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純情山水散文
岱山湖應(yīng)該改名“黛山湖”!
從岱山湖歸來,那里的山山水水依然不時浮現(xiàn)在眼前:遠山含黛,湖水黛藍,一切都干干凈凈,游客的心情也是干干凈凈的淡藍色,就連回憶也浮動著一抹明亮清淺的黛色。
那天,在景區(qū)的大門前看見“純情山水”四個字,我暗地哂笑:又是商家招攬游客的噱頭!純的本意是不含雜質(zhì),純金首飾、純生啤酒也就罷了,就連電影也打出了“史上最純潔”的標語,現(xiàn)在旅游也開始打出“純情”牌了!我想象不出,什么樣的山水才能被稱為“純情”?在這個雜亂紛呈的世界里,“純”實在太難得太珍貴,所以人人都想染指“純”氣。一邊爬山,一邊暗自雜七雜八的詆毀著“純情山水”的說法,直到翻過小山,眼前出現(xiàn)一片寧靜潔凈的如同世外的湖光山色,我才知道那四個字是如此妥帖。
那些頂部平緩的小山遠近高低隨心所欲散落在視野里,看起來那么自然,仿佛任何一座小山稍稍挪移了一點,眼前的畫面就會失去了和諧。它們安詳悠然自在的環(huán)護著一汪碧水,那水藍的如同冰藍色的錦緞,浮動著幽幽的光澤。有的小山禁不住湖水的誘惑,將身子緩緩滑入水中,最后化成了悠然的臥在水面上的小島。她們的倒影在湖水里微微顫動,仿佛是清冽純凈的天籟女聲吐出的一個個舒緩綿長的顫音。
天鵝島把岱山湖分成了東湖和西湖,圍攏著東湖的山巒稍稍低平,草木稀疏一些,湖水清淺,景色疏闊明朗,是休閑娛樂垂釣戲水的好去處。西湖水面廣闊,簇擁在西湖岸邊的山巒稍稍高峻陡峭,草木豐隆,林谷深秀,湖水深藍,顯得深邃幽遠。一湖兩景,層次分明,相應(yīng)成趣。就像百變女郎,人前高貴矜持儀態(tài)端莊,只要別人一轉(zhuǎn)身,她就突然露出了俏皮的另一面,讓你不知道哪面才是真正的她。
岱山湖成為旅游度假區(qū)純屬無心插柳。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抗旱防澇,人們在肥東和全椒兩縣交界處選址建壩興修水利,水庫蓄水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那些尋常的層巒疊嶂在碧水藍天的襯托下,居然成了一幅秀美的畫面,雖然系人工造就,卻是妙手偶得,渾若天成。后來,當?shù)卣赓Y對水庫進行開發(fā),讓這片年輕的靈山秀水走到人們的面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唯有人類能在自然創(chuàng)作出的基礎(chǔ)上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自然無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麗的東西,岱山湖就是人在自然力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作品。
再后來,人們又發(fā)現(xiàn)岱山湖除了是兩縣交界線外,北岸的小山是江淮分水線,西北的小山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這么多的巧合給岱山湖平添了許多可供咀嚼的話題。只可惜,沒能好好的把這三條線好好開發(fā)出來,讓它們成為岱山湖旅游的重要亮點。
沿著湖東岸徒步。正值春末夏初,馬尾松抽出了半尺來長的新枝,白中微微帶綠,蠟燭一樣筆直朝天立著,整棵樹就是巨大枝狀燭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插著無數(shù)“蠟燭”。一山一山蒼翠的燭臺擎著數(shù)不清的蠟燭,仿佛在靜靜的等候,等候一場盛大的舞會開始的號令。天似穹窿,地是巨毯,季節(jié)做東,要在這天和地間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世間萬物都會成為舞會的嘉賓,飛禽走獸,雜樹野花,蚊蚋螻蟻......當然,還有我們,都應(yīng)邀而來,在這個熱烈磅礴的季節(jié)里縱情嬉戲!
岱山湖開發(fā)的游樂內(nèi)容并不豐富,但只要你愿意尋找,就能找出無數(shù)有趣的活動:在林間采摘芳香濃郁的野薔薇,在竹林里掰嫩綠如玉的春筍,在水邊看人靜立在陽光下垂釣,在岸邊翻找好看的石頭,在亭子里遠眺……我還和女兒一起把別人丟棄在水邊的舊竹椅搬上了瞭望平臺,坐在竹椅上,面朝山水,享受陽光和清風。仿佛有新鮮的空氣順著每個毛孔透進體內(nèi),帶走了體內(nèi)的濕濁之氣,渾身通透爽快。等我們走了很遠偶然回頭,居然看見許多游客排著隊等著坐竹椅在山水中留影。女兒不由面露些許得意的神色。這個創(chuàng)意如此簡單卻又很受歡迎,應(yīng)該建議景區(qū)管理處增加細節(jié)設(shè)置,豐富游客游玩的內(nèi)容。
玩山之后是玩水。我們乘船去西湖對岸的演法禪寺游玩。岱山湖的游輪竹排如同水上公交,往返于湖面上的幾處景點接送來來往往的游客,只要購一次票,就能在各景點自由來往,這在一般旅游地幾乎不可能。
位于湖西岸山上的演法禪寺是前些年當?shù)卣亟ǖ摹Q莘ǘU寺又名“敕賜演法禪寺”,敕賜兩個字表明演法禪寺是皇家寺院。傳說朱元璋和馬皇后曾經(jīng)在這一代打仗,馬皇后用寺廟后面竹林里的竹葉蘸荷花池的水洗眼睛,醫(yī)好了眼疾。小廟因此名聲大振。后來明英宗朱祈鎮(zhèn)下令將小廟擴建。從敕賜建造到如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地面建筑早已蕩然無存。原址在湖對岸的山腰,也就是我掰春筍的那片竹林下面,水庫蓄水后,遺址全部沉睡在水面下,只剩下一片綠影婆娑的竹林在湖畔隨風的搖曳起伏。據(jù)說,那些竹子都是當年那些竹子的N代子孫。堅固的建筑可以存在百年千載,這百年千載對它來說也就是一世!而柔弱的花草樹木卻能穿越生生死死活到千世萬代,這也許就是有生命力的事物和無生命力的事物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吧!據(jù)說那片竹林有兩大特異之處:一是多年來竹林的面積始終未變。據(jù)術(shù)士說是因為每年新增的竹子數(shù)量總是和死亡、砍伐的數(shù)量完全一致。二是林中只有低頭葉,從無仰面花。前者我無從考證,但后者卻被證實了,跑遍了竹林果然連一朵昂首盛開的小野花也不曾看見。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傳說不能當真,就當是灑在旅游大餐上的調(diào)味品吧!
為了配合演法禪寺,營造佛學(xué)氛圍,當?shù)卣衷诤辖司薮蟮模〒?jù)說是世界最大的)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塑像,還在攔水壩上刻上《心經(jīng)》全文,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在大壩上刻寫經(jīng)文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我向來對這些不甚喜歡,更厭煩近年來神州大地愈演愈烈的新一輪造佛運動。攀比誰造的佛更大,這本身就是無聊透頂?shù)氖虑。人怎么這般缺乏創(chuàng)意,佛已經(jīng)造了兩千年了,難道還沒有厭倦?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創(chuàng)造,怎么偏偏就要在造佛上做文章?是不是制作工藝無法超越前人,或科技含量高的東西制作不出,只好在“大”上面下工夫,期待用“大”來吸引眼球。就像國內(nèi)某地曾經(jīng)制造出幾丈長的“世界最大的牙簽”,我就不明白這個“世界最大”有什么意義?徒留笑爾罷了!再說,那些巨大的佛像安放在青山綠水之間,突兀生硬,不但不能給環(huán)境增色,反而破壞了環(huán)境的和諧之美。
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演法禪寺、世界第一座刻畫經(jīng)文的水庫大壩、還有那尊立在湖面上巨大的金光閃閃的耀達摩祖師的塑像,在我看來遠遠不及這山水值得欣賞留戀,于是我用意識的鏡頭將它們漸漸虛化成了幾個沒有影像的名字,只讓意識感受青山碧水。
游船從水面滑過,置身在湖山里,更覺景物清幽深邃:湖面或?qū)捇蛘,兩岸迎送的小山或遠或近,白云或卷或舒,湖水或顰或笑,熏風或起或止,水鳥或飛或!娚f物行止隨心,動靜隨意,自由自在,也包括我們。也正因為如此,這片景物才會如此安寧靜謐。耳畔有風聲水聲鳥叫聲,還有渾厚悠揚的鐘聲,那是游客在山上的鐘亭敲鐘祈福。祈福就是把自己美好的世俗心愿通過鐘聲放大后傳給天地神佛。想起鐘亭上鐫刻的那副楹聯(lián)“佛蓮不誦世間禪意,岱山常聞世外梵音”。其實禪意出于人心,佛蓮上的禪悟都是人間的感悟。鐘聲也是游客表達的心聲,縱然悠遠飄渺,但絕不是世外梵音,只有這湖水拍岸的嘩嘩聲,飛鳥求偶的啁啾聲,風過山林的嗚咽聲,才是世外梵音。我等凡夫俗女必須將自己世俗的心愿暫且擱置到一旁,才能聽見。
湖底的石頭在岸邊翻卷上來,湖水一浪一浪的拍打著巖石的肩膀,發(fā)出讓人心曠神怡的嘩嘩聲。這石和水已經(jīng)這么親密的游戲了多少年也不厭倦,也永遠不厭倦吧!親密的傳達愛意的行為,誰會厭倦呢?
開始時,我們先是蹲在湖邊的石頭上,掬水玩沙,在沙灘上栽花。堆積在湖畔的沙子是我見過的顏色最好看的沙子,肉粉色、淺黃色,純白色的大沙粒混合在一起,浸在水里,晶瑩通透,干干凈凈,泛著珠玉般溫潤的光澤。應(yīng)該是重晶石或者石英石之類石頭風化后形成的。從水中捧起一捧沙子,從指縫里滴下的水依然清亮潔凈。
這樣玩還是覺得不過癮,忍不住脫下鞋襪赤腳走進湖水里。五月初湖水還比較涼,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我們的隊伍。和我們站在水里在水里找螺絲,撿石頭,玩沙子,抓小魚。岸邊水底的巖石在水溫柔的浸透下,終于軟化了,用手指輕輕一摳,就一片片從巖基剝落。這扁扁的石塊正適合打水漂,將手中的石片斜斜的貼著水面用力甩過去,石片快速旋轉(zhuǎn)著,在水面上連續(xù)擦出幾個小小的水花,才沉入水底,只留下一溜的圓圓的漣漪在水面擴撒。我們心底歡樂的漣漪也在一圈圈擴散。我們爭論誰的漣漪多,誰的漣漪少,誰的拋擲的角度不對,只能撲通一聲掉到水里……仿佛時光倒流,重返純真的童年。
看我們玩的這般開心,一向不茍言笑的同伴也忍不住加入我們的群體,他先遠遠的蹲在一邊掬水洗手,后來就慢慢的走過來和我們比賽打水漂,投石子。
接送客人的游船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但大家都視若未見,不肯登船離開。已經(jīng)多少年沒看過這樣黛綠的小山了,已經(jīng)許多年沒有親近過這樣碧藍的湖水了。誰不愛美和歡樂?這樣清靈的山水人怎能不愛?這樣歡樂的時光人怎么能不希望延長延長,再延長!
能多逗留一會就多逗留一會吧!偷得浮生半日,來和山水相親,拂去滿身的征塵,洗濯心底的晦暗,然后與山水揮手作別。明朝為名奔忙也好,為利拼搏也罷,各自繼續(xù)操心勞碌去,但此時此刻我們遠離紛擾心無塵埃,真正享受了怡情山水的樂趣。
景區(qū)的飯店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高峰期間,景區(qū)的餐館爆滿。景區(qū)附近做生意的山民也不多,飲食供不應(yīng)求,但山民也沒有借機抬高價格:涼粉米線依然是五元一大碗,烤火腿腸2元一根。吃飯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相機電用完了,到路邊賣冷飲的小店尋求幫助,店主熱情的忙著找插座,沒空閑的插座,于是他就把冷柜的插頭拔掉,幫我把相機插上電源。半個小時后,我去取相機充電器。我問店主要付多少錢?曬得黑黑的攤主一揮手:不要錢,你拿去!這真出乎我的預(yù)料,也讓我很感動。在南京中山陵旅游的時候,在景區(qū)的小店給手機充電20分鐘,店主向我索取10元錢,討價還價后以8元成交。取回手機之后我頭也不回的走了。凡是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是冷冰冰的純粹的物質(zhì)和利益交換,沒必要自作多情的添加溫潤的情感元素,然后自欺欺人的說什么山美水美情更美。只有利益交換的情況下,金錢的光芒已經(jīng)形成了無法穿透的屏障,我們幾乎無法觸碰人情的溫暖和純真!兩個店主形成鮮明對比的行為讓我感慨萬千,我不愿意離開,就趴在小店柜臺上一樣一樣的瀏覽商品,實在找不到中意的東西,于是我就真心實意的買了一客我完全不需要的冰淇淋。
這些年,我走過不少地方,個中冷暖一言難盡。那年去桂林游覽,交了從冠巖到陽朔的漓江竹排全程游的費用,卻被筏工扔在半途的碼頭上,理由是:面值二十元的人民幣上的漓江山水是漓江風景的精華段,公司不許竹筏過,要去必須另外收費。雙方僵持不下,旅游的時間太緊張,耗不起,同筏的游客紛紛離開,只有一對小情侶堅決不走,定要討個說法。晚上,我們在陽朔西街又遇見了那對小情侶,他倆說起維權(quán)的事情依然憤憤不平。他們告訴我們,他倆堅決不讓筏工離開,并拍下了照片,說要到旅游局去投訴……雙方僵持幾個小時,估計那個筏工從沒有遇見如此“難纏”的游客,知道自己絕對沒有脫身的可能,才罵罵咧咧的放筏……可以想象那對小情侶會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去看那段絕美的風光。在桂林呆了那么久,那段山水風光我依然還是只在20元的人民幣上看過,而且只要看見二十元人民幣,我就會再次想起桂林的那段經(jīng)歷。桂林是個不還價就懷疑自己上當,不算計就不得心安的地方,商家挖空心思撬游客的錢包,游客緊繃神經(jīng)處處防范唯恐上當受騙,那種爾虞我詐的商業(yè)氣息讓亞熱帶響晴的天空下的靈山秀水也蒙上了薄薄的冷颼颼的霧霾。眼前的岱山湖還沒有開發(fā)到讓人心變成只能生長物欲的土地,依然保持者相對純樸的民風。
站在山頂眺望遠處,綠樹合圍著粉墻黛瓦的農(nóng)舍,門前田疇青青,有不少農(nóng)民開著小手扶拖拉機在田間侍弄莊稼菜地。有人把旅游業(yè)稱為“綠色企業(yè)”,我反對這種說法:旅游業(yè)并不參與直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不過是將別處創(chuàng)造的財富轉(zhuǎn)移到自己的口袋里而已,這和企業(yè)直接參與財富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勞動方式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任何財富創(chuàng)造都是極其辛苦的,都需要你大量的付出,懶人最討厭付出。眼前的這片土地上生活也擁有旅游資源,卻依然把傳統(tǒng)勞動視為重要的生活方式,這和桂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桂林,每天從早到晚都能在街頭路邊、公園里、古樹下看見擺放的麻將桌,一堆堆閑人聚攏在一起稀里嘩啦的打麻將抹紙牌。都說桂林是休閑的城市,在我看來桂林不過是個好逸惡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懶懶散散不思創(chuàng)造不求進取的城市罷了。我不反對悠閑的享受生活,但享受生活也要積極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一個懶惰的城市實在無法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們擁有了上蒼賦予的最優(yōu)美的自然資源,卻只愿意躺在資源上瞇著眼睛打盹,或者只想使用巧詐的方式牟利,已經(jīng)在背離純真的路上走得太遠太遠了。
無論什么年代里,無論身在何地,假如人能堅守物有所值等價交換的古老商業(yè)道德從事商品交換和服務(wù),那么他的靈魂依然純真;假如人依然把傳統(tǒng)直接參與物質(zhì)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視為生存和發(fā)展的最正當?shù)姆绞,那么這個人的心靈依然純樸。
岱山湖的旅游資源遠遠遜色于桂林,但這里的山水純凈,更難得的是這里的人還保持著純樸。自然界里“純美”的風景難得,心靈世界里的“純美”更難得! 這樣想著,就越發(fā)覺得這里的山水草木纖塵不染,明凈動人。
原來真有山水可以用“純情”兩個字來修飾,雖然難得一見,但我卻有幸遇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