無愧于心。記得我曾在青海和甘南見過瞌長頭的藏族人,他們的`虔誠是我們無法同步的,更多的人是不理解,因為世俗浸染了靈魂,許多人都迷失了方向,這份純樸誰還能銘于心?一生能做到不去為難別人已屬不錯,哪能有過多的要求。
對于西藏,我的心中充滿了向往與敬畏。還那么深刻的記得我父親離世前,我夢中出現(xiàn)的情節(jié)。夢里,我到了西藏,眼前是綿延不絕的雪山,而我就那么孤單的一個人站在雪山腳下。就在我抬頭的瞬間,整個雪山崩塌,堆積的雪如排山倒海般向我涌來?謶盅杆俚剡M入我的身體,在每個細胞里膨脹,直到驚嚇過度而醒來。
那時,我心里有了很重的不好地預感,只是愚鈍的我沒想到,是我父親離世前的一種血緣親情的預兆。以至于等我千里迢迢趕回家時,我的父親已經躺在冰冷的棺槨中了。當我的手指觸碰到他那冰涼而瘦削的臉龐,我的心就像掉進了冰窟。任淚水濕透我的衣衫,也安慰不了我一生的愧疚。
其實,我與父親之間的關系一直不怎么融洽。直到父親離世,我們都沒有在一起好好地聊過天。童年時,父親很嚴厲,從不和我親近,就連好好地說一句話的時候都沒有。心中對父親的感覺就是畏懼,別的感情沒有。
進入少年時期,我開始叛逆。想不到我的叛逆期比任何人都要長,一直叛逆了十幾年都沒有醒轉過來。直到今天我回望那段日子,心中是揪心地疼。勿論傷過多少人的心,遺憾的是那么美好的光陰就那么白白的糟蹋了。除了一天兩包香煙和整夜整夜的打牌,我真的沒有學到任何一丁點有用的知識。
那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可恨又可悲!愧疚也許代替不了什么,那份痛卻一直折磨著我,無休止。就算我有一萬個可以為自己開脫的理由,我依然做不到那種心安理得。
今年的三月份,我終于在掙扎中選擇了去一趟西藏。徒步川藏線,于我來說是多么大的挑戰(zhàn),只有我自己明了。因為有高反,所以一直推了又推的西藏行,終于在今年的三月起步了。心中所有的后顧之憂全被豪邁萬丈的心情替代,大不了一死,還能有什么更嚴重的事情出現(xiàn)呢?
當然,在那條路上,我頑強的堅持了下來。只是,在理塘的嚴重高反,一直記憶猶新。那種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了。
在那條路上,我收獲了太多地感動與心靈地震撼。無論經歷了多少苦難,都是值得的,F(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那趟路線地選擇是正確的,沒有辜負我的一腔熱血。
在新都橋,我結識了兩個藏族朋友。他們是佛學院的學生,都二十一歲。他們的生活,沒有經過太多的心機與狡詐,就連他們地笑容都是那么的純凈,如孩童般純凈。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以好朋友的身份交往著。我感受他們純如水的真摯,他們感受我漂泊流離的灑脫。這大概也算是一種互補吧?
與他們交往,我的心靈是寧靜的,不需要有半點地防備。信仰,是那么的讓人心安。每一次,他們發(fā)給我照片、視頻,都讓我心有向往。我告訴他們,有一天我一定要去他們藏族人的村寨住上一段時間,他們卻是那么的熱忱,等待著我去那里的一天。
在拉薩時,因為我的高反,雖不是很強烈,卻也不能任意而行。岡仁波齊轉山,那么強烈地渴望,卻也不得不選擇放棄。我想:如果下次再來西藏,定要去岡仁波齊轉山。即使做不到藏族人的那份虔誠,心也是安寧的。
大昭寺門前的朝圣者,虔誠地匍匐,每一次身體與地面地吻合,如重金屬地撞擊,震撼著我的心靈。在這個物質決定一切的時代,我們的心靈被灰塵掩埋,或許只有在西藏,才能被洗禮。靈魂經過涅槃后,重新歸位。肅穆、無聲,一切猶如新生。
其實,無論這個世界有多么的混濁,只要心是寧靜的,我們總會看見美好,接觸到感動。也許我們沒有藏族人的那份執(zhí)著的信仰,只要拋開無節(jié)制地欲望,我們也可以讓心慢慢趨于平和。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相關文章: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06-12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11-10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12-04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3篇11-10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800字08-02
岡仁波齊觀后感11-05
《岡仁波齊》觀后感11-03
岡仁波齊觀后感影評11-08
《岡仁波齊》觀后感14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