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2-07-29 21:12:32 總結(jié) 投訴 投稿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集錦15篇)

  總結(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你所見過的總結(jié)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集錦15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取

  (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yōu)點:溫度變化平穩(wěn),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

  (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

  (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zhì)。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zhì)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zhì)(取代)

  (3)含醛基物質(zhì)(氧化)

 。4)堿性物質(zhì)(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shù)酯、一氯烷烴。

  9、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zhì)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zhì)(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zhì)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shù)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

  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zhì)變性的物質(zhì)有: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

  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zhì)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zhì)(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zhì)變藍色。

  5、蛋白質(zhì)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2

  【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

  2、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限度

  3、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基礎知識】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定義

  化學反應速率是表示反應進行 的物理量,通常用_ 表示。

  計算公式 ;常用單位: 。

  各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該反應方程式中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nèi)因:反應物的性質(zhì)(主要)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時

 、贉囟龋簻囟壬撸磻俾蔩 _

 、趬簭姡簩τ谟袣怏w參加的反應,增加壓強,反應速率_ _

 、蹪舛龋涸龃蠓磻锏臐舛,反應速率_ _

 、艽呋瘎菏褂茫ㄕ┐呋瘎, 反應速率_ _

  其他:反應接觸面積的大小、固體反應物的顆粒大小、光照、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可逆反應:在 下,既可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可逆反應有一定限度,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zhuǎn)化為生成物。

  2.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當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發(fā)生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可逆反應

  動:動態(tài)平衡 V正≠0, V逆≠0

  等:V正=V逆

  定: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不是相等,也不能某種比例)

  變:條件改變,平衡狀態(tài)將被破壞

  3.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平衡狀態(tài)即達到該反應的限度。

  【典型例題】

  1.(20xx年水平測試)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應速率的是( )

  A.升高溫度 B.降低溫度

  C.提高反應物濃度 D.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2.(20xx年測試)對于反應2H2O2 ===2H2O + O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減小H2O2溶液的濃度 B.升高H2O2溶液的溫度

  C.向H2O2溶液中加人少量MnO2粉末 D.向H2O2溶液中加人一定濃度的FeCl3溶液

  3.(20xx年水平測試)實驗室用鋅粒與2l/L硫酸溶液制取氫氣,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用鋅粉代替鋅粒 B.改用3l/L硫酸溶液

  C.改用熱的2l/L硫酸溶液 D.向該硫酸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水

  4.(20xx年水平測試)對工業(yè)合成氨反應:N2+3H2 2NH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加大反應速率

  B.升高溫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C.增大N2濃度可以使H2轉(zhuǎn)化率達到100℅

  D.增大N2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5.(20xx年水平測試)用下列方法制取氫氣,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

  A.冬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B.冬天,粉末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C.夏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D.夏天,粉末狀鋅與2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6.在一條件下,反應N2+3H2 2NH3在10L密閉容器中進行,測得2in內(nèi),N2的物質(zhì)的量由20l減少到8l,則2in內(nèi)N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A.1.2l(Lin)-1B.1.0 l(Lin)-1

  C.0.6 l(Lin)-1 D.0.4 l(Lin)-1

  7.下列措施是為了降低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食品放在冰箱中貯藏 B.用鐵粉代替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C.合成氨工業(yè)中使用催化劑 D.在試管中進行鋁和鹽酸反應時,稍微加熱

  8.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溫度 B.濃度 C.催化劑 D.反應物的性質(zhì)

  9.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X(g)+3(g) 2Z(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賈生成的速率與Z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單位時間生成a l X,同時生成3a l ,③X、、Z的濃度不再變化,④X、、Z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⑤X、、Z的濃度相等,⑥X、、Z的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3

  第一章

  一、焓變反應熱

  1.反應熱:一定條件下,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反應物之間完全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2.焓變(ΔH)的意義: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符號:△H(2)。單位:kJ/mol

  3、產(chǎn)生原因:化學鍵斷裂——吸熱化學鍵形成——放熱

  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放熱>吸熱)△H為“-”或△H<0

  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吸熱>放熱)△H為“+”或△H>0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

 、鄞蠖鄶(shù)的化合反應④金屬與酸的反應

 、萆液退磻逎饬蛩嵯♂尅溲趸c固體溶解等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晶體Ba(OH)2·8H2O與NH4Cl②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

 、垡訦2、CO、C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④銨鹽溶解等

  二、熱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要點:

 、贌峄瘜W方程式必須標出能量變化。

 、跓峄瘜W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g,l,s分別表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水溶液中溶質(zhì)用aq表示)

  ③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

  ④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莞魑镔|(zhì)系數(shù)加倍,△H加倍;反應逆向進行,△H改變符號,數(shù)值不變

  三、燃燒熱

  1.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傺芯織l件:101kPa

 、诜磻潭龋和耆紵a(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廴紵锏奈镔|(zhì)的量:1mol

 、苎芯績(nèi)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四、中和熱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zhì)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中和熱的測定實驗

  五、蓋斯定律

  1.內(nèi)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第二章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v)

 、哦x:用來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

 、票硎痉椒ǎ簡挝粫r間內(nèi)反應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怯嬎愎剑簐=Δc/Δt(υ:平均速率,Δc:濃度變化,Δt:時間)單位:mol/(L·s)

  ⑷影響因素:

 、贈Q定因素(內(nèi)因):反應物的性質(zhì)(決定因素)

 、跅l件因素(外因):反應所處的條件

  2、※注意:

 。1)、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為固體和液體,由于壓強的變化對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

 。2)、惰性氣體對于速率的影響

 、俸銣睾闳輹r: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是各分壓不變,各物質(zhì)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②恒溫恒體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二、化學平衡

  (一)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zhì)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tài)平衡)

  定(各物質(zhì)的濃度與質(zhì)量分數(shù)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jù)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方法和依據(jù)

 。ǘ┯绊懟瘜W平衡移動的因素

  1、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_不移動_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__減小__,生成物濃度也_減小_,V正_減小___,V逆也_減小____,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jié)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__吸熱反應______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放熱反應__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體積縮小___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_體積增大__方向移動。

  注意:(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tài)物質(zhì)存在的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相似

  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動___。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

 。ㄒ唬┒x: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___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____比值。符號:__K__

 。ǘ┦褂没瘜W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是__變化的濃度______,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zhì)的量。

  2、K只與__溫度(T)___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chǎn)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ㄈ┗瘜W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__進行程度_____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_生成物___的濃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應___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__完全___,反應物轉(zhuǎn)化率越_高___。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_105__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_〈__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__=_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_〉__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__吸熱___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__放熱___反應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分類

  (1)定溫,定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必須要保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與原來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的物質(zhì)的量與原來相同。

  第二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例與原來相同即可視為二者等效。

  (2)定溫,定壓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證可逆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即可視為等效平衡。

  五、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1、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1)熵:物質(zhì)的一個狀態(tài)函數(shù),用來描述體系的混亂度,符號為S。單位:J?mol-1?K-1

  (2)體系趨向于有序轉(zhuǎn)變?yōu)闊o序,導致體系的熵增加,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應方向判斷的依據(jù)。

 。3)同一物質(zhì),在氣態(tài)時熵值最大,液態(tài)時次之,固態(tài)時最小。即S(g)〉S(l)〉S(s)

  2、反應方向判斷依據(jù)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判讀依據(jù)為: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注意:(1)ΔH為負,ΔS為正時,任何溫度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

 。2)ΔH為正,ΔS為負時,任何溫度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第三章

  一、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

  1、定義: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zhì)。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4

  一、鈉Na

  1、單質(zhì)鈉的物理性質(zhì):鈉質(zhì)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zhì)鈉的化學性質(zhì):

  ①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O2==Na2O2(鈉先熔化后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阝c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xiàn)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③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zhì)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茆c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tài)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jié)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后在固體表面出現(xiàn)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chǎn)物是Na2CO3)。

  二、鋁Al

  1、單質(zhì)鋁的物理性質(zhì):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zhì)鋁的化學性質(zhì)

 、黉X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nèi)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诔叵翧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zhì)鐵的物理性質(zhì):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zhì)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zhì)鐵的化學性質(zhì):

 、勹F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谂c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叟c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芘c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5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重要的物理性質(zhì)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shù)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僖掖际且环N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于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后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蕩后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于堿溶液和純堿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醇,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質(zhì)可溶于水形成膠體。蛋白質(zhì)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zhì)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于有機溶劑。

 、逇溲趸~懸濁液可溶于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

  2.有機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各類烴、一氯代烴、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多氯代烴、溴代烴(溴苯等)、碘代烴、硝基苯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重要的反應

  4.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堿反應的物質(zhì)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堿鹽,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質(zhì)

  蛋白質(zhì)分子中的肽鏈的鏈端或支鏈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堿性的—NH2,故蛋白質(zhì)仍能與堿和酸反應。

  高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有機物的鑒別

  1.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tài)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后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產(chǎn)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xiàn)象,作出判斷。

  3.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檢驗實驗室制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 (檢驗SO2) (除去SO2) (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6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zhì)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fā)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fā)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zhì),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zhì):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chǎn)生氫氣,2.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4.與羧酸發(fā)生酯化反應。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fā)生取代反應。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zhì)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zhì)量時產(chǎn)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fā)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fā)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zhì)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zhì)(水解)

  8.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zhì)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zhì)(肽)、鹽

  9、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zhì)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lián)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_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cè)鏈,催化鹵代在苯環(huán)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7

  1、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氣態(tài):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tài):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tài)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fā)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gòu)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

  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能與溴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zhì)

  有機物:

 、挪伙柡蜔N(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鞘彤a(chǎn)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群┗幕衔(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商烊幌鹉z(聚異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shù)大于4的氣態(tài)烴都符合.

 、凇鱒=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據(jù)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zhì)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推導

  有機物的可能結(jié)構(gòu)

 、偃艉难趿颗c生成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谌艉难趿看笥谏傻腃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shù))

  其他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gòu)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8

  1、反應熱:化學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焓變:在恒溫、恒壓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過程中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QP)。

  2、符號:△H 單位:kJ/mol

  3、規(guī)定:吸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放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

  4、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燃燒、中和反應、金屬與酸反應、以及大部分化合反應是放熱的

  大部分分解反應,電離、水解、高溫下碳還原金屬氧化物、碳與二氧化碳反應、Ba(OH)2與NH4Cl的反應等一般屬于吸熱反應。

  5、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放熱反應,體系能量降低,△H<0

  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吸熱反應,體系能量升高,△H>0

  △H在數(shù)值上等于反應物分子斷裂舊鍵時所吸收的總能量與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鍵時所釋放的總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應物能量=E反應物鍵能之和-E生成物鍵能之和

  6、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注意事項:

  (1)反應物和生成物要標明其聚集狀態(tài),用g、l、s、aq表示不同狀態(tài)。

  (2)方程式右端用△H 標明恒壓條件下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放熱為負,吸熱為正。

  (3)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數(shù)或分數(shù)。

  (4)對于相同物質(zhì)的反應,當化學計量數(shù)不同時,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與計量數(shù)成正比,當化學反應逆向進行時,數(shù)值不變,符號相反。

  7、蓋斯定律: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化學反應的焓變(ΔH)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

  規(guī)律:若多步化學反應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學反應,則新反應的反應熱即為上述多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

  8、燃燒熱:在101kPa時,l mol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的反應熱.

  注意:

 、 燃燒的條件是在101kPa;

 、 標準:是以1mol燃料作為標準,因此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其它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用分數(shù)表示;

 、 物質(zhì)燃燒都是放熱反應,所以表達物質(zhì)燃燒時的△H均為負值;

 、 燃燒要完全:C元素轉(zhuǎn)化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轉(zhuǎn)化為H2O(l),N元素轉(zhuǎn)化為N2(g)。

  9.中和熱: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mol的水所放出的熱量

  KOH(aq) + 1/2H2SO4(aq)==== 1/2K2SO4(aq) + H2O(l);ΔH=-57.3 kJ?mol-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9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shù)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_)、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僖掖际且环N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诒椒樱菏覝叵拢谒械娜芙舛仁9.3g(屬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于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后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蕩后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于堿溶液和純堿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2.有機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各類烴、一氯代烴、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多氯代烴、溴代烴(溴苯等)、碘代烴、硝基苯

  3.有機物的狀態(tài)[常溫常壓(1個大氣壓、20℃左右)]

  (1)氣態(tài):

 、贌N類:一般N(C)≤4的各類烴

 、谘苌镱悾

  一氯甲烷(CHCl,沸點為-24.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0

  化學的基本要領:熟練記憶+實際操作,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要將熟練記憶與實際操作相結(jié)合。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fā)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jié)構(gòu),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yè)),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jié)。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屬反應優(yōu)先順序,化學反應條件,沉淀或氣體條件等概念記住,化學學起來才會輕松些。

  即:要熟記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jié)構(gòu)特點,以及常見物質(zhì)的.相對原子量和相對分子量,以提高解題速度。

  對化學物的化學性質(zhì)應以理解掌握為主,特別要熟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全面掌握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并能設計一些典型實驗。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1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zhì)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nèi)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傺芯織l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廴紵锏奈镔|(zhì)的量:1mol

 、苎芯績(nèi)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2

  1兩種氣體相遇產(chǎn)生白煙NH3遇HCl

  2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產(chǎn)生氣體氣體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3檢驗某白色固體是銨鹽的方法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產(chǎn)生刺激氣味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固體為銨鹽。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時加入Cu.銅溶解溶液變藍,該溶液中含有:NO3-

  5濃_特性不穩(wěn)定易分解、強氧化性、易揮發(fā)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濃_濃鹽酸1:3體積比混合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溶解金、鉑)

  7能使蛋白質(zhì)變黃的物質(zhì)濃

  火柴盒側(cè)面的涂料紅磷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3

  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xiàn)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chǎn)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zhì)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后續(xù)操作中便于除去。

  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zhì)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4.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5.摩爾質(zhì)量(M)(1)定義: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叫摩爾質(zhì)量.(2)單位:g/mol或g..mol-1(3)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相對分子質(zhì)量.

  6.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質(zhì)量/摩爾質(zhì)量(n=m/M)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zhì)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zhì)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zhì)B的物質(zhì)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zhì)B的物質(zhì)的濃度。(2)單位:mol/L(3)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據(jù)欲配制溶液的體積和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zhì)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zhì)的質(zhì)量或體積,在容器內(nèi)將溶質(zhì)用溶劑稀釋為規(guī)定的體積,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zhuǎn)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

  A選用與欲配制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內(nèi)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zhuǎn)移.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4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賳挝唬簃ol/(L·s)或mol/(L·min)

 、贐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苤匾(guī)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nèi)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诖呋瘎阂话慵涌旆磻俾(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軌簭姡涸龃髩簭,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萜渌蛩兀喝绻(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赡娣磻荒苓M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zh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倌妫夯瘜W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鄣龋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芏ǎ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葑儯寒敆l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賄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诟鹘M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劢柚伾蛔兣袛(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5

  化學電池

  1、電池的分類:化學電池、太陽能電池、原子能電池

  2、化學電池:借助于化學能直接轉(zhuǎn)變?yōu)殡娔艿难b置

  3、化學電池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

  4、常見一次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鋅銀電池、鋰電池等

  5、二次電池:放電后可以再充電使活性物質(zhì)獲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又叫充電電池或蓄電池。

  6、二次電池的電極反應:鉛蓄電池

  7、目前已開發(fā)出新型蓄電池:銀鋅電池、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8、燃料電池:是使燃料與氧化劑反應直接產(chǎn)生電流的一種原電池。

  9、電極反應:一般燃料電池發(fā)生的電化學反應的最終產(chǎn)物與燃燒產(chǎn)物相同,可根據(jù)燃燒反應寫出總的電池反應,但不注明反應的`條件。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不過要注意一般電解質(zhì)溶液要參與電極反應。以氫氧燃料電池為例,鉑為正、負極,介質(zhì)分為酸性、堿性和中性。當電解質(zhì)溶液呈酸性時:負極:2H2—4e—=4H+正極:O2+4 e—4H+ =2H2O當電解質(zhì)溶液呈堿性時:負極:2H2+4OH——4e—=4H2O正極:O2+2H2O+4 e—=4OH—另一種燃料電池是用金屬鉑片插入KOH溶液作電極,又在兩極上分別通甲烷(燃料)和氧氣(氧化劑)。

  10、電極反應式為:負極:CH4+10OH——8e— =CO32—+7H2O;正極:4H2O+2O2+8e— =8OH—。電池總反應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 10、燃料電池的優(yōu)點:能量轉(zhuǎn)換率高、廢棄物少、運行噪音低

  11、廢棄電池的處理:回收利用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jié)10-11

高二必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5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12-07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01-06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jié)6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梳理總結(jié)(6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11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11篇)10-1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精選11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