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熱】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1919》觀后感1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電影主要鋪設是在中國外交使團參加巴黎和會的場景。中國的代表代表著中國人民希望收回山東半島的赤子之心,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理應有著這份合理的訴求,但是,被西方列強拒絕了,更過分的是,還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這更讓人生氣。于是,我深切地體會到老師在講課時說的落后國家的教訓: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被挨打!
顧維勛的飾演者陳道明先生,把這個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的生氣和憤怒,表演得十分的淋漓盡致,他用高亢的嗓音,憤怒的動作,在和會上痛揭了西方列強巧取豪奪,不在意中國的利益的真面目,他斥問他們,這樣無異于強盜般的'行為,使我作為一個觀影者,仿佛真正般坐在那個席會上,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十分無奈且沉重,最后,他瀟灑且憤怒的離去,他拒絕在文件上簽字。他知道,這是中國外交最悲痛的一天,他無奈的離去,他知道,終有一天,我們的中國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正如他所說的:中國人民會永遠記得這沉重的一天。作為現(xiàn)代的大學生,通過近代史綱要的學習以及這部電影,我真的記住了這一天,也真正的記住了這個深刻且沉重的教訓!梁啟超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我想無不有著這個道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更要有著這份決心和毅力,也應深刻的記住當年的教訓,并化之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好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建設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1919》并不是作為那時的一個事件使我們銘記于心,而應作為一個鮮明的教訓,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的1919》觀后感2
從外交官顧維軍在和會上義正詞嚴的講演、肖克儉具有愛國性質的游行及自焚事件等多視角,來展現(xiàn)影片主題,加之以鮮明的人物形象,龐大有力的意象,從而迸發(fā)出五四時期勢不可擋的護國熱浪,或許這正是影片《我的1919》能成功契合歷史與藝術的原因所在。
影片別出心裁的選材于中國五四這一特殊歷史階段,從中國外交群體在國際上的斗爭和慘敗為線索,同時一條暗線貫穿其中,即以肖克儉為代表的群眾自發(fā)式舉動,將民族尊嚴、國家利益、兒女私情演繹的淋漓盡致,貼切到位。
顧維軍無疑是影片中成功塑造的人物之一。導演使用了大量的灰色基調,并多次穿插采用黑白膠片攝制的客觀鏡頭,將當時的社會景象與黑暗的一面有根本的表現(xiàn),并對人物形象的表達起到了襯托作用。陳道明精彩的演繹更是彰顯出一種大氣,有一種深沉的感覺,肅穆莊嚴,舉手投足都合乎一個外交官的風范。陳在影片中主要行為就是“說”,參與謀劃、密談、發(fā)言、辯論。顧維軍性格上與陳性格上的孤鶴鷹隼一般的氣質,淡淡沉醉于自身的眉目流轉,或是不露聲色地演練一身的陡然一身正氣。
面對日本代表百端的挑釁與排斥,于眾代表的排擠等困難,顧的言行舉止更映襯出他的機智與膽略,他論證有力,措辭得體,一次次怒吼著一個中國人歇斯底里的吶喊。編導通過設置這些事件,加上影片中短促的音樂和顧沉重有力的`腳步聲,使顧的形象更加豐滿。
在顧的對白與旁白的設置上,導演所設置的人物顧的性格也得以十分強烈生動的體現(xiàn)。在第一次與日方正式交鋒中,他巧用日本代表掉表一事,迫使日方憤怒,吊足與會代表的胃口,繼而旁征博引,摧毀了日本不良圖謀的第一座堡壘!在日本的引誘下,他巧妙的與之斡旋,他拋棄了清政府的妥協(xié)與軟弱。有著自己的立場,他也曾在忍耐、利益、放棄間游弋,卻最終拒簽喪權辱國的條約,在國家、民族利益面前他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
巴黎和會上,中方受到種種擠壓,影片中卻兩次將官員間的相互推卸責任的鏡頭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這一方面突顯出國人的麻木不仁,一方面卻也在對顧“敢于直言、捍衛(wèi)正義”的性格塑造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氨毖笳疀Q意屈從于帝國主義的淫威;中方代表團總會長陸征祥進退維谷的境地,斗爭由此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導演在這一組畫面巧妙的使用了一系列的自然場景,如陰云密布,雷雨交加,這些都一一交接著顧矛盾復雜的心境,渲染了一種壓抑的氛圍。這種給觀眾心靈上的感染,就像讓娜的母親最終脫口而出顧的那句話一樣“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人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當然,影片中同時也有一組溫和的場景,如肖克儉在受傷后在讓娜家中養(yǎng)傷,與顧在花園中散步,陽光明媚的風景,這既讓人看到顧等外交官抗爭努力后的微妙希望,又前后相應,相輔相成的作用十分強烈。
在人物肖克儉的刻畫中,顧站在與之不同的立場上,有著較大的矛盾沖突。同時肖的行為舉措也影響著顧在外交問題上的認識。當肖克儉獻身于熊熊烈火時,影片采用了一組平行蒙太奇鏡頭,多次切換場景(肖在烈火中絕望的面孔、顧在彈奏鋼琴時麻木不仁的表情,梅的哭泣),將影片的主題推向高潮。肖具有愛國精神的舉動,對顧有側面烘托不可低估的作用。
導演運用電影獨特的審美特征與表現(xiàn)手法,巧妙地調整影片敘事風格,既有效突出了銀幕形象,又強化了戲劇風格!段业1919》能夠從歷史體裁中找到與藝術的契合點,這確實難能可貴!
《我的1919》觀后感3
當某一個事件離你遠去的時候,你意識到這是歷史。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一九一九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代表團由外交才子顧維鈞帶領,在談判中維護國家尊嚴。他童年時好友蕭克儉則領導巴黎華人示x游x,為抗爭列強,為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借口對德宣戰(zhàn),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zhàn)結束,德國戰(zhàn)敗。1919年1月18日,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lián)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zhàn)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zhàn)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guī)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我們的話題就從這里開始了。
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陳道明因為影片中的“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由他扮演。影片中有兩段臺詞我記憶深刻,一是顧維鈞用日本代表牧野男爵的懷表為引子來闡述關于山東領土主權該歸日本還是中國的那段話;
“請允許我在正式發(fā)言之前,讓大家看一樣東西。
(掏出金表)
(牧野發(fā)言:我的,我的懷表……)
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為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表送給了我。
(牧野發(fā)言:我抗議,這是盜竊,中國代表偷了我的懷表,這是公開的盜竊!無恥!極端的無恥!)
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
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山東是中國的,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戰(zhàn)略上,還有宗教文化,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和高興能代表中國參加這次和會,我自感責任重大,因為我是代表了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國在這里發(fā)言,剛才牧野先生說中國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戰(zhàn)勝國,這是無視最起碼的事實,請看,(拿出照片),戰(zhàn)爭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勞工就達十四萬,他們遍布戰(zhàn)場的個個角落,他們和所有戰(zhàn)勝國的軍人一樣在流血,在犧牲,我想讓大家再看一張在法國戰(zhàn)場上犧牲的華工墓地照片,這樣的墓地在法國在歐洲就有十幾處,他們大多來自中國的山東省,他們?yōu)榱耸裁,就是為了贏得這場戰(zhàn)爭!換回自己家園的和平和安寧!因此,中國代表團深信,會議在討論中國山東省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中國基本的合法權益,也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否則,亞洲將有無數(shù)的靈魂哭泣,世界不會得到安寧!
我的話完了,謝謝,謝謝!”
陳道明用冷峻的目光堅毅的言辭表現(xiàn)出了顧維鈞維護中華民族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個團結奮進的民族。
還有一段是在巴黎和會閉幕的簽字儀式上顧維鈞的一次簡短的發(fā)言:
“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協(xié)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當巴黎和會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讓給日本的消息傳到北京時,中國公眾頓時陷入一片沮喪和憤怒的情緒之中5月4日中國爆發(fā)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國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中國是在戰(zhàn)勝國中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是民眾是整個國家把你推到一個歷史的坐標位。一九一九中國爆發(fā)“五.四”愛國運動,一九一九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一九一九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電影《我的一九一九》以1919年“巴黎和會”為背景,通過中國外交使團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表現(xiàn)了一個“弱國”(當時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本世紀新的篇章。衷心祝愿我們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日新月異,永遠富強。
這是我寫的涉及到陳道明的第二篇文章了,不知道為啥他演的影視作品總能給我?guī)硇碌恼鸷常?陳道明真有氣質,他面部的輪廓異常獨特,流暢渾成,上帝在畫他這張臉的時候眼沒昏花手也沒打顫,一氣呵成了一根完美的線條。單眼皮,鼻真口方。他并非美男子,美男子往往乏味。陳道明的單眼皮沉靜地蓋住了他一部分的靈魂,使流露出的另一部分更濃郁,意味深長。他多半嚴肅,有時展顏一笑,眼睛里的靈氣閃動,意態(tài)十分可掬。演<我的1919>時他四十多,愈加冷峻沉穩(wěn),不動聲色,胸有城府,處世的每一寸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好了文章就寫到這兒吧。
《我的1919》觀后感4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后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zhàn)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zhàn)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于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xiàn)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xiàn)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xié)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zhàn)勝國合約上簽字,生動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
同時也展現(xiàn)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wèi)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斗,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愿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xiàn)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xiàn)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后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xiàn)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我的1919》觀后感5
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會上,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舌戰(zhàn)群儒,斥責日本的強盜行為,極力捍衛(wèi)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出了“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吶喊,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火種。這是中國第一次在不平等文件上拒絕簽字,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中國人第一次挺起了脊梁骨,捍衛(wèi)我們的民族尊嚴。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人再次大聲向霸權主義說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決不在強權面前妥協(xié)!
《我的1919》觀后感6
中國缺什么?
洋務者說:“中國缺技藝!庇谑撬麄兏銟屌,煉海軍,但最終不過隨著黃海上的隆隆炮聲,沉于大海。
改革家們說:“中國缺人權,中國沒規(guī)矩!庇谑撬麄儗W習日本和西方的制度,可是他們錯了,或者說不完全正確。
到了魯迅先生時,通過對部影片的思索,他最終選擇了文藝。
中國缺少的是種精神!
而顧維鈞正是對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憑著腔熱血,他頂住壓力,據(jù)理力爭。終于,中國人第次對列強說“不”,但終究,中國的外交還是失敗了,因為——弱國無外交!
一個泱泱大國,引領世界潮流上千年,競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究其根源就在于民族精神的缺失。
中國是有脊梁的,只不過太少了,少到使他們無法撐起中國這座大廈。我們可以設想,倘若巴黎和會上沒有顧維鈞,結果會如何呢?
為了中國這座大廈屹立不倒,我們要做中國的脊梁。
《我的1919》觀后感7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我的1919》,這個故事講述的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竭力為祖國爭取利益的故事。看了這個電影,我知道了,以前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落后,就算贏了,別人嫌咱們不夠強大,就把利益讓給強大的國家。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很好,我們要珍惜當下,學習天天向上,讓祖國變得更美好。
《我的1919》觀后感8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我的1919》,這個故事講述的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竭力為祖國爭取利益的故事?戳诉@個電影,我知道了,以前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落后,在國際社會沒人看得起,把應該享有的勝利果實,讓給給了強大的`西方國家。
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讓中國站在世界的大舞臺享有大國的地位。
《我的1919》觀后感9
終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于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于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
《我的1919》是外交官顧維鈞的回憶錄,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過程。中國雖然是戰(zhàn)勝國,但是在和會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也是必須的尊重與重視。作為戰(zhàn)勝國,甚至沒有奪回本屬于中國的山東,沒有奪回主權以及領土的完整。今天看來,這一結果荒謬的近乎可笑,這是一個戰(zhàn)勝國應得的待遇嗎?但是歷史就是如此血淋淋的把這一章銘刻在了所有中國人心中。
顧維鈞,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之一?梢哉f他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中國代表團應有的5個席位變成了2個,代表團的人都在干嗎?有抱怨的,有憤怒的,有事不關己的,唯獨顧維鈞,作為代表團的一員,懷著不卑不亢的精神據(jù)理力爭,不肯輕易退讓。從他與法國總統(tǒng)第一次的會面開始,就讓法國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民族。他在面對各大國的刁難時,頂住國內政府的壓力,發(fā)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斬釘截鐵地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闭Z出驚人,獲得全場一致的掌聲時,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我為他感到自豪,他是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英雄。
我從影片中看到了另一個人的身影――肖克儉。一個滿腔憤怒的中國人。當我看到肖克儉因為組織留學生抗議,發(fā)表慷慨激昂的演講,直至最后一書告愛妻,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我為他而心痛,為他而憤怒。他要用他的熱血來喚醒沉睡的中國人民。然而當時在他們背后的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也許正是印證了那一句至理名言“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政府竟然會要求代表團在和會上簽字,他們完全不顧及人民的想法。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現(xiàn)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我的1919》觀后感10
搭上歷史快車
踩上歷史的風火輪,一路留下滄桑和喜悅的印輒,亦沉淪、迷惘,亦激情、豪邁,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合。曾經一度的積怨和憤慨在歷史的快車上漸漸淡去。但《我的1919》卻像一支火焰點燃了我心底深處那股濃濃的情懷。剪不斷,理不去。
在和諧、太平的'今天,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硝煙;
在與青春捉迷藏的美好華年,是否還記得奮力抗敵,激情澎湃的五四;
在隨波逐流與世浮華的時尚風中,是否還記得巴黎和會上那個堅定的“不”字。
當你記起這一切時,難道你的心沒有為之一震,沒有為流行在現(xiàn)今社會的一些喧囂哭泣嗎?
曾經一時,因政府的軟弱與不和而讓敵人乘虛而入的歲月已隨那個“不”字,隨著北京上空噴薄而出的那股熱血兒,永遠的消失了。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聯(lián)合國上空的是那鮮艷的、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
跨越歷史長河,展望那些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吶喊、為之震撼的場面;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英雄氣概;那些視國如己,拋頭顱、撒熱血,只為保家為國的豪邁。誰還敢說“東亞病夫”,誰還敢在中國的領土作威作福?
光輝的一頁已帶著芬芳留在了歷史的昨天。而現(xiàn)在的輝煌還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鑄就。放下自掃門前雪的冷漠;收起虛度年華的安逸;放飛愛國情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譜寫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
搭上歷史的快車,越過坎坷與泥濘,下一站將會是一片晴朗。
《我的1919》觀后感11
1919,一個不同尋常的數(shù)字,在他的背后,更是潛藏了一段沉重的歷史――凡爾賽和約。那是一個令國人所不容的合約,那更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向世界說“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奮起,更是近代史轉向現(xiàn)代史的歷史時刻。在這個獨特的坐標上,有這樣一個人――顧維鈞。也正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青年,才敢于代表中國,在合約書上拒簽,敢于直面列國強權。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個中國青年,才向我們證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懷表的隱喻是你初露崢嶸的開始,更將日本代表說得啞口無言,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魅力;不假思索地拒絕是你不變初衷的本心,更是中國傲然不屈的風骨;在所有人在后退,在妥協(xié)時,寸步不讓、據(jù)理力爭更是你站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所承擔起的獨有魅力?赐炅恕1919》這個影片,我只想說,顧維鈞,1919年的.中國何其不幸,但有你的的中國,何其有幸。
弱國無外交,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一代代英烈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這樣一個太平盛世,他們的前仆后繼使我們免受這樣的困境。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更要繼承發(fā)揚前輩遺志,帶領中國走上更高的未來。
《我的1919》觀后感12
我是一名大學生,看了電影《我的1919》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關于五四運動背景下,葉海音為代表的中國青年的故事。影片通過細膩的情節(jié)、感人的臺詞和演員的精彩表演,真實地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動。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的深刻之處在于它幫助我進一步了解了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以及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追求。在五四前夕的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國家的境遇也令人痛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有志青年挺身而出,以反對封建文化、推進民主化為奮斗目標。影片中,葉海音和他的朋友們?yōu)槟苤鞒忠粋學生辯論會、爭取學生表達自由和恢復鐵路工人權利組織,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代價。這種為民主和社會正義獻身的心態(tài)和精神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
另外,這部電影還對五四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中國青年的自由主義思潮,被認為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而這部電影也引起了我深入思考,作為當代青年人,我們是否還在這個問題上前行?
當今中國,盡管已經走過了各種發(fā)展階段,但在發(fā)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對于歷史發(fā)展的敏感和關注。電影《我的1919》提醒著我們,盡管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次青春期的挑戰(zhàn)或者豪情,但是代替它的不是追求一種安定的社會保障,而是對于社會的自我投入和自我貢獻。我們不能滿足于自己的小小照顧,也不能只是困於自己的小世界。當自由和民主感受到壓迫時,我們不能退縮或者無心于之。
另外,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成就也許遠遠領先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自滿或者疏忽問題。事實上,我們仍然面對著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或者是新問題,還需要通過倡導自己的觀點和行動來推進社會的進步。
通過這部電影,《我的1919》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和精神,以及影片中青年人的追求和精神都讓我十分感動和深思。作為的當代青年人,我應該怎樣為社會貢獻,成為自由和民主的守衛(wèi)者,這是我從《我的1919》電影中獲得的一些啟示。
《我的1919》觀后感13
1919年6月28日是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日子,那一天,做為弱國的中國,第一次向世界說“不”。剛剛看完電影《我的1919》,內心很強的感受,想寫下來?烧娴奶峁P了,又有點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顧維鈞,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國黨政府時期外交界的領袖人物,中華民國高級外交官員。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19年他代表中國當時的政府參加了巴黎和會的談判,期間,他為中國山東的主權問題據(jù)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他的才華不僅讓那些列強們畏懼,在會議代表中引起強烈支持,更是贏得了廣大法國民眾對中國山東問題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弱國無外交”,雖然我們有著這樣出色的外交家,有著廣大民眾的支持,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山東的主權還是被英、美、法三國的首腦,為了其自身利益而出賣給了日本。這是民族的恥辱!但是,國家的懦弱并沒有抹殺一個出色外交家的業(yè)績,面對列強、面對國內頻頻發(fā)來的要求簽字的電報,顧維鈞勇敢的向世界說出了“不”,并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在歷史上留下了中國外交的光輝一筆。難怪史學家唐德剛評價“細察全部近現(xiàn)代中國外交史,我國外交人員,真正出了大風頭,也只此一次!
顧維鈞,的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外交家,由此,我細查了一下他的生平。他在76歲高齡的時候,還代表國黨政府參加了海牙國際法庭副院長職位的競聘并獲勝。的確是位出色的法學家和外交家。
顧維鈞的才智和勇氣,以及他一腔愛國熱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寫下這些話,或許與我最初想寫的內容形成了差異,但是,歸根結底,我希望我的兒子將來也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人物。
《我的1919》觀后感14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義。有人在戰(zhàn)場上不畏槍林彈雨,有人在學術上盡心盡力,有人在外交的舞臺上面對強權勢力堅守民族氣節(jié)。
《我的1919》講述了一戰(zhàn)結束的背景下,各參賽國為了解決戰(zhàn)爭遺留問題而召開巴黎和會,中國派出顧維鈞等五人作為代表團。此時的中國國力尚未從之前的沉重打擊中恢復,在國際會議中得不到基本的尊重,甚至連足夠的席位都無法爭取。為了抗辯列強意欲瓜分中國的野心,顧維昀在會議上勇敢地發(fā)聲,這既是他作為中國人悲切的心境、也是中華民族在面對內外各種壓力時的疾呼。最終,他拒簽了凡爾賽條約,留下了中國人在逆境中倔強的身影。
中國需要務實的人,為自己的理想、也為時代的進步;中國也需要一份情懷,鼓舞每一個人心中有祖國。和平時代談愛國是容易的',因為我們個人的發(fā)展道路和祖國是一致的;但在社會不穩(wěn)定的時候,在面對與你對立的強權時,我們是否還能堅定地說出我們的信仰,愿意承擔這個國家目前的不足并為之奮斗?想必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但對祖國而言,這些可貴的人又是至關重要的。
這段歷史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顧維昀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至少讓這個國家慢慢回到發(fā)展的正軌上。他是真真切切為了祖國而考慮,在浩大的政治糾紛中也承擔外交官的責任。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我的1919》觀后感15
這是一部含著血淚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含著血淚的歷史。
我用兩個小時去看完它,卻用了很久很久去體會這部影片帶給我的落寞。
《我的1919》,我的民族,我的國家!
一九一九年,這個多事之秋,一九一九年,這一年,有屈辱的巴黎和會,這一年,有無奈的外交妥協(xié),這一年,也爆發(fā)了舉國震驚的五四愛國運動。這一年,勇敢的中國外交官在和會上奔走斡旋,這一年,無畏的中國人民在巴黎走上街頭,灑著鮮血吶喊。
看一部電影,我看不懂它的拍攝技巧,也看不出演員的演技,我看的,只是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我深刻地明白,當那些已經發(fā)生的事情被當成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人聽時,那個故事,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段业1919》就是這樣一個承載著歷史風塵的故事,厚重得令我窒息。
影片的開頭,是一個神情疲憊的中國男人,他坐在馬車上,沉思著。他是中國駐美公使,他也是代表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全權代表——顧維鈞。從美國趕往巴黎,他帶著收回山東的要求,帶著四萬萬同胞的希望,帶著國家的尊嚴。我無法揣度那個男人趕往巴黎時的心情,但我卻看見了那個男人臉上是深深的疲憊,我仿佛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他心中的沉重。這一趟,他或許會帶著國家應的利益回去,也有可能至此成為民族的罪人。
我不懂在一九一九年,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怎樣才能拯救中國,但我知道,那時的人們,每一個國人都在為了拯救中國的理想而奮斗著。有人在外交上忙的焦頭爛額,有的人在報刊上傳播著思想,有人在街道上高舉著旗幟反抗……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不管是機智如諸葛的顧維鈞,還是為著理想奮不顧身的肖克儉,亦或者是為愛遠涉異國的梅,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都不能將落后的中國徹底解放。
我不了解外交,但我卻知道,在外交上,每個人都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了利益,他們可以不管正義,也可以失去同情,為了利益,他們像叢林里分食的老虎,忘記了承諾,也拋棄了曾經作為盟友的中國。
對于那些在和會上張牙舞爪的老虎們,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有一個人,卻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淡忘的身影,他是威爾遜,一個帶著他的十四點來到和會,又帶著同意拋棄中國的不平等的意見離開巴黎的美國總統(tǒng)。他讓我漸漸明了,在面對國家利益時,有時候,個人信念、個人理想、個人情感、信任等等都不再重要。威爾遜被后世認為是理想主義典范,他曾說,我的國際聯(lián)盟的設想,應該作為全世界人類的有組織的道義力量發(fā)揮作用,無論在何時何地出現(xiàn)錯誤的行為和侵略的行徑,或者產生采取此類行為的企圖,它們都要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那么在巴黎,是什么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了呢?
面對背叛和拋棄,肖克儉跪在英美法的國旗面前,用熊熊燃燒的烈火將自己的信念彰顯,那是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悲涼的挽歌,那更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列強將山東半島的主權送給了日本,像是贈送一個禮物般,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無視中國人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去責怪他們,落后、貧窮、軟弱,我們沒有責怪他們的資本,也沒有責怪他們的力量。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公平,還需自己爭取。
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在得知中國的山東主權被日本搶奪之后,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我留在巴黎還能做什么,我沒有勇氣去拒絕簽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許我去簽字,不能成為民族的'罪人!
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顧維鈞在離開的時候也流淚了,那個鐵血男兒的眼淚里有著屈辱和不甘,還有深深的無奈。有人說顧維鈞不理解普通群眾的心理,他指責群眾的魯莽,但群眾也不理解他的思想,外交是一個復雜的東西,
和會的簽字儀式上,顧維鈞痛心地對那些西方的強盜們說:“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我們也不會忘記,一九一九年,有一場喪權辱國的巴黎和會和一張凡爾賽合約,一九一九年,有無數(shù)的英雄在反抗和救國的道路上留下了鮮血和生命,一九一九年,有一種思想在扎根萌芽,五四的鮮花即將開遍祖國的上上下下。
我們更不會遺忘,唯有強大,才能立足,公平是努力的結果,公平,也是強國的特權。
影片的最后,有這樣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一九一九年,中國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
【《我的1919》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1919觀后感11-12
《我的1919》觀后感09-20
《我的1919》觀后感09-23
我的1919觀后感05-15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09-21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10-25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12-06
我的1919觀后感(精選11篇)07-17
我的1919觀后感9篇12-04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優(yōu)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