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的教學反思范文
在設計本課教案時,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了解了錢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借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例如:對課文中的新詞,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有機地讓學生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后再讓學生根據(jù)意思說出詞語,然后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僅節(jié)約時間,也十分有利于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如以下練習1:
本文中,作者運用了許多精彩的語句描繪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為了讓學生能將這些好詞佳句進行積累并能恰當運用,設計這樣的練習題,即老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接是什么詞語。
、 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人聲鼎沸。
、 風和浪都很平靜──風平浪靜。
、 形容水面遼闊,遠處水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 形容同時出發(fā),同時前進──齊頭并進。
⑸ 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山崩地裂。
、 形容氣勢很大──浩浩蕩蕩。
。ㄟ@個復習詞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詞義的理解,有比賽的形式進行,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因此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2: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 ),潮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到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ㄟ@一設計由于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觀潮》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反思10-12
《觀潮》教學反思09-15
觀潮教學反思09-25
《觀潮》教學反思15篇07-21
觀潮教學反思15篇11-05
《觀潮》語文教學反思03-29
《觀潮》教學反思(15篇)03-27
觀潮教學反思(15篇)12-31
《觀潮》課文教學反思01-23
《觀潮》教學反思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