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山周邊休閑游散文
去年中秋節(jié)的三天假報團三日游,游翡翠谷,登黃山,看西遞、宏村。今年公司組織療休,去的還是黃山,從周二到周五,四日游,但是沒登黃山,只是玩周邊的一些景點,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休息,調劑一下心情。
療休的第一天中午到達黃山市,在披云飯店用過中餐后,我們游覽了花山謎窟。前些年,曾去過位于安徽鳳陽境內的“韭山洞”,從不到兩米高的圓形洞口進去后,里面的天地廣闊,令人難以想象。千萬年來,大自然用他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了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不得不讓人稱奇。
可是當走進花山謎窟后,才領略到什么叫偉大。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因此它的鬼斧神工力量自然也威力無比?墒侨祟,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在歷史長河中,是那么卑微,更何況1400多年以前沒有機械,難以想象,在那樣的條件下開掘這么龐大,這么多數量的洞穴群,人類是怎么做到的。渺小的力量完成了壯觀的工程,這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讓人稱奇。洞內還有臥室,廚房,走廊等等,一年四季洞內溫度都保持在15度左右,可謂冬暖夏涼。洞中,每隔一段距離會看到一個石柱,作用是支撐山洞,有些地方的左右兩側會做一些切削,為了受力的平衡。那個久遠的時代,應該沒有系統(tǒng)的力學,可是人類卻能巧妙進行設計,達到完美的力學結構,因此,洞穴歷經千年而依舊如初,他們的智慧讓現代人自嘆不如。既然是個人工洞穴,那么我們肯定會問人類為何要興師動眾地造如此龐大的洞穴群,是為了居住嗎?但是這么大的工程,顯然應該是一個國家的行為而非幾家?guī)讘舻男袨,為了居住這個理由好像不太恰當。還有人猜測是為了屯糧或者屯兵,但又一一遭到否定。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那些挖洞后的廢石料哪里去了,這么大的工程,石料應該有好多,可是為何找不到它們的蹤跡呢?工程如此浩大,可是一切的一切,卻在歷史文獻里并未記載,甚至連民間也沒有相應的傳說,所以洞穴成了人類的一個未解之謎。也是這個原因,才取名“謎窟”。帶著種種謎團,我們離開了花山謎窟,走入城市,喧嘩讓我們剎那間又忘了思考那些謎團。
第二天上午游覽了鮑家花園,參觀了女祠清懿堂以及牌坊群。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祠堂歷來是為男人修建的,但是在黃山的歙縣卻出現了一座女祠,叫清懿堂,是對婦女為家族所做貢獻的肯定。男尊女卑的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因為鮑家的思想超前,還是因為鮑家的婦女為了老人,丈夫,孩子和家族付出的太多了,多到男人也覺得非常愧對她們,所以才史無前例地修建了這座祠堂。其實祠堂看起來是對婦女的嘉獎,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禁錮,讓后人以前人為榜樣,繼續(xù)做婦女應該和不應該做的,只有那樣她們才會得到那么一丁點的憐憫與榮譽。當然,我只是用一個現代女性的視覺來說話,如果我活在當時的話,也必定按照當時的環(huán)境來生活,因為人們是不可能跳出大環(huán)境而思考和生活的,古代如此,當代又何嘗不是呢?
如果旅游只是走馬觀花似的看看,是毫無情趣的,就像牌坊群,除了能看到矗立在那的七座牌坊,沒有任何可以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能睹物思事,再聽導游講講其中的典故的話,那就別有一番風味了。原來,牌坊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建的,不是說有錢,或者有權就可以得到牌坊,牌坊共分四個等級,分別為“御制”、“恩榮”、“圣旨”、“自建”,其中“御制”級別最高,意思是皇上批準并且皇上出資建造。“恩容”第二,意思是皇上批準,地方出資!笆ブ肌钡谌馑际腔噬吓鷾,自籌資金建造!白越ā弊詈,意思是皇上口頭答應,自己出資建造。但是不論哪個,都必須得到皇上的答應。在當時,如果能建一座牌坊的話,對本人,對家族來講那簡直是榮耀至極的事情。
下午逛了黃山老街,買了點茶葉,黃山毛峰是買給我父親喝的,祁門紅茶是買給我自己喝的,因為聽說女人喝紅茶好,所以我以后準備養(yǎng)成喝紅茶的習慣。
第三天的上午去了西遞,這也是我第二次游覽西遞了,去年中秋節(jié)的時候來過一次,這個村落歷史已經很久遠了,之所以能評上世界文化遺產,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徽派建筑風格,更重要的應該是它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所折射出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底蘊。對聯(lián)文化最有特色,古人做人、為官、行事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此聯(lián)告訴人們人生要多一份辛苦,少一份休閑,不要任何事情都斤斤計較,能吃虧才能討到便宜。但是作者在做這幅對聯(lián)的時候,故意將快樂的“快”字的一折去掉,放在辛苦的“辛”上,因此辛字多了一橫,用這種改變來告誡人們多辛苦,少貪圖享樂。而在下聯(lián)中,將多字上的一點移到虧字上,告誡人們做事少斤斤計較,吃虧是福,但是吃虧也要吃在點子上。這一副對聯(lián),四個字的稍作改動體現了古人的生活哲理和為人處事的智慧,這種智慧是急功近利的現代人所缺失的。
下午的夾溪河漂流很刺激,受到年輕人的喜歡。但是愛靜的我只是喜歡坐著皮筏艇體驗由上而下順水而漂的感覺,其余的打打鬧鬧并非我所愛。
第四天上午到的是翡翠谷,當年周潤發(fā)和章子怡拍《臥虎藏龍》的時候曾在此取景,很美的一條峽谷,水從山上流下,呈碧綠色,如同翡翠的顏色一般,看似很淺,那只是帶顏色的水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導游講其實水是很深的,最深之處估計能有五六米,但是視覺的估計只有兩米左右。我們一路登臺階而上,一直到了頂端的“愛”字石,然后再從另外一條路返回,翡翠谷之游就此結束。可是大自然的美,身處其中的時候其實還是不太能感覺出來的,因為身處其中時只能看到自己腳下的路和周邊的景色。而峽谷之美,要遠觀才能看出來。當我們乘車駛出的時候,回頭看翡翠谷,深山之中,一條狹長,幾乎完全掩藏于兩側的青山之中,不知源頭的水從山頂流下,聲聲不息,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此刻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傳達的意境。
每天穿梭于城市喧囂之中,借此療休的機會,放下手頭的工作,放下內心的憂愁,觀賞古代的建筑,與古人的思想共鳴,觀賞自然的風光,沉浸于自然之中,原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