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教學片斷:
師:通過朗讀,你知道課文中一共提到了幾個小動物,誰說葡萄是酸的誰認為葡萄是甜的
生:我發(fā)現(xiàn)了狐貍說葡萄是酸的。
生:我發(fā)現(xiàn)松鼠和小兔子也說葡萄是酸的。
生:我發(fā)現(xiàn)了小猴子卻說葡萄是甜的。
師:為什么有人說葡萄是酸的,有人說葡萄是甜的呢?你從哪兒看出來?
生:從“一會兒……一會兒”說明狐貍很想吃葡萄。
師: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是怎么認為呢?
生:小松鼠認為“狐貍很聰明,它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
生:狐貍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說明小白兔也信了狐貍的話覺得葡萄是酸的。
生:小猴子呢,它望著那一串串紫紅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捌炔患按边@個詞說明猴子很想吃葡萄。
生:小猴子嘗了葡萄,發(fā)現(xiàn)葡萄很甜。
。▽W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再次朗讀課文。)
師:你們最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有什么話對它們說嗎?
生:我喜歡小猴子,因為它聰明,自己去嘗,沒有隨便相信別人的話。
生:我不喜歡狐貍,它自己吃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
到又不想別人吃,太狡猾了。
生:我想對小松鼠、小兔子它們說,以后不要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伴喿x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審美體驗是個體行為,是旁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體驗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本課的朗讀訓練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朗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讀”為本,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xiàn)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nèi)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fā)展。生字教學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玩中學習,鞏固生字,符合學生的心理,這也是這堂課把握較好的地方。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jīng)“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chuàng)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教程中展現(xiàn)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是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xù)成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jīng)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jīng)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fā)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