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1
《師愛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我一口氣把內容看我,并且邊看邊做筆記40多歲的老師了,也是深受“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影響過一代人,20年前是帶著一顆愛心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感讓我不敢倦怠。尤其是對學困生付出的更多,常常是課上講過課下講,放學后還要單獨補,總覺得不讓每個孩子掉隊就是愛孩子,愛班級。雖然成績上去了,但是孩子們見了我繞著走,對我的付出一點都不領情,似乎還充滿了敵意。
當時覺得孩子小,長大了走上工作崗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了就會想起我這個小學教師的好。一天天,一年年的這樣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感覺學生一批不如一批,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好管,我因此感到了倦怠。雖然也曾經(jīng)反思過自己,但是總找不到倦怠的真正原因,總是把原因放在學生和家長方面。直到學習了《師愛的智慧》這門課,讀到最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對學生的愛是強制性的,沒有考慮到學生身心需求,為了成績,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不均衡是必然存在的.。我的愛沒有使學生感到快樂,反而是壓力,他們每天在這種愛的壓力下學習、生活,進而把這種消極的愛的壓力轉移到家長那里,家長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與快樂。
教師付出的是快樂,收獲的就是快樂;教師付出的積極的情感,收獲的就是積極的情感;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就會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來換位思考問題。
“教師要善于把平凡的教學轉化為精彩,把煩惱的事物轉化為快樂。這樣教師在施愛的過程中,也會感到巨大的快樂與滿足”。師愛的智慧》像一根火柴,重新燃起了我內心尚未泯滅的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我相信自己會用智慧施愛。
本人通過聆聽專家《師愛的智慧》的講座,課程中“師愛是無私的愛,是智慧的愛”這一觀點。深深的觸動了我。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著自己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于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面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于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于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大家都知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對教師最好的形容。既然做了教師就要熱愛這個行業(yè),并愿意為教師這個職業(yè)奉獻終身。我們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沒有對職業(yè)的愛,就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愛。母愛般的引導,全力付出,不圖回報,全心全意,是每個孩子迫切的需要。在我們班里一些經(jīng)常發(fā)生的小事令人深思。放學了,孩子的家長種種原因遲到?jīng)]來接孩子,我每次都把孩子叫在身邊,放下課堂上的嚴肅,悉心的交談,與他們一起等。
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2
關于“師愛”的話題很多,經(jīng)典論述也很多,人們不厭其煩地談論著“愛”,“愛”成了教師工作中的永恒主題。
其實,對于教師而言,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師只有以責任為支點,通過愛的杠桿將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去撬動學生進步的車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而杠桿的撬動是需要智慧的,師愛的智慧在于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
一、愛生如人
愛生如人即像愛人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人看,而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不是“為某一特定社會作好準備”更不是“自己晉職升遷的臺階”。學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獨特的生命內涵和成長過程,是一個值得敬畏的獨特生命個體;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長”的理念,教師承載“園丁”的職能!吧L”是一種自在自發(fā)的過程,強調的是人的自然性。為此,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自然生長秩序,為兒童發(fā)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環(huán)境;作為“園丁”的教師,則應視學生為獨立的、有尊嚴的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差異,“因材施教”,并以愛為杠桿,把人類社會生活、交往的基本規(guī)范傳遞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人類生活,“學會做人”!
二、愛生如生
愛生如生即像愛學生一樣愛學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節(jié)而施”,不要“埋怨學生的無知”,更不要抱怨“學生的犯錯”。因為“未完成性”和“不確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質;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發(fā)展”的理念,教師承載“先知先覺”的功能!鞍l(fā)展”注重學生主動性的激活和內在潛力的挖掘,強調未來愿景的可控性。知識的無限性和人類時間尤其是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要求我們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建構終身教育體制,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樹立終生學習理念。作為“先知先覺”的教師,則應深刻理解自身承載的社會責任,視學生的“無知”為自然,正確理解“犯錯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以愛為杠桿,把知識的積累及智能的開發(fā)對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傳遞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愛生如子
愛生如子即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工作便不再是“飯碗”,不再是“事業(yè)”,而是“良心工程”;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養(yǎng)”的理念,教師承載“父輩”的功能!芭囵B(yǎng)”的教育是父母對孩子的細心“呵護”,辛勤“養(yǎng)育”,全身心的`投入;作為“父輩”的教師,此時的愛既有慈祥也有嚴厲,有嬌寵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筆下的教師就是如此。我們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自立和自理能力!吧妗笔瞧仗熘滤懈改笇⒆拥牡谝黄笸恳晃患议L把孩子送到學校,他們首先關心的決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健康。因此,我們決不要以“學習”為借口去傷害孩子的“健康”,因為,那不是孩子和家長所要的,更不是社會所希望的。教師要以愛為杠桿,嚴慈相濟,精心呵護,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識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生存”。
四、愛生如友
愛生如友即像愛朋友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朋友,就不要處處時時“師道尊嚴”,不要“規(guī)訓”學生,更不要“命令”;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師承載“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競爭。作為“合作伙伴”的教師,要通過民主協(xié)商來管理班級,要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要讓學生認識自然的多樣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會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他人,樹立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懂得集體的生存價值,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學生要學會肯定別人、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學會正確的自我調節(jié),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師要以愛為杠桿,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相互體諒、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共處”。
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3
通過學習《師愛的智慧》一課的學習,不管是聽專家講座還是看書學習,其實我們好多老師往往都有一個同感,別人做過的,我們未必沒有做過,但是別人為什么比我們成功?其實原因很簡單,別人堅持下來了,而我們自己常常不能,所以說,將簡單的事每天認真做到就是不簡單,將公認容易的事每天認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所以我們除了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還要堅持不懈,因為持之以恒其實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在成長中犯錯是難免的,如何正確地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正確的'態(tài)度是包容,具體的做法是提醒。著名教育專家鄭潔也曾說過“如果孩子一生中犯一百個錯誤,我寧愿讓孩子在學校犯下九十九個錯誤。”可見,老師包容學生,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包容學生的錯誤,并找準時機,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要記。豪蠋熓种械膬纱笪淦饕皇菍捜,二是等待。
我認為常給孩子微笑,讓孩子感知愛,微笑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燦爛的笑容,可以贏得學生的愛戴,給學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響。當我們想激發(fā)學生的斗志,當我們想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妨輕輕一展笑容,就勝過千言萬語,在教育學生時,千萬不要吝嗇你的微笑。聯(lián)系平時的工作實際,工作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刻把學生當小助手,一切與學生有關的事都和他們商量,盡量采納他們合理的建議;與他們共處時,時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多一些笑容,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多給孩子理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當代學生尤其渴望理解,只有真正理解被愛者的困難,愿望與要求,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對一些我們所認為的“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可能更適合去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一如既往的關心他,要求他,給他緩沖的時間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時,與其家長交換對這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促使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及對子女的負面影響,分析孩子思想形成的諸種因素,共同制定幫助、解決的措施,并及時和孩子進行交流,達到思想、情感上的一致。在處理學生的錯誤時,一定要使自己心靜下來,一定不能急躁,更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展現(xiàn)師愛教育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的教育心得感悟:師愛的藝術07-22
愛的教育教師心得體會05-10
《愛的教育》教師心得體會04-18
愛的教育心得06-11
《愛的教育》心得05-04
教師愛與教育心得體會11-20
關于教師《愛的教育》學習心得08-10
關于教師《愛的教育》學習心得精選08-18
教師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03-08
關于教師《愛的教育》學習心得最新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