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望月》的教學反思
《望月》是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主要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語言雋(juan)永、意境優(yōu)美、生動有趣,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望月的內容,感受望月的樂趣;又憑借渴望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追求美好事物的品質的兩大難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四步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情景交融
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一個字——“美”,文美、境美、情美。課堂上,我不時縈繞著優(yōu)美的音樂背景,用靈動的語言,極富的感染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把他們帶入了優(yōu)美的情境中,仿佛融入了迷人的月色中,盡情去感悟、去誦讀、去幻想,情感在不斷地推波助瀾中升華。
二、深入感悟,注重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要重感悟。我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這一點,沒有串講串問,沒有煩瑣的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立足于文本進行對話,充分朗讀,充分感悟,進行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讀中悟,悟中讀,渾然一體,美感十足。
三、訓練扎實,關注培養(yǎng)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如帶著問題去讀書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讀書,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想畫面、悟情感等方法進行朗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最后,在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培養(yǎng)學生的豐富想象力,然后進行練筆、說話。這一訓練扎實有效,真正為教育實踐服務。
四、教學創(chuàng)新,生成資源
本課我的一大亮點就是對教材處理的一大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開發(fā)生成資源,把小外甥的話改成了一首小詩,詩文相通,學生朗讀,詩味十足,給人以美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文《望月》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望月》教學反思10-14
課文《燕子》教學反思01-25
課文《母雞》的教學反思01-21
課文《蜜蜂》的教學反思02-23
課文《白楊》的教學反思02-21
課文《稱贊》教學反思07-10
課文教學反思08-04
課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4-30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06-16
課文《景陽岡》教學反思09-14