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心情的成語
一、關(guān)于高興類的成語:
高興的成語興奮的成語愉快成語笑的成語喜的成語快樂的成語
二、關(guān)于憤怒、生氣類的成語:
怒的成語生氣的成語悲哀的成語
三、悲哀、悲哀的'成語:
悲哀的成語悲傷的成語哭泣的成語哭的成語淚的成語
四、恐懼、害怕的成語
驚恐的成語恐懼的成語害怕的成語不畏懼成語畏懼成語
五、其它
情緒的成語發(fā)呆的成語
更多與解析:
一、情緒歡喜類
1、歡天喜地huāntiānxǐdì
【解釋】:形容十分高興。
【出自】: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我現(xiàn)將著夫人誥?,縣君名稱,怎生待歡天喜地,兩只手兒親付與他。”
【示例】:剛才二奶奶從老太太屋里出來,不似往日~的,叫了平兒,唧唧咕咕的不知說了些什么。◎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六十七回
【近義詞】:歡欣鼓舞
【反義詞】:切膚之痛、哀痛欲絕、愁眉苦臉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2、歡欣鼓舞huānxīngǔwǔ
【解釋】: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出自】: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示例】:但在革命成功了的當(dāng)時(shí),我們一般的人是怎樣地~喲!◎郭沫若《少年時(shí)代?反正前后》
【近義詞】:興高采烈、欣喜若狂、喜氣洋洋
【反義詞】:黯然銷魂、肝腸寸斷、愁眉苦臉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3、喜從天降xǐcóngtiānjiàng
【解釋】: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自】:元?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三折:“貴腳踏踐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示例】:張順見了宋江,~。◎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
【近義詞】:喜出望外、大喜過望
【反義詞】:大禍臨頭、天災(zāi)人禍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4、大喜過望dàxǐguòwàng
【解釋】:過:超過;望:期望。結(jié)果比原來期望的還好,因而感到個(gè)性高興。
【出自】:《史記?黥布傳》:“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示例】:燦若燈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覺~,方才放下了心!蛎?凌?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近義詞】:喜出望外、喜從天降
【反義詞】:大失所望、大失人望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jìng)(gè)性高興
5、興高采烈xìnggāocǎiliè
【解釋】: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示例】:阿二忽然對(duì)于曾滄海的威嚇全沒怕懼,反而~的說起來了。(茅盾《子夜》四)
【近義詞】:歡天喜地、喜氣洋洋
【反義詞】:無精打采、悶悶不樂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6、興致勃勃xìngzhìbóbó
【解釋】:興致:興趣;勃勃:旺盛的樣貌。形容興頭很足。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文巨眼。’”
【示例】:全班同學(xué)早就集合好,~地向野游地進(jìn)發(fā)了。
【近義詞】:興高采烈、興趣盎然
【反義詞】:無精打彩、興味索然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7、樂不可支lèbùkězhī
【解釋】:支:撐住?鞓返讲荒軗纬值牡夭健P稳菪老驳綐O點(diǎn)。
【出自】:漢?班固《東觀漢記?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示例】:蘭言夫子聽了寶云夫子之話,正中心懷,~,如何肯去攔阻!蚯?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近義詞】:喜出望外、興高采烈
【反義詞】:痛不欲生、肝腸寸斷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快樂到極點(diǎn)
8、心花怒放xīnhuānùfàng
【解釋】:怒放:盛開。心里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出自】:清?李寶嘉《禮貌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時(shí)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為他了,難為他了。’”
【示例】:想起這件高興事,不覺~。
【近義詞】:興高采烈、欣喜若狂
【反義詞】:黯然銷魂、五內(nèi)俱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bǔ)語;含褒義
9、手舞足蹈shǒuwǔzúdǎo
【解釋】: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dòng),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diǎn)。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tài)。
【出自】:《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近義詞】:歡天喜地、歡欣鼓舞
【反義詞】:悶悶不樂、不茍言笑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10、拍手稱快pāishǒuchēngkuài
【解釋】: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jié)局使人感到滿意。
【出自】:明?凌?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又見惡姑奸夫俱死,又無不拍手稱快。”
【近義詞】:皆大歡喜、大快人心、拍手叫好
【反義詞】:肝腸寸斷、天怒人怨、悲憤填膺
【語法】:連動(dòng)式;作謂語、補(bǔ)語、賓語;含褒義
11、皆大歡喜jiēdàhuānxǐ
【解釋】:皆:都。人人都高興滿意。
【出自】:《金剛經(jīng)》:“皆大歡喜,信守奉行。”
【示例】:正在~間,忽然太后密詔了清帝的本生父賢王來宮。(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近義詞】:歡天喜地、盡如人意
【反義詞】:怨聲載道、大失所望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人都高興滿意
二、情緒憤怒類
1、怒不可遏nùbùkěè
【解釋】: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dòng)手掀王師爺?shù)匿伾w,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shí)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近義詞】:怒形于色
【反義詞】:喜不自勝、心平氣和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十分憤怒
2、怒形于色nùxíngyúsè
【解釋】:形:顯露;色:臉色。內(nèi)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出自】: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guó)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jǐn)埢腹洌斡谏?rdquo;
【近義詞】:怒不可遏、怒目切齒、怒氣沖天
【反義詞】:喜形于色、喜不自勝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指內(nèi)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3、怒火中燒nùhuǒzhōngshāo
【解釋】: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出自】:宋·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示例】:這時(shí)見四個(gè)師弟非欲置自己和師父于死地,不由~!蚬琵垺堕L(zhǎng)干行》
【近義詞】:怒不可遏、怒氣沖天、怒形于色
【反義詞】:欣喜若狂、心花怒放、喜氣洋洋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于激憤
4、忍無可忍rěnwúkěrěn
【解釋】: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出自】:清·無名氏《官場(chǎng)維新記》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學(xué)生忍無可忍,鬧出全班散學(xué)的事來了。”
【示例】:他在~的狀況下,最后出手還擊。
【近義詞】:拍案而起、深惡痛絕
【反義詞】:忍辱負(fù)重、忍氣吞聲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三、情緒悲痛、哀悼類
1、怒不可遏nùbùkěè
【解釋】: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dòng)手掀王師爺?shù)匿伾w,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shí)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近義詞】:怒形于色
【反義詞】:喜不自勝、心平氣和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十分憤怒
2、怒形于色nùxíngyúsè
【解釋】:形:顯露;色:臉色。內(nèi)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出自】: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guó)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jǐn)埢腹,怒形于色?rdquo;
【近義詞】:怒不可遏、怒目切齒、怒氣沖天
【反義詞】:喜形于色、喜不自勝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指內(nèi)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3、怒火中燒nùhuǒzhōngshāo
【解釋】: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出自】:宋·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示例】:這時(shí)見四個(gè)師弟非欲置自己和師父于死地,不由~!蚬琵垺堕L(zhǎng)干行》
【近義詞】:怒不可遏、怒氣沖天、怒形于色
【反義詞】:欣喜若狂、心花怒放、喜氣洋洋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于激憤
4、忍無可忍rěnwúkěrěn
【解釋】: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出自】:清·無名氏《官場(chǎng)維新記》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學(xué)生忍無可忍,鬧出全班散學(xué)的事來了。”
【示例】:他在~的狀況下,最后出手還擊。
【近義詞】:拍案而起、深惡痛絕
【反義詞】:忍辱負(fù)重、忍氣吞聲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四、情緒感激類
1、感激涕零gǎnjītìlíng
【解釋】:涕:眼淚;零:落。因感激而流淚。形容極度感激。
【出自】:唐·劉禹錫《平蔡行》詩:“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示例】:賈政聽了,~,叩首不已!蚯·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七回
【近義詞】:感恩圖報(bào)、感激不盡
【反義詞】:忘恩負(fù)義、恩將仇報(bào)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極度感激
2、感恩戴德gǎnēndàidé
【解釋】: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
【出自】:《三國(guó)志·吳志·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bào)之心。”
【示例】:偶有一個(gè)狡滑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
【近義詞】:感激涕零、感恩圖報(bào)
【反義詞】:恩將仇報(bào)、忘恩負(fù)義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3、謝天謝地xiètiānxièdì
【解釋】:表示目的到達(dá)或困難解除后滿意簡(jiǎn)單的情緒。
【出自】:明·馮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歸田》:“祖孫空切陳情表,母子遙懸陟屺懷,到如今謝天謝地全恩愛。”
【示例】:~,這件事總算辦成了。
【近義詞】:心滿意足、稱心如意
【反義詞】:怨聲載道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4、沒齒不忘mòchǐbùwàng
【解釋】:沒齒:終身。一輩子也忘不了。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回:“長(zhǎng)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沒齒不忘不恩。”
【近義詞】:刻骨銘心、永志不忘
【反義詞】:忘恩負(fù)義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用于書面語
5、感同身受gǎntóngshēnshòu
【解釋】:感:感激;身:親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lǐng)受到一樣。此刻多比喻雖未親身經(jīng)歷,卻如同親身經(jīng)歷過一般。
【出自】:《晚清文學(xué)叢鈔·轟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萬事求二兄代為照顧,感同身受。”
【示例】:此時(shí),被壓迫婦女的悲慘遭遇,使趙盼兒~!蛟婿吨袊(guó)文學(xué)史》第六編
五、情緒激動(dòng)類
慷慨激昂
悲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悲喜交集
心潮澎湃
情不自禁
動(dòng)人心弦
激昂慷慨
六、情緒懊喪類
心灰意冷
垂頭喪氣
自暴自棄
心灰意懶
大失所望
灰心喪氣
萬念俱灰
黯然銷魂
七、情緒憂愁類
愁眉苦臉
愁眉不展
郁郁寡歡
心急如火
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
愁眉緊縮
八、情緒煩亂類
心煩意亂
惘然若失
六神無主
局促不安
如坐針氈
心神不定
火燒火燎
心亂如麻
若有所失
抓耳撓腮
神魂顛倒
方寸大亂
坐立不安
長(zhǎng)吁短嘆
度如
七上八下
忐忑不安
【描寫心情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1.描寫人心情的成語
6.表示心情的成語
7.形容心情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