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弊ヰB(yǎng)成教育,實質上就是抓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階段,兒童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是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期,必須抓好抓實,為孩子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剛跨入小學的大門,他們滿懷欣喜和豪情地邁進學校,首先面臨的是許多不同入學前的主導活動是做游戲,入學后主導活動是學習。兒童入學后的學習是按外部一定要求或成人的指令而進行的活動,是由外部動機而引起的活動。學習有一定的任務,要求兒童在學習過程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發(fā)展一定的能力,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等,有一定的約束性,這就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對兒童要加以引導,采取多種方法,喚醒兒童的習慣養(yǎng)成意識。我們知道,兒童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情境性和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行動隨著興趣而轉移,之就需要引領他們適應這些變化,教育他們遵守學校常規(guī),喚醒其習慣養(yǎng)成意識,使他們將自己的行為自覺地納入到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上來,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勞動習慣、心理習慣等。
1、以人為本,立足校情,制定切實可行的養(yǎng)成教育序列。這就要求教師抓養(yǎng)成教育的計劃性要強,工作思路要明確,方法要恰當。針對學生實際,我確定了養(yǎng)成教育的工作重點。從幼兒園跨進小學的大門,兒童首先產生的是一種新鮮感和自豪感,隨后又會覺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時教師應采取先入為主的原則,及時讓兒童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結合兒童原有的行為方式提出新的具體要求,如《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低年級養(yǎng)成教育》、《十個好習慣》等。這樣目標明確具體,兒童可以對照去做,從而逐漸適應小學的學習。
2、嚴格要求,抓好第一次。一個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做作業(yè)、第一次做家務、第一次……這些事情會在人的腦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揮之不去。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由這關鍵的第一次開頭,頭開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連第一次都沒有強化好,以后想要養(yǎng)成好習慣就難了。比如開學的入學教育,就要嚴格要求。小學生太小,只有抓住這第一次,才能讓學生不自覺地形成一種自我約束力,當集體都具有這種約束力的時候,個體在其中就具有了一種從眾心理,當他不自覺地想動的時候,由于受到集體的影響,他就會克制自己,跟隨大家的習慣。如此良性循環(huán),學生習慣就會越養(yǎng)越好。而老師只是剛開始的時候會累一些,等到學生養(yǎng)成了習慣,老師就不必費多少力氣了。第一次做作業(yè)是這樣,其他講衛(wèi)生、遵守課堂紀律、社會起碼的公德等習慣都是這樣。
3、從大處著眼,從“小”訓練。兒童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應按照小學生各年齡階段的特點,目標分解,小步前進。一是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兒童進入小學時,對于一名小學生應該如何做還一無所知,這是對兒童引導和訓練的最佳期。二是從小事、小的方面開始訓練。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善于觀察和模仿,可型性大,行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情境性、不穩(wěn)定性,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結合《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從生活實際入手,提出具體的訓練目標。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教育的機會。
4、運用多種方法,喚醒學生習慣養(yǎng)成意識。對于有些行為習慣,小學低年級兒童還沒有意識到應該這樣做,或者還沒能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意義,這就需要老師運用多種方法,喚醒學生的意識,讓學生覺的應該這樣做并樂意這樣做。(1)、事例啟迪。即運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正反面事例,啟迪學生將社會的需要轉變?yōu)樽约鹤非蟮男枰姆椒,逐步明確良好習慣與自身、良好習慣與家庭、良好習慣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從而受到基本的養(yǎng)成教育知識。(2)、情感體驗。教師營造情景,借助小學生容易體驗到的事件和場面,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體驗,從而強化正確的認識,否定錯誤的要求的方法。(3)、強化。主要是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不斷強化其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4)、說理。主要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強調習慣的重要性和具體的要求,使學生明白這樣做的道理。(5)、儀式。針對學生的實際,有重點地選擇一兩個典型習慣,舉行一個儀式,教育學生。(6)、訓練。訓練是行為實踐的基礎,是從不自覺到自覺的一種意識的轉化。
5、常抓不懈,練好好習慣。如從要求學生的站姿與坐姿開始,課堂上,要求學生坐端正,懂規(guī)矩,守紀律。學習上要求有了困難不要忙于發(fā)問,而是先自己認真想一想;想了以后還不懂,就去查閱工具書;還不懂,再去問老師。這樣反復訓練,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還養(yǎng)成了勤思考的習慣。在工作臺上要求學生做事有條理,從書包怎么放,作業(yè)怎樣交,預備鈴響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規(guī)范訓練;在生活上要求養(yǎng)成講究整潔衛(wèi)生的習慣,要求掃地要先灑水,掃地后要把課桌凳擺放整齊,清潔工具要放回原處。在各種習慣之中,小學低年級的養(yǎng)成教育重點應放在生活習慣和一般的學習習慣上;在道德行為習慣方面重點應放在學生的文明禮貌上,即做到對老師、對父母、對同學要有禮貌,見面主動問好,上學放學應主動向父母打招呼等。因為這些要求目標小,貼近生活,低年級的學生對這些習慣較容易理解,經老師指導,認識較為明確,做起來較為方便,也很容易做到。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09-01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0-01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0-06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2-22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2-28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0-07
養(yǎng)成教育的心得體會11-19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