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狼共舞》觀后感2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狼共舞》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狼共舞》觀后感1
這是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等。
凱文·科斯特納,印象深刻的,是他主演的三部電影:《未來水世界》、《郵差》、《與狼共舞》。
《未來水世界》,渺小的人類在強大的自然面前,將求生的本能發(fā)揮到極致——大災難之后,人類與自然依存關系的重建雖然艱難,卻也可行。他成為了引領人類方向的那一星勇敢的燈火。
《郵差》,一個小人物,以好奇、游玩的心情,將自己無意得來的一些信件,投往各地。這是一個無心之舉,卻使得久已癱瘓的、四分五裂的國家在廢墟上重建,成為國家統(tǒng)一、人民融合進程當中不可小視的力量。小人物因使命的神圣,變得崇高而偉大。
《與狼共舞》,印第安蘇克斯部族人在融入美國前,最后一段屬于自己的生活。電影表現(xiàn)了太多的沖突與抗爭,而融合,既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這一切就不可避免。令人樂觀的是,融合以后的和諧可以期待,因為,有太多凱文?科斯特納扮演的角色,成為美國與印第安部族之間深入溝通的橋梁。
大約4個小時的電影,將這一段特殊歷史背景下,一個民族獨特的風情、語言、文化、生存方式展現(xiàn)得既細微又鮮活,觀眾因為這獨特的領略而醉心于電影,更因為這史詩般的巨制而引發(fā)深深的思索。
一、求變是必然。人如此,國家同理。任何一成不變或墨守成規(guī),都將被發(fā)達與先進所取代,這個過程不論多么痛苦——流血、沖突、依依不舍,都無法阻擋“必然”的步伐。
二、在歷史進程中,侵略與被侵略,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占領與被占領,不論以何種方式——野蠻也罷,懷柔也罷,最后勝出的,永遠是強大的一方,個人情感只能退居其次。
三、關于爭戰(zhàn)與死亡。電影有幾處的表現(xiàn),處理都偏重于理性與審慎。這其中,男主角是一個和解者——他從戰(zhàn)爭中走過,深知個體生命生存的權利,不以種族等外在因素所左右,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法則,那就是順其自然。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態(tài)度,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更多沒有露面的持這種態(tài)度的人,他成為他們的代表,從而使得一個弱小民族在強大民族的征服面前,不至于完全被消滅。
一)看到路邊的骸骨,他只是默默撿起一根箭頭察看,但他心里明白,那是印第安人的箭,射殺的只能是白人。
二)剝野牛皮的手法太殘忍,他明白是白人所為,但當印第安人殺死那些白人的時候,他的'內心雖也有著短暫的震撼,但很快就釋然了。他躺在印第安人狂歡的圈子外面,在心里說,我不氣憤,也不難過。他明白,這,也是一種弱肉強食。
三)印第安人救下他時,幾乎殺光了那些押解他的白人軍人。他說,你們殺得好,他們該殺。他其實是一個有著相當高道德準則的人,而那些軍人,在他面前,表現(xiàn)實在低劣而殘忍,為他所不齒。他是寧可與狼共舞,也不愿意向他們解釋什么的。
四、神性的光環(huán)。他得到了印第安人為他起的名字——與狼共舞。當狼也與他和諧共處、一起起舞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如同相信印第安人的眼睛一樣——看不見的一種東西,將他與狼相連。這很神秘嗎?也許。但它是一種真實存在,一種神性的光輝環(huán)繞在他身上。世間萬物原該有一種神秘氣息相通,總有一天,當人類更深地融入自然當中時,一定能更深地嗅到那種氣息,它是比語言、音樂還要博大精深而又溝通無限的。
它,便是至高無上的自然法則。
《與狼共舞》觀后感2
電影《與狼共舞》時常4小時講述了一個白人約翰鄧巴中尉的經歷為線索來真實的反映出邊疆印第安人的生活,體現(xiàn)一種與眾不同的平原馬背文化與真實的一段美國歷史。
主角約翰鄧巴是一個追求自由富有冒險精神的人,他自愿申請去荒涼的西部駐守。初到西部,這里與繁華中東部有著迥異的景色,一望無際的草原與碧藍高遠的天空相接,荒蕪蒼茫中隱藏著西部草原獨有的氣質。終于到達了駐地,卻發(fā)現(xiàn)這里空無一人,在給養(yǎng)充足,卻險象環(huán)生的駐地,鄧巴自由而快樂的生活著,他每天整理著駐地,有條不紊的給自己安排工作,等待著援軍的到來。閑暇時會游游泳、洗洗衣服,和野狼逗趣。如果沒有踢鳥的誤闖,可能他會這樣一直等到援軍的到來。當印第安人前來挑釁的時候,他會用咖啡和白糖取悅他們,也會不失時機的展示自己的友好;在夜晚的篝火旁,他可以和狼一起翩翩起舞;當他和印第安人成為朋友的時候,他會義無反顧的保護自己的朋友。在一場印第安人種族間的戰(zhàn)爭取得勝利后,他認為這場他保衛(wèi)老弱病殘安危的勝利,是他一生最偉大的勝利;在美國軍人占領駐地之后,威逼他找到蘇族人時,他依然選擇保護他們的安危,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影片中交織的各種情感正是讓人感動的所在,也是影片成功所在。
印第安人與白人有著迥然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在印第安人的部落里,可以看到一種原始人的氣味。人們的'生活純樸,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是以感情為基礎建立起,而部落對外界的人有強烈的排他性。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會因為食物的搶奪的發(fā)生戰(zhàn)爭,也會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而發(fā)生戰(zhàn)爭。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蘇族與波尼族的戰(zhàn)爭。而在與波尼族的戰(zhàn)爭中,蘇族人取得了勝利。在面對波尼族的進攻時,“與狼共舞”產生了很大的作用,他為他們帶來了最先進的火槍,這是其他印第安人部落不能夠抵擋的武器。與波尼族的戰(zhàn)爭是一場沒有黑暗政治背景,也不是為了爭地、圖財、救人,只為保持冬天的貯糧,只為保衛(wèi)婦儒的生命,免于饑餓困撓的戰(zhàn)爭。
在印第安人部落里,沒有政治之間的沖突,沒有什么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在這里戰(zhàn)爭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保衛(wèi)自己的食物,自己部落的財富與親人。
在“文明人”的眼中印第安人無疑是殘忍野蠻﹑落后迷信的,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他們的習俗,是歷史的遺留與見證,如若強行改變那千百年后還有什么能證明他們的存在?
曾經有一位冒險家只身進入食人族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有著在我們看來不能理解的習俗:如果有一位親人去世,那活著的人要自斷一節(jié)手指。這在我們看來是血腥而又無法理解的,然而這恰證明了傳統(tǒng)部落人與人之間強烈的羈絆,親人之間無可替代的情誼。相比于當代人間的人情冷漠,親人間的相互猜疑,這種簡單的方式更讓我震撼﹑感動。
所以說傳統(tǒng)部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純潔質樸,不會夾雜任何利益色彩。
當影片的最后,“風中散發(fā)”在鄧巴即將離去的時候高聲呼喊“與狼共舞,我是風中散發(fā),我是你永遠的朋友!睍r,喊聲越含越嘶啞,我的心在那一刻真的被震撼了,之后,一匹狼站在山頂,高高地仰起頭深深地竭力地悲鳴。整個人失魂一般,思緒久久拉不回來。從沒想過一部影片能帶給我如此震撼,雖然整個影片所有的場景幾乎都取于美國的邊疆,那個看似可野蠻荒蕪之地,可是處處展現(xiàn)的確是無盡的美好,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