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茅山廟會散文
看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廟會,久仰茅山廟會之盛,聽說今日舉行,前往瞻之。
我們是近十一點到了茅山鎮(zhèn)的景德禪寺,寺內(nèi)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香氣氤氳。寺廟兩側(cè),一條條待舞的蛟龍,豎立在墻邊,每條蛟龍邊,都有不少人圍著,統(tǒng)一穿著簡易的喜慶服裝,一看就是周圍鄉(xiāng)鎮(zhèn)過來趕廟會的鄉(xiāng)民。我問了一個師傅,他很熱心地告訴我,說廟會下午一點正式開始,但文藝演出馬上就開始了。我們到了文藝演出的地點,就是廟內(nèi)搭的一個簡易的舞臺,臺下隨意擺著幾排板凳,臺上橫幅顯示“淮陰淮劇團”,我們正在詫異,為什么邀請淮陰淮劇團來時,那位師傅告訴我,演員都是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文藝愛好者,都是土生土長的鄉(xiāng)民。恍然大悟,原來廟會演出簡樸到了連橫幅都沒換。
演出開始了。報幕員也是當(dāng)?shù)氐泥l(xiāng)民,連普通話都不會,也沒有什么串聯(lián)詞,就是簡單地報一下節(jié)目名字,連演出人員名字,單位都沒報。演出的是幾位大姐,一看就是廣場舞級別的節(jié)目,動作很簡單,甚至幾位大姐之間的動作,只是大致統(tǒng)一,細看之下,并不整齊。不過,大姐們跳得很投入很起勁,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在動聽又極具本地特色的茅山號子的音樂伴奏聲中,還是給人以美感。舞蹈動作雖然簡單,但模仿的是茅山會船的場景,極具地方特色。這些大姐們,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熏陶,做不了極富美感的高難度動作,也沒有音樂領(lǐng)悟力,她們的表演,更沒有燈光舞美等的渲染,和一臺正規(guī)的文藝演出相比,自然遜色不少,但就是這樣業(yè)余的草臺班,給了最普通的大眾,以最直接的文化感受。記得柯靈寫過一篇散文《草臺班》,他對草臺班的評價“自甘雪中送炭,不屑錦上添花”,讓我對這些最普通的民間藝人們,感到了最大的敬意。確實,他們的藝術(shù),在專家們看來不值一哂,但他們在文化貧瘠的窮鄉(xiāng)僻壤,在終年沒有機會接觸到高雅藝術(shù)的下里巴人面前,展示了藝術(shù)的魅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本身也是鄉(xiāng)民,他們的演出,屬于自娛自樂,他們作為榜樣,讓鄉(xiāng)民們在對藝術(shù)的追求實踐中,感受到了快樂。當(dāng)我們的春晚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時,我卻總是懷念1983年首屆春晚,演員們像參加聯(lián)歡會一樣,輪流上臺表演,沒有華美的服裝和燈光舞美,也許正是這種普通,才給了人以平易近人的歡樂吧。藝術(shù),其實就是給人快樂,我熱愛唱歌,我可以五音不全,每個字都不在調(diào)上,但我同樣在歌唱中感到了樂趣,那又未嘗不可?藝術(shù),給人快樂就可以了。還有一個節(jié)目讓人印象深刻,是四位老同志,像快板一樣,用方言介紹著茅山的變化,可說到一半時卡殼了,下面哄堂大笑,笑聲四起,可領(lǐng)頭的老同志毫不為意,居然用方言對臺下觀眾說:“別吵吵,別吵吵,讓我想一想。”下面笑聲更大了。我也笑了,這并不刻意地取樂,讓我感到了最大的快樂,享受了最好的幽默。
到寺外簡單吃了午飯,已經(jīng)十二點多了,回到禪寺,人更多了,各式各樣的,參與廟會巡展的人物都到場了,造型各異,活靈活現(xiàn),有的坐著轎子,有的乘著花車,有的踩著高蹺。以前看廟會時,也看到過這些人物,只是這里的廟會規(guī)模更大,人物更多。粗看了看,有劉備和他的五虎上將,后面奇怪地跟了個楊宗保,旁邊豬八戒、孫悟空正和濟公開著玩笑,還有一些面目猙獰不認識的神祇,估計有鐘馗、城隍、媒婆什么的,不一而足。中國民間所信奉的神祇本來就多,一些忠臣良將,只要得到百姓尊重,也會被尊為神祇,一些外來神祇,只要百姓認為是保佑自己的,也會供奉,我就看過民間小廟供奉土地、觀音和孔子的,儒道釋曾經(jīng)在中國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中相互爭斗,但在民間,卻奇妙地合一共存了。廟會中巡展的神祇,也是村民隨心所欲,請誰來誰就來,各位神祇也都相安無事,只要共同保一方平安即可。
茅山比較有特色的是會船,所以,廟會上也有一只花船參與了巡展,只可惜花船上的對聯(lián)“國泰民安、海晏河清”中的“清”字,居然變成了“請”字。估計書寫對聯(lián)的人語文知識有限,反正百姓們只知道是吉祥話,也沒誰真正去理解涵義。就在我們觀看這些人物的同時,那些蛟龍們旁邊的鑼鼓開始發(fā)威了,鑼鼓喧天此起彼伏,這邊剛敲完,那邊就開始,一派熱鬧祥和景象。就在鑼鼓響了不久,停靠在墻角的巨龍們,也開始了翩翩起舞,遠望去,條條巨龍翻滾,頗為壯觀。想必是師傅們,為了馬上到來的巡展,做著最后的練習(xí)。
一點鐘到了,人們把寺廟圍了水泄不通,只有中間由特勤人員以自己的身體擋開的一條通道,供巡展隊伍走出,旁邊的高樓上和墻角上,都是觀看的群眾。這時來了兩個赤膊上身,手拿大棒,打扮得兇神惡煞的男子過來,每人旁邊都是一個大鑼不停地敲,頗有點鳴鑼開道的意思。老百姓更激動了,不停地叫著“馬皮”。想問下旁邊鄉(xiāng)民,“馬皮”是什么,但喧天的鑼鼓聲,已經(jīng)讓人近在咫尺也聽不到聲音了。于是,上網(wǎng)搜了一下,原來馬皮是茅山特色,是指巫師,頰穿燒紅的鐵絲,赤膊上身,手持鐵棒,是驅(qū)魔斗士,是巡展的第一人。當(dāng)然,這兩個馬皮,只是嘴上咬著鐵絲,估計手里拿著的也不是鐵棒。他的到來,標(biāo)志著巡展的正式開始。終于,馬皮從寺里走了出來,隨后是一條條巨龍,張牙舞爪上下翻滾,都是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舞龍隊的。說實話,平時看到舞龍,都會湊過去觀看叫好,今天看到這么多龍在舞,已經(jīng)審美疲勞了,只想它快點過去吧,想看看后面是什么。
巨龍整整走了近一個小時,人們都累了,估計等候的神祇演員們也累了,所以,龍隊走完后,孫悟空等各位人物也很快走過,不再進行表演了。比較搞笑的是,扮演劉備及他的五虎上將的演員都是小孩,正值午后,兼又等了很久,關(guān)二爺居然在官轎上睡著了,還發(fā)出了輕微的鼾聲。周圍百姓和巡展的其他人員都笑了。這時候,大家感到的都是快樂,估計也沒人會想到褻瀆神靈。巡展隊伍中還有一個獨角獸,肚里熏香煙霧繚繞,我問旁邊的工作人員那是什么,工作人員居然也不知道,只知道是錫制成,不重。我估計可能是獬豸,可以明辨是非以角觸不直者的,旁邊觀眾也有說是麒麟的,莫衷一是。巡展隊伍從禪寺出發(fā),據(jù)說要把茅山的大街小巷都走一遍,可隊伍實在太長,我們回頭時,也碰到了隊伍,可已經(jīng)是散開了的,也好,神祇們各自散播好運吧。
茅山廟會是文化遺傳,可貴的是,在這里,沒有看到文化的高雅,而是看到了文化的本質(zhì)屬性——帶給人們快樂。
【茅山廟會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趕廟會的情趣散文10-06
白龍?zhí)稄R會散文10-05
廟會作文10-06
廟會的作文05-18
寫游茅山精選作文800字9篇05-18
逛廟會作文01-12
故鄉(xiāng)的廟會作文07-19
游廟會作文04-09
趕廟會作文05-25
逛廟會作文(經(jīng)典)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