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教學反思
前一段,科組內進行相互聽課,我上了《世界的氣候》這一節(jié),感覺不理想。課堂上還是以我表演為主,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被調動起來,效果也很不理想,之后認真反思如下:
一、教材分析
結構分析:本章是初中地理的一大重點,又是一大難點。起著為世界地理學習的過度和基礎作用。共分四節(jié), 本節(jié)課是前兩節(jié)知識(氣溫和降水)的歸納。有三個標題: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作為第一課時,重點學習的是“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世界的氣候類型、世界氣候的分布”這三個內容。
內容分析:氣候類型歷來是初中階段地理課中比較難又比較多的內容。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要素。由于前兩節(jié)已經學習了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因此,教材講述世界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即以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為切入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借此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這里,教材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沒有介紹各氣候類型的成因,對于各氣候類型的特征也沒有系統(tǒng)講述。但是結合中考要求,還是要求學生學會看氣候直方圖,通過安排學生讀氣候的直方圖,讓學生自己從讀圖中歸納出氣候類型的特征。那么,在此,教學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讀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征的能力。
二、設計思路
首先對于“氣候”這一概念,與“天氣”相對比,得出它的兩個特點:短時、多變。然后通過教材活動1、2題的設計,使學生理解并實際運用“氣候”這一術語;會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能區(qū)別“氣候”和“天氣”。
其次利用教材圖3.22是對不同氣候特點的描述,知道氣候的兩大要素及描述。因氣溫和降水的地區(qū)差異都很大,由這兩者組合成的氣候的地區(qū)差異當然也大。由此引出氣候的地區(qū)差異,讀世界氣候圖,認識氣候的分布,通過景觀圖獲取直觀感受,并給出氣候直方圖,供學生分析其特點。
最后,為了便于學生記憶,編制了氣候歌做小結。
三、出現(xiàn)的問題
1、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少,課堂很沉悶。世界氣候的分布和特征對我來說,一直是極具規(guī)律的,極富邏輯性的知識?墒钱斘页醮谓坛跻荒昙壍臅r候,我發(fā)現(xiàn)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對于這些比較稚嫩,邏輯思維比較簡單的孩子們來說,地理確實還是個難題,他們還不善于從結論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規(guī)律。
2、氣候類型繁多(有十一種),名稱難記,容易搞混淆,或者根本說不完整氣候名稱,更不用說分布地區(qū)。
3、內容比較抽象,概括性強,直觀材料少,感性認識不夠,學生不容易懂。
四、改進的方法
1、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指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標出北京、吐魯番、伊基托斯、東方站等四個地點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假設老師組織大家到這四個地方旅游;那么,在出發(fā)前,大家要為自己準備行李,帶些衣服、日常用品等東西。但是,該帶哪些衣服,這能想當然按照中山的氣候特點來準備嗎?由此引領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差異,這樣學生會很積極的投入思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地理知識的作用。
2、采用小游戲。世界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是本節(jié)重點,而學生自己的讀圖歸納能力還沒有養(yǎng)成,怎么辦?可以實現(xiàn)設計好表格,可以讓學生們通過4個人1小組相互合作,進行讀圖、分析、歸納;然后選代表填寫表格,進行比賽,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讀圖得出結論。
3、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趣聞,例如展示熱帶草原陸生動物遷徙的奇觀,給他們講述了卡拉哈里沙漠里的叢林土著人的故事。給他們講了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奇聞異事。讓課堂豐富起來,學生也會興趣高漲。
4、氣候直方圖,從中山的氣候特點入手,教會學生如何區(qū)分“炎熱”、“溫暖”和“寒冷”等描述氣溫的詞語。以及什么情況是“多雨”,什么情況是“濕潤”。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用準確的詞語表示氣候特征。
5、充分利用“氣候歌”,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世界氣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世界的氣候教學反思07-15
世界的氣候類型教學反思03-26
世界的氣候教學反思8篇04-07
世界的氣候教案05-15
《恐龍世界》的教學反思10-09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10-13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02-08
筆的世界教學反思02-19
彩色世界教學反思04-12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