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1
在世界各地,你認為每個孩子都和我們一樣每天被家長接送上學嗎?《跋山涉水上學路》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我在觀看這個紀錄片的過程中,多次落淚,光光第一集《與野獸同行》就使我多次淚流。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肯尼亞的故事。在肯尼亞,到處都是草原,一個村莊里,有一些孩子要去好幾十公里以外的學校上學,徒步行走幾十公里,這是一個多么遠的路程啊!
大草原,上面不可能沒有野獸,獅子、花豹、大象……當孩子們上學時,危險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會葬命。
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叫做“莫斯卡”的孩子,他和同伴一起行了十幾公里的路,他們走了近一個上午的路,才到達了學校。
在他們的父母眼中,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寶貝,他們本可以永遠呆在村子里養(yǎng)牲畜,可是什么都不能阻擋他們對讀書的渴望,所以才不遠萬里去上學。
他們的家人說:“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了神靈,只求神靈保佑他。”
在上學路上,他們渴了就喝干枯河里的小潭里的水,餓了就吃樹上的野果,還可以喝牲畜的血,吃牲畜的肉……看見他們貧苦的生活,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看了這個,我十分不解:為什么他們還要堅持上學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夢想,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2
我們都上過學,可有的人上學路上,家長接送,平平安安的;有的人卻翻山涉水,面對無數(shù)困難。尼泊爾的孩子們正是如此,他們的上學路充滿危險與艱辛。
6點整,天剛破曉。尼泊爾昆普村的孩子們早早起了床,先幫家里干農(nóng)活,到8點了,他們整理好校服,向山的那邊——什里阿達莎學校出發(fā)。
這些學生里有十多歲的大哥哥、大姐姐,還有4歲的小弟弟、小妹妹,他們一起徒步翻越4千米海拔的高山,兩次通過特爾蘇里河上已經(jīng)生銹的鐵索,雖然隨時可能掉下去,被河水淹沒……但他們不放棄上學,一直勇敢前行。
再看看我們吧!因為作業(yè)多就抱怨;因為刮風下雨就遲到;因為一點小困難就放棄寶貴的機會……不像昆普村的孩子們,他們面對高聳入云的大山,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縮,一直勇敢無畏的前行,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
勇敢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大路,雖然路上會有風、雨、雷、電……但是跨過這些坎坷,我們將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昆普村的`孩子們的上學路雖然艱辛,但是他們也有別樣的快樂,為了夢想,勇敢前行著。我的眼中仿佛出現(xiàn)了他們在山坡上為了不遲到而奮力攀爬的情景、他們在河流上努力劃繩索的背影、他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課的身影……這讓我備受鼓舞,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為夢想奮力前行。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3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紀錄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學路》,紀錄片講了肯尼亞的馬賽族兒童在求學路上的經(jīng)歷。馬賽族兒童要步行十幾公里去上學,路上經(jīng)常有大象、非洲水牛、花豹等野獸出沒,還要接受口渴和饑餓的折磨,也只能吃些野果充饑。他們的老師在紀錄片里這樣說過:“如果這些孩子中有誰遲到了,我并不會怪他;如果這些孩子中有誰沒有來上課,那他很可能再也不會來了!彼麄兊母改缸疃嘀荒芩退麄円还,因為父母們還要照看家里的牛羊。
紀錄片里最小的兒童只有4歲,名叫萊里昂卡,他也要和同學們一起途步一小時去上學。8歲的莫斯卡每天凌晨4點起來照看牛羊,不到早上7點就要徒步10公里去上學。紀錄片中最大的兒童也就只有12歲,她是學校的寄宿生,名叫科坦卡。她每次上學要徒步20公里。他們學校里的午餐僅是一碗大豆,這樣的午餐也只有寄宿生能享受到。寄宿生們對自己的午餐非常滿意,因為他們在家里很少吃到這么美味的食物。雖然條件很艱苦,但他們上學時十分開心,因為他們渴望知識,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改變未來。
比起他們的教育條件,我們的`已經(jīng)好到他們做美夢都想不到的程度了,而我卻還不珍惜。我經(jīng)常抱怨學校的午飯難吃,比起他們的午飯來,我們的午飯實在是太美味了。我上學放學時都是姨婆幫我背書包,而他們上學放學時都沒有人送。我的回家作業(yè)在媽媽回家之前完成得很少,大部分回家作業(yè)是在媽媽督促下完成的,他們的父母想輔導他們都沒法輔導,因為他們的父母根本就沒上過學。今后我一定會改正缺點,多向他們學習的。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4
對于讀書改變命運的最渴求、最直觀的感受可以從這部紀錄片當中尋得。建議作為家庭教育片,陪家里人都看看。
我們生活在都市當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各種便利,卻往往忽略了這種便利,是那么的珍貴。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取材于埃塞俄比亞、尼加拉瓜、墨西哥等不同國家,拍攝孩子們一條條兇險的上學路。
埃塞俄比亞沙漠上住著阿法爾人。每個村子之間可能相隔十幾公里,而這個村子有可能就只有兩戶人家,這里的孩子要上學,通通到一個學校。這一期兩個孩子住在一個村莊,他們要步行15公里到學校去上課。
早上沙漠上方太陽升起,11歲的哈米德喝點兒羊奶,吃幾口自制面包,叫上同村的伙伴,就踏上了去學校的路,沙子路很難走,腳經(jīng)常會陷進去,有時候遇到沙塵暴,辨別不了方向,人會迷路,片子里講曾經(jīng)有學生再也沒有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僅太陽炙烤,路上也沒有水源,甚至他們沒有錢,買一個水壺,只有在出發(fā)前多喝點水,放學的時候是下午1:30,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沙子的溫度已經(jīng)達到了70多度。
在烈日的.炙烤下,沙子的灼熱中,他們只有一步一步的堅定地行走,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而相比之下,我們簡直太幸運。在求知的路上我們享受了很多便利。打開網(wǎng)絡(luò)就可以有很多信息,去到哪都可以搭車,不需要我們用腳步丈量大地,不需要冒著生命的代價求知。
看了這部片子讓我想起來,曾經(jīng)一個線下的活動,距離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也有15公里遠,我都在猶豫,要不要去參加。看這個片子會讓我覺得羞愧。
所以,珍視我們所擁有的,別躺在上面睡大覺。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5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沉重的記錄片,名叫《翻山涉水上學路》。我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個民族十分艱苦。
果然不出所料,馬賽人的小孩真的十分辛苦。他們每天要走十幾公里的路,甚至幾十公里的路,路上,他們會經(jīng)歷危險、饑餓、饑渴,但他們依然背上書包,邁著輕盈的腳步去上學。在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們艱持上學,從不說苦也不說累,因為夢想一直存在于他們的腦海里,讓他們有動力繼續(xù)學習。同時,學習也使他們快樂。每天上學,父母只能送一公里左右的路,他們面對可能遇到的大象攻擊等危險,都能堅強應對。馬賽人的住所十分簡陋,房子如果出現(xiàn)裂縫只能用糞便來修補。他們的午飯也很簡單,只有一些小豆子。盡管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艱難,可他們還是歷盡千辛萬苦,踏上茫茫求學路。
看完這個記錄片,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生活在教育經(jīng)濟都很發(fā)達的無錫,在家人的照料下我吃穿不愁,生活條件很優(yōu)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給我們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學習條件,可我并沒有珍惜這么好的學習機會,總是不把學習放在心上,在學校也很調(diào)皮,給老師和爸爸媽媽增加了很多麻煩。想到這里,我真是慚愧不已。
我以后一定要改掉這些缺點,端正態(tài)度,好好學習,長大之后成為有用之才,爭取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世界,讓馬賽人的生活更美好。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翻山涉水上學路》觀后感07-16
上學的路的散文10-06
上學的路作文04-10
上學的路作文(精選30篇)09-19
上學的路作文五篇10-07
上學的路作文(通用46篇)11-14
平安上學路心得體會02-20
路與路作文01-02
上學一路歌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11-19
路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