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之驕子的意思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之驕子的意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之驕子的意思
天之驕子[tiān zhī jiāo zǐ]
成語意思
驕子:寵兒。老天爺?shù)膶檭。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xiàn)指條件極其優(yōu)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焙笕擞纱颂釤挸龀烧Z“天之驕子”。
成語故事
匈奴是中國北部的游牧民族。從秦朝末年到漢朝初年這半個世紀中,匈奴貴族征服了中國北部、西部和東北部許多少數(shù)民族。并且屢次侵犯漢族地區(qū)。公元前200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曾經(jīng)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和匈奴人作戰(zhàn),結果被圍困七天七夜,好不容易才脫險。此后,漢朝幾代皇帝都不敢與匈奴碰硬。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即位后,下決心解除這一威脅。武帝在位的幾十年間,先后派韓安國、衛(wèi)青、霍去病等大將征伐匈奴,屢次取得重大勝利。公元前90年,匈奴單于狐鹿姑又入侵漢族地區(qū),搶掠百姓財物,殺死漢朝官員。武帝非常憤怒,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七萬,御史大夫商丘成領兵三萬,重合侯莽通領兵四萬,前去反擊匈奴。
狐鹿姑得知大批漢軍反擊,馬上丟棄笨重的軍事設備,威逼民眾遷居。漢軍三支隊伍進入匈奴控制區(qū)后,商丘成的人馬與匈奴兵交戰(zhàn)九天,互有死傷。莽通的人馬因匈奴兵自行退去,未曾交戰(zhàn);李廣利的人馬則大敗匈奴兵,并乘勝向北追趕。就在這時候,京城里傳來了李廣利的家屬犯罪而被捕入獄的消息。李廣利非常擔憂,不知如何是好。部下有人建議,索性深入匈奴的腹地,建立更大功勛,用來為家屬抵罪。李廣利采取這一方法,繼續(xù)北進,結果大獲全勝,殺了匈奴的左大將。
狐鹿姑雖然丟棄笨重的軍事設備后退,但他的實力沒有受到多大損耗。等到李廣利消耗了相當?shù)膶嵙,他親自率領五萬騎兵,襲擊李廣利的隊伍。結果,漢軍大敗,李廣利投降,狐鹿姑把女兒嫁給他為妻。但一年后,因遭到已投降匈奴的原漢使衛(wèi)律的妒忌而被害。
就這樣,武帝派出的三支軍隊遭到了嚴重損失,并未達到反擊匈奴的目的。為此,單于派出使者,致書武帝說:“南方有大漢,北方有強胡。你們知道我們胡是什么嗎?胡,是天的寵兒阿!”單于要求武帝開放關口,讓匈奴人方便出入。允許匈奴娶漢人為妻,并每年給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綢緞布帛。這樣,他們就不再在邊境騷擾。武帝經(jīng)過這次較量,知道這“上天的寵兒”難以一時攻滅,于是有了和談的意思。不久武帝病死,此后漢和匈奴還是時和時戰(zhàn)了許多年。
成語寓意
這則歷史典故啟示人們制定戰(zhàn)略戰(zhàn)術,必須根據(jù)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軍事形勢來考慮,絕不能盲目決策。漢武帝和匈奴通過針鋒相對的較量,認識到匈奴一時難以消滅,就制定了包括和談在內(nèi)的政策,這是完全正確的。同時也啟示人們面對窮兇極惡敵人的時候,可以沉著冷靜地面對,不急躁、不沖動、不氣餒,靈活運用自身的優(yōu)勢,給予邪惡勢力最為堅強有力的打擊。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天之驕子”比喻極強盛的民族或國家,或有才能的人;現(xiàn)也指驕氣十足的人;在句子當中一般充當主語、兼語、賓語;多含褒義。
運用示例:
作家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九》:“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這人便是天之驕子。 ”
作家王蒙《相見時難》:“他的這個小名兒使這些穿戴整齊、背著書包的天之驕子們轟然大笑,他們立刻喊起了一個童謠!
成語辨析
“天之驕子”——“出類拔萃”
“天之驕子”與“出類拔萃”都有形容天賦很高的意思,但有區(qū)別:“天之驕子”可以形容物或者某個地區(qū)等;“出類拔萃”則不能!疤熘溩印爆F(xiàn)在多用來形容生活條件極其優(yōu)越的人或者非常具有天賦的人,“出類拔萃”僅僅指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疤熘溩印敝傅氖桥c生俱來的優(yōu)越,“出類拔萃”多是經(jīng)過后天努力才獲得的榮譽。
【天之驕子的意思】相關文章:
悠閑的意思11-19
徘徊的意思10-29
感觸的意思01-21
紛至沓來的意思01-17
按部就班的意思12-15
循規(guī)蹈矩的意思09-15
托辭的意思10-26
輕盈的意思06-15
蹊蹺的意思10-18
為難的意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