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云南的歌會》教后反思
《云南的歌會》雖然講完了,但那熱情歡快的歌聲卻仍然縈繞在我們的心頭,可謂“余音饒梁,三日不絕”,同學們被文中那獨具少數民族韻味的民歌深深的吸引了。在談學習收獲時教室的氣氛空前高漲,有的說自己很喜歡這種原生態(tài)的最淳樸的歌聲,有的說自己被文中那開闊干凈的民歌所陶醉……大家各抒己見,突然一個響亮的聲音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老師,同學們,二十年后我長大了,一定到云南去,去欣賞那優(yōu)美的景色,去傾聽那獨有的民歌,去感受那里淳樸人民的熱情。那時我一定會來邀請您和同學們一起去,我保證”。他的話還沒有結束,熱烈的掌聲不約而同的響了起來,我被震撼了,同學們被感動了,感動已經纏繞了每個人的心。就這樣,一個美好的夢想,一個二十年的約定,深深的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田。
也許孩子們的想法太天真,太大膽,太幼稚,可是這證明了什么呢?毫無疑問的是同學們的心靈和文本已經親密的融會在一起了,真正的走進了文本領略那云南精彩的“山野對歌”,歡快的“山路漫歌”,壯闊的“山寨傳歌”,融入歌聲的海洋,浸透在歌聲的回憶里。回首反思,學生之所以能如此的投入,應該歸功于聽、看、讀這三個字。聽就是在學習之前和學生一起欣賞云南民歌的精彩片段,聽名家的朗讀,聽同學們暢談心聲;看就是給學生提供云南的自然風光圖片,讓學生看美景聽民歌,給學生營造一種“現場感”;讀當然就是和文本做最親密的接觸,給學生充分的閱讀回味的時間,讓學生和教材文本共呼吸,同起伏,在閱讀中品位文章語言,感悟作者的情感,鼓勵學生有自己閱讀,強調“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體驗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體驗作品中情感并實現自己情感上的認同”,所以瑯瑯的讀書聲總是蕩漾在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上。
新課標下的新理念督促了我,指導了我,我放心的把課堂交給學生,把學習交給學生,把權利交給學生,所以才出現了開篇那感人的一幕,相信只要我能大膽改革,勇于實踐,那么我的語文課堂上一定會綻放出更燦爛的光彩,再現那感人的瞬間。
【《云南的歌會》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云南的歌會》教學反思04-22
《云南的歌會》課后教學反思10-06
課文《云南的歌會》教學反思10-07
《云南的歌會》教案08-27
云南的歌會教案02-02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1-09
《云南的歌會》教案設計10-06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1-06
《云南的歌會》教案15篇09-17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5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