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后的姿勢的教后反思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最后的姿勢是什么?”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最后的姿勢出現了幾次。通過三次姿勢,來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在品格,學習寫作方法。
首先是重點詞句的研讀。重在深入品讀地震中譚老師的動作、語言,自主圈畫批注式學習,感受譚老師的精神品質。把“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為中心問題,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找到感觸最深的畫面、情節(jié),從而領悟人物的精神。如抓住五個“!”,體會危急的氣氛,通過譚老師簡潔有力的語言和準確有力的動作——“拉”“撐”“護”,感受譚老師的臨危不懼和學生無私的大愛。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急促的語調誦讀,感受譚老師的精神品質。
其次寫法的學習。本課之所以如此感動,和作者的表現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本課的環(huán)境烘托,側面描寫兩個方面需要同學們仔細品味。課文有四處重要的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這些描寫渲染了人物出場的情境,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升華了人物的精神品質。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一位老師的話,側面烘托了譚老師的英雄壯舉。
【最后的姿勢的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4-20
《最后的姿勢》教案07-22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7-23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28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7-05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薦]07-05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