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說課稿 推薦度:
- 師說說課稿 推薦度:
-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師說說課稿匯總7篇
隨著社交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更新,越來越多人熱衷于在網(wǎng)上發(fā)布說說,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說說才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說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師說說課稿 篇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fā)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jié)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jù)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
依據(jù):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教學程序: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yè):
、僮赃x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诓檎屹Y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課件,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查找關于“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業(yè)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fā)揮同學們的個性優(yōu)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閱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①導語設計:在《沁園春.雪》說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并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jié)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③由兩位學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學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簡單歸納小結,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紹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歸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fā)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閱讀
、俟(jié)選《三國演義》中能表現(xiàn)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jié)(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tǒng)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诓シ藕喍痰挠嘘P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③教師總結,并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yè):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三步驟設計的目的: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課后交流提高階段
課后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最具個性創(chuàng)意獎 、最具配樂完美獎 、 最具詩人氣質獎 、最具演講口才獎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為了使課后交流學習提高不流于口頭形式,讓沒能出來展示作品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交流學習和提高,他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觀看,爭取更多的選票。教師也可以根據(jù)他們評選出來的結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學效果。
師說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平分線的性質是全等三角形知識的運用和延續(xù),它為后面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更為簡單的證明方法。本節(jié)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動手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第二課時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應用。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它不僅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怎樣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2 、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本節(jié)的難點是對角平分線
性質和判定的準確理解。
二、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并會運用它們解決實際
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演繹推理的`過程,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與態(tài)度:經歷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的探索過程,發(fā)展應用
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三、 教法、學法分析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情景,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搭建平臺;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將采用動手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體現(xiàn)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四 、過程分析
師說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經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師說》的教學分析及其設計。高中語文的新課標強調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獲得發(fā)展,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據(jù)此,我從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fā)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教材和學情
。ㄒ唬╆P于教材:本課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本課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通過這篇自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風貌,更能使學生進一步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欣賞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言文自讀能力。
(二)關于學情: 雖然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針對以上情況,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ㄒ唬└鶕(jù)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2.通過自學,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實詞有“師”“傳”“從”“道”、虛詞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夠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以及一詞多義現(xiàn)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文言文的記誦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遵循情境導入—朗讀吟誦—質疑—文本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從師的意義和能者為師的道理,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在當今這個社會,學生更應該養(yǎng)成尊師重道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jù)課標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1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鑒賞分析本文的說理方式和方法
難點: 本文是議論散文,文中的對比論證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借鑒,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學目標,下面我將從教法和學法上作出簡單闡述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jù)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冱c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跉w納法
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二)學法
、僬b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清代學者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币虼,我將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圪|疑法
這是打破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學生向老師質疑。特別是課文字詞的疏通翻譯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芫毩暦
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熬殹辈磺蟆岸唷保瑧蟆熬,要用最得當?shù)木毩曥柟虒W生的知識。
五、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立了整體教學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通過課堂練習鞏固知識,強化記憶.
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誦讀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難懂實詞虛詞和句子
第二課時主要進一步了解文章結構層次,體味本文的語言特色
第二課時則主要學習文中的正反對比論證方法以及體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導入及解題 (5分鐘)
我將以展示圖片的方式導入,以這種直觀的方式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者,學生齊讀注釋1,補充作者相關事跡以及文學常識.
2.整體把握 (12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
(3)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齊讀
(5)理清全文思路 (板書)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評議(21分鐘)
(1) 教師范讀
(2) 理解并歸納涉及的古今異義詞語以及詞語活用.
例如, 學者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
所以 古:用來??的 憑借 今:因果關系連詞吾師道也
師,名詞用作動詞即“學習”
吾從而師之 師,名詞用作意動詞即“以??為師”
4總結 (5分鐘)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5.布置作業(yè) (2分鐘)
抄寫文中重要字詞和句子
(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通過抽查背誦及檢查翻譯來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8分鐘)
2、用第一課時一樣的方法對第三四自然段進行學習(12分鐘)
(1)找一名學生示范朗讀,并講解對本段的字詞積累,疏通文意。
。2)由學生補充積累到的字詞并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
3、體會語言:整散結合 頂真手法 (13分鐘)
。1)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4、拓展延伸 (9分鐘)
【問題設計】雖然文章說,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叫李蟠的學生的,可是讀到這里我們還會只是這樣看嗎?他還是寫給誰看的呢?
【點撥】這個問題可以從韓愈《師說》一文當時的現(xiàn)實意義及長遠影響來談,學生可以展開思維,拓展想象空間
5、作業(yè)布置 (3分鐘)
讓學生課外搜集名人從師的故事,當做作文素材
。ㄋ模┑谌n時設計
1、復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5分鐘)
2、教師設問:(17分鐘)
通過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正反對比論證以及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1)課文的第二段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說說這一段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jù),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師道之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從批判反面
現(xiàn)象中闡明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2)試談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鑒作用。作者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師的職責。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作用。第三段闡述師道、師生關系,以能者為師,也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比較容易接受,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評議(9分鐘)
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問題是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是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4、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4分鐘)
總結: 文章以“古之學者必有師”為中心論點,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 作業(yè)布置在精,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得到運用。因此,本課作業(yè)布置如下: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寫一篇小論文
師說說課稿 篇4
一、 說課標、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 關于課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 關于考綱
據(jù)《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 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 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 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xiàn)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yǎng)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四) 關于學情
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2、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三)德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zhàn)的精神和勇氣。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2、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蔽覐膬煞矫嬷笇В阂皇侵笇褂萌c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3、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4、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熬殹辈磺蟆岸唷保,應求
“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 法
1、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3)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4)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5)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6)齊讀(4分鐘)
7)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1)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2)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4)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yè)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 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 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二段 對其子 ——于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y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 寫作緣由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內容
1、本框題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第四單元“面向市場經濟”旨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高中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將來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角色,承擔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任,因此本單元首先(第十課)引領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認識市場經濟的運行特征是正確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所以本框題重點介紹了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讓學生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有一個宏觀的、初步的認識。上好本框題,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中的一系列問題。
2、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闡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jù)
。1)知識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的知識目標是:
①識記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市場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形式,社會信用制度的基本內涵。
、诶斫赓Y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yōu)點,規(guī)范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場調節(jié)存在的不足。
、鄢醪竭\用所學知識,結合經濟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缺點。
(2)能力目標:
根據(jù)高一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結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確立能力目標是:培養(yǎng)認識事物根本性質的能力、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運用事例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以及學生思想價值觀念上存在的某些問題,確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是:①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樹立起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②市場配置資源是在競爭中實現(xiàn)的,而競爭取勝的關鍵在于科技進步,所以必須志存高遠,努力學習,提升素質,才能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③自覺維護市場秩序、遵守市場規(guī)則,樹立學法、懂法、守法的觀念。④應當培養(yǎng)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個人習慣。
4,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jù)
本框題的教學重點是:
、偈袌鲈鯓优渲觅Y源;
、谑袌雠渲觅Y源的優(yōu)點;
、垡(guī)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
、苌鐣庞弥贫冉⒌谋匾。
確立的依據(jù):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怎樣發(fā)揮基礎性作用?這是認識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學好這個知識點有助于了解市場經濟是如何運作的。同時,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國為什么要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必須在一定的市場秩序下進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來規(guī)范市場秩序。所以這幾個方面成為本課時的重點。
本框題的教學難點是: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
確立的依據(jù):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是關于市場經濟的理論性問題,由于高一學生的知識占有量少,理性思維能力不足,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所以這一問題成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原則和方法
依據(jù)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框題的教學內容,從高一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在本框題的教學中采取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lián)系當前我國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市場經濟活動的現(xiàn)象,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俦菊n教學內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如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等,適宜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講授、點撥,突破重點、難點。
、谝恍┈F(xiàn)實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規(guī)范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哿硗猓滩脑谥v述每個知識點時,都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邏輯順序,所以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這一特點,將情景材料與問題探究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
通過引導學生讀、議、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與學,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學習。
結合教材的邏輯順序,通過相關漫畫圖片、情景材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協(xié)同、合作。最后布置小課題讓學生課后探究,以周記、小論文等形式完成作業(yè)。
四、說教學手段
加強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合,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靈活地組織教學。通過制作網(wǎng)頁課件,把圖文并茂的網(wǎng)絡資源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融洽、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瀏覽情景材料《一個“荒”字了得?》,讓學生宏觀地了解我國當前經濟發(fā)展中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學生簡單討論之后不難得出結論:市場經濟建設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對市場中的資源要進行優(yōu)化配置,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盡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
設計意圖:在介紹我國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時,材料有意地結合今年廣東的油荒,使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無形當中就暗示了學生要樹立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正是由于資源相對有限,才需要對資源進行配置,自然過渡到教學的第一個方面。
2,新課教學
根據(jù)教材的邏輯結構,本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市場調節(jié);二是市場秩序;三是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
。1)市場調節(jié)。教材的邏輯順序是:人類需要的多樣性——資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資源——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市場調節(jié)是如何發(fā)揮資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yōu)點。
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漫畫進一步闡述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樣進行資源配置呢?這就引出了“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結合我國人才流動的兩種情況,即“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春風吹度玉門關”,引導學生分析市場調節(jié)與計劃調節(jié)的不同,并對兩種調節(jié)方式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入理解市場調節(jié)的優(yōu)點。接著進一步闡述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結合人才市場上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分析資源配置的過程一般都是從供過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應求的領域,資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過競爭獲得,優(yōu)質的資源必然向經營好、效益高的領域集中,從而達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所以市場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xiàn)的。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提示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其實就是價值規(guī)律起作用的過程。
設計意圖:
①本目講述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考慮到內容的抽象性、邏輯性很強,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度講授,及時點撥,啟發(fā)學生逐層深入。
②鑒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把理論性強的觀點同學生熟悉的話題和已經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既聯(lián)系實際,又溫故知新,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2)市場秩序。
教材的邏輯順序是:合理配置資源離不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guī)則來維護——如何規(guī)范市場秩序。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具備良好秩序的市場經濟才能實現(xiàn)資源有效配置,從而使學生理解加強市場規(guī)則建設與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瀏覽三幅漫畫,啟示學生市場配置資源需要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進行,失去了必要的約束,市場秩序就會混亂,就不能合理配置資源。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漫畫的意圖,從中引出市場準入規(guī)則、市場競爭規(guī)則、市場交易規(guī)則,并讓學生閱讀拓展材料,理解各種市場規(guī)則的涵義。在分析漫畫和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歸納出要規(guī)范市場秩序,必須建立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最后小結和延伸本目的內容: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要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設計意圖:
、俦灸恐卦谥R感悟與情感體驗,漫畫能夠比較直觀地表達教材內容,讓學生產生共鳴。對漫畫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谠谕卣归喿x的基礎上,通過課堂談論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加強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體驗。
(3)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市場調節(jié)不是萬能的,是有局限性的。這是本目要分析的內容。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市場不能調節(jié)的領域;其二,市場可以調節(jié)的領域,但由于存在“自發(fā)性、盲目性、滯后性”,難以有效發(fā)揮作用。
為了說明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首先假設了一個情景:離消防部門遠近不同的兩地同時發(fā)生了火災,雙方都打了119報警,現(xiàn)在只有一輛消防車可以出動,如果消防部門與受災方討價還價,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經過簡單地討論就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jié)不是萬能的,有的領域市場不能起調節(jié)作用。并進一步說明,即使市場可以發(fā)揮作用的領域,也具有自發(fā)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弊端。接下來讓學生根據(jù)提示,閱讀相關材料,從中歸納出自發(fā)性、盲目性、滯后性的表現(xiàn)、后果,并在課堂上交流。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小結,說明僅由市場調節(jié)可能會造成對后果。
設計意圖:
①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加深對市場調節(jié)局限性的理解。
②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分析經濟現(xiàn)象的能力。
、勖總相關材料都是圖文并茂,并結合課本知識對材料進行評析,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3,體驗探究。
為了加強學生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其優(yōu)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選取了一則材料及一幅圖片,以“經營之道”為題,讓學生從一個企業(yè)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業(yè)的經營之道,寫一篇小論文。這個小課題不僅涉及本課的內容,也同第二單元第五課“企業(yè)的經營與發(fā)展”有緊密聯(lián)系,能夠把所學的新舊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
4,歸納小結
梳理本課時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jié)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市場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場經濟都能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導學生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那么怎樣克服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呢?這就要加強宏觀調控,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堂課的學習。
5,反饋練習
圍繞本框題的重點、難點設計一些能體現(xiàn)學生思維特點的題目,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落實本課時的教育教學目標。
六,說教學反思
1、本課時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為學生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和學習策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難點,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上跨越式發(fā)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學內容涉及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由于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很強,而且整個教學內容量比較大,課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環(huán)節(jié)放不開,沒有徹底地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的基本精神。
師說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0課詩五首中的《望岳》。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也壯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杜甫。
一、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詩,這就是我本課的說課內容————《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于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則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網(wǎng)絡交互→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即興創(chuàng)作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望岳》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
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wǎng)絡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學生們推薦網(wǎng)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們能談談對《望岳》的了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并說出:為什么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后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ㄖ链耍n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chuàng)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涌。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wǎng)絡交互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鑒賞;在反復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zhí)行者。
以上就是我這節(jié)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師說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號說課者。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第××單元第XX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內容,后面是本教材的×X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后的××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理論,是以后××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jù):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2.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jù):××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要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內蒙分校地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呼倫貝爾南路東達廣場702室 事業(yè)單位微信二維碼:
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活動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的能力,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現(xiàn)象,發(fā)展思辨能力,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由于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直觀的感受。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列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相關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經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由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jù):一是概括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講授新課(35分鐘)。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內蒙分校地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呼倫貝爾南路東達廣場702室 事業(yè)單位微信二維碼:
趣味化。此外,我還重視教材中疑點的講解,并適當對知識點進行引申,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和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這有利于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我的板書設計是:×××。
5.布置作業(yè)。針對××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我布置的課堂作業(yè)是:××。
七、我為何要如此上課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運用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內容所對應的×××現(xiàn)象,學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生活體驗,但缺乏對這種現(xiàn)象的深入認識。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體驗,促使學生對該理論進行思考和認知,做到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逐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xié)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融入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xiàn)知行的統(tǒng)一。
八、結束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
【師說說課稿】相關文章:
師說說課稿10-07
師說說課稿07-08
師說說課稿11-03
師說說課稿11-18
師說說課稿范文10-06
【實用】師說說課稿07-08
【精】師說說課稿11-20
精品師說說課稿11-19
師說說課稿【熱門】11-20
師說說課稿【熱】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