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滸人物評價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著與他人的交往關系。怎樣寫自我評價才合理、得體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滸人物評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人物評價
一、史進:誤讀江湖誤一生
史進是水滸108將中第一個亮相的人物。一個鄉(xiāng)村少年,忠厚人家出身,原本與江湖無緣,先天缺少江湖基因。但他不是讀書的料,瞧不起鋤頭斧頭,喜好整天廝混。在拳頭決定權威的年代,他的刀棒功夫成就了他在鄉(xiāng)間的江湖地位,全身刺龍,人稱九紋龍。當然這時候的江湖,只是他心中的江湖,一個波瀾不驚的世界,與真正險惡的江湖是兩碼事。
能夠說,人在青少年時期構建起來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史進就是這樣。他窩居在民風淳厚的鄉(xiāng)野,在沒有老虎的地方,他這只奔騰跳躍的“猴子”自然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銎鹆死洗。平時行俠仗義,屢試不爽。但當他真正踏入江湖,他對江湖的誤讀使他吃盡了苦頭,人生歷盡磨難。
按說,史進的生活環(huán)境與閱歷,決定了他并不是一個有多么高境界的人。殷實的家境,只有物質滋潤而沒有精神滋養(yǎng),這樣的人,只能有一個狹隘偏執(zhí)的世界觀。平時靠拳頭行俠仗義,也僅能在那一塊小江湖中好用。當然,對于他來說,如此終老鄉(xiāng)野也是一種幸福。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個體的命運總是或多或少受大環(huán)境的牽引。
史進被牽引而跌入真正的江湖風浪,起先是家鄉(xiāng)少華山附近聚了一幫綠林,他出于保百姓平安,或者維護他建立起來的江湖秩序而開始行動,此后的命運便與江湖糾纏在了一齊。少華山的二頭領陳達飄過史莊時被捉,大頭領朱武與三頭領楊春自知與史進拼命不得,便來到史進的莊前,跪倒在史進面前說,他們曾與老二陳達立下同生死的誓言,今送上門來只求史進一并縛了他們送官受死,以全忠義。這兩位綠林才真正懂得江湖之道,他們故意使出送上門的招術,刺激史進的神經(jīng),誘發(fā)他的“英雄情結”。史進是一個頭腦簡單之人,果然中招,好酒好肉招待了這幫綠林,陶醉在“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的虛幻江湖中。
其實,當初史進若放了他們,從此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罷了,錯就錯在史進在自我構建的江湖中越陷越深。他的講義氣,逞英雄的價值觀與這幫綠林甚為投緣,來往得更加熱乎?上е蟊蝗伺e報到官府,落得個毀家而逃。他本來打算去投奔他的師傅王進,在路上他有幸認識了花和尚魯智深,怎奈魯智深鬧出個拳打鎮(zhèn)關西的風波,撇下他跑了,他又找?guī)煾滴粗坏没氐缴偃A山,退而求其次,落草為王。
公正地說,在水滸中,這些綠林好漢并不可憎,甚至還有點可愛,畢竟他們有劫富濟貧,仗義行俠的一面,尤其在那個烏煙獐氣、無公正可言的年代,這一點顯得更加可敬。但史進忘了,在這個險惡的江湖里,只講義氣、逞英雄、一根筋,注定要吃苦頭的。比如他為素不相識的王義抱不平,得知其女兒被本州賀太守擄去,逞英雄的勁兒上來了,單槍匹馬去行刺太守,結果被捉入大牢。好在魯智深上了梁山后想起了這位以前路遇過的好漢,帶領一幫兄弟把他救出。
史進被救上梁山,在108位好漢中排行第二十三,這么靠前的座次給于一向沒有什么貢獻的史進,讓人難以理解,如果硬要找理由,也許有兩個:一是他與其他好漢相比沒有什么惡習、惡行,人緣好;二是他率先帶了少華山的一幫綠林上山,擁有一支成建制的“子弟兵”吧。
自進入梁山泊之后,史進開始有了歸屬感與安全感。人就是這樣,一旦少了憂患意識,可能糊涂心思就來了。在攻打東平府之前,他主動請纓先到城中做內(nèi)應。他這一招是一石二鳥,一是為了立功,二是想找以前的相好,就是青樓女子李瑞蘭,準備事成之后帶她回梁山重拾舊歡。其實史進一生都不明白,江湖世界里豈能奢想真正的人倫歡樂?他備了千金不僅僅未能買到一笑,反而被李瑞蘭的家人告發(fā)進了大牢。更可笑的是,梁山暗中送來消息說月盡夜準備攻城,叫他相機配合自救。他老兄倒好,偏聽獄卒之言,把29日當作了月盡夜,提前一天行動,在牢中折騰來折騰去,自然無人來救,也暴露了整個攻城計劃。
這幾件事注定史進難為大才,作為梁山集團馬軍八虎 騎第七,此后也無什么功名建樹。在征討方臘中,他被方臘的一員戰(zhàn)將射落馬下,3000騎兵幾乎全部覆沒,一生為之奮斗的“替天行道”、“忠義兩全”,也許到死還不知何為天、何為道,什么是忠義二字。人生的悲哀莫過于此:一生所追求的,臨終也未能釋懷。
二、魯智深:識人曉事知進退
乍一看,魯智深是一個粗糙、瘋癲之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拳打鎮(zhèn)關西,大鬧五臺山,等等。其實不然,他決非等閑之輩。他原先是延安經(jīng)略府種經(jīng)略手下的一名軍官,之后老經(jīng)略又把他推薦到兒子渭州經(jīng)略府小經(jīng)略處當幫手。能夠細想一下:老子推薦給兒子的人,能是平庸之人?再者,這樣一個粗魯之人背上竟有天生花紋,內(nèi)秀之意自寓其中。五臺山方丈曾對別人數(shù)次說過,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賜之以“智深”,當然有大智若愚的意思。
先說魯智深的識人,他與史進、李忠三位好漢初次相遇是在渭州鬧市區(qū),相遇時,打虎將李忠正在賣狗皮膏藥。他們?nèi)俗R得后自然歡喜,便去酒肆小聚。但是李忠不識時候,他叫二位先走,自我再要賣一會狗皮膏藥。魯智深甚不耐煩,罵散了圍觀街人。在酒肆吃酒時,魯智深看見金老漢父女甚為可憐,掏出僅有的五兩銀子施舍,又嫌不夠,便欲向史進、李忠二位借銀子再舍,當他看見李忠摸摸索索地只拿出二兩,罵了一句: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魯智深二見李忠,是在他被五臺山寺院的方丈推薦去東京大相國寺的途中。這時的李忠與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占山為王,李忠苦勸魯留下,此時魯智深雖然甚為落魄,但他明白李是不爽之人,決不相謀。兩位山大王在送別魯時很搞笑,他們的酒宴上擺了金銀器具,還哭窮地對魯說,山中拮據(jù)無盤纏相送,等會到山下劫點財物送給哥哥。當李與周兩位老兄撇下魯奔往山下?lián)尳贂r,魯智深這個氣呀,打散旁邊陪酒的幾個嘍羅,卷了桌上金銀酒器下山而去。也許在魯看來,這些乃不義之財,你搶得我也能搶得。
魯智深行事粗魯,只限于小節(jié),大是大非卻拎得很清,屬于曉事之人。他在大相國寺一認識林沖,便與之結拜為兄弟。林沖被高俅陷害發(fā)配充軍,魯在暗中不動聲色地觀察,并在林沖充軍的路上伺機救下了他。救下林沖后,魯?shù)娜兆右膊缓眠^,高太尉派人追殺,他在逃亡中與楊志認識,二人合謀取了二龍山暫且棲身。在官軍進犯桃花山時,李忠求救魯智深,魯雖與李有過不愉快,但毫不含乎爽快應承。等他們合兵一處共上梁山后,魯看見了林沖,第一句話是:嫂子如何。這話可見魯之心細如發(fā),非無情之輩。還有,他剛在梁山安穩(wěn)了,又牽掛起了只有兩面之緣的朋友史進,正是魯智深對朋友的大情大義,才救了牢中的史進。
在108將中,魯智深驍勇、俠義,剛烈,卻不枉殺無辜,“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在魯?shù)纳砩媳憩F(xiàn)得最集中、徹底、準確。他在梁山排行第十三,位居步軍首領第一。若論戰(zhàn)功表現(xiàn)來看,他的座次還應靠前,只是對于視浮名虛利為糞土的魯智深來說,自然不會在意。也許他的排行沒有擠入前十元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愛憎分明,見不得浮淺市儈,易得罪弟兄。
但是,梁山好漢能了身達命的沒有幾人,而魯智深算一個,這又得益于他善知進退。如宋江聚了108將以后,進官加爵的念頭又強了起來,說起了招安一事,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能夠看出,他雖沒有什么文化,卻比有文化的宋江清醒得多。還有一次在征遼中,魯智深告假到五臺山參見師傅,求問師父前程如何,這證明他已開始厭倦戰(zhàn)爭廝殺,有了退隱江湖的打算。
梁山的事業(yè)正在如火如荼之時,而只有他懂得進退與得失的關系。
魯智深在擒得方臘后,按說立了頭功,是很高興的事,可他卻在錢塘江潮信中似有所悟。所謂潮信,就是說錢塘江潮來與潮去都是守信的,按時來按時去。這個潮信給魯智深以啟發(fā):人生的起起落落,猶如潮漲潮落,皆是鐵定規(guī)律。于是他隨手寫下: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他死在了眾兄弟面前,是在人生高潮中欣然退場,應當說從容地主宰了自我的命運,較其他好漢之后在人生的落寞中而死,自然要高過許多。
水滸中有一句: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磥眙斨巧钍巧畹闷湮兜摹
三、林沖:剛烈與柔弱并存
看似剛烈而強大的人,往往其內(nèi)心也會有柔弱的一面。林沖就是。在梁山,林沖算得上勇冠三軍、無人可敵的英雄之一。三打祝家莊、北面征遼、南討方臘等,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在梁山泊108條好漢中排行第六,位列五虎將第二。其實,他屈居大刀關勝之下,可能是關勝乃關羽之后?磥碓诹荷讲催@個江湖中,也繞但是門第觀念的坎。如論功績,尤其從梁山泊的基業(yè)建立來看,林沖所起的作用當屬無人能及。晁蓋、吳用等被官兵追殺逃到梁山泊,起初梁山泊的首領是氣量狹小、忌賢妒能的王倫,他是不可能收留晁蓋他們的,正是林沖殺了王倫,并力擁晁蓋為新首領,才使梁山泊真正成了納賢之地。再有,晁蓋死后,在推薦宋江做新首領中,也是以林沖為首的實力派起了作用。
也許一個人的不幸,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強大,而很有可能決定于他那比較柔弱的一面。林沖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功超凡,為人很好,按說應當有一個不錯的前程。但是,他之所以命運多舛,不能不說與他的柔弱有必須的關系。
高衙內(nèi)調戲他的妻子時,以林沖那剛烈的個性,應當施以一頓暴拳伺候,怎奈當他認出當事人是頂頭上司高俅的公子,其剛烈之性瞬時瓦解。這就是他的柔弱的一面。在禁軍教頭中,林沖的本事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太尉又看承得好,如果換了別人,就仗這點資本,教訓一下高衙內(nèi),給他些許厲害嘗嘗以斷其念頭,恐怕到時高俅想怪也難怪了。可惜,林沖的軟弱與忍讓不僅僅壯了高衙內(nèi)的膽子,也給另兩個壞人以可乘之機。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經(jīng)驗常常告訴善良的人們,一個壞人想壞也難成氣候,怕就怕壞人成窩作案。英雄斗但是小人,就是指小人在做壞事時基本上是抱成了一團。因而英雄往往難敵四手。比如,此時的高衙內(nèi)雖然賊心不死,但無計可施,他是橫的豎的都不及林沖,正是陸虞侯與富安的為虎作倀,設了“白虎堂”之計,才使林沖一步一步陷入苦難。林沖身陷白虎堂事件后被充軍,在充軍路上又倍受兩個解送的公差之折磨,這一連串的陷害,林沖是清楚的,對此他應當有所醒悟、奮起還擊,但是林的軟弱讓人十分失望,當兩位公差在野豬林欲置之于死地而被魯智深救下,他還代兩位公差求情,不讓魯殺了他們。
那里不得不說一下陸虞侯。這位從小就與林沖交好,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設計要置好友于死地呢?看來遇人不淑,真是人之大不幸!好在,人間自有天理在: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陸虞侯到頭來機關算盡反送了自我的性命。
林沖的柔弱表現(xiàn)還有很多,他被充軍到滄州,在大軍草料場殺了前來暗害他的陸虞侯與富安等人后,由柴進幫忙與引薦上了梁山,首領王充看林沖非等閑之輩,怕奪了他的位置,不住地勸林離開,而林總是低聲低氣地央求王充收留,并說: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以一死向前,并無諂佞,實為平生之幸。不為銀兩赍發(fā)而來,乞頭領照察。
這樣低三下四的語言,與林沖平時剛烈的個性比較猶為分明。
林沖乞求滯留梁山泊到此還未了了。王倫最后出了一個難題,叫他三天之內(nèi)獻上“投名狀”,就是獻一個人頭來。林沖又是委曲求全,冒雪下山打劫。第一天、第二天一個人影也未見著,當晚林沖仰天長嘆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賊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時乖!”
林沖如此傷感、脆弱,還表此刻他投奔梁山途中,一次他在酒店喝悶酒時暗自感傷道:我先在京師做教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直斷送到那里,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他越想越平不了心中怨怒,便在白粉壁上寫下: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zhèn)泰山東。好在這幾句雖透露悲涼、柔弱的一面,也不乏一股剛烈之氣。
林沖投奔梁山,到之后留在梁山受盡了王倫的欺凌,弄得世人皆知。吳用在投梁山時,阮小二就對吳說:王倫那廝心地窄狹,安不得人。前番那個東京林沖上山,慪盡他的氣。從這一點看,林沖的柔弱一面可謂淋漓盡致。自古好漢都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掛在嘴邊,瀟瀟灑灑,不僅僅受不得窩囊氣且牛氣沖天,而林沖柔弱的一面,有時卻讓他牛不起來。
林沖的結局也讓人心生悲涼,仗也打了,功也立了,將要到擺功討賞、衣錦還鄉(xiāng)時卻得中風,在杭州六和寺中養(yǎng)病半載便過世。
有句古話:天妒英才?戳譀_的人生結局,也許一半在天,一半在已。
四、柴進:在梁山客串了一把
柴進讓人捉磨不透。按我的理解,他開始是一個花錢買天下的人物。林沖在充軍路上,曾聞路邊酒店一店主介紹柴進,說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他們周家天下是讓位于宋家的(所謂陳橋讓位)。這個柴大官人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并有囑咐:“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柴進結交天下好漢、“萬里招賢名振”比較好理解--------有的人天生有仗義疏才的嗜好,可為何又個性要資助那些犯人呢?大凡犯人肯定與朝廷有芥蒂,甚至持不一樣政見者大有人在,他卻專此示好,顯有圖謀天下之嫌。再聯(lián)想到他是龍子龍孫,在講究皇位正傳的年代,他有此念想也不能排除可能。還有,梁山泊是反朝廷的前沿陣地,它的興起與柴進密不可分。起初王倫占梁山為王,就得到了柴的大力資助,之后柴又推薦好漢們一個個上山,這樣不遺余力地支持梁山泊發(fā)展壯大,以與朝廷抗衡,其“動機不純”昭然若揭。
這樣懷疑柴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書中說他是“能文會武孟嘗君”。孟嘗君何許人也?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曾在齊王為相,聯(lián)合韓、魏先后打敗楚、秦、燕三國,并做過秦相,魏相等。柴進既然似這樣的雄才大略之人,做“花錢買天下”的美夢自然不奇怪了。
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玩味,尤能說明柴進的“仗義疏才”其目的性很強。武松未在景陽崗打死老虎之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清河縣小卒,因打死了人慕名投奔柴進,但是并沒有得到重視,由于害瘧疾,擋不住夜間寒冷,他便把一锨火在廊下取暖。正巧此時宋江殺死閻婆惜投在柴進處喝酒,酒后凈手飄過廊下,不留意碰翻了火,惹得武松要與之動手。在爭執(zhí)中,武松還借機暗諷柴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沒有成名的武松被柴進如此冷落,可見柴進只有對那些以后能助其打天下的英雄才恭敬有加,反之,也是敷衍了事。
既然柴進的目標是向老趙家索還天下,在梁山還沒有做大做強之前,他是不會輕易上山的,并且他也要等待時機,去了梁山就得順理成章地坐第一把交椅。不然就沒有辦法解釋,他送且勸了那么多英雄好漢上山,自我卻始終留在后方。所以,柴進在其叔柴皇城的花園被強占事件中陷了進去,因李逵殺死了高唐州知府的小舅子而被逼提前上了梁山,確屬自我意料之外。
在這個突發(fā)事件中,還能夠看出柴進對所持有的丹書鐵券甚是自信,對鐵券的迷信其實就是對自我身份的過分看重。比如他對高唐州知府的小舅子殷天錫找上門來搶奪花園道:“直閣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丹書鐵券,誰敢不敬?”更為可笑的是,當李逵殺死了殷天錫,他還不溜之大吉,竟然理直氣狀地去知府說理,結果被知府高廉痛打一頓收監(jiān)。
這個突發(fā)事件把他的計劃打亂,他被梁山好漢們救上山后只位列第十,做了掌管錢糧的頭領,也就是總后勤部長?上攵,這個位置有可能讓他失落之極,他基本上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梁山泊也就是客串客串罷了。再說,這個總后勤部長的位置也是非他莫屬,在他上梁山后,從家里就一次性帶出20余車家財充了公。
說他在梁山只是客串是有必須道理的。雖然他武藝高強,很少主動沖鋒陷陣,只隨宋江到東京活動了幾次關于招安的事,如果論他在上梁山后做得最有亮點的事情,也就是在討方臘時,他主動請纓去方臘老巢做臥底。關于這點也好解釋,以他的能耐,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比較安全的,沒有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和千駑萬箭,也從不與梁山聯(lián)系,只要假戲真做就行了。就連之后柴進出此刻雙方對陣的戰(zhàn)場上,把宋江他們都搞糊涂了,究竟這個柴進還是不是我們的臥底。
柴進在臥底時,憑他的機敏學識,不僅僅博得了方臘的重用還招為附馬。當他的戰(zhàn)友們在沖鋒陷陣一個個倒下去時,他也許此時此刻正沉迷在溫柔鄉(xiāng)里呢!當然柴進在討方臘中還是立了大功的,正是他在戰(zhàn)場上反戈一擊,搗毀了方臘的老巢,給方臘以致命一擊。
最后柴進在朝廷論功行賞時做了滄州都統(tǒng)制,未到半年他就不見了蹤影,這貼合他的志趣,小小的地方官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他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說他求閑去了-----未必如此,也許他又在繼續(xù)他的原計劃,籌謀“花錢買天下”去了。
五、不太靠譜的楊志
有一點對青面獸楊志是認可的,就是善于動腦子且武藝高強。他在梁山好漢中排行第十七,位居八虎 騎第三,這一點足以證明他非平庸之輩。但是,以梁山集團的“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兩條標準來衡量,他是不太靠譜的。
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后,年輕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由于官宦之家的熏染,他滿腦子都是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世俗思想。如此勢利之人,怎樣能和“替天行道”、“忠義雙全”沾得上一點邊呢?
他以前與10個同事從太湖邊押運10擔花石綱回京,也算時乖運蹇,唯獨他押運的那擔花石綱,在過黃河時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其他9個同事高高興興地押著貨赴京請賞去了,他這個倒霉蛋因怕挨懲罰溜號跑了。與其說跑了,倒不如說他搞起了“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憑過人本領打家劫舍搞來一擔錢物,準備回東京活動再謀個差事,東山再起。不料在梁山泊邊上,被剛上梁山的林沖截住,此時無路可投的林沖是急于留在梁山,拼了老命要取楊志的頭作為“投名狀”敬獻,兩個人于是打殺起來。這兩個人也太搞笑,真驗了“窮鬼殺叫鬼”的老話。
好在王倫看出楊志武藝了得,欲收留于梁山,勸阻了林楊二人的打斗。這當然是一廂情愿,楊志這么一個迷戀官場的人,十頭牛也不必須拉得回來。楊志很聰明,他對欲挽留他的王倫說: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灑家有個親眷,此刻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灑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
楊志這一席話真是有柔有剛、入情帶理,叫王倫抹不下方皮,只好放行。
人啊,有時候真是繞不開宿命。你倒霉時,能夠說霉運跟著你跑,揮之不去。楊志就是這樣。他到東京把一擔財物也送出去打點了,還是被人家趕了出來,連盤纏都沒有了。他在街頭賣祖?zhèn)鞯膶毜稌r,又被一個潑皮牛二糾纏上了。楊志怒起殺了牛二后,又被官府捉拿收監(jiān)。
當楊志被充軍到北京大名府,他的一身好功夫總算幫了大忙,被梁中書留用,再一次心滿意足地當起了幫兇。為什么說是幫兇呢?梁中書乃有名的奸臣、貪官,楊志不遺余力地為他賣命而成了他的心腹,不是幫兇還能稱之為什么呢?并且,梁為其丈人蔡太師慶生辰,搜刮民脂民膏,擬送十萬貫金珠寶貝(這是第二次了),派的就是楊志押送。而這一次押送方案的制定,其主要出謀劃策者也是楊志。
“有奶便認娘”的楊志,怎樣圈也圈不到英雄好漢之列。
一生想在官場上混的楊志,其霉運在短暫的中場休息后,再一次向他招手。他在押送生辰綱的路上,晁蓋、吳用等七雄設計劫了生辰綱,這一次總算徹底斷送了他的官運。說他不算英雄好漢,是他丟了生辰綱立刻想到了自殺,準備躍身跳下黃泥岡,來個一了百了。大凡英雄好漢,皆能拿得起放得下,就是普通人的自尋短見,人們除了憐憫還會以“好死不如懶活”而輕之。
也許在楊志看來,官運葬送了,人生就沒有了好處,生命就到頭了。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活得灑脫,逍遙于江湖之上?如果說楊志還有一點英雄氣,也就是他往黃泥岡下躍身一跳準備自殺時,猛然醒悟的一番話:“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楊志綽號為青面獸,這一點也有些說頭。大凡獸者,無情無義之稱謂也。細細研究,楊志也屬無情之人,王倫收留他時,他曾借口東京有親眷--------這一點相信不假,出身官宦之家,且少年得志的楊志,即使沒有三妻四妾,一個美夫人肯定少不了的。但是,他到了東京只想到謀求升遷,并沒有說他看望夫人之事。再者,108條好漢聚齊梁山,不少人活得滋潤起來之后,都想到了接家眷,連傻李逵都吵著要接老母,楊志為何無動于衷呢?
楊志還有些無賴。他丟了生辰綱在逃亡路上,曾騙了操刀鬼曹正老婆的酒肉吃,當問他討錢,他還一本正經(jīng)地說,權當賒欠,下次再還。真是不靠譜!一個過路之人怎樣扯也扯不到賒欠二字。若是英雄好漢,就光明正大地討要一些酒肉吃,也比這樣騙吃騙喝后再耍無賴相要好看些。
好在曹正聞得其名,資助了他,并與魯智深他們?nèi)撕狭φ剂硕埳,幾?jīng)轉折,率一幫兄弟上了梁山。楊志入伙梁山后,也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尤其在梁山好漢們苦攻方臘時,他卻病倒了,不久即死于丹徒。一生想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楊志,到頭來四大皆空。
六、為梁山而生的劉唐
劉唐上梁山,真是找到了歸屬感,他天生是一個梁山性人物。無欲無求無思想,來世上走一遭,就是圖一個灑脫自在,講一個意氣相投。有酒醉個痛快,有氣出個利索,眼里揉不得半粒砂子。
他自幼闖蕩于江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專愛結識性情中人。當他聽說梁中書送十萬貫錢財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風風火火地投晁蓋而來,擬游說晁蓋一齊劫得生辰綱。在途中他夜宿靈官廟,天氣又熱,也許這老弟是一慣做派,脫個赤條條睡在供桌上,把身上的破衣裳團做枕頭便呼呼大睡起來,恰巧被負責夜巡的縣都頭雷橫撞著,當賊給綁了。
雷都頭捉了人后,想到附近晁蓋的村莊揩點油水,弄餐夜宵再回----權當下基層補助。晁蓋此時是莊上的保正,看見上頭來人了,當然全情接待。他乘雷都頭一幫人在喝酒時,好奇地想看看捉的是什么人,如此這般便認識了劉唐。
晁蓋與前來投奔他的劉唐私下講好,對雷都頭說他是多年未見面的外甥,蒙過了雷都頭。在糊弄雷都頭的時候,便能看出劉唐確實是走南闖北的人,在與晁蓋演雙簧給雷都頭看的過程中簡直滴水不漏。
劉唐因鬢邊有一朱砂胎記,被稱之為赤發(fā)鬼。這個外號不主要是指他的毛發(fā)紅得難看,像鬼一樣丑陋,可能是暗含他忠勇直率的外表下,還有自我的一套小九九、鬼精明。他在游說晁蓋劫生辰綱時說了三個理由:一是說梁中書去年也送了生辰綱被人中途劫了,到今也沒有破案,意思是哥們不要怕;二是說“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意思是勸晁蓋不要有負罪感;三是先給晁蓋一頂高帽子,說他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并不適時機地亮出自我的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意思也很明白,給晁蓋增添成功的信心。
這三點理由,句句針對晁蓋的心窩子,能說劉唐不鬼精明?!其實在這三點理由之前,劉唐還給晁蓋一頂更高的帽子,他說:“往往多聞哥哥大名,不期有緣得遇。曾見山東、河北做私商的,多曾來投奔哥哥,因此劉唐敢說這話。”這頂高帽子給了一向講意氣的晁蓋,叫晁如何抹得下方皮而讓劉唐失望呢?
大凡在江湖上飄的人,不僅僅有鬼精明的一面,可能更重要的還是率性而為、坦坦蕩蕩。這樣的人才能讓人吃得準,容易親近。
劉唐的直率、嫉惡如仇,其表現(xiàn)之一就是向雷橫討銀子。晁蓋留得劉唐,不僅僅以認外孫的理由,還向雷橫打點了十兩銀子。這讓劉唐很不舒服,他在房間里越想越憋屈: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又吊我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也出一口惡氣。那里能夠看出劉唐確實不是好惹的主,得了巧,還受不得一絲委曲。
劉唐拿一把刀追到雷橫就要討回銀子,雷當然不肯,兩人就爭吵并打將起來。在爭執(zhí)中也比較搞笑,雷橫道: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罷!劉唐卻拍著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劉唐呈此刻人們面前。
晁蓋、劉唐與吳用等七雄設計在黃泥岡上劫得了生辰綱,然后躲避官府追捕上了梁山,這第一桶金的掘得,為梁山初期的發(fā)展,也許能夠說是功不可沒。而其功勞簿上,劉唐無疑值得大書一筆。
劉唐是為梁山而生的人物,上了梁山后,可謂如魚得水。他是一個地地道道、十分忠實的“革命馬前卒”,指哪打哪,不講條件,絕不含糊。這種品質也許只有長期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才容易養(yǎng)成。梁山集團的戰(zhàn)斗力強,攻無不克,它并不是像有些政治軍事集團那樣憑強大的政治思想攏絡人心,凝聚成合力,關鍵是有劉唐這樣一大批忠勇純樸的人,自覺地成為了可靠的中堅力量。如劉唐在風頭最緊的時候,去縣衙會宋江送錢財;在梁山力量薄弱的初期,是他與林沖合力抗擊官兵,守住了梁山;以及之后火燒高太尉戰(zhàn)船等。
他基本上算是梁山泊的元老級人物,但隨著好漢們的陸續(xù)到來,他的排行座次一降再降卻毫無怨言。在108個好漢中,他排行第十九,步軍十頭領之第三。
方臘集團確實是梁山集團的克星,多少梁山好漢葬身于此,劉唐也沒有例外,在攻打杭州潮門時,他一馬當先,單槍匹馬往前沖時,墜于護城河閘板之下而死。赤條條一個人來到世上,又赤條條地走了,了無牽掛,來也灑脫,去也悲壯。
《水滸傳》簡介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現(xiàn)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或羅貫中或兩人皆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壓迫、水泊梁山壯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nèi)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問世后,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后世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典范!端疂G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言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歷史背景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歷史。據(jù)《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
又據(jù)《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擄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贝送猓钲摹妒V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后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里,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shù)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zhàn)斗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jīng)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宋代說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chuàng)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序里說:“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并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并未說故事內(nèi)容,F(xiàn)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于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jīng)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zhèn)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后世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fā)展為系統(tǒng)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xiàn),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nèi)容細節(jié)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qū)流傳也有關系。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qū)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jīng)過選擇、加工、再創(chuàng)作,才寫成《水滸傳》!端疂G傳》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流傳下來的根據(jù)說書藝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水滸人物評價】相關文章:
水滸傳人物綽號10-02
我最喜歡的水滸人物作文09-28
水滸傳主要人物09-23
我喜歡的水滸人物讀書筆記10-06
水滸的夜晚02-18
水滸傳人物讀后感02-07
大話水滸作文09-22
我and《水滸》作文12-31
我家的”水滸“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