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說課稿集合8篇
隨著社交網絡開始流行,越來越多人鐘情于發(fā)布說說,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什么樣的說說才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說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師說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師說》的第一課時。《師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散文名篇。千古傳誦,闡發(fā)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他,力舉復興“古文”的大旗,一反六朝以來浮靡文風的影響,以自己的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fā)展,為唐代散文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說》,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fā)揮得無余,富有現(xiàn)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師說》。
高中語文新課標強調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獲得發(fā)展,同時要注重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據此我從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fā)設計了《師說》一課的的教學方案,現(xiàn)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師說》是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對于剛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具有教育意義。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提倡質樸的文風,注重反映真實的社會人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稁熣f》正是韓愈反對駢文浮靡文風的創(chuàng)作實踐的代表之作。本文的文言現(xiàn)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 [知識和能力目標]
通過點撥、歸納,使學生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記誦積淀。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12個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初步感悟本文的語言美、思想美,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以上教學目標定位于文本本身的品味感知和記誦積累,重視欣賞文本而輕篇章的瑣屑分析。我認為,語文教學要教出語文獨特的美感來,教師要敢于根據自己的理解教課文,要善于品味教材,因此我在品味《師說》時品出了本文的“三美”(本教案后面附的全文教學構想中可以看到三美包括的具體內容),期待在教學活動中和學生共同品嘗。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和教師的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使語文課堂更具開放性。針對本篇文言現(xiàn)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為教材規(guī)定背誦篇目,
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發(fā)........
現(xiàn)文言現(xiàn)象的能力。
三、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愿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文言文教學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瓶頸。
新教材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xiàn)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
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fā)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
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為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閱讀鑒賞,熟讀成誦,擴展閱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借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師說說課稿 篇2
《師說》作為一篇文言文,教學上應該注重踏實樸素,質樸的語文教學也是一種藝術。為大家提供了師說的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xiàn)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F(xiàn)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 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ㄒ唬 關于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ǘ 關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 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③ 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ㄈ 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皟芍亍笔侵钢匾曊b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xiàn)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yǎng)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ㄋ模 關于學情 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ㄒ唬 知識目標
、 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 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 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谂囵B(yǎng)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ㄈ 德育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zhàn)的精神和勇氣。
②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 法
、 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 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蔽覐膬煞矫嬷笇В阂皇侵笇褂萌c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 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④ 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熬殹辈磺蟆岸唷,,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二) 教 法
、 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 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 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 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軐W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 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蹘熒鷼w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yè)
五、 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 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 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二段 對其子 ——于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y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 寫作緣由
師說說課稿 篇3
《出行的學問》一課是九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中的第三課。這一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對學校和家庭周邊環(huán)境的認識中學會認路和尋路,讓兒童們在生活中具備乘車坐船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并有相應的安全意識。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低年段向高年段過渡的時期,喜歡自己獨立思考,探求發(fā)現(xiàn),并嘗試脫離父母自己出行。
教學目標:
1、嘗試利用交通圖選擇簡單的出行路線,學會看站牌、路牌,以及尋路、問路的一般方法。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邊的交通線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經地、終點站的名稱。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車時要注意的安全和禮貌。
4、知道問路的基本禮貌和要注意的事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在對學校和家庭周邊環(huán)境的.認識中,學會認路和尋路。讓學生在生活中具備乘車坐船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并有相應的安全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不想去旅游,想去哪旅游,找不到地方,怎么辦,順其自然的引出新課,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
其次,讓同學們通過手中的路線圖確定自己小組應該走的路線,并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探索,去體驗出行時如何確定路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新知。
再次,我通過表演形式讓學生去觀察、思考出行時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走人行橫道;騎自行車,不互相打鬧,不并行攀談;乘車時要注意文明乘車,主動買票等等。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知識。同時,學生進行表演還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表演技能,鍛煉學生觀察、說話和思維能力。
我還利用課件設計了 “欣賞”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中稍稍放松一下,讓他們暢游于綠色的海洋,花的世界,激發(fā)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更引發(fā)他們出行的興趣,此時,創(chuàng)設小孩迷路的情景,并請同學表演該怎么辦,同時注意強調問路時的禮貌和安全問題,銜接自然,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知識、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最后的小結,我用笑臉、哭臉的方式測試同學的滿意度,方式新穎,更清楚展示他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板書時我指出了出行的幾個重點問題:路線、乘車、問路。直接明了地揭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利用課件、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興致高昂地投身于課堂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活動的目的,成功的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全員參與的教育情境,在愉快中學習出行的相關知識。
師說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牛津中學英語教材9A第3單元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本單元通過青少年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這一主題,引出話題,談論話題。由于學生對這一話題極感興趣,我在教學中準備使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情景,有效地把單詞和句型情景相結合,注重聽說訓練,使語言點的訓練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達到靈活運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學目標:
依據英語新課標所提出的總目標并根據本年段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a、 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和詞組.
b、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寫句型.
c、 能正確地聽懂、掌握A板塊前半部分聽力內容,并能以較好的語音語調流暢地朗讀后半部分的課文填空。
d、能用本課所學語言討論青少年中存在的問題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拼讀本課四會單詞和句型,能流利地用所學句型進行情景會話。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我對《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解和九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確定為:讓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合作互動,充分發(fā)展。具體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通過設置較為真實的情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整體發(fā)展。
2、小組學習法:
每4人一組,可兩兩交流,也可自由選擇,在互動中互相啟發(fā)發(fā)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與伙伴合作的意識和策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3、練習法:
把大多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靈活操練中拓寬學習渠道。
另外,考慮到B板塊為對話教學部分,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訓練聽說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對話導入,學習新知
a、 以“Teenage problems”為主題及線索組織教學。課前在教室里頭稍作布置,背景音樂的選擇體現(xiàn)了牛津初中英語板塊之間的自由組合,也為后面的教學做了一個提早滲透,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接著我向學生展示課件,引出青少年問題的話題,同時教授新詞。由介紹學生自己的問題入手無形中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備感親切。
b、在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語境中,用多種手段,如:作品、圖片、照片、簡筆畫等呈現(xiàn)。學生邊學邊進行聽、說、拼讀及運用,堅持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的原則教學新知識。
2、鞏固拓展,強化新知
a、 在情境中不斷使用新句型,學生不僅學會了新的詞組,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舊知。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想學更多的有關的詞匯來介紹自己的問題,并向他人尋求有效的建議和意見,達到了學中用,用中學的目的,給予他們成功的樂趣。
b、仍以“Teenage problems”為場景由學生分小組自創(chuàng)小對話進行表演。要求問到前面所學句型并要求用到本課時所學的交際用語。通過這樣的練習形式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a、 在小對話表演告一段落時,自然導入A部分對話教學。然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課文,為了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所側重,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聽。
b、播放錄音再感知課文,以選擇題的形式檢查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況。
c、跟讀課文,為避免反復朗讀時的過于枯燥,設計小小配音員的訓練環(huán)節(jié)。
d、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指導學生在朗讀時利用手勢、表情、動作、聲音等手法,以加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更生動地傳達說話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學生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更深地理解對話內容。
4、面向全體,作業(yè)分層
為了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作業(yè)布置上我嘗試進行分層教學即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做a類作業(yè);程度中等的學生做b類作業(yè);程度較好的學生做c類作業(yè),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自由選擇。
a、朗讀并抄寫要求四會掌握的單詞和詞組;
b、聽錄音,朗讀課文,并根據所學話題進行自由交談并形成文字稿。
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形式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有所獲,從而達到激勵全體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走進文本
《孔子拜師》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精讀課文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扇大門,是學生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是敘事性文章,線索非常清楚。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通過對孔子和老子的語言、心里和動作的描寫,來突出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質,。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文章的語文樸實易懂,應該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品讀課文,積累語言。
二、走進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膚淺了。這個單元是很好的學習內容,所以上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孔子、老子的資料,對他們有初步的了解,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課堂上,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通過廣泛地閱讀實踐,讓學生走進孔子、老子。并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層次,多角度地去解讀文本。
三、教學目標
針對文本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規(guī)范書寫“聞”等12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了解孔子的求學經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四、預設教學流程
板塊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ǐ)
2、播放20xx。8。8日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廣場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吟誦《論語》,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進孔子。
3、交流: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關于孔子,你還知道什么?(展示搜集的孔子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看看、議議、說說等途徑,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對孔子的.敬仰之情,為全文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板塊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遇到難讀的生字對照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
(2)規(guī)范正確書寫:“聞”等12個生字,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一般已達到自己正確數(shù)學的要求,但規(guī)范書寫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寫字的環(huán)節(jié)中,可讓學生歸類擺放生字,引導按類記字。重點指導:塵、迎、等、境、授。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通過各種多種形式學習生字、新詞,為學生解毒文本掃除一切障礙】
板塊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2說說人們對孔子和老子有怎樣的印象呢?(佩服、尊重)
出示文末一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齊讀句子,找“敬重”近義詞,理解“敬重”板書:敬重
(2)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他們有怎樣的品行?從課文中那些語段可以看出他們的品行很優(yōu)秀而得以人們的尊敬呢?請大家再細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學生交流讀書收獲。根據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位語言,體會情感,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的優(yōu)秀品行。
本人預計做以下的重點指導學習:
一方面:研究敬重孔子的原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謙虛好學〕
這一部分我準備這樣來教學。(重點體會:遠近聞名還不夠淵博)
。1)一讀,找出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提“淵博”怎么理解?引導查字典(知識深廣。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聯(lián)系上文“遠近聞名”,
(2)二讀,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說你的感受?(板書:謙虛好學)
。3)指導朗讀。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睬笾艨什晃菲D辛〕
。1)學生想象一下,在這幾個月里的路途中,孔子會遇到哪些困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餓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幾個月。
。3)相機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明白孔子為求學不怕吃苦。
。4)讓我們讀讀這句話,讀出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精神。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從“上前行禮”一詞中體會)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保ㄗプ 疤氐亍、“請”兩詞理解)〔謙遜有禮〕
。1)抓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币I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表現(xiàn)孔子當時的心情。
。2)利用課件交換詞語“拜見”、“拜訪”。對比朗讀句子,用換詞法在朗讀中聯(lián)系上下文區(qū)別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拜見”是客人一方說的,“拜訪”是雙方都可以說的,有訪問的意思,更有敬重的意味。)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謙遜有禮、勤奮好學〕
。ㄋ难栽~組:學無止境。生活中你見過“學習沒有止境”的事例嗎?請你說說這樣的一個事例。談理解。如:學習了課文里的,還要經?凑n外書)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勤奮好學〕
。1)什么叫隨時請教?(什么時候有問題就什么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么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
。3)從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勤奮好學)
師小結:通過品讀文章,偉人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樹立起來了,他(求知若渴、吃苦耐勞、勤學好問、謙遜有禮)。
另一方面:研究敬重老子的原因: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謙虛、有禮、熱情(“迎候”體會有禮、熱情,后一句話體會謙虛。)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誨人不倦(理解“毫無保留”)
。1)當孔子隨時隨地向老子請教,老子會怎么說?
。2)當孔子打破砂鍋問到底,老子會怎么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
。3)這種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叫“誨人不倦”)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詞句,就是找關鍵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悟、思、說,借助重點詞句,搭建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張揚學生的個性。】
板塊四:聯(lián)系實際,升華情感
1、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讀了課文的感受。
3、進一步體會最后一段的意思: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板塊五:拓展實踐,延伸活動
1、積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話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編輯成了《論語》,廣為傳誦。你能說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嗎?學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師相機投影相關的名言(摘錄課文內的名言)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資料收集?鬃印⒗献邮俏覈拇笏枷爰,他們創(chuàng)立的儒家、道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課后去搜集他們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對學生通過多渠道獲得知識起到引領的作用。
板書:17、孔子拜師
有禮敬重
孔子拜師老子
曲阜——————不畏艱辛——————洛陽
求知若渴
謙虛好學毫無保留
勤學好問誨人不倦
學無止境
師說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用心去讀,一定會為那日夜操勞、含辛茹苦的母親而心疼,一定會被那偉大、無私的母愛所感動。
因此,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就是借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對母親的崇敬和關愛。
教學的難點則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樣的深沉,小學四年級孩子的認知與文章與作者的情感體驗有一些差距,也許很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很難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lián),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層面,而不能聯(lián)系自身。
二 、說教法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難過—愧疚—感恩,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讓“感”從讀書中產生,“情”在讀書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華,激起學生心中愛的體驗,同作者一起感動母愛,想到回報母愛。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yōu)化的效果。教學中主要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xiàn)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fā)著感受。
三、說學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長輩的“掌上明珠”,一向嬌慣的他們普遍都將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認為是理所應當?shù),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報,甚至經常向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他們關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長為他(她)付出的辛勞。生硬的說教難以為他們所接受,也許這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情感。學生孩子的心靈是非常純潔的,樂于去感受美好、親近美好,只要引導得好,文中那位善良偉大的.母親一定能感染學生。學生又是善于聯(lián)想的,他們一旦將自己的母親與文中的母親產生關聯(lián),他們便會回憶起那埋藏在記憶里卻常常被忽略的點點滴滴,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母親的付出、母親的辛勞,從而升騰起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也許一節(jié)課不能改變什么,不能使學生對母親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學生能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感悟到“我要關心我的母親,我要回報我的母親”有這樣一種朦朧的思想意識也就達到目的了。
四、說教學設想
(一)、走進文本
。ㄉ险n伊始,伴著舒緩的小提琴曲教師用描述性的語言渲染,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勞累了一輩子的母親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輕,連護士進來換床單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親”抱母親只是一個偶然,抱母親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在兒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層浪。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輕地讀一讀1、2自然段,想一想兒子第一次抱母親是怎樣的心情。
(二)、感悟兒子內心的難過、愧疚之情。
(通過對重點句的朗讀、體會、聯(lián)想真正體會母親體重的輕深深地震撼著兒子的心。)
兒子難過的心情你們是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1、品讀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沒想到母親輕輕的……差點仰面摔倒!
引導:我原以為( ),沒想到( )。
我原以為( ),沒想到( )。
這可是和我朝夕相處生活了幾十年的母親呀!你能把這份難過讀出來嗎?
2、品讀第二句“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引導:“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而現(xiàn)在年老體弱的母親大概只有( )斤。聽著母親虛弱的聲音,兒子心里( )。帶著你的體會再讀這句話寫兒子沒想到的話。
3、品讀第三段話“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妹妹……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翻山越嶺、年復一年”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把你們的朗讀放到句子中去,讀出母親的不容易。
。1)、反復引讀,啟發(fā)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親汗流浹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親頂著寒風,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讀“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從這些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母親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兒女,舍不得兒女吃苦,就怕兒女累著。自己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兒子的心:我們能挑卻沒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讓母親去挑。此時兒子心里涌起的不僅僅是難過,還有深深的愧疚。)帶著你們的體會再次朗讀這些句子。
。3) 、啟發(fā)想象,感受“重擔”。
課文學到這兒,大家想一想,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種的東西嗎?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爺爺奶奶生病了,母親( )。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吃得飽,上得起學,母親( )。我們長大了,要出遠門了,母親( )。
引導朗讀:母親,一個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這副最沉重的擔子,這份艱辛,等到母親病倒了,病得不輕了,兒子才真正體會得到,愧對母親呀!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回憶。
。ㄈ、感 動母愛,回報母愛。
1、出示句子: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中,你看出了什么?聽出了什么?
此時此刻,聽著母親平常的話語,想著母親拉扯我們長大的艱辛,看著手中兩鬢斑白,體弱多病的母親,兒子我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對母親的這份感激,我突發(fā)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親。
2、伴著音樂,老師深情地范讀最后一小節(jié)。。
3、老師語言渲染,指名讀,齊讀。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
師說說課稿 篇7
韓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說》,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fā)揮得無余,富有現(xiàn)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師說》。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師說》是韓愈針砭時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不僅文言現(xiàn)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課本即范例,學習教材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中對學生“掌握古論文的論證方法和基本知識點”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基礎知識目標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德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篇文言現(xiàn)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為教材規(guī)定背誦篇目,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為: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
3.針對現(xiàn)實中不尊師重道的現(xiàn)象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
三、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愿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本著:“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耙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钡闹笇枷。我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xiàn)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fā)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為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閱讀鑒賞,熟讀成誦,擴展閱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借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背景介紹(略)
二、齊讀第1自然段:(力求背誦)
重要詞句分析,如古今意義,通假字、名詞的意動用法等;
三、竄講。
四、根據課文內容討論:(有些人認為不靠老師、自學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師的。)
————明確,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說話、寫字等等,教他們的父母和他請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師,連他自學用的課本、材料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成果,嚴格說來也是他的老師。
凡是某一方面對我們有啟發(fā)、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身邊的人都有其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對身邊的老師們也應尊重,互相尊重。
五、布置作業(yè),整理文學常識、第一段字詞;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
二、自由朗讀第2、3、4自然段,竄講,提問,釋疑答疑:
重點句子解釋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ǚ穸ㄅ袛嗑洌胺恰病睒嫵煞穸ㄅ袛啵
、畚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ㄎ揍t(yī)樂師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看不起他們,現(xiàn)在士大夫之類的智慧竟然不如他們,難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嗎?)
、苈劦烙邢群,術業(yè)有專攻(聽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萦嗉纹淠苄泄诺牢屹澰S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
四、討論、歸納本課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
此部分為突破重點之環(huán)節(jié),在上節(jié)課布置作業(yè)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以板書示出。加深學生印象,并通過此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并歸納文言現(xiàn)象,最終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通過前面的學習,達成了本課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目標,那么,如何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其他幾個目標呢?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以期達成基本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五、討論、解讀課文:(學生活動為主)
。1)思考本文是立論文還是駁論文?
明確:是立論文。并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來論證。說理性很強。
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現(xiàn)實中的例子展開討論,明確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數(shù)學獲獎的學生對其老師的態(tài)度”。認為老師應該謝謝他,沒有他老師也不會成名。讓學生評價。
-————明確:這位學生完全否定了教師在學生成材過程中的作用。應清楚的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不能否定學生的主觀作用,他的個人天賦、個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教師的作用。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1.字詞強化訓練:布置相關的解釋多義詞練習
。ù司毩暤脑O計,是為著學生能將知識合理地向課外延伸,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2.寫作訓練:
。ㄓ捎诒菊n不僅有較強的知識性,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性,可以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而且,對本文思想內容的探究,也正體現(xiàn)了本課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的設計意圖。)
啟發(fā)學生思考:
作者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學者必有師”,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韓愈突破教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局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關于從師學習的途徑,也就是擇師的標準,韓愈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边@些思想閃耀著民主、進步的光芒,針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第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發(fā)展的余地。
學習本篇后,以“談教師的作用”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字數(shù)600字左右。
第三課時背誦指導、擴展閱讀(略)
師說說課稿 篇8
一、說課內容
說課時間規(guī)定不得超過15分鐘,超時將酌情扣分。說課后,專家組根據說課情況和測試項目內容提出面試問題,申請人進行答辯。 面試題目一般不少于2個,回答時間不超過5分鐘。下面我介紹一下說課的內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4)試講中考查的重點
(5)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有機整合
(6)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指導
(7)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8)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
(9)靈活教法及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實效性
(10)各種教學手段的合理選擇及有效運用
(1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誘發(fā)探究
(12)學生主體積極參與、師生關系和諧互動
(13)善于扣緊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14)貼近生產生活實際、體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等。
二、試講技巧與經驗總結
我建議大家試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把試講所需教材準備好,接著把教材整體復習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學習說課稿范文,最后制作幾份相關說課稿模板。建議沒有說課經驗的考生把全部說課內容都寫出來,做到有備無患。
考試當天要按時到考場。
(1)候考。
一般抽到8號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試講。等到有人叫你時,你要帶上書,說課稿,身份證,準考證,到指定的考場候著,那時你還不能抽題。
(2)抽題后,上交說課稿。
我的經驗是最好準備兩三份說課稿,正式說課之前留給自己一份,說課的時候要交給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說課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許等你說完課之后再交,如果按規(guī)定是不行的。
(3)嘗試換題。
如果你抽到的題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畢竟這次面試的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建議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換題。
(4)試講。
依照我的經驗說課時切不可表現(xiàn)出緊張的情緒,如果你表現(xiàn)出太過緊張的情緒,那么你就很難通過試講?忌曇艉榱,語言表達流暢,注意衣著,表現(xiàn)穩(wěn)重大方,是很容易贏得
考官的贊賞。說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比較好。因為超過12分鐘要扣分。
(6)板書。
如果要新的規(guī)定說試講者必須寫板書,那么你就要寫板書。如果沒有規(guī)定,那么你可寫也可不寫板書,因為試講時間才12分鐘,即使你寫板書也不要寫得太多。
(7)答辯。
說課稿占10%的成績,說課占40%的成績,回答問題占50%?脊僖话銜䥺柎蠹2-3個與說課有關的問題。提問的問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一、課程理論類。二、教學方法類。如你的教學思路是什么?教學設想與框架是什么?三、基本情況類,如你是剛畢業(yè)的嗎?以前有沒教過書等問題。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準備說課稿的時候要注意聽課對象。因為聽課對象是老師不是學生,所以我建議大家說課的角度應該放在,你是怎么上這堂課?你要怎么教學生?千萬別把考官當學生,給他們具體講教材的內容。
【師說說課稿】相關文章:
師說說課稿10-07
師說說課稿07-08
師說說課稿11-03
師說說課稿11-18
師說說課稿范文10-06
【實用】師說說課稿07-08
【精】師說說課稿11-20
精品師說說課稿11-19
師說說課稿【熱門】11-20
師說說課稿【熱】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