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1
美麗心靈,真的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樣,影片中的人心靈美麗,也帶給我們這些觀影的人心靈的震撼.當約翰.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擺在眼前時,震撼正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他是如此聰穎、勤奮、獨特、不茍同于世,可是似乎總是沒人發(fā)現(xiàn),人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實現(xiàn)精神的分享,在我們開心時有人能共享,傷心時有人能訴說,迷茫時有人能指點,自卑時有人能鼓勵,而他正是缺少這樣朋友。他活在自己孤寂的生活里,像暗的發(fā)霉的房間,又冷又潮,看不清墻的外面,房間里面沒有別人,沒有鏡子,看不到別人的一張笑臉,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樂。 于是出現(xiàn)了查爾斯和他的侄女,這兩個納什幻想中的人,沒有深入學過心理學,也不想用心理學的專業(yè)術語對納什的.心理進行分析,在我的理解中,這兩個朋友是他對自己深度的自我暗示。從他們身上納什得到的是缺少的愛和鼓勵,是快樂和依賴,是另一個世界,是另一個自己。當幻想與真實碰撞,這對納什太過殘忍,還記得醫(yī)生說的話,當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活在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里,最愛他的人都不存在,這種心情可想而知。這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同情,覺得這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個人又一次陷入無邊的孤寂之中,真希望著一切都是一個誤會。
然而,再次發(fā)病讓我徹底感到可惜,這是一個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事實。作為納什的妻子,她不但愛孩子,也愛納什,決不允許發(fā)病的納什傷害到孩子,當他展開雙手攔在她的車前,說“那個女孩從未長大過”,我知道故事的希望來了。那個在他幻想中的天使般的小女孩經(jīng)歷這么多年從未長大,他確實在幻想。當他決定再也不理會心中的查爾斯和小侄女時,我對納什的情感是敬佩加悲傷。就好比兩個相愛的人,明明比肩卻只能裝作陌路相逢,這曾經(jīng)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從此不再有交流,剩下自己活在真實里。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年邁的納什終于獲得的別人的認可,他居然可以自如的與他人交談,這是他花了一輩子,站起來的又一個自己!當他站在諾貝爾獎臺上,感謝他愛的人,我想不僅僅是他妻子,還有那兩個從不曾消失的朋友都是他感謝的人。當他們在最后對視無語時,眼淚終于再也止不住,感覺他們就像是一輩子親昵的朋友,不離不棄,反而覺得納什還能看見他們是一種欣慰。
我想受感觸的不僅僅是這個故事,還有我們自己本身,我從來不覺得能有人比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全部,雖然有時我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別人更能看清,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時不時的,也會有自我鼓勵,會有自我安慰,這是作為人這種生物最可貴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讓給更多人走進我們心里,走進的還有更多的陽光,而這些人不是查爾斯也不是他侄女,是真實的朋友。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2
不是每一個精神病患者都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但約翰·納什做到了。
看完改編自同名傳記的美國 電影《美麗心靈》,我感觸良多。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以致獲得諾貝爾 經(jīng)濟學獎的數(shù)學家約翰· 福布斯· 納什 的生活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沒有華麗的造型,也沒有百轉千回的橋段,憑 著樸實又帶點小幽默的對白,深情的演繹,大膽的詮釋,《美麗心靈》不僅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 ,也得到了眾多影迷的肯定與支持,震撼了無數(shù)人的心。
納什是個天才,卻很古怪。他有一個忠誠的舍友,舍友帶著一個可愛的侄女,他們相處得很愉快。他還有一個神秘的上司威廉·帕徹——正是這個人,給予他渴望得到的認可和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使他成為默默奉獻的英雄,帶給他無上榮光和自豪感。這些人,也是我們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且渴望得到的存在。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知己,一個伯樂,一個愛人。我們在驚嘆甚至嘲笑他所幻想的一切的時候,應該對照一下自我。要知道,天才和平凡人一樣,需要鼓舞的力量。
隨著劇情深入發(fā)展,妻子艾麗西亞發(fā)現(xiàn)昔日的天才丈夫居然得了精神病,他口口聲聲所說的關于秘密的一切都只是他自己的幻覺,只是他在自己的腦海中不斷構想更新的小世界而已。看到這里,觀眾好像忽然間什么都明白了。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幸而故事沒有在此結局,妻子艾麗西亞一次次在崩潰的邊緣轉過身來,鼓起勇氣,慢慢地理解丈夫,包容他,關愛他,納什終于被 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所感動,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愈的疾病作斗爭。
現(xiàn)實也是如此。有些人覺得生無可戀的時候,是朋友的'關心、家人的愛,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氣。尤其是在寂寞、恐懼、患病的時刻,常常會覺得自己還沒有做一番事業(yè),沒有轟轟烈烈活一次,人生毫無意義,這時候最需要親人朋友的愛和幫助。任何時候,家都是我們溫暖的港灣。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放棄,要知道,家里總留著一盞為你而亮的燈。
上天眷顧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人。影片的最后,納什雖然依然會出現(xiàn)幻覺,但他已經(jīng)不去理會他們了,強大的理性戰(zhàn)勝并控制了非理性幻覺,他通過努力工作、潛心研究為科學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多少人追逐一生而不得的諾貝爾獎。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地活在當下,珍惜擁有的一切。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遇到困難,勇敢面對,不一定會有完美解決;但一味逃避,就永遠無法解決,反而陷入痛苦的深淵,萬劫不復。
擁有美麗心靈的,不僅是不依賴藥物、勇敢地與病魔作斗爭并取得勝利的納什,還有一直支持他、鼓勵他的妻子。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3
電影《美麗心靈》講的是:一個孤獨的天才數(shù)學家約翰·納什不善于交際,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尋找一個有真正創(chuàng)意的理論。他經(jīng)常顯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與自負,并撰寫出了關于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shù)學”,大膽地將現(xiàn)代經(jīng)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從此他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但不幸的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癥,讓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當他的妻子知道他得了精神分裂癥后,他的妻子沒有放棄他,而他亦沒有自暴自棄,堅強地與自己的心理疾病作斗爭。
剛看這部電影時,我開始想為什么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美麗心靈”而不是其他?赐赀@部電影后,“堅持”兩字浮現(xiàn)腦海,我才真正地明白它的含義。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興趣的堅持。他一直堅信尋找一個真正有創(chuàng)意的'理論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他為此堅持不懈,終于把人們接受了150多年的理論推翻,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當今時代,一部分人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些什么。我們應該要像納什一樣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并為此不懈地奮斗,這樣我的精神世界才不會空虛,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后,他沒有自暴自棄,勇敢地去面對。他為了他的家人以及他的興趣愛好,停止了吃藥。不管別人怎么看待他,他都堅強地活著并與自己的疾病作斗爭。這就是他對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并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痛苦和不幸。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也不同。在遭遇痛苦和不幸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卻選擇面對和奮斗。當我們選擇逃避時,我們就可能渾渾噩噩地度過我們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便充滿黑暗;當我們選擇面對并堅持自己的信念時,我們便能度過這個黑暗的時期,最終便會迎來光明。
“美麗心靈”的美還表現(xiàn)在納什的妻子對他的堅持。她一直沒有放棄得了精神分裂癥的納什,一直在身邊鼓勵和支持他。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鋼鐵般的意志讓人佩服并且感動不已。她對納什的愛不禁讓人動容,如果沒有她的堅持,或許納什的人生會是另一種模樣。這種堅持,這種愛,無論是來自家人或是伴侶,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
堅持對于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堅持,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如果劉謙不堅持他的興趣和夢想,那么他不會成為如此著名的魔術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美麗心靈”,對自己認定的事堅持到底,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并努力奮斗,以堅持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4
“我一直相信數(shù)字,不管是方程式或邏輯學都引導我去思考,但經(jīng)過終生的追求,我問自己‘邏輯到底是什么?誰去決定原由?’我的追求帶領我穿過了物理、形而上學、幻覺,又把我?guī)Щ噩F(xiàn)實。在事業(yè)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這神秘的愛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邏輯和原由來。今晚我站在這里全是因為你,你是我成為我的原因,你是我的全部!
1994年,已經(jīng)年過六十的約翰·納什站在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領獎臺上,對與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人深情表白。他的愛人,已經(jīng)滿頭華發(fā)的艾莉西亞,眼睛里飽含著淚光,微笑著注視著他的白馬王子,過去幾十年的時光在腦海中浮現(xiàn),他們享受過愛情的甜美,也在共同對抗病魔的路上相互依靠。這一刻,艾莉西亞無比幸福,在這長達幾十年的漫長歲月里,這位偉大的女性用自己的一生與命運搏斗,終于取得了勝利。而納什,也在人生事業(yè)得與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這是屬于納什的“均衡”,而他的“納什均衡”也為博弈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物傳記類電影《美麗心靈》以著名數(shù)學家、經(jīng)濟學家約翰·納什為原型,講述了天才數(shù)學家約翰·納什在妻子艾莉西亞的幫助下對抗精神分裂癥的故事。約翰·納什自幼性格孤僻,不善社交,曾被他的'老師評價為“兩顆大腦半顆心”。
電影中,約翰·納什在腦海中幻想出三位幻影人物,分別是:大學知己赫爾曼、赫爾曼的外甥女瑪希和國防部的帕謝爾。臨近大學畢業(yè)時,周圍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取得了一些學術成果,獲得了各種獎學金,而納什卻一心想要搞自己的原創(chuàng)理論,再加上他情商不高,總是當著同學的面對他們的研究評頭論足,導致他成為了異類,慢慢被孤立起來。這天,回到宿舍的納什臆想出舍友赫爾曼,這位好友與他一起喝酒、分享心事,鼓勵納什走出書桌,在人際交流中尋找博弈論的靈感。赫爾曼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納什的另一面。包含這位舍友在內的三個幻影代表著納什內心的欲望,根據(jù)馬斯洛需求理論,小女孩瑪希對應著愛與歸屬的層次、赫爾曼對應著被尊重、帕謝爾則代表著自我實現(xiàn)。
這部電影是我在閱讀關于博弈論的書籍時了解到的。在我看來,頂尖科學家的世界已經(jīng)足夠精彩,但這部電影絕不僅僅只是納什的個人傳記,更包含著對愛情的崇高禮贊。在納什即將被精神分裂的黑暗吞沒時,是愛讓他抓住理性之火,讓他在這場同自己的博弈中最終勝出。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人們往往更加關注表象,任由現(xiàn)實的欲望掌控自己。這部電影讓我更加堅信愛的存在,在這里,借艾莉西亞與納什的對話作為結尾:告訴我宇宙有多大?無限大。你怎么知道的?所有的資料都是這樣指示的?伤蛔C實了嗎?沒有。有人親眼見到它嗎?沒有。那你怎么能確定呢?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我想這和愛一樣。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相關文章:
美麗心靈電影觀后感11-19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11-14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10-18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06-10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11-15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范文10-06
電影《美麗心靈》的觀后感范文10-07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范文06-08
電影《美麗心靈》觀后感范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