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jīng)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偨Y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4)窮發(fā)之北古義:毛,草木今義:頭發(fā)
。5)小年不及大年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jié)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圣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后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于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
二、文言虛詞
之:(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2
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
2、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
3、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8、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1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4、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15、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6、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1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8、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3
1、敕勒歌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譯文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3、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這首歌也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4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5
簡介:
《促織》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后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傲凝S”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背景:
《促織》是按事物發(fā)展的自然順序記敘的,情節(jié)曲折多變,故事完整。本篇小說從總體看是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記敘的。
字詞:
1.宣德:明宣宗年號(1426-1435)。
2.尚:崇尚,愛好。
3.西:這里指陜西。
4.華陰令:華陰縣縣官。
5.才:(有)才能。這里指勇敢善斗。
6.責:責令。
7.里正:里長。
8.游俠兒:這里指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年輕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價錢。直,通“值”。
10.居為奇貨:儲存起來,當作稀奇的貨物(等待高價)。居,積、儲存。
11.里胥:管理鄉(xiāng)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斂丁口:向百姓征稅攤派費用?茢,攤派、聚斂。科,聚斂。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業(yè):意思是正在讀書,準備應考。操……業(yè),從事……行業(yè)。童子,童生?婆e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稱為“童生”。
14.售:原意是賣賣物出手,這里指考取。
15.迂訥:拘謹而又不善于說話。
16.累盡:牽累而耗盡。累,牽連,妨礙。
17.裨益:補益。
18.款:款式,規(guī)格。
19.宰嚴限追比:縣令嚴定期限,催促繳納。追比,舊時地方官吏嚴逼人民,限期交稅、交差、逾期受杖責,叫“追比”。
20.流離: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夠憑借神力占卜。
22.紅女白婆:紅妝的少女、白發(fā)的老婆婆。
23.爇香:點燃香。
24.翕辟:翕,合。辟,開。
25.竦立:恭敬地站著。
26.無毫發(fā)爽:沒有絲毫差錯。
27.食頃:吃一頓飯的工夫。
28.蘭若:寺廟,即梵語“阿蘭若”。
29.青麻頭: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絲額”,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墳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高大的樣子。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6
成語
1.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2.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負責任。
3.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4.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5.禍起蕭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戰(zhàn)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9.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義憤填膺(yīnɡ):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18.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wěn)固,很快就要垮臺。
20.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凵綎|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贀(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诰脊淌匾愿Q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僖蜻z策(沿襲,動詞)
、谝蚶吮(趁著,介詞)
、垡蚝訛槌(憑借,依據(jù),介詞)
3.亡
、偾責o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谧吠鲋鸨(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弁潭芏鲋T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賲瞧稹w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佟w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谑仗煜轮/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倜晒蕵I(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谡耖L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名詞)
7.致
、僖灾绿煜轮(招引、招納,動詞)
、谥氯f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俨粣壅淦髦貙毞署堉(的,結構助詞)
、凇w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俜羌跋驎r之士(比得上,動詞)
、诩爸燎厥蓟(到,等到,介詞)
10.北
、倌耸姑商穹侵L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谧吠鲋鸨(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文言虛詞
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
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
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3)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系,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后指學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于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于余(恥學于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于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于)
5、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5)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助詞,的)
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
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7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海》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8
一、通假字
、偻膺B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酆蠌木喗/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芮赜杏嗔Χ破浔祝ū祝"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蘧笃疒淠爸校ň,通"崛",崛起)
、呲A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喟儆杏嗄暌樱ㄓ,通"又")
、岱强褂诰艊畮熞玻ǹ,通"亢",高)
、馔袼暮#ㄕ,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谟谑橇鶉浚袑幵、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凵綎|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诰脊淌匾愿Q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廴缓筵`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僖蜻z策(沿襲,動詞)
、谝蚶吮悖ǔ弥,介詞)
、垡蚝訛槌兀☉{借,依據(jù),介詞)
3。亡
、偾責o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谧吠鲋鸨保ㄌ油,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弁潭芏鲋T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賲瞧稹w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佟w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谑仗煜轮/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倜晒蕵I(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谡耖L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名詞)
7。致
、僖灾绿煜轮浚ㄕ幸、招納,動詞)
、谥氯f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
、凇w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凵叹糁ㄋ,指秦孝公,代詞)
、芫壑剃枺ù"天下之兵",代詞)
9。及
、俜羌跋驎r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倌耸姑商穹侵L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賰(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
、谠囀股綎|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僖蜻z策(遺留下來,動詞)
、谇責o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②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9
一、句式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據(jù)用途或語氣分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叫陳述句。 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叫疑問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據(jù)用途或語氣分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叫陳述句。
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叫疑問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叫感嘆句!Z文知識點:高中語文句式
二、句式變換
1、陳述句與被(把)字句的改寫:把陳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接受動作的詞調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將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動作的對象移到表示動作的詞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變換句式時必須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陳述句與反問句的改寫: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問號改成句號,并去掉“難道……嗎”和“怎么……呢”語氣助詞。同樣,也可以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句號改成問號。為了加強語氣,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難道”、“怎么”等語氣助詞。
3、肯定名改寫成否定句:表達一個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課堂紀律。”可以改寫成“沒有一個人不奠定課堂紀律!备膶懞缶渥拥目隙ㄕZ氣要比原來的句子更強。改寫時要注意:雙重否定是表示進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須用上兩個表示否定的詞,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個否定的詞,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改寫:我們在寫話或寫作中,有時需要直接引用別人的對話,有時需要轉述。例如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沒有看見。”這是直接敘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轉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來搖搖頭說,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沒有看見!备膶憰r應注意三點:一是改換人稱,將對話中表示“誰”的人稱代詞改成“他”或“他們”是必動標點,將冒號改成逗號,雙引號去掉是適當?shù)卣{整詞語,使句子通順。
5、因果句式的改寫: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結果關系來寫的。它有兩種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但結果只能是一個。改寫時,可以用關聯(lián)詞,也可省支其中一個關聯(lián)詞,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變。
6、改變名中詞語的順序:例如“寶塔在夜色中顯得更加雄偉。”可改寫成“在夜色中,寶塔山顯得更加雄偉!眱删涠贾v寶塔山雄偉!霸谝股小弊鳛橐粋附帶成分起修飾作用。雖然句式改變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選用句式的方法技巧:在考試試題中選用句式一般為選擇題。一般從陳述對象一致、排序照應、時空連貫的角度來考查,另外還有句式一致、風格情調。
二、關聯(lián)詞造句五大方法
使用關聯(lián)詞語的句子往往比較復雜。同學們在使用關聯(lián)詞語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第一,作為聯(lián)接分句、標明關系的詞語,關聯(lián)詞語總是標明抽象的關系,可以作為某類復句的特定的形式標志。
第二,關聯(lián)詞語性質復雜。
第三,說話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必須帶有的一到二個詞語,雖然意思不同,但連在一起無論是說還是聽都覺得很舒服。
常見關聯(lián)詞可分為以下幾類復句:
1.轉折關系
盡管……可是…… 雖然……但是…… ……卻…… ……然而……
2.假設關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條件關系
只要……就……、 只有……才…… 、無論……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關系
因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為……
5.并列關系
不是……而是……、一邊……一邊……、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既……又……
6.承接關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遞進關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僅……還……、雖然……但、不僅……還……
8.選擇關系
不是……就是……、是……還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0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泛C魍好绹≌f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1
一、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繡tà(闥)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
殘gēng(羹)冷zhì(炙)國cuì(粹)
cuàn(篡)奪萬惡不shè(赦)
羽扇guān(綸)巾qiáng(檣)櫓
二、給加點字注音
嫡親(dí)當壚(lú)臨邛(qióng)隅頭(yú)孛老(bó)孱頭(càn)
變徵(zhǐ)刬的(chǎn)鰥寡(guān)徘徊(pái)撚斷(niǎn)浣紗(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盜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賊(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膾(kuài)炙人口國璽(xǐ)
三、解釋下列加點字
。1)這早晚竇秀才才敢待來也:大概,就要(2)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折合,抵償
(3)只與婆婆早晚使用:隨時(4)這早晚竇秀才才敢待來也:時候
。5)女孩兒早晚呆癡:有時候(6)讀盡縹緗萬卷書:書籍
。7)你如今在這里,早晚若頑劣呵:有時候(8)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阂欢螘r間以來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穩(wěn)(10)當罵呵,則處分幾句:數(shù)落,責備
。11)你道是暑氣暄:炎熱(12)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13)恓惶:煩惱不安的樣子。(14)錯勘:錯誤地判斷。
。15)大度:大方,氣量寬宏(16)冠冕堂皇:很體面,有氣派
。17)浪蕩乾坤,怎敢行兇撒潑:本義指天下太平,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滅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來世的福分。
。19)黃金浮世寶,白發(fā)故人稀:黃金是世俗所寶貴的,從小相交到白頭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熱鬧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同“糊涂”,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連,介詞
。24)你老人家放精細著,你掙扎著些兒:清醒
。25)蟊賊:原指吃禾苗根、節(jié)的害蟲,比喻危害國家、民眾的壞人。
(26)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用來掩蓋、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據(jù)解釋填成語
(1)但我們沒有人根據(jù)“禮尚往來”(社會交往中應當有來有往)的儀節(jié),說道:拿來!
。2)要不然,則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
(吃剩的飯菜,這里借指權貴的施舍)做獎賞。
五、文學常識
。1)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陡]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現(xiàn)代劇作家!独子辍穭(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于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沖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不久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難,境遇悲慘。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10)《蘇武傳》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人,史學家和文學家。
(11)《張衡傳》選自《后漢書》。范曄,南朝人,歷史學家。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2
一、基本常識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時“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fā)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wèi)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二、字詞語言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善:以……為善羨慕
3、一詞多義
引引以為流觴曲水疏導、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掉轉
引兵欲攻燕率領、引導
秦軍引而去避開、退卻
乘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奚疑順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四的代稱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引申為暴政
夸父棄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尚凶?/p>
4、虛詞把握
以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連詞相當于“而”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詞把、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動詞用,采取
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副詞通“已”,已經(jīng)
相當于“何”的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胡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奚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焉
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三、理解分析
1、結構層次
。ㄒ唬┥晔觥皻w去來兮”的緣由
。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覺今是而昨非”——認為以前所為是錯的.
。ǘw家之后的情狀
(1)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吹衣
(2)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
。4)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
。ㄈ┗貧w田園的愉快生活
。1)遠離官場,享受天倫
(2)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
(3)駕車乘舟,尋幽探勝
。ㄋ模┦惆l(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2、寫作特點
。1)駢散結合,音韻和諧
行文注意對仗駢偶,且又靈活多有變化。既講用韻辭采,又簡潔清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強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寫而自然流露,全辭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結構謹嚴,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應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達情懷;末段屬總結,卒章顯志。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3
本單元有三篇文章,雜文一篇、隨筆兩篇!赌脕碇髁x》是一篇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評論文章,有著豐富的文學性和形象性。其余兩篇是隨筆,與散文的特點相似,但更注重于說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主要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和發(fā)展變化。《短文三篇》節(jié)選了蒙田、帕斯卡爾、福爾格姆等作家對人、社會等方面的理解。
本單元是雜文、隨筆單元,從應用的角度說,都是議論文。所以,學習本單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能力。議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時常常用得到的。從審美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都具有文學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語言美,可以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探究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闡述的社會、人生問題都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值得學生與課文作者對話、溝通,去分析、評判這些問題。
這里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一篇是雜文,三篇是隨筆。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闡述對文化遺產(chǎn)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zhàn)斗檄文指責為“孱頭”,怒罵為“昏蛋”,鄙夷為“廢物”的人仍不斷冒出來。這篇課文精巧的構思,精彩的比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也值得學生好好學習。
隨筆《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一文,其實是說明文。按照現(xiàn)在的文體分類法,可以歸入學術文化隨筆。它的主旨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語言也在不斷發(fā)展,文字、傳聲技術和計算機提高了語言的傳播功能,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擴大了語言的流通范圍,人類的語言生活還在更快地前進,中國的語言文字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這篇文章的寫法很有特點。條理清楚,語言是精煉的口語。這篇文章不僅供看,而且供聽,類似廣播稿,人們一聽就懂,它是“文體口語化”的范例。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學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于母愛、父愛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個先例。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學生都是在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學生從小學起已經(jīng)讀了不少關于父母之愛的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xiàn)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是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它是一段哲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愛生命的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tài),人們?nèi)绻軌虺浞值叵碛蒙x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現(xiàn)在中學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xiàn)象,學習這篇《熱愛生命》,應該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fā)學生的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qū)別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習這篇課文,應該使學生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學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實踐。希望在學生身上,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3篇06-15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3篇)06-15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13篇06-15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5篇06-17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15篇)06-17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6-17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6-17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集錦13篇)06-15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通用13篇)06-15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