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2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1
在一所以“傳統(tǒng)、榮譽、紀律、優(yōu)秀”為四大支柱的貴族男子學校中,幾個被家庭寄予厚望的17歲左右的男生們,總結的四大支柱卻是“嘲弄、恐怖、頹廢、排瀉”。反應了年輕人對身處其中的學校教育現(xiàn)狀的抵觸與無奈。尼爾的父親強迫他放下自我喜歡的、課余校史年鑒修改工作,要他一心一意考醫(yī)學院,他的爭取立即被父親的恩威并重鎮(zhèn)壓了,他甚至沒有太多的難過,說明年輕人成長中被強制、無自我的現(xiàn)象普遍而深遠,觀者對學生有點同情。
學校來了一名新的英語教師基丁,他以往是該校最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因為在該校受過學生們正在受的傳統(tǒng)教育之苦,他理解學校教育缺失的是什么,理解學生作為一個個獨特的人需要的是什么,他實施了與傳統(tǒng)教育相反的以人為本的教育。
他讓學生撕了課本上的序言,認為序言中對詩的思想性、哲理性的解讀僵化,詩本身就是生命的歌唱。這一撕掀倒了權威、解放了思想,讓學生不是用觀念去理解詩,而是用生命去感悟詩。他讓學生在課堂上站到講臺上,引導學生從不一樣角度看世界。引導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托德發(fā)現(xiàn)內心的活力,語言的詩意。他讓幾位同學一齊走步,最終他們走向一至而圍觀同學也鼓掌擊節(jié),以此告訴學生每個人本來是獨特的,但堅持自我不容易。他告訴學生:文字和思想能改變世界,詩才是生存的原因,人生很短,及時行樂,活出自已。
基丁的新教育喚醒了學生們內心壓抑的自我,他們效法教師年輕的時候成立了死亡詩社,個別同學甚至冒著被學校開除的風險在校報上以死亡詩社的名義提議學校招女生。尼爾在基丁的鼓勵下,說服了父親參加了《仲夏夜之夢》的演出。學生們個性得到張揚,活力得到釋放。他們愛戴讓他們的生命有新的體驗的基丁教師,稱他為“船長,我們的船長。
然而,校報發(fā)表傳統(tǒng)教育者認為不堪的文章的風波未平,尼爾又因不堪忍受父親要他轉學上軍校的強制安排自殺。尼爾的父親認為尼爾的死與基丁的影響有關,向學校提出控告。在學校調查這件事時,死亡詩社成員發(fā)生分化,有人為求自保把一切算在基丁教師頭上,有人被迫在調查報告上簽字,基丁教師被學校開除。
一個想有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孩子死了,一個想培養(yǎng)學生有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教師被開除了,一個能讓人享受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死亡詩社解散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在與以知為本的教育博弈中失敗了。然而,當基丁回到他曽經(jīng)的課堂取自已的東西準備離開時,他的學生不顧校長的阻撓,像基丁當初鼓勵他們做的那樣站上課桌,向教師致敬、致謝、道別。自由、獨立的種子在學生心中向死而生……
看完電影,心里有點亂。我能看清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也十分欣賞基丁教師,可我做不到絕對的批判與推崇。學校的四大支柱是“傳統(tǒng)、榮譽、紀律、優(yōu)秀”,這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關鍵是什么樣的傳統(tǒng)、什么樣的榮譽、什么樣的優(yōu)秀標準;〗處熣f:“詩、美、浪漫、愛是我們生存的原因”,那前提條件是生存,倘若不能生存,誰還想得起這些奢侈的原因呢?尼爾的父親說你要先去學醫(yī),等你畢業(yè)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夠做什么。這是世上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經(jīng)驗,你要先占得人的位置,才能做一個夢想的人,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處熣f:“每一個人總有一天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要努力尋找自已的聲音,因為你起步的時光愈長,愈不容易找到!笔郎险l能不顧一切為自我而活,就是基丁教師自我,也是優(yōu)秀地畢業(yè)了、上過夢想的大學、有過輝煌的經(jīng)歷,才有機會回到母校追求自我的教育夢想。
我想,傳統(tǒng)教育與基丁的新教育都需要反思。禁祻思想、壓抑人性、把教育做成流水線、漠視學生自主權固然不對。但為了實現(xiàn)自我,不恤向死而生也不值得提倡。教育要使人對人生種種滋味,暢快與壓抑、自由與束縛、期望與失望、愛與恨、稱心與違愿。都要經(jīng)得起,并且懷一顆詩心去對待,那才是真正自由、獨立的生命,也是教育的追求。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2
在美國一所著名預備教育學校的高中里,一個教英語文學的老師基丁,用特別的教學方法,引導一個班的高中生尋找自我。在充滿激情與夢想的青春時期,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方式,開始釋放自己的天性,不再被壓抑。
基丁老師在第一節(jié)課時就帶領學生們觀看走廊里的偉人像,鼓勵他們像偉人一樣思考,一樣抓緊時間,越早找到自我越好。我們也會想一想,其實偉人們都是各有天性,各不相同的,世界上哪有兩個一樣的天才呢?他們的成就與性格都很獨特,他們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即使沒有那么早,也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前行。抓緊時間找到自己熱愛的是多么重要。
基丁老師在教詩歌的時候,讓學生們把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詩歌都撕掉,直接進入到浪漫主義詩歌的講解上。就像他說的,我們讀詩寫詩不是為了好玩兒,而是要表達人類的激情,證明自身的存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詩歌,人們要多關注自身的天性品質。人人都熱愛戲劇,人人也都在上演戲劇。要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要浪漫,要活得有熱情。站在平地上與站在桌子上能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要敢于站到桌子上去,要敢于飛得高遠去看世界,更要敢于去開拓新的世界。
基丁老師在體育課上讓學生看到從眾的害處,人應該有自己的思想,獨立思考,不能輕易跟隨他人,要有主見,要努力保持自我。
基丁老師也畢業(yè)于這所著名的高中,考上了著名的大學,他的種種教學都是對那個時期被壓抑的思考。他們那個時候成立了詩社,當時同學們所做的詩歌都被收錄到一本厚厚的'書里,放進了圖書館。如今基丁老師又回母校教課,他難以忘懷自己的高中時期,在教學中就光明正大的引導學生們釋放天性,追尋自我。但這并沒有得到校長與其他老師的贊美,而是要求他停止這種教學,F(xiàn)在比基丁老師在高中的那個時期還要現(xiàn)實,這所高中就是要送學生們去著名的大學,將來做律師、醫(yī)生、銀行家等。而且現(xiàn)在的教學都是以前反復使用過,驗證過,保證能清洗學生們的頭腦,最后達到學校與家長的要求,光榮畢業(yè),無論學生的理想是什么,最內心的要求是什么,都將會被埋沒起來。一套教育方法就這樣形成了傳統(tǒng)與經(jīng)驗,而忽視了因材施教。
基丁的學生們暗地里效仿基丁的時期,也成立了詩社,開始熱熱鬧鬧,學生們找到了快樂,在迷茫中探尋著自己前方的路。其中一個學生特別熱愛戲劇,報名去參加了演出,但遭到了父親的堅決反對,雖然同意他演完,盡管他那么有演戲的天賦,但他的父親還是堅決把他帶回家,要為他轉學,一心讓他上哈佛成為醫(yī)生,當天晚上這個學生開槍自殺了。
這個悲劇發(fā)生以后,校長進行深入調查,叫停了詩社。把詩社成員的家長請來,在校長和家長的威嚴逼迫下,學生們一個一個的屈服了,最后的責任都要由所謂的基丁老師不當?shù)慕虒W來負。
基丁老師來教室取東西,其中一個寡言的學生,在基丁老師的教學中被激發(fā)了內心的熱情,寫出了自己心中的詩歌,與同學們一起度過詩社快樂時光。突然站起來,大膽說出這不怪基丁老師,又突然站到桌子上,大膽說不是基丁老師的責任,緊接著,很多同學都站到了桌子上去。他們心里非常清楚,這一切的責任應該誰來負。
這部電影與我們如今的高考何其相似,學生們只能聽從學校和家長為他們指定的路,沒有多少其他路可以走,學生們只能壓抑自己的熱情,把熱情虛偽地放到為高考的學習中去,于他們是一種痛苦,也許這是時代的痛苦,是生不逢時的痛苦。在過去的年代,可以不學習,天性釋放,卻少了引導。如今的年代,學習過重,甚至壓抑天性,循規(guī)蹈矩。我們一直在走著兩級的教育之路。
如今更少了基丁這樣敢于改革的老師,傳統(tǒng)與浪漫一直都在叫板,只是傳統(tǒng)的勢力越來越大,浪漫的時間都被吞噬了,看來浪漫只能在夾縫里生存下來了,但浪漫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一代一代的詩人在踐行著浪漫的腳步,希望這個時代有人能跟著一起前行。
電影很是感動人,電影狠狠地印證了青春的魅力與沖動,學生們不但是熱情的,但也是能分清是非的,只是所有的路上都會有錯誤與死亡的影子。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死亡詩社》的觀后感11-04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11-05
觀《死亡詩社》電影有感09-20
死亡詩社心得體會04-22
《死亡詩社》心得體會04-15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3篇11-30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3篇)11-30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4篇11-30
死亡詩社電影觀后感(4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