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的月亮哲理性散文閱讀
凝望夜空,是否只見月亮和她的眼淚呢?是的,或許只能看到這些!沒有誰會在意為了襯托月亮和星星的光芒而存在的黑暗!它又是什么呢?沒有人會在意它的存在;下面是有哲理性散文閱讀中國的月亮,歡迎參閱。
哲理性散文閱讀中國的月亮:中國的月亮
太空中那塊“離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頭,一跟多情的人類接觸,它的生命就開始豐富起來。本來無情的月,卻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著古老的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從現(xiàn)代觀點(diǎn)看起來,不幸不但沒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證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現(xiàn)代的教育家緊張,在講述的時候忘不了補(bǔ)充一句“那是假的,從現(xiàn)代科學(xué)的觀點(diǎn)看,月亮……”,這一聲“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F(xiàn)代那種“科學(xué)月亮”實在太要命。
不過月亮所交的朋友當(dāng)中,也不是全都冷面無情。它運(yùn)氣很好,交上了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那就是我們這些黃帝子孫。我們中華民族在文學(xué)作品中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話。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統(tǒng)一飯店,照著違章建筑,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一直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們這個民族認(rèn)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學(xué)上的不朽的名畫。李白描繪著“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畫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長安城必須靠月光裝飾才夠美,最好整座城都映著月光。杜甫畫的則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滾滾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動的月光!田園詩人王維畫得不錯,他在“桃源行”里畫松樹,畫房子,不夠,再添一個月亮就使全盤美化起來:“月明松下房櫳靜”。松樹本身不夠美,加上月光就美極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沒了吧。白居易的《琵瑟行》里有三幅文學(xué)上的“月亮圖畫”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張九齡畫的大幅的壯麗的文學(xué)圖畫,也很使人動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對中國人來說,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老人家作人豪邁痛快,心情激動的時候怕人說他是瘋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熱鬧,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說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愛月,跟月對酌。王維彈琴的時候,月亮伴著他,“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月亮是中國人永恒的朋友,真摯的朋友。
中國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張泌說月亮?xí)P(guān)懷人,是一位癡心朋友,“多情只在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因為這樣,中國人面對明月的時候,往往情緒波動,好像躺在現(xiàn)代心理治療師診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鄉(xiāng),遠(yuǎn)地的親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連著接下去的那兩句,誰不會吟,誰不能解?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老杜之心,千萬人之心。王昌齡想得遠(yuǎn),“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盧綸,也有“萬里歸心對月明”的感觸。
跟月有關(guān)的詩句,中國人愛念愛記,“月落烏啼霜滿天”呀,“煙籠寒水月籠紗”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呀,念起來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關(guān),美。
我們的中秋節(jié),又叫月亮節(jié)。這一天,我們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fù),因為我們靠歷代作家詩人的努力,已經(jīng)賦予那塊作太空流浪的大石頭不朽的生命。中國人把月亮迎接到現(xiàn)代,讓它沒有一絲的礦石味兒。
【中國的月亮哲理性散文閱讀】相關(guān)文章:
十五的月亮散文10-06
故鄉(xiāng)的月亮的散文10-06
月亮笑了散文10-07
月亮散文欣賞10-06
與月亮的約定散文10-06
揚(yáng)州的月亮散文10-06
人的月亮散文02-16
初中散文閱讀07-29
冬日散文閱讀10-07
異地散文閱讀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