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學習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nèi)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學習總結1
通過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這一書,出現(xiàn)了一些對教學目標的片面認識,在這里,我想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談三點個人的看法:
一、圍繞“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的,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合,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從而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體融合!爸R與能力”目標指的是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包括字、詞、句、段、篇的理解,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目標,對一個人的發(fā)展起著基石作用,也是另外兩個維度目標實現(xiàn)的依托。
“過程、方法”這一目標倡導語文教學不能只重結論,而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思維品質(zhì)、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這個維度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氛圍下,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應注意得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有其獨立性,但卻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三維語文教學目標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
二、從學生實際和課文實際出發(fā)確定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最終也是要服務于學生,讓學生有所收獲。教學想取得成效,一定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確立教學目標必須既立足實際,又要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既要考慮認知目標,又要將學生在諸多能力、情感和社會化方面的發(fā)展列入教學目標范疇。否則,教學目標定得高,脫離實際,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定得低,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發(fā)展。除了考慮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還要考慮教材實際。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教學目標要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xiàn)。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nèi)容,教學目標也會不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課文,其需掌握的字詞、需體會的具體內(nèi)容和情感也會因課文的不同而有差異。
三、力求遵循整體性、可行性、層次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力求做到整體性、可行性、層次性!罢w性”是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語文學科的整體要求出發(fā),必須以科學文化為前提,一切具體目標都不能與總目標相悖,要充分考慮到課程標準要求、年段要求、單元要求、教材要求、學生實際要求等!翱尚行浴敝感W語文教學目標要適度、恰當、可行,符合小學生實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脫離小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對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必須予以充分考慮,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最佳發(fā)展的教學條件,這樣才有利于目標的落實。
“層次性”是指不同班級、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認知水平存在著差異。國家課程標準制定的是某學段共同的、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的標準,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學習差異。教學目標的層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學習總結2
探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生活或社會中選擇和確定所要探究的問題,再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語文探究性學習,就是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之中,在學生認真預習、多方查閱、專心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和任務去有目的地閱讀、觀察、采訪、試驗,指導學生憑借這種學習方式,去主動獲取語文知識,主動感受、理解和領悟,主動解決聽說讀寫實踐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在主動獲取與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這種學習方式并形成習慣,進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聽說讀寫質(zhì)量與技能,發(fā)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彰顯創(chuàng)新精神。
它的意義在于:
1、正確把握和體現(xiàn)語文教育特點的需要。
2、使語文教學更有實效、更高效的需要。
探究性學習的策略有以下:
1、教會學生在預讀時提出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2、引導學生在釋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有重點地閱讀
3、啟發(fā)學生在析讀中生成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深刻感受與理解
4、誘導學生在賞讀中萌生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欣賞、評價與拓展、延伸我們還應該注意一下的問題:
1.明確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2.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的方法。3.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學習了這些我感覺,整個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老師的角色僅僅是一個導航者,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人,是真正的主體。故無論是從主題的'策劃到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從學習方式到學習步驟的安排等所有的細節(jié),都應該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選擇。而不是一意孤行、越庖代俎。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學習小學美術教學策略心得09-13
小學語文學習總結06-26
小學語文研修學習總結11-06
小學語文遠程培訓學習總結11-17
小學語文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2-05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總結11-28
小學語文骨干班學習總結12-26
小學語文國培學習總結05-26
小學語文業(yè)務學習總結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