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為什么你執(zhí)意要有個兒子
為什么你一定要生一個兒子?在生兒生女的問題上,一些家長總有一個兒子結(jié),這也是我一直想弄清楚的一個問題。
今個天氣,真是個天昏地暗,雷鳴呼嘯,狂風暴雨,F(xiàn)在的天氣是越來越不正常了,不過也是人自作孽,尤其是那些領(lǐng)頭羊,甚是罪不可恕。切不論這震天動地的天氣,我只想說說關(guān)于兒子這個事。
當我問一些人,為什么要生孩子,剛開始他們會瞪著眼睛看著我,然后說我有病。為什么生?這個問題是天大的笑話,大家都這樣啊,沒有為什么!這都需要問。空w的問下來,看來出自于本能的居多,你看動物世界,發(fā)情期到了,就該孕育生命了,這就是自然。所以生孩子這個事情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考慮生的。而是意外或者自然的結(jié)果。所以才會出現(xiàn)有些人自己還是個孩子卻要養(yǎng)育一個小小孩的現(xiàn)象,那孩子的教育也就可想而知。也可見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草率。在這片土地上,有人說,我們一生不斷的在考證,當父母是唯一不用考證就上崗的。其實,在我這里來看,恰恰當父母是最應(yīng)該去學習的,不然你禍害的就是下一代甚至下下代。
然后我又問一些人為什么要生兒子?大家對這個問題倒是顯得很認真。有回答沒有一定要生兒子,但是多數(shù)回答出現(xiàn)了兩個頻率高的句子,一個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個是養(yǎng)兒防老。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本來這句話最初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說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里的“無后”據(jù)學者研究說還沒有上升到子嗣問題上來而是說“沒有盡到后輩的責任”,這個是理解到底是不是那些專家說的那樣,那得穿越問孟子了,但是他的話畢竟是有些不明就里有曖昧的意味的。直到漢代趙岐在他寫的《十三經(jīng)注》闡述了他對于孟子這段話的理解:“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這樣他便很明確的把”無后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為第三種不孝,于是“不孝為三,無后為大。”這句話就被像咒語一樣走進千家萬戶,一直影響到后世的每一位國人,直到進入21世紀,它仍舊在發(fā)揮余熱沒有完全的退出舞場。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女人是沒有什么發(fā)言權(quán)的,不過是男人的附隨品。這里的“無后”特指兒子,要續(xù)繼香火的兒子!女人要想上位獲得尊重,除了自己貌美如花知書達理,還得依仗兒子,母憑子貴嘛。如果沒有兒子支撐她的生活,那在夫家的待遇就夠她受的,就像當下的有些富豪家庭也如此。
所以這里的兒子主要是為了繼承家業(yè)延續(xù)香火的目的。說到延續(xù)香火,讓我想到一個大姐給我講他們老家那邊的風俗。她現(xiàn)在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家里到時挺滿意的,對她沒有什么意見。但是他們村里現(xiàn)在重男輕女現(xiàn)象還是很嚴重。她說家里辦理紅白喜事,女人都是不上桌的。還有就是如果父母去世,沒有兒子抬喪被認為不吉利。以及如果一個家庭要是沒有兒子的話,在村里都是抬不起頭來的。如果遇到吵架的情況,沒有兒子這家的人就會被欺負。這種現(xiàn)象在農(nóng)村一直都還存在。
再說到這養(yǎng)兒防老一說。我歷來對這個說法很不認同。孩子怎么就成了一個投資產(chǎn)品了呢!他是個生命,又不是一個東西,憑什么讓他承受這樣的負擔!可是這能怪我們老封建嗎?我們常常把過去的思想叫做老封建。那為什么這種老封建到現(xiàn)在還流行著。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老封建的環(huán)境里。為什么要兒子來養(yǎng)老?因為養(yǎng)老的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養(yǎng)老本來是國家的事情,是我們那水人應(yīng)該得到的生活保障,但是國家的錢被官員貪污在自己的口袋了,他們自己揮霍都不夠,怎么會拿出來給你養(yǎng)老呢?民眾沒有意識去追責他們,只好把責任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國家于是順水推舟的大張旗鼓的實行以孝治國方針,這不是忽悠嗎?孝,不過是父與子在相互陪伴過程中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情感。孝,是由一個老字和子構(gòu)成,所以不僅僅是指要求孩子對父母單方面的尊重,還有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國家蠶食著我們,我們便蠶食著自己的孩子!讓一代一代的兒子承受著孝道的約束承受著養(yǎng)老的責任。
由于現(xiàn)在養(yǎng)老的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只能無奈的落到兒子身上,大家也認可,不過我希望更多的人意識到誰應(yīng)該給我們每個人養(yǎng)老。但是說到養(yǎng)兒防老這個事情,難道女兒就不能了嗎?為什么女兒在家的地位遠遠不如兒子,盡管也給穿衣吃飯,但是從她落地起,家長的心里就知道她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不免就會偏心。以前看電視,往往一家人因經(jīng)濟原因在選擇誰去上學的事情上時,從來都是讓兒子去,不管兒子的年齡是大的還是小的那個。
女兒真的就那么差嗎?顯然不是。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優(yōu)勢,男孩子有男孩子的優(yōu)勢。大家都是人,是平等的。誰也不必誰差,就看你怎么去教育。但是由于固有的觀念,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卻不同,讓兒子頑皮,讓女兒淑女,在思想上永遠認為男孩子要豪氣沖天,女孩子要矜持賢惠,以至于女孩子給人塑造的形象總是弱不禁風的樣子,以為這樣是美的。這完全是一種扭曲的不健康的美,就像古時候讓女人纏足一樣,以擁有一雙三寸金蓮為榮,也包括現(xiàn)在那些把自己整容成一張妖精臉也是一樣的,是一種不正確的社會風氣,是對人性情身體的殘害。人體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身體里的剛?cè)岫紤?yīng)該相生相克,相互相成的,男子自然應(yīng)該是剛中帶柔,女子是柔中帶剛的,這樣陰陽互補的身體才積極健康,而男女之間的合成自然也是一個陰陽相生相克的狀態(tài)才和諧。所以你看《紅樓夢》中賈府賈政的二女兒探春,雖然是庶出,但是她從小也接受了好的教育,從她接收管理大觀園的大小事務(wù)來看,她待人處事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只可惜,那個時候她不能像男人一樣選擇離開去立一番事業(yè)。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人哪怕是吟詩作賦也會被看作是不守婦道,是不該有的行為,所以才會有女人一直躲在男人的陰影里茍活。盡管現(xiàn)在女人從第一個女人拋頭露面
走上工作崗位要求與男人同工同酬證實自己并不比男人差開始,地位上升了許多,但這種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仍舊有,女人一旦嫁人,你就是親戚。兒子卻不然,兒子一直是自己身邊人。所以家長都會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理所當然的給兒子。當然,只要女子不管是經(jīng)濟還是思想能做到完全的獨立,這樣的偏見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消失的。
所以你還會不顧一切的生兒子嗎?顯然沒有必要。兒子也好女兒也好,只要是你自己愿意生養(yǎng),好好養(yǎng)育,那都是一場緣分。好好珍惜吧。
【為什么你執(zhí)意要有個兒子】相關(guān)文章:
只要有你作文05-15
傻瓜,只要有你就夠了散文10-07
人活著,要有個好人品10-05
只要有信心,成功就是你作文05-21
你為什么要讀書10-06
你為什么要結(jié)婚10-06
為什么你忘記了作文07-12
你為什么不來找我10-05
為什么你總是差點就成功了10-05
為什么你不能成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