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jié),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思想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篇1
經(jīng)過學習完魏書生教育思想, 我深有體會,對如何做教師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保持充沛的精力。魏書生做了31年教師、22年班主任、20年校長、9年盤錦市教育局局長,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堅持每天跑早操。如今他每周一到周五到局里上班,周末兩天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做報告。盡管他今年已經(jīng)五十六歲,但他站著一口氣做三、四個小時的報告卻沒有疲憊感,這種精神狀態(tài),或許比他年輕二十歲的人也沒法比。魏書生稱自己是“經(jīng)活”的人,得益于他多年如一日的鍛煉。人要有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去工作,無論做教育還是別的行業(yè)都需要如此。
2、“干一行,鉆一行”。在讀有關魏書生資料時我發(fā)現(xiàn)所訴資料中沒有一個華麗的詞藻,沒有一句動聽的口號,有的是實實在在的自己的故事,有的是真真實實的自己的經(jīng)驗。魏書生在專題報告會上給初二年級的學生講授了高三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古文《孟子見梁襄王》。在正式上課前他與學生們的親切溝通讓人感覺那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聊天。整篇課文中的字、詞、句、譯文,他只講了三個詞、一句話,其余全部由學生們自己解決。他戲言自己無論是上課還是做班主任都“偷懶”,在他“偷懶”的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世間行業(yè)種種,世上工種萬千,當你堅守著自己的這一方教育天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發(fā)展自己的特點,當你全心全意,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時,那工作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讓自己的全部身心真正走進教育這片沃土,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無可限量的潛能。
3、“干一行,愛一行”。教育是一種清苦的工作。他告誡老師們:當你無可選擇地站在三尺講臺上時,與其悶悶不樂地被動難受,不如心情愉快地主動接受,然后津津有味地去享受。“當一個困難你必須面對的時候,你應該以苦為樂”,這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保持的態(tài)度,當我們言傳身教地把這個態(tài)度傳給學生們,他們就會享受學習的快樂。
因為世上誘惑太多,如果沒有堅持自己的.愛好,那么你的靈魂會在一片無邊的空間流浪,于是絲毫感覺不到幸福。守住一顆心,讓“精神不再流浪,思想不再飄泊”,學會“鬧中求靜、苦中求樂、失中求得、忙中求閑”,其實苦與樂僅在一念之間。洗盡鉛華,退卻浮躁。我們在“欣賞別人喜歡那個”的同時,也“享受自己喜歡這個”。當教師真正明白了“教學是生存的需要時”,他怎么會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努力工作呢?當學生們真正理解了“學習是生存的需要”時,他怎么會不為了自己的生存去努力學習呢?
“樂真、樂善、樂學、樂恒”是魏書生為匯龍中學的題詞。他把自己多年的教育人生總結(jié)為四個字:“松、靜、勻、樂”,其含義是:“身體要放松,心情要安靜,呼吸要均勻,情緒要快樂”。有了這四字秘決,他才成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兼任大學課程的市級教育局局長。解讀魏書生的教育學理念正如他在結(jié)束語中所說: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就是平凡、平等、平靜、平和。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如果要進步在平日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是多學習、多探索、多反思才會使自己成長.....
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篇2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弊鳛橐幻鈽s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閱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跡,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yè)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苯處煹穆殬I(yè)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yè),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
崇高的師愛表現(xiàn)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yōu)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自身素質(zhì)
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yǎng)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整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yè),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
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篇3
愛學生,為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最集中的體現(xiàn)之一,為此,他也做許多有益的探索。一是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教育環(huán)境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在他所經(jīng)營的學校中,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環(huán)境布置以及校舍內(nèi)部的陳設都非常講究,不僅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還充分的考慮學生的愛好與興趣,每一幅畫、每一條標語、每一本書都是經(jīng)過慎重的考慮后才設置或是擺放的,特別是一些專用場室的布置更是如此,如數(shù)學專用室、語言文學專用室少先隊室等。再如他校園的南部、西部和北部規(guī)劃的.是一個站地兩公頃的果園,里面培育著烏克蘭地區(qū)生長的所有果木——蘋果、梨、李子、杏、櫻桃、歐洲櫻桃、核桃等,讓學生每年的5月到11月都能欣賞到茂密的葉蔓之海,感受到日漸成熟的累累果實。二是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在蘇霍姆林斯基“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理論中,道德教育居于主導的地位,他認為,從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不管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必須首先是一個有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人。因此,他非常重視樹立兒童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道德信念,認為道德信念是道德發(fā)展的最高目標;重視培養(yǎng)兒童豐富的愛祖國、愛人民的道德情感,認為道德情感乃是“道德信念、原則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偽君子”;重視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道德習慣,尤其強調(diào)把“同情人、關心人”視為奠基性品質(zhì)。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書育人,德育為先”的理念以及他為次所采取的一些做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目前,我們從上到下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的育人環(huán)境也可以說是非常的完善,非常好,但所收到的效果應該說跟預期的相差甚遠,這就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否真正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只有真正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才能談得上是真正從心底愛學生,才能為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服務。
【教育思想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04-18
思想素質(zhì)教育心得體會04-11
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2-11
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1-23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7-30
教育思想大討論心得04-26
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15篇03-18
思想作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3-28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心得體會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